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死後,民國名媛陸小曼的後半生是如何度過的?

小亦樂樂



徐志摩,民國風流人物,愛情如同風月。

“我將於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1915年,徐志摩遵父母意與張幼儀成婚,隨後便開始追逐自己的夢想去了。1920年10月,徐志摩赴英國倫敦求學,張幼儀為了追隨丈夫的腳步,毅然奔赴英國,但是終究還是晚了。此時的徐志摩已經邂逅了讓他此生魂牽夢繞的女子——林徽因,陷入了愛的漩渦裡,終生掙扎不出來,也許是他從不願意掙扎罷。更有趣的是,這位對張幼儀沒有任何愛意、甚至對她懷有厭惡情緒的浪漫詩人徐志摩,竟在張幼儀到英國沒多久後,便讓她懷上了孩子。

徐志摩用自己的絕情對因懷孕而沉浸在喜悅中的為愛奔赴英國的張幼儀扇了耳光:“趕快打掉!”



這時,張幼儀終於看清了現實,終於知道她已經沒有辦法挽回自己的丈夫了,他對她,絕情至此。徐志摩堅持離婚,張幼儀無奈下最終還是顫抖著在離婚協議上籤了字。但是,徐志摩對張幼儀的絕情仍然沒有結束。1922年秋天,徐志摩自英國劍橋留學回國後公開發表《徐志摩離婚通告》,讓張幼儀顏面丟盡,這對那個時代的女人而言,該是多麼沉痛啊。徐志摩則帶著“我將於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這句話去追尋自己愛情與靈魂的歸宿——林徽因。

但是,當徐志摩裝載著滿腹的愛情尋到林徽因時,她卻已經被父母許配給了梁思成,林徽因沉默,徐志摩亦沉默,林徽因不願反抗父母的意願,徐志摩亦不願忤逆自己的老師梁啟超,最終徐志摩黯然離去。

徐志摩曾在給林徽因的詩中寫到:

時光如水,總是無言。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在徐志摩痛苦於死去的愛情的時候,陸小曼踩著風情萬般的步子嫋娜地走進了徐志摩的世界裡。沉陷於痛苦泥淖中的徐志摩,被困於婚姻囹圄裡的陸小曼,終於燃燒如火,炙熱了民國的風流。

陸小曼逐漸沉淪在徐志摩浪漫的詩情裡,難以自拔。王賡從沒想過自己會收到朋友徐志摩送來的禮物——綠色的原諒帽,而陸小曼也沒有給他原諒她的機會。

1925年,陸小曼懷著沉痛而複雜的心情與王賡離婚。

1926年,徐志摩牽著陸小曼的手,流著淚笑著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詩人猝然星隕,世間獨留佳人。

徐志摩與陸小曼結果後,卻仍然對夢中情人林徽因念念不忘,“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為趕到北京聽林徽因關於建築的演講,從南京乘坐飛機去北京,然而飛機在濟南附近時,忽然煙霧瀰漫,只好降低飛行高度校準航線,最終不幸撞山墜機,徐志摩遇難。陸小曼驚聞噩耗,當場昏厥,醒過來後的陸小曼現實慟哭流淚,繼而則宛如沒了靈魂,如同行屍走肉般。

在徐志摩的隨身遺物中,唯有一幅畫卷得以倖存,這幅畫卷是1931年春陸小曼創作的山水畫,徐志摩原是想在北京請文化界的名流為它題字,他將它視作珍寶,將它放於鐵篋中,因此這幅畫隨徐志摩離世而化作灰燼。陸小曼看到畫卷更是感慨萬分,痛苦萬分,思念萬分。

她知道,志摩,回不來了。

陸小曼生於富貴人家,自小嬌生慣養,很講究生活享受,因此總是保持著高額的生活消費。

徐志摩,為她聲名狼籍。陸小曼,為他受盡指摘。

徐志摩走入了自由戀愛的婚姻殿堂,卻又陷進了似乎永遠沒有盡頭的黑洞裡。徐志摩為了與陸小曼結合而與家中鬧翻,徐家亦因此斷了對徐志摩的經濟支持,為了維持陸小曼想要的生活狀態,徐志摩疲於奔命地賺錢,真正詮釋了“你負責貌美如花,我負責賺錢養家”的理想愛情。後來,陸小曼為了緩減病痛,在醫生朋友翁端午的引誘下,開始吸食鴉片,更讓徐志摩肩上的壓力宛如泰山,但是徐志摩仍然沒有怨言,仍然對她千般萬般的憐愛。

徐志摩臨去北京前曾囑託翁端午照顧陸小曼,在徐志摩死後,翁端午也真正成了陸小曼的依靠。1938年,陸小曼為了緩減生活上的經濟壓力與精神上的孤獨,開始與翁端午同居。但是,陸小曼直言她對翁端午“只有感情,沒有愛情”。



陸小曼是愛徐志摩的,這是毋庸置疑的。

在徐志摩死後,陸小曼的餘生再沒有穿過華服,只穿素色衣裳,她生活裡的色彩彷彿只有鮮花的顏色,因為她的志摩喜歡鮮花。在徐志摩死後,陸小曼用筆寫下她的悲痛以及她對徐志摩的思念:

摩,你是不是真的忍心永遠的拋棄我了麼?你從前不是說你我最後的呼吸也須要連在一起才不負你我相愛之情麼?你為什麼不早些告訴我是要飛去呢?直到如今我還是不信你真的是飛了,我還是在這兒天天盼著你回來陪我呢!

