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怎麼理財的?

糯米麻麻Coco

如果選擇理財呢,自然還是安穩些最好,而且這筆錢還要保持一定的流動性。為此,準備了一份理財攻略,收益不求最高、但求最穩。


一、全部放在貨幣基金中

近一段時間,貨基7日年化收益一直很不錯。截止1月18日,最受大眾歡迎的餘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達4.1%。

在預期2018年流動性偏緊的情況下,貨幣基金收益還有上漲的空間,但基於貨幣基金新規對貨幣基金投資範圍的規定,認為,未來幾個月,貨幣基金的收益雖然漲不到太高,但還是基本能維持在4%左右的。如果5萬元全都買了貨幣基金,放半年時間的收益為:50000*4%÷2=1000元,半年收益率摺合為2%,還是比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5%)高一些的。

而且貨幣基金流動性比較強,投資者在還沒想好投資什麼理財產品的時候,把閒錢放在裡面,等到有決斷時再拿出來用還是不錯的選擇。

二、全部放在固定收益類產品中

我們常投的固定收益類產品,有銀行定存、銀行理財、儲蓄國債、互聯網理財這4種。銀行定存的利率實在是低,而儲蓄國債期限又長,流動性差,而且要等到3月份才能購買。所以,我們可以選擇的,只有銀行理財和P2P理財產品了。


完美並不美的人生

謝邀,我是變革家陳俊。選擇理財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希望能在正常收入以外能在獲得一些受益,享受一下錢帶來錢的樂趣。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財方式:
1、追求高收益有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這一類人一般都有豐厚的資金作為後盾。喜歡購買一些高風險的理財產品,這一類的理財產品都具有同樣的特點“風險高,收益高”,例如現在的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用資金購買股票或者是股票型基金可能會帶來30%或者是更高的收益,也可能造成比收益還多的虧損。所以這類理財方式可能有點不適合大部分希望本金安全的人。
2、追求本金安全,風險承受能力較低。而歷史最悠久的理財方式就是存銀行了,不過銀行年利率實在是太低,所以很多人現在已經不願意將錢放銀行裡面的,而是選擇了針對風險低收益也不低的特點出現的許多種類的理財產品。現在這類的理財產品正處於高速發展期,安全性能也達到了一定的程度,還能滿足人們的要求。
對於自己本人選擇怎麼理財我想最重要的還是看資金的數量。有充足的資金我想我會去投資一些項目,能投到一個好的項目會給我們帶來很大一筆的收益。如果不想往這方面考慮就想買理財產品的話,建議不要只買一款理財產品,應該試著將錢分散開,這樣能有效的降低風險防止自己所購買的理財產品發生意外的事,至於對購買的理財產品的風險性以及收益率就要考慮自身的條件來選擇了。另外,在資金不充足的情況下,強烈的建議選擇第二種理財的方式,風險低還能帶來比銀行高的收益,雖然收益也就在一年4%左右,不過相比於銀行,這已經是很高的了,而且能保證本金的安全就是保障了自身的物質基礎。至於選擇哪一款理財產品那麼就需要自己考慮之後在選擇了。
對於理財有一句實實在在的話就是不要看著別人怎麼理財自己也去盲目的去跟風,別人理財的方式能賺錢但對於自己可能不適應。理財得找到自己的方式,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才是最重要的。

變革家

理財這個詞很多人覺得離我們很遠,特別是一些剛畢業的年輕人,往往覺得自己沒什麼錢還談什麼理財呢?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理財本身就是開源節流而已,很簡單,很現實,融入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下面就為大家分享如何理財,有哪些理念和實際的操作方法。

第一,理財的觀念人人都要有。很多人認為理財是富人的事,我是窮人,與我無關。這完全是對理財的誤解。就是因為大家對理財認識太少才出現這樣的誤解。實際上,在國外,在國內的一線城市,都非常重視理財的教育和學習,甚至現在小學生都要教他們理財,比如飯桌上的經濟學這類,就是旨在從小給孩子建立理財的意識。

第二,理財本質上就是開源節流而已,老一代人稱之為量入為出,有計劃地規劃自己的收入和支出。你每天的日常支出就是消費,你的工資或者其他經濟來源就是收入,如果保持收入、消費的平衡,保證還有盈餘,這就是理財要去做的事。你剩下的錢可以用來買房、買股票、買基金、買電腦、去旅遊等等,但是什麼才是良性資產,什麼是負債,你必須清楚,否則你的財務狀況就會很糟糕,就是沒有理好財。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些理財的方式:

