為什麼很多股票屢創新低,而股指卻高高在上?

劍19498701

2017年的A股市場走勢,屬於冰火兩重天,絕大部分股票持續下跌,很少部分股票持續上漲。股票價格越來越低,大盤指數一直穩定在3300點附近。

我作為一名20年投資經驗的老司機,對這個問題,為大家進行專業的解讀,增長投資知識,提供投資參考:

一,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個原因:國家隊資金對大盤指數,實施高度控盤的計劃和手法。

大盤指數一直非常穩定,穩定到指數波動區間很小,就如西湖的水異常平靜,這個穩定和平靜的背後,是國家隊資金的控盤結果。國家隊的資金,主要通過匯金公司和社保基金在股市的運作實現。

第二個原因:國家隊資金通過買入和持有銀行股、保險股等大盤指標股,實現對大盤指數的控制。

國家隊資金,具有幾萬億的資金量,股市市值幾十萬億,國家隊通過控制大盤指標股的手段,實現四兩撥千斤,幾萬億就能夠影響幾十萬億的走勢,真是非常高明的方法。

第三個原因:公募和私募基金,與國家隊資金形成默契,呈現群狼共舞的格局,散戶就成了被割的韭菜和羔羊。

公募和私募都是主力機構,非常瞭解和清楚國家隊的目標和打法,於是,它們也選擇與國家隊一樣的打法,也是買入大盤指標股。同時拋售其它股票,特別是中小板和創業板的股票,導致大部分股票,不斷下跌,沒有最低,只有更低,造成大部分股民虧損嚴重的結果。

第四個原因:權威人士在中國證券報發表五問中國股市的文章,加劇A股市場的兩級分化走勢。

前端時間,權威人士在中國證券報發表相關文章,指出大盤股和藍籌股上漲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中小市值的股票下跌也是很正常的現象。這篇文章,反映出政策信號依然是支持藍籌股上漲,希望中小市值的股票繼續下跌。

第五個原因:作為普通股民,自身操作風格和習慣,導致2017年賺了指數,卻沒有賺到錢。

通常情況下,都是隻敢買入價格便宜的股票,也只敢買價格在低位的股票,結果股市走勢是上漲的股票依然持續上漲,下跌的股票更加嚴重的下跌,讓股民內心感到很痛苦。

二,簡單總結。

2017年即將過去,2018年馬上到來,總結過去,為了更好的把握未來。

2017年的冰火兩重天,個股走勢呈現慘烈的兩極分化走勢,在2018年還將延續,因此,股民朋友們需要儘快轉變心態,認清現實,做好投資策略的調整和定位,擁抱藍籌股和白馬股,才能在2018年股市裡面取得好的回報。

三,股市與人生。

人生如股市,股市如人生。

股市中的股票兩級分化走勢,在我們的人生之中,也是經常發生的事實。比如:曾經一起讀書的高中同學或大學同學,畢業三年之後,大家之間的差距不大,但是畢業五年之後,同學之間的差距就越來越大,發展的好的同學,越來越好,沒有發展起來的同學,則是一直很普通。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優勝劣汰和弱肉強食,在人生裡面,在股市裡面,一直在重複發生。

如果您想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希望實現自己的夢想,最重要的是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雄風投資

首先,大盤指數每天的表現有兩根線,一根代表權重,一根代表題材。大盤指數穩定,也就是權重表現得穩定,是國家隊資金對其高度控盤的結果。其主要通過匯金公司和社保運作來完成。

實際上,影響上證股指的主要是由權重來實現,權重中有銀行股、保險股、鋼鐵、基建等大盤股。往往盤子很大,國家對通過對金融權重和鋼鐵等權重股的買入,通過控制大盤指標股,可以實現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牽一髮而動全身。