在徐志摩死後的幾年時間裡,陸小曼幾乎閉門不出,整日窩在昏暗的房間裡,以悲痛的心情整理徐志摩的作品。

她的徐志摩仍然活在她的世界裡,從沒有離去。

1956年,此時已然53歲的陸小曼被上海市長陳毅發現,對於曾經的名人陸小曼晚年的生活狀態,陳毅亦是感慨萬分,隨後將她聘為上海文史館館員。自此,晚年的陸小曼終於獲得重生,開始了她最後的風華絕代。

陸小曼在臨終前仍對徐志摩念念不忘:“唉,志摩要是不坐那架小飛機就好了。”

陸小曼在意識模糊間,彷彿聽到了志摩在讀著他曾給她寫的情詩:

小曼呀,你應當知道我是怎樣的愛你。你佔有了我的愛,我的靈,我的肉,我的整個兒永遠在我愛的身旁放置著,永久地纏繞著。


吾與吾國

陸小曼的人生,在徐志摩去世之後,基本上就劃上句號了。

她像一個忽然夢醒的孩子,意識到自己永遠失去了愛人。

她記得他說的,希望自己樸素:

我愛你樸素,不愛你奢華。
你穿上一件藍布袍,你的眉目間就有一種特異的光彩,我看了心裡就覺著不可名狀的歡喜。
樸素是真的高貴,你穿戴齊整的時候當然是好看,但那好看是尋常的,人人都認得的,素服時的眉,有我獨到的領略。

於是,她從此就真的不著華服,她的好友、郁達夫的前妻王映霞去看她,見她也是穿黑衣,屋子裡供奉著徐志摩的牌位,日日換上鮮花,她說,徐志摩喜歡鮮花。

徐志摩飛機失事之前,隨身攜帶的唯一物品,是陸小曼當時繪製的山水長卷。陸小曼是在徐志摩的要求下開始學畫畫的。所以,稍稍有了成績,徐志摩非常高興,專門讓朋友們題跋,這幅長卷去年在浙江展出,可以看到胡適的題詞:

畫山要看山,畫馬要看馬,閉門造雲嵐,終算不得畫。小曼聰明人,莫走這條路,拼得死功夫,自成真意趣。小曼學畫不久,就作這山水大幅,功力可不小!我是不懂畫的,但我對於這一道卻有一點很固執的意見,寫成韻語,博小曼一笑。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飛機失事時,這幅畫因裝在鐵篋中,竟完好無損。陸小曼拿到遺物,感慨萬千,從此開始認真學畫,最終成為上海畫院的專業畫家。

1956年,上海美協舉辦了一次畫展,陸小曼的畫作也參展,結果被陳毅看到:

陳毅問道:“這畫很好嘛!她的丈夫是不是徐志摩?徐志摩是我的老師!”在等到肯定的回答後,陳毅詫異沉寂多年的陸小曼居然還在世,並且畫的如此出色。又問知陸小曼就住在上海,生活無著後,陳毅感慨不已:“徐志摩是有名的詩人,陸小曼也是個才女,這樣的文化老人應該予以照顧。”

在陳毅的關心下,陸小曼被聘為上海文史館館員,也算是否極泰來了。在張奚若的關照下,陸小曼加入了農工民主黨,成為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1959),還被評為上海市“三八紅旗手”。

1965年,陸小曼生病住院。趙清閣去探望,問她:“你還有什麼事要朋友們辦的?儘管說。”

陸小曼回答:

我希望死後能和志摩葬在一起,你能辦到嗎?


susie李舒

近處沒有詩人,直到徐志摩逝去。我才懂得

徐志摩去世後,陳定山先生在《春申舊聞》中說:

  • “志摩去世後,她素服終身,從不見她去遊宴場所一次。”

徐志摩去世後的三十四年中,她為他編寫了《雲遊》《愛眉小札》《志摩日記》《徐志摩詩選》《志摩全集》等等書籍。

時過境遷,別人早已各有際遇,只有她一直關心著徐志摩文集的出版,一遍遍跑出版社,希望又失望,努力卻從不放棄,她希望用實際行動表達愛和思念。

另一個變化是,她一下子老了

郁達夫的前妻王映霞第一次見陸小曼時,曾經被她的美貌所驚豔。

王映霞當時亦是美女,由此可見陸小曼的風采。

然而,徐志摩去世之後,王映霞回憶,她去看望陸小曼,看到的卻是

  • “蓬頭散發,大概連臉都沒有洗,似乎一下老了好幾個年頭。”