小張是4年前畢業的大學生,畢業後上班每月工資5000。他在銀行開了個賬戶,每月固定存入1500元,強制儲蓄,作為未來買房的資金。其他用於租房和日常生活費用。年中和年底,小張公司還會發獎金,大約2萬多,小張將其中大大部分也用來存入自己的賬戶。這樣,4年下來,小張積累了14萬多。小張所在為二線城市,今年在父母的支持下,買了一套房,首付30萬左右,自己出了一半,父母支持了一半。實際上,小張就有兩個理財經驗值得學習,其一就是強制儲蓄,其二就是房產投資。

老李是一家公司的中層,現在年收入30多萬,其理財方式主要買理財產品、買旅遊度假房以及基金。老李表示,他注重收益的穩定,不喜歡高風險的投資項目,對市場上出現的P2P理財,老李不感冒,他認準一個原則,收益太高的肯定不靠譜。一般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不過5%-8%,高於這個的,都可能有問題。

此外,老李還給家人都購買了一份保險,他認為保險也是理財配置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很多人過分關注收益,而忘了本金的安全,忘記了保險給我們提供的保障。一旦真的遇到意外,即使中產階層,同樣可能讓你破產。


坤鵬論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西柚覺得: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都會有一線的閒錢。放在手裡肯定會貶值的,放在銀行裡還不如不放,利息低。做個收益高的理財產品但是風險大。買房子投資,對於錢少的就沒必要,首先要理財的話要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要去理財,很多都是因為閒錢不想貶值又沒什麼可用之處或者就是想讓手裡那點變的更多,感覺比較刺激。現在理財品種有很多。


餘額寶:餘額寶是支付寶中的貨幣理財之一。但這款很受大眾群裡的熱捧。主要原因是門檻低,收益穩定,安全係數高。存取方便,平日消費也是可以使用,根據自己存多存少賺利息,年化益在4.3%左右那樣,像平時閒錢少真的就可以放在這裡面,應急需要錢可以隨時取出來,當天提當天到賬。現在每天9點可以存進去次日記利息。這款式比較日常保守的。

股票:現在股票投資的人很多,這款就是風險高同時收益也會高,如果心臟不好的不建議使用這個做投資,股市風雲不定的,萬一跌了怕您身體吃不消。建議多瞭解這方面的知識點,在選適合自己的股,進行投資。風險高的一款理財投資。


平臺:現在有很多平臺都是可以做理財的,一般是5萬起,分30天、90天、180天和一年的項目,年化益在7--12%左右。首先重要的是先了解平臺背景是否靠譜有多大風險,是不是在自己承受的範圍之內,如果還行就可以分開做,到最後看下那個更適合自己收益高,就選擇那個長期做。

其實理財這些東西,別人說的再好,最後還是看自己,有的人說這個好,賺了多少錢,但你啥都沒了解也跟著做,到時候賠了,你說算誰的。更多的話還是找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去做。誰賺錢都不容易,別因為自己的閃失叫辛苦多年的錢不翼而飛,何必呢,還不如不理財。前期工作要做足,在去選擇,適當的可以聽聽別人的建議,最終還是要自己拿定主意。理財別跟風,自己做自己的。而且也急不得這個,都是靠自己慢慢積累的。


首席投資官

理財要根據自已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對老虎君這種剛步入職場的理財小白來說,追求低風險最重要。

平時需要使用的資金放在餘額寶裡,因為餘額寶可以隨存隨取,日常消費、網絡購物等都可以用到,餘額寶裡放置的資金不多,因為餘額寶的7日年化收益只有4%左右,並且餘額寶限購,每天早上想搶的時候都沒有了,只要滿座日常的消費需要就好。

大部分的資金投放在互聯網金融,隨著金融監管的加強,市場上的P2P平臺是比較正規的,所有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最遲在6月要完成備案工作,沒有進行備案的平臺大概要被淘汰了,所以P2P還是值得投資的。P2P的收益在10%左右,相對比較高,選對平臺的話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大家在投資時一定要仔細查看平臺的資質,運行時間、項目情況,有無銀行存管、逾期違約等。更重要的是平臺所謂的高收益千萬不要相信。

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一定要有風險意識,希望大家在投資的時候都能有所收穫!


環球老虎財經

超實用理財建議送給你:收入“三分法”、養成記賬習慣、列出“夢想”消費單、合理投資…

如果你想攢錢:

收入三分法

“夢想消費單”

養成記賬的習慣

控制消費


如果你每月有閒置的錢:

衡量資金狀況

評估風險承受能力

學習投資

預留應急資金

投資理財三大忌:

切記發大財

切忌盲目跟風

切記輕信各種投資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如今負利率的時代,錢放著不動只會越來越少,所以人人都知道投資理財的重要性,理財,是技能,更代表的是一種成熟的生活態度。但沒有理財基礎不知道從何下手怎麼辦?今天小篇來帶你從零開始學理財,邁出財富人生第一步!