另外在股市行情不好的時候,一些公募和私募基金也只能緊跟國家隊的步伐,而且他們也非常瞭解國家隊的手法,同樣的買入大盤指標股。這樣一來資金就向大盤股集中,小盤股就相應的較少的受到資金的關注,而大部分股民認為大盤股由於盤子大,拉昇很困難,大多數都會買入小盤股,但是小盤股在一定程度上卻成為大資金拋棄的對象,尤其是缺乏業績支撐的股票。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今年一些大盤藍籌股和白馬股一路高歌,而一些僅僅靠講故事的股票沒有最低只有更低,題材紛飛湮滅。另外,相關政策信號也是支持藍籌上漲,權威人士在中國證券報發表相關文章,指出大盤股和藍籌股上漲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中小市值的股票下跌也是很正常的現象。


每日經濟新聞

為什麼指數上漲,股票卻下跌?這個道理,我曾經在去年5月《3000點被套的股票到7000點也解不了套》有過闡述,當時的觀點長線看好以保險為首的一線藍籌,長線看空中小創等垃圾股。認為2017年是指數的盛宴,但是是個股的屠宰場。

以下分析來自於筆者2017年5月

目前一線藍籌週期性股票正在做底,而小盤創業板正進入主跌浪,所以給人感覺指數失真。A股的投機路線是價值5元的股票,炒到50元,然後再跌到4元錢。目前創業板市盈率依然高達52.3倍,還不算低估,所以現在小盤創業板不可能反轉,未來仍很大的下跌空間。

創業板以前叫神創板,以漲幅驚人著稱,曾經出現過暴風科技這樣的大牛股,市盈率一度高達180倍,遠勝2000年互聯網金融泡沫最高的納斯達克82倍市盈率。神創板泡沫的破滅,其走勢也和納斯達克也如出一轍。

創業板指數月線

納斯達克2000年後月線走勢

2000年納斯達克泡沫破滅後,月線MACD背離,月線人氣觸及絕望線,才見到底部。單純看人氣指標,創業板還處於下跌中繼,未來創業板很可能跌破1000點。

以下分析來自筆者2017年11月24日

希勒在《非理性繁榮》一書中曾經揭示股市運行的客觀規律。股票價格會從嚴重高估跌到嚴重低估,然後再漲到嚴重高估,週而復始。中國股市曾經經歷過8次泡沫週期,分別是1992年,1993年,1996年,1997年,2001年,2007年,2011年,2015年,這些股票大部分都跌回到起點(估值起點非價格)。A股的運行基本規律,嚴重高估----嚴重低估----嚴重高估。

看中小板歷史市盈率走勢圖

中小板平均市盈率歷史最低18.48倍,歷史最高85.07倍,正常波動範圍25倍到60倍市盈率之間。2015年中小板曾經達到過76倍市盈率,創業板更是到了史上最大泡沫134倍市盈率,因此目前的中小創處於嚴重高估向嚴重低估運行過程中,方向是向下的。中小創要想止跌,中小板至少需要跌破30倍市盈率,創業板需要跌破25倍市盈率才有可能。2018年中小創大概率還是下跌,即使新指跌到6380點,中小創的估值難言嚴重低估,反彈後可能繼續探底。

看上證股票歷史市盈率圖

上證A股歷史最低市盈率9.76倍,歷史最高69.64倍,正常波動範圍在18倍到40倍市盈率之間。上證指數2013年開創30年來歷史最低估值,即使2015年的上漲也沒能讓估值達到嚴重高估的程度。目前上證18倍市盈率,依然處於正常波動範圍的下限,因此上證股票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會處於上漲週期中。簡單的說,上證股票處於嚴重低估向嚴重高估運行過程中,方向是向上的,特別上證50未來還有較大的上漲空間。上證50估值依然偏低,資源股明年上漲的邏輯是大宗商品上漲的預期。