但王映霞緊接著說:

  • “小曼把自己糟蹋得厲害,牙齒全部脫落,沒有鑲過一隻,已經成為一個骨瘦如柴的小老太婆了。”

這時候,她不過四十多歲。

王映霞回憶說:

  • “他飛昇以來,小曼素服終身,我從未見到她穿過一襲有紅色的旗袍,而且閉門不出,

    謝絕一切比較闊氣的賓客,也沒有到舞廳去跳過一次舞……

    在她的臥室裡懸掛著徐志摩的大幅遺像,每隔幾天,她總要買一束鮮花送給他。”

陸小曼也曾對王映霞說:

  • “豔美的鮮花是志摩的,他是永遠不會凋謝的,所以我不讓鮮花有枯萎的一天。”

陸小曼專門慪那愛她的人

那個人不在了,她就安靜下來了,就像個孩子。

徐志摩死後,陸小曼默默擔著來自各方面的責備甚至詬罵,一句也不替自己辯解。

她只是默默出版志摩遺文,編纂志摩全集,固守著徐志摩夫人的身份,固守著她與徐志摩的愛。

沒有奴顏,沒有卑微,只有真性情,這就是陸小曼。

出水芙蓉不帶任何修飾,天然的純美。

那是一片碧波盪漾的湖面,平靜中帶有些許悸動,就是這樣一個張揚且內斂的女性,在徐志摩死後呈現了一個女性另一面的光輝。

她把一個女人所有的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斯人遠去,她鉛華洗淨,甘願淡泊,絕跡曾經留下旖旎風光的地方,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裡。

“萬千別恨向誰言,一身愁病,渺渺離魂,人間應不久,遺文編就答君心。”

如今大家看到的徐志摩的詩集,很多都是他當時送於陸小曼的。

1927年8月,徐志摩出版新書《巴黎的鱗爪》,序言就是寫給小曼的,名為《你是我字業上的諍友》;

9月出的詩集《翡冷翠的一夜》,沒有序言,代序的是《給小曼》:

  • “如其送禮不放過期到一年的話,陸小曼,請你收受這一集詩,算是紀念我倆結婚的一份小禮。”

徐志摩身故後,陸小曼也許因為被滿腔愁思逼迫開始提筆抒懷,《哭摩》是她散文創作的頂點。

文章裡的悔與痛飽滿得像吃飽眼淚的海綿,在紙上淋淋漓漓,滴滴點點。

此後她也創作了一些篇章,也是非到逼不得已不肯動筆,一旦動筆,滿紙風雲。

讀她的文章,不必鑑賞篇章的謀劃或是字句的錘鍊,卻倒可以窺視在那個大時代的一個大體的印象。

這和她的廣聞博識分不開,出身文化之家的她,自來的有種大氣象。

多數人眼裡,陸小曼是奢華虛浮、頹廢浪蕩的女子。

北平的文人、家鄉的父老都不原諒她。

陸小曼孤孤單單地過完了後半生,雖然悽苦、孤獨,但始終保持低調。

1965年,絕代佳人陸小曼在上海香消玉殞,終年61歲。

徐志摩這一生和他所遇到的女子,誰負了誰真的說不清......

哎~情愛裡無智者!

說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四知先生

陸小曼是民國時期的一道風景。她的事蹟許多人都己耳熟能詳了。徐志摩死後她的生活狀況,前邊幾個朋友說的都很詳細了。大要無非幾點,一是整理徐志摩文稿,為其出版而奔波,二是與翁瑞午同居,三是成為畫家新中國上海文史館館員。這些事蹟都不必過多的重複了。現在想說一點自己對陸小曼一生行事的理解。

人們對陸小曼的評價是譭譽參半,異常複雜的。愛之者揚其於九天之上,恨之者抑之於九地之下。這大概與她的一生行事緊密相關的。個人覺得,陸小曼一生行狀可用兩字概括:折騰。她的一生就是在不斷的折騰中度過的。當然,她一生的折騰都與徐志摩有關。

做為一代才女,她嫁給了國民黨高官,本來是個很不錯的選擇。況且丈夫王庚又是一心一意死心踏地的愛著她,這對女人來說,應該是很幸福的事了。但是陸小曼並不滿足,雖然王庚很愛她。但是她更愛徐志摩。既使是現在,人們面對愛情之中愛我與我愛這個千古難題的時候,依然沒有標準答案。但是,陸小曼的選擇是明確的,既選自己所愛的。於是就開始了她人生的第一次大折騰。

選擇自己所愛的第一步,首先是要離婚,在那時,離婚是有點驚世駭俗的,女人提出離婚,更是驚世駭俗。但陸小曼不怕,因為徐志摩在前邊己經為她做出了光輝的榜樣。由於徐陸的堅持和努力,他們二人最終結婚,走在了一起。