一、先賺錢

工作是一切財富的前提,努力工作,做好創造財富的積累。當薪水是唯一的收入來源時,努力做職業規劃。

1、好的職業規劃,能讓你的薪水翻番。

2、可以考慮英語、會計、設計、編程等培訓,讓自己更值錢。

3、努力工作,在工作中獲得更多的技能,未來會對你有用。

4、學習求知的學問,鍛鍊欠缺的技能,見識陌生的世界,以及結交優秀的人。

二、學會存錢

分析自己的財務狀況,找出能省錢和需要花錢的地方。

1、記賬。從記賬開始,初步瞭解自己的收支情況,脫離“月光”,分析自己的消費情況,並且通過分析,明確哪些是不必要的開支,哪些開支是可以減少的,從而在下一輪週期中加以注意,達到存錢的效果。存錢不是讓你變得小氣,而是把開鎖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

2、強制儲蓄。固定把每月收入的10%存在銀行,不要看不起這一筆小額存款,如果你不是富二代,積少成多會讓你擁有人生第一桶金。

3、留出應急的錢。用於應付突發情況,可以是現金也可以是活期,要求是變現快。並且不斷充實,直到達到6個月的日常開銷。它可以保證你如果因為某種原因半年沒有收入,也能正常生活。

三、投資前的技能儲備

有存款了,還要為理財進行知識和技能儲備

1、瞭解信用卡、定期存款、以及儲蓄卡等等的優劣之處。

2、瞭解各種理財產品的門檻、風險,以及投資的技術,可以在網上做虛擬的投資,或者先嚐試餘額寶等門檻較低的理財方式 ,邁進理財大門。

3、逐步攢下錢來,開始以千元為單位進行理財,資金多了之後,以萬為單位進行理財。

4、可以從最安全的貨幣基金、銀行理財、國債開始。

四、投資前,先搞懂這些理財名詞

1、固定收益與預期收益

固定收效,意思就是到期收益是固定的,固定收益與到期實際收益是一致的,即如果固定收益為9.6%,到期實際收益就是9.6%。

而“預期收益”並不是理財產品到期的實際收益,而是金融機構在發行理財產品初期對產品最終收益率的一個估值,實際收益是不確定的。

意思就是,固定收益是確定的固定的,預期收益只是一個預估,是不確定的。

2、清算期

這就是我們經常能看到的“T+0"、“T+1"、“T+2"等,"T"就是指產品到期日,“0、1、2”是投資者本金和收益到賬需要經過的時間,即清算期。要注意的是,資金在清算期是“零收益”的,所以清算期越長,利息損失就越大。

3、年收益率與年化收益率

年收益率是指進行一筆投資,一年的實際收益率。然而,很多人都會把年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搞混。年化收益率是變動的,是把當前收益率(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換算成年收益率來計算。

舉個簡單的例子,某款90天的銀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是5%,10萬元投資,到期的實際收益為10萬*5%*90/365=1232.87,而不是5000元。

4、複利計息

複利計息,意思就是把本金和利息加在一起來計算下一次的利息。比如投入5000元,年利率是6%,一年下來就是5300元,第二年就是5618。但是,複利計算需要長期堅持投資才能帶來豐厚的收益。

5、保本比例

就是產品到期時,投資者可以獲得的本金保障比率。舉個例子,比如某銀行一款結構性理財產品,說明書中詳細寫明產品的保本比例是80%,意味著到期的本金可能會虧損20%。所以要注意,在選理財產品時,要看清收益類型、保本比例,不要一味聽從銷售人員對收益的宣傳。

五、瞭解這些理財工具,選擇適合自己的進行投資

1、國債:由國家信用擔保,收益比銀行存款高,安全性高,基本可以說沒有風險,但就是買的人太多,要用搶的。

2、貨幣基金:安全性也較高,收效高於銀行存款,也是屬於低風險的理財產品。

3、企業/公司債券:風險也較低,收益率高於存款和國債,靈活性好,但要面臨價格波動風險,不太適合中短期的投資。

4、公募基金:有很多種類,可以滿足不同風險偏好、投資期限和流動性偏好的投資者需求。

5、銀行理財:固定收益類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一般高於存款和國債,安全性較高,但必需持有到期,適合於一年期限的投資,但起點相對高一些,5萬起步,10萬、30萬都有。

6、黃金:歷來被