一句話就是,上證50為首的藍籌股走上漲趨勢,所以指數不斷有新高,中小創走下跌趨勢所以不斷創新低。


期指作手

這個提問,描述了當下一個現象級的問題,值得好好探討一番。

股指是一個股票市場的價格指數,這個指數的編制是有前提假設的;一個國家又有好幾個股票市場,所以基本的指數就有好幾個,加之各種分類,指數有十幾種乃至幾十種也就不足為奇。

我國股票市場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目前有兩個交易所、三大板塊。基本指數有上證指數、深證指數、中小板指數、創業板指數,其後又發展出滬深300指數、上證50指數等等,這些指數里有綜合指數,有成份指數。

綜合指數是以標的中所有股票的所有股份為基數,加權平均得到的價格指數。成份指數是以標的中所有股票的流通股份為基數,加權平均得到的價格指數。

指數分類多種多樣,所以指數間的關聯性並不大。

指數內的標的不盡相同,所以單隻股票與所有指數之間就更不具備關聯性。

所以就出現了某些指數持續上漲、某些股票持續下跌的景象。

由於股民的慣性,大家接觸上證指數多一些,關注上證指數就多一些。上證指數是綜合指數,是所有上海市場股票所有股份的價格加權平均得到的,但由於各種原因,有些公司有未流通部分,其未流通部分佔比還很高,其在指數中權重還很大,就容易造成小量資金撬動大盤的情景。比如原來的中石油。現在的建設銀行也是這樣,2500億的總股本,95.9億的流通盤,如果拉抬建設銀行,那就相當於加了25倍的槓桿(不考慮H股,謹舉個栗子),小資金就能有大作為。

再說說上證50,是2017年上漲的最好的中國股票指數。它是成份指數,標的股只有50只,都是各行業有頭有臉的公司,在大資金的推動下,自然風生水起,志得意滿,高高在上。

再說說中小創,沒有資金的關注,增長率一旦下來,股價自然低迷。加之樂視效應,少人問津就成了常態。

所以說,2017年是漂亮50和要命3000共舞的年份。

花無百日好,人無千日紅。別人貪婪時,你需要的是恐懼;反之亦然。

在寫這篇問答的當口,50ETF半個小時的成交量已達平時全天的成交量,是巔峰時刻還是斷頭鍘刀,就在今朝!


樂道微言

首先你要明白股指怎麼回事,目前國內股指有兩種計算方式,分別是綜合指數和成份指數。目前上海採用的是綜合指數計算,深圳採用的是成份指數計算。



兩種計算方式基本都受市值大小的影響。拿上證綜指來說,雖然是綜合計算,但市值大的票所佔權重大,所以它一波動指數就動。如果權重橫盤指數也不會有太大振幅。



而深圳則完全是選取了大市值的股票做代表股,以他們的表現來計算股指漲跌,所以大市值票對股指影響很大。



至於問題中說到的,為什麼股指漲個股跌,就是因為資金都集中在大市值票上交易,有持續的資金流入股價就會持續上漲,股價上漲就帶動指數上漲。



加上市場的資金是有限的,大市值股流入資金多了,必然會有其他股票的資金流出來追漲,結果就會導致其他票接盤不足而下跌。


靈魂畫家

你這種形容的是2016年1至2018年1月兩年慢牛,指數走牛個股走熊“牛頭熊身”的假慢牛行情!


為什麼只漲指數跌個股?

第一、場外資金流入股市,指數當然上漲。比如證金、匯金、社保等國家隊資金和外資大規模入市,是2017年指數上漲的直接原因。

第二、只有上證指數上漲,新股發行才能暢通無阻。反之上證指數下跌刷新新低,新股發行可能遇到障礙,甚至有可能被暫停。有資金,有政策扶持,指數上漲就是情理之中。


為什麼2017年大多數個股下跌?