在我看來,陸小曼和徐志摩的結合完全是靠王庚的成全,而王庚之所以成全他們,完全是出於對陸小曼的愛。他們離婚的時候,王庚應該是吳佩孚五省聯軍的參謀長,他若堅持不同意,徐志摩應該是毫無辦法的。雖然他們請出劉海粟等社會名流來說項,可是王庚依然有不同意離婚的權利。所以,在愛情上,王庚是偉大的,愛一個人,便讓她幸福,為了她,寧肯犧牲自已的幸福。

在這一次愛的折騰中,王庚與徐志摩的前妻張幼儀體現出了愛的奉獻,愛的犧牲。那麼,陸小曼和徐志摩身上,體現出了個人主義的自私。

但是,陸小曼和徐志摩的選擇,在當時的中國,是具有思想啟蒙的進步意義的。因為受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中國人特別強調個人對社會的服從,個人意識受到社會意識的壓制。而徐與陸的婚姻中,彰顯出一種個體意識。這種意識正是對傳統儒家文化的矯枉過正。而她們二人的坎坷經歷,也正是他們做為思想先驅者所付出的代價。

陸小曼的一生,其實是很想有一種家的歸屬的,但是,這樣的一種想法卻一輩子都沒有實現。

與徐志摩結婚後,她是很渴望得到徐家承認的,可是,徐家不可能承認她,不要說在近百年前的民國時期,既使是今天,小三上位之後,不受丈夫家族待見的事也是比比皆是。如果陸小曼內心沒有這種渴望,她就沒必要巴巴的隨徐志摩跑到硤石老家過那幾天尷尬的日子了。

我覺得陸小曼到上海後過著有些放浪的生活,與得不到徐家承認內心產生的委屈感恐怕不無關係。

陸小曼與徐志摩的愛情,從一開始就註定得不到親人的祝福,就是因為他們在追求自己幸福的時候,不惜損害的別人的幸福,而這些別人又是深愛著他們的人,是他們的老師,父母以及曾經的愛人。梁啟超做為老師在他們的婚禮上破口大罵,硤石的父母,不認他們,做為新娘前夫的王庚與新郎前妻的張幼儀遠遠看著,默默流淚。王庚此後終身未娶。

陸小曼與翁瑞午建立關係,是在徐志摩生前。因為陸小曼身體有病,而翁端午擅長推拿,能解除陸小曼的病痛,兩個人便產生了關係。

對翁瑞午的評價,也言人人殊。徐志摩在世的時侯,就有人勸他注意陸小曼與翁瑞午的關係。說:端午不是好人。

做為朋友這樣相勸,當然是有道理的,翁瑞午和陸小曼躺在煙榻之上談情說愛抽大煙,能是好人嗎?

但相勸的人雖是好意,但畢竟是常人常理。而陸小曼翁瑞午徐志摩等人卻非常理可以揣度。於是引出徐志摩一段高論:煙榻之上,看似渥蹉,其實很乾淨,因為只可談情不可說愛。

從這兒就能看出,徐志摩是陸小曼靈魂深處的知音。

雖然翁瑞午覬覦別人老婆,算不上好人。但我對他的觀感卻並不壞。翁瑞午對陸小曼的感情,開始的時候,很像現在的粉絲關係。是鐵粉仰慕者。

徐志摩出事之後,翁瑞午對陸小曼的關照還是無微不至的。他是世家子弟,破落貴族,父親是當過知府的。為了滿足陸小曼奢華生活的需求,變賣家產也在所不惜,這一點上,他既體現了破落貴族經歷過富貴的達觀,又體現了男人的擔當,很令人佩服。

據說徐志摩死後,徐家是按月給陸小曼寄錢的,但是徐家買通陸小曼家附近、一個小店的老闆監視陸小曼,若有男人在此過夜。徐家就不寄錢了。徐家最後一次寄錢時,附上了一封信。大意說:因為有翁瑞午君照顧你,下月起,就不給你寄錢了。

當天翁瑞午過來的時候,陸小曼出示了此信。據說翁原不欲在此過夜的,看了此信後,便留下不走了。總之,徐志摩死後,陸小曼是與翁瑞午同居的,具體的時間從那一年開始,的,覺得沒有意義。

翁瑞午與徐志摩的不同之處,他給了陸小曼他能給的一切,就是沒有給她名分。原因就是翁瑞午是有老婆的,老婆無過錯而離婚是不道德的。

但在陸小曼的內心,其實是有一個對這家,對名分的渴望的。五十年代,在陳毅市長的關心下,她成了上海文史館的館員。在填寫個人家庭關係時,據說她猶豫了很久,最終在家人一欄裡填寫了翁瑞午。可悲的是,翁瑞午的家人卻未必承認她。現在她的墓是她孃家的後人為她修的。

人們常常把陸小曼和林徽因拿來此較,挺有意思的。二人都是才女,我覺得她們的最大不同主要體現在婚姻選擇中的表現,林徽因雖也是現代女性,在選擇的時候顧忌到了傳統道德,而陸小曼表現了個人主義。所以兩個人的結局也不一樣。林徽因一生被男人寵看愛著。而陸小曼卻是半世燦爛,半世孤獨。

再一個不同是生活態度上,陸小曼是貴族習氣很重的,她只能過揮金如土的生活,卻吃不得半點苦。而林徽因卻是可以和男人共歷艱辛,看看她與梁思成創建東北大學建築系時吃的苦,再看看她考察古建築的像民工一樣的工作狀態就知道了。

所以,林徽因雖然被男人寵著,但她卻是自立於社會的人。而陸小曼卻是要靠男人養活的。也就是說直到新中國建立後的五十年代末,她才真正成了一個自食其力的人。成了一位畫家。一位文史館員。

歷史己成為過去,當我們回首審視的時候,因為所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風景也各不相同。無論從那個角度看過去,總會給人一些有益的啟迪。


七月流火140400643

陸小曼在我個人眼中不僅僅是一位出身官宦、書香門第的時尚名媛、社交達人,她還是一位畫家(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劇作家(甚至親自登臺表演),翻譯家(因為幼年時就讀於法國聖心學堂,精通英法文,水平可以擔任口譯員)。可以肯定的說,她是一位具有美貌才情且任性開放的民國上流階層的新女性。

在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墜機身亡之前,陸小曼的生活可以說是奢侈而放任的。能歌善舞喜歡玩樂的陸小曼在夜生活豐富的十里洋場如魚得水,結交社會名流,頻繁出入宴會舞會,甚至染上了吸食鴉片的毛病,陸小曼這種“不守婦道”的行為徹底激怒了徐志摩的老父,老徐斷絕了對小徐經濟上的資助。為了維持愛妻這種養尊處優奢靡揮霍的生活,徐志摩不得不在多個大學兼職授課,還要寫文章賺稿費,常年疲於奔波。

徐志摩身故後到建國前,陸變得十分消極和低調。王映霞曾這樣描述她當時的模樣:“下午,我換上素色的旗袍,與達夫一起去看望小曼,小曼穿一身黑色的喪服,頭上包了一方黑紗,十分疲勞,萬分悲傷地半躺在長沙發上。見到我們,揮揮右手,就算是招呼了,我們也沒有什麼話好說,在這場合,說什麼安慰的話都是徒勞的。沉默,一陣長時間的沉默。小曼蓬頭散發,大概連臉都沒有洗,似乎一下老了好幾個年頭。”

陸小曼此時究竟悲傷到什麼程度,連郁達夫都覺得難以描寫,他說:“悲哀的最大表示,是自然的目瞪口呆,僵若木雞的那一種樣子,這我在小曼夫人當初接到志摩凶耗的時候曾經親眼見到過。其次是撫棺一哭,這我在萬國殯儀館中,當日來吊的許多志摩的親友之間曾經看到過。陸小曼清醒後,便堅持要去山東迎接志摩的遺體,被朋友們和家裡人死命勸住了。”由此看出,徐志摩的死,陸小曼受的打擊最大,因為他失去了一位寵她、愛她、縱容她的知音和錢袋子。與此同時,陸小曼遭受的批評也是最大的,徐志摩的一些朋友甚至不願意再同她有任何往來。因為徐志摩的朋友們一致認為是陸小曼不肯北上才導致悲劇上演(陸當時離不開上海的夜生活,離不開翁端午的醫療護理,也知道北京有一位情敵林徽因)。

陸小曼在徐志摩死後,與翁瑞午同居。在上海中國畫院保存著陸小曼剛進院時寫的一份“履歷”,裡面有這樣的詞句:我廿九歲時志摩飛機遇害,我就一直生病。到1938年卅五歲時與翁瑞午同居。儘管陸小曼說她對翁瑞午“只有感情,沒有愛情”,但她對待感情,也是認真而堅強的,決不三心二意。當時許多朋友不贊成她和翁瑞午的這種關係,要她與翁斷交。胡適便是其中最主要的一個。他向陸小曼提出,只要她與翁瑞午斷交,以後一切由他負全責。陸小曼委婉地拒絕了他的要求,她當時對人說:“瑞午雖貧困已極,但始終照顧得無微不至,廿多年了,吾何能把他逐走呢?”陸小曼與翁瑞午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有一些感情,但也有煩惱。因為翁瑞午沒有拋棄髮妻,就得兩頭照顧。

附:陸小曼在徐志摩身故後的年譜

1933年(31歲)

◇整理徐志摩的《眉軒瑣語》,在《時代畫報》第三卷第六期上發表。

◇清明獨自一人到硤石給徐志摩掃墓。

◇1936年(34歲)

◇加入中國女子書畫會。

◇1938年(36歲)

◇開始與翁瑞午同居。(同居在當時不是被允許的)

◇1941年(39歲)

◇在上海大新公司開個人畫展。

◇1956年(54歲)

◇4月受到陳毅市長的關懷,被安排為上海文史館館員。

◇入農工民主黨,擔任上海徐彙區支部委員。

◇1958年(56歲)

◇成為上海中國畫院專業畫師,並參加上海美術家協會。

◇1959年(57歲)

◇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

◇被全國美協評為“三八紅旗手”。

◇1965年(63歲)


滄海一聲笑桑田

陸小曼(1903年-1965年),近代女畫家,江蘇武進人。

1915年就讀法國聖心學堂,她18歲就精通英文和法文,從此混跡於北京各種社交場合;她是個畫家,師從劉海慄、陳半丁、賀天健等名家,父親陸定原是財政部的賦稅司司長,……

陸小曼

年輕陸小曼

寫作時的陸小曼

陸小曼成為慰勞會戲劇骨幹時的照片

清新甜美陸小曼生活照

一代才女陸小曼

1926.10.3,陸小曼和徐志摩在北京北海公園結婚

1926年,徐志摩與陸小曼於北京合影

陸小曼、徐志摩在花園中游玩,後面是陸小曼的兩個孃家侄子

蜜月中的徐志摩與陸小曼

徐志摩與陸小曼。

1931年11月19日早八時,徐志摩搭乘中國航空公司“濟南號”郵政飛機由南京北上,在濟南南部黨家莊一帶大霧瀰漫墜機身亡。次年,小曼回硤石為徐志摩掃墓,題詩“腸斷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雲嶠。年來更識荒寒味,寫到湖山思寂寥。”

徐志摩與陸小曼在西湖合影

徐志摩在光華大學任教時的夫人陸小曼1931年徐悲鴻筆下的陸小曼

陸小曼在給徐志摩寫信陸小曼參加侄女宗麟婚宴合影,這時候的陸小曼年近不惑,加之吸食鴉片,但是風韻尤存

對陸小曼的評價:

陸小曼是一位曾振動20世紀20年代中國文藝界的普羅米修斯——郁達夫

陸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胡適

她一雙眼睛也在說話,睛光裡蕩起,心泉的秘密——徐志摩

那大家覺得呢?


百曉書叔

對於陸小曼的評價,向來是譭譽參半,讚揚的是陸小曼出眾的才華,和對藝術極深的造詣,批判的是陸小曼奢靡無度的生活方式,甚至包括徐志摩最後的去世,也是因為要供養陸小曼的奢華生活為了省飛機票錢,而坐上了郵政飛機才導致最終的墜機。

作為民國第一作的“女神”名媛,陸小曼最過分的不光是奢侈的揮霍,更讓人不齒的是她甚至還養了面首,抽起了大煙。

據陳定山《春申舊聞》載:“陸小曼體弱,連唱兩天戲便舊病復發,得了昏厥症。翁瑞午有一手推拿絕技,是丁鳳山的嫡傳,他為陸小曼推拿,真是手到病除。於是,翁和陸之間常有羅襦半解、妙手撫摩的機會。”陸小曼在翁瑞午給她推拿治病的時候曾問他:“瑞午,你給我按摩確實有效,但你總不能時時刻刻在我身邊啊,你不在的時候萬一我發病的話,有什麼辦法呢?”翁瑞午想了一下,對陸小曼說:“有是有辦法的,但這個辦法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不到萬不得已是不好採用的。”陸小曼連問是什麼辦法,翁瑞午就說:“吸鴉片。”陸小曼一聽是這個餿主意,就大罵瑞午害人。但是,後來看到翁瑞午一直在吸,而且很有味道,自己又老是犯病,一時控制不住,慢慢地吸上了。她自己也知道這是一個壞習慣,可一旦上癮,就無法控制自己了。她和翁瑞午兩人,常常一起在客廳裡的煙榻上隔燈並枕,吞雲吐霧。

儘管陸小曼對徐志摩的感情還是有的,但她仍舊離不開翁瑞午,離不開阿芙蓉。徐志摩死後,她為了麻醉自己,更難以擺脫鴉片的習好,為此,她還坐過一夜班房。

在徐志摩去世後,陸小曼開始了和翁瑞午的同居,並且和翁瑞午約法三章,其中一條居然是要翁瑞午不得拋棄髮妻,這真的是令人咂舌的千古奇談。

據曾經與陸小曼學畫的上海畫家回憶,在一個全部只有一間屋子的小房子裡,五十多歲的陸小曼因為常年大煙的侵蝕,已早沒了當年風采,蠟黃的皮膚,乾癟的手,不剩幾顆的牙齒,讓這個曾經無數人趨之若鶩的美人早已不在。而翁瑞午則如那些市井俗人一般只顧海吹鬍言,就像是我們曾經路過的那些每一個里弄口的老人一般無二,但陸小曼卻只是默默,彷彿那些曾經早已與她無關。


哏兒都人

陸小曼的一生,因為詩人徐志摩的介入而引人注目;也因為和徐志摩的不倫婚姻而飽受後人詬病。

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婚後,反對這段婚姻的徐志摩父母,堅持不見陸小曼。並且斷絕了對徐志摩的經濟資助,移居上海以後,天性浪漫、喜歡縱情風月並且生活奢侈的陸小曼又在這兩人移居上海以後,染上了吸食鴉片的惡習。這一切的變故讓徐志摩和陸小曼之間產生了很大的摩擦,兩人經常為此發生爭吵。以前衣食無憂的公子哥徐志摩不得不同時做幾份兼職來維持生活的開銷。不斷地在上海和北京之間跑來跑去,很是辛苦。

徐志摩死了,他愛陸小曼。他沒有想到過離開,即使是和陸小曼關係最僵的時候。

僅僅是為了去參加林徽因主講的建築藝術演講會,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從陸小曼身邊消失了,像當年從張幼儀身邊離開一樣,沒有任何徵兆。

陸小曼後來講,徐志摩出事故的當天下午。兩個人臥房裡掛在牆上的婚紗照忽然從牆上掉了下來,按照迷信的說法,這或許算是徐志摩的告別吧。

徐志摩死後,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去了遇難現場幫助處理後事。遺體後來經濟南運抵上海在萬國殯儀館舉行大殮時,陸小曼悲痛欲絕,幾次哭倒在靈前。

對徐志摩的死,陸小曼曾經寫過一對輓聯:

多少前塵驚噩夢,五載哀歡,匆匆永訣,天道復奚論,欲死未能因老母;萬千別恨向誰言,一身愁病,渺渺離魂,人間應不久,遺文編就答君心。

徐志摩死後,素愛盛裝華服的陸小曼從此便只穿素服,再也沒有去過先前常去混跡的歌舞娛樂場所。每天買來鮮花供奉在徐志摩的遺像前,從未中斷。也許是徐志摩的死造成的打擊太大,陸小曼的後半生始終鬱鬱寡歡。徐志摩死後,徐志摩的朋友們都把怨氣發在了陸小曼的身上,斷絕了同她的往來。素常的日子裡,陸小曼便跟賀天健學畫,同汪星伯學詩,打發著無聊的時光。

徐志摩死後的第二年清明節,陸小曼去了一次浙江海寧硤石為徐志摩掃墓。無人陪伴、形單影隻的陸小曼內心倍感淒涼,寫了一首小詩:

腸斷人情感未消,此心久已寄雲橋。

年來更識荒寒味,寫道湖山總寂寥。

為情所困、不能自拔的陸小曼後半生身體變得很差,大部分時間都靠吃藥來維持。雖然徐志摩活著的時候兩個人經常發生爭吵和摩擦,然而徐志摩的死還是給她了很大的打擊。翁綬祺的兒子翁瑞午後來和她同居了幾年,期間拿了家裡很多的古董字畫變賣以滿足陸小曼的日常生活和治病吃藥所需。翁瑞午離開以後陸小曼的日子開始拮据起來,不過她的情況很快被當時擔任上海市市長的陳毅知道了;在陳毅的安排下,陸小曼在上海文史館做了一名館員,每個月可以有幾十元的薪水,生活也有了保障。後期,又擔任了上海中國畫院的畫師。儘管此時的陸小曼身體已經很不好,但是她仍然堅持做著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將自己的才情發揮了出來。

陸小曼畫作《美人圖》

歷史有故事,我來告訴你。我是今日頭條作者徒步說史,感謝您的關注和閱讀,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


徒步說史

1931年11月19日,上海的天氣有些溼冷。陸小曼有些悶悶的。早上徐志摩走了,說是回北平有公事,她知道他去幹什麼。他去聽那個叫林徽因的女人的演講了。



“鈴…”電話鈴聲叫了起來,一聲又一聲,陸小曼斜躺著,懶洋洋的。身前的桌上放著那杆讓她醉生夢死的煙槍…電話鈴聲繼續響著,她緩緩伸出手,抓起電話,那句慵懶的喂…還在舌尖,電話裡急促的聲音讓她五雷轟頂,電話掉在了地板上,咣噹一聲,彷彿冬天的驚雷。

陸小曼再沒想到自己成了寡婦。在那個她不想再想起的日子裡,那個曾經答應陪她一生一世的男子轉身走後,再沒回來,只留那匆匆的背影,還有曾經耳邊詩的呢喃。



陸小曼有點恨,她恨那個叫梁啟超的老頭在自己的婚禮上說了那些冷硬的話語。她恨那個女人如此吸引著他,她恨她怎麼就不能留住他,她恨她自己之前的紫醉金迷,也恨現在自己的形單影隻。

1931年11月19日後,民國四大美女之一的陸小曼死了,留下的是一個叫陸小曼的寡婦。她還是那樣的活著,只是不再精緻。鴉片折磨著她,夢魘伴隨著她,她的生命中走了一個叫徐志摩的詩意男人,也走了一個叫陸小曼的精緻女人。

生活還要繼續,人生依然如故。陸小曼只是沒有了徐志摩,卻並沒有失去生活的動力。三十年代,翁端午走進了陸小曼的人生。名分什麼不重要,有個人可以陪伴自己才重要。人到了一定的時刻,承諾變成一個可笑的口頭禪。山盟海誓也蒼白無力。既然陸小曼已經成了教育子女的反面教材,又何妨顧忌他人的眼光。

陸小曼就這樣和翁端午保持著關係,直到有一天她再次送走了她。生活似乎從來沒有優待她,卻也從來沒有寬宥她。五六十年代,已經是上海文史館館員的陸小曼清瘦的如一支搖曳風中的枯荷,幾十年過去。在沒人在她背後指指點點,這個女人如何如何,陸小曼只是每天做著枯燥的工作,過著平淡的日子。往日的風光已隨著十里洋場的繁華走入歷史,化作塵埃,和那個詩人一樣一去不回。

她從舊上海的繁華中走來,帶著滿身的煙火氣,最終洗盡鉛華,卻終不成一個普通的女人。

我是君箋雅,偶爾也侃侃紅樓以外的文學和歷史。歡迎大家關注:君箋雅侃紅樓!


君箋雅侃紅樓

徐志摩與陸小曼的婚姻曾轟動一時。

當美麗多情的佳人遇到才華橫溢的詩人,愛情之火迅速燃燒起來,彼時的陸小曼已是“羅敷有夫”,且丈夫還是徐志摩的朋友,二人的戀情自然遭到了一片非議。

可熱戀中的他們 “哪裡還顧得到綱常倫教,更哪裡還顧得到宗法家風?”在兩人的堅持和朋友的說情下,雙方父母勉強同意了他們結婚。徐志摩的老師梁啟超是他們婚禮的證婚人,梁老的證婚詞也是堪稱別具一格:“你們兩人都是過來人,離過婚又重新結婚,都是用情不專,以致離婚再娶……”。

可見,他們的婚姻是有多不被人看好。

可惜,歷經千難萬阻走到一起的二人,婚後並沒有如童話中那樣“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面對俗世瑣碎,人間煙火,繁花似錦的愛情沒有經得起平淡的流年。過起普通生活的徐陸二人,因價值觀的不同,不時有些衝突。

移居上海後,性格開放的陸小曼漸漸沉迷於大上海的歌舞昇平,她憑藉著名門出身和高雅的談吐,很快就在社交界混得風生水起。光鮮交際的背後是龐大的開支,為了滿足陸小曼,徐志摩身兼光華大學、東吳大學、大夏大學三所學校的講課職務,空閒時間趕寫詩文以賺取微薄的稿費。但即便這樣努力,陸小曼的大肆揮霍還是令徐志摩難以承受,兩人之間的爭吵越來頻繁。

曾經恩愛的兩人漸行漸遠。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飛機失事遇難。

噩耗傳來,陸小曼悲痛欲絕。王映霞曾用這樣一段文字來描寫陸小曼當時的模樣:“小曼穿一身黑色的喪服,頭上包了一方黑紗,十分疲勞,萬分悲傷地半躺在沙發上……小曼蓬頭散發,大概連臉都沒洗,似乎一下老了好幾個年頭。”

在徐志摩逝世後的一個月,陸小曼寫了一篇情深意切的悼文《哭摩》,字字如淚,如泣如訴,將自己對徐志摩的愛化為了哀婉的文字。

徐志摩死後,陸小曼停止了過去自己所熱衷的一切社交活動,絕跡於娛樂場所,終日素服,從此深居簡出,很少與人來往。

為了療愈失去愛人的傷痛,也為了打發寂寞時光,她跟賀天健學畫,又跟汪星伯學詩,日子清淡簡樸。

1938年,陸小曼在徐志摩去世六年後與翁瑞午同居。陸小曼曾寫過這樣的“履歷”:我二十九時志摩飛機遇害,我就一直生病。到1938年三十五時與翁瑞午同居……

這份履歷道出了兩件事:

1、陸小曼身體不好,以至於後半生大部分時間與藥罐相伴。

2、與翁瑞午同居。

也因為與翁瑞午的同居,陸小曼受到了外界強烈的指責和批評,很多人覺得陸小曼薄情寡義,對徐志摩不忠,既然那麼愛徐志摩,就應該守著這份愛情孤獨終老才對。徐志摩的好朋友胡適就曾經對陸小曼說過,只要她與翁瑞午斷交,自己願意負擔她下半生,陸小曼委婉拒絕了胡適的好意。


陸小曼對翁瑞午到底有沒有愛情不知道,但是在她最痛苦的那幾年,在她身體不好的後半生,這個男人一直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她是真的,他們過了20多年的同居生活,直到翁瑞午去世,所以說翁瑞午陪陸小曼過了後半段的悽苦生活。至於有人以她與翁瑞午的同居,來否定她與徐志摩的之間的愛情,卻著實有些不公。

不可否認的是,徐志摩死後,這位昔日上海最耀眼的名媛從此過上了平淡而清貧的生活。此後的很多年,她都幽居在家,看書或是作畫,所有的愛與痛,俱成往事。

無論遭受多少流言蜚語的攻擊,這個敢作敢當的女子始終堅持做自己。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將會挑選一個精彩留言,送出神秘大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