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生父親當街暴打幼女,當地婦聯的迴應更讓人寒心 熱評+

5月27日,在江蘇某小區內,一名中年男子對其女兒連扇耳光,還一度出手過重打得女孩的頭狠狠撞到了一旁停著的汽車反光鏡上。目測該女孩六、七歲的年紀,被打得非常害怕,一直哀求該男子不要打了,但該男子無動於衷,追打不停,女孩害怕得哭著往馬路中間跑。

親生父親當街暴打幼女,當地婦聯的回應更讓人寒心 熱評+

親生父親當街暴打幼女,當地婦聯的回應更讓人寒心 熱評+

路過的居民紛紛指責該男子,當晚,憤怒的群眾上門圍堵該男子,嚇得男子趕緊報警,目前當地警方已經介入調查。

調查結果不得而知,但當地婦聯的回應是這樣的:“事發原因是女童出言頂撞了父親。父親又喝了酒才有如此舉動。平時父母還是很疼愛女兒的。”

且不說當地婦聯是否調查過這位父親如何“疼愛”女兒,單就“喝了酒才有此舉動”這句話,輕描淡寫得讓人感到不寒而慄。試問這一次喝了酒當街暴打女兒,下一次喝了酒又會怎麼樣?這位父親是否經常酒後暴打女兒?誰能保證今後不會釀成什麼嚴重的後果?這次暴打女兒,會受到法律懲處嗎?這些疑問,現在還沒有答案,而當地婦聯一句“平時父母還是很疼愛女兒的”彷彿已經將此事完結,一個保護婦女兒童權益的機構如此敷衍,讓人不禁想問,為什麼社會對打孩子的家長比被打的孩子寬容?

今年年初,一個9歲男孩因丟手機被媽媽毒打致死的新聞讓人心痛不已。如今孩子已不在,這位媽媽也進了監獄,家庭已經不復存在,這樣的悲劇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據報道,這個孩子去世的時候,身上佈滿了新傷和舊傷,可見,這個孩子捱打已經是家常便飯。包括這位母親在內,很多家長把宣洩情緒轉化為打孩子,還稱之為“教育”;我們也經常看到一些涉嫌虐待兒童的家長只是被批評教育了一下,又帶孩子回家了。有句話是,“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這句話不知放在孩子身上是否普遍。我們有理由擔心這些並沒有受到懲處的家長回到家裡是否還會對孩子暴力相加。

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有意無意地傷害到兒童身心健康的行為司空見慣。重要的是家長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是否從中反思,並積極改進教育方法。然而不幸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仍然是很多人認可的教育方式。很多人忘記了小時候曾捱打的恐懼,身為人父人母時同樣演繹著上一代的教育方式。這種暴力行為往往還伴隨著更加可怕的心理影響,比如將自己的好惡強加給孩子,剝奪孩子的喜怒哀樂;或者對孩子的生活學習漠不關心,對孩子的進步視而不見;當眾指責孩子,揭孩子短等等。這些都深深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甚至讓孩子心理扭曲。

人生而平等,孩子也不例外。被父母養育,不應該成為他們受父母傷害身心的理由,尊重和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利是每一個為人父母的成年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孩子不是可以任意支配的私有財產。對兒童實施虐待不僅是教育方法問題,更是一種違法行為。

家長有義務給孩子安全感,這就要求家長要懂得尊重孩子,以積極的情緒感染兒童,用平等的態度和他們交流,多肯定、多讚許,激發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孝是下對上,愛是我對你。父母要學會把孩子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做到相互尊重。同時,希望我們的兒童保護法更加細化完善,讓法律意識深入人心,家暴才會越來越少,我們的兒童才能快樂成長。(央視網評論員 華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