第一、新股發行對個股造成分流抽血,尤其是前所未有的大規模IPO,造成個股普遍下跌是必然的。第二、2017年個股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分化行情,極小部分上漲的個股,也是史無前例的上漲。加上媒體配合管理層“打壓小扶持大”的政策,加速大多數個股資金外流,同時也加速了極少數個股瘋狂上漲。大規模IPO分流抽血,加上媒體和管理層打壓,大多數個股下跌就是必然。


為什麼2017年指數上漲,但大多數個股下跌?

其實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很多人認為指數上漲,大多數個股就應該上漲,我也是這樣認為。一個正常的市場,就應該是指數上漲,大多數個股就應該上漲。中國有錢,大多數中國人都有錢了嗎?廣東很有錢,廣東人就都有錢嗎?很明顯不是。一隻工商銀行的市值,相當於500只小盤股的總市值。換句話說,500只個股下跌,只要一隻工商銀行上漲,指數就不會下跌。A股前100只個股總市值,相當於其他3000多隻個股的總市值。100只個股上漲,其他3000多隻個股下跌,指數都不會下跌。所以說,一個不正常的市場,指數漲跌和大多數個股漲跌無關。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大家覺得有道理點贊👍👍支持,閱讀更多價值文章👉👉關注金眼論市頭條號。

老金財經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

我想你問是去年的行情吧,2017是白馬藍籌的牛市,中小創的熊市。機構主力的狂歡,散戶的悲哀。



去年的股指一路向上漲,中小創一路向下。股指大漲的因素十分容易理解,因為白馬藍籌大漲,這些巨無霸的市值佔的比例十分大,漲起來股指不可能跌,2016年底股市年尾有一次大跌3個點,硬生生給銀行,石油拉到平盤。資金都去了這些大象那,中小創就下跌。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你。


答題大老師

這個問題要客觀的去看,市場好不代表所有的股票都好,股指雖然是反應個股的一個綜合指數,但是指數的編制,是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股,譬如上證50,上證180等,所以你會看到雖然個別股票跌出翔,指數依然很堅強,17年不是這樣走的嗎,大盤藍籌白馬家電,釀酒版塊成為市場主力軍其它版塊全軍覆沒。

其次選擇股票還是要注重基本面,基本面不好,投機性的炒作早晚都會栽在裡面,我做股票,首先就是看基本面,基本面過關了ok,再去看股價是否太高,是否超出股票本來的價值,如果超過,再等等不做,還有空間果斷買入,買入不可能立馬就漲,肯定少不了洗盤等一系列動作,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關掉軟件,關掉電腦💻,出去走走旅遊,忘掉自己買過股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在股市裡賺到錢💰


韓信點牛

指標股和非指標股的區別,指標股的設定就是為了能反映出一些股市的行情,一些非指標股本來對股市影響太小,所以他的變化可以不考慮,也就是說你如果買的是這些股票,你是否賺錢對大盤也就是股市市值沒有影響,自然也和指數關係不大,不管你用什麼指標分析股市,最終是買什麼股票才是最重要的。


S呆若木雞s

收盤:上漲指數再次收陰,日線出現假金叉狀態,這裡後市的風險是日線0軸下方假金叉,周級別綠苗加長開口擴大,周級別想修復到金叉所需要的時間會更長。那麼這裡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日線級別金叉前的最後一跌,技術指標顯示60分鐘再次金叉比前期最低點金叉的位置偏高,形成底背離B點的後移,日線形成面積底背離價格下破3254低點後,60分鐘形成金叉,下週也就有望日線形成金叉。但由於周級別上漲指數張口較大,本次上漲的日線金叉維持上漲不會很久,還會出現日線級別底背離B點,預計應該在來年一月份出現。很多朋友說這裡做很難,的確如此,由於周級別大級別的向下,小級別的每次都是反彈,因此個股很多都是漲幅小下跌多,因此,獲利較少時不及時離場,絕大多數後期都會被套,因此,在上證指數日線級別底背離B沒有出現之前,不要輕易重倉戀戰。等待日線底背離出現後,行情才會有所好轉,倉位才有可能放大。好了本週結束朋友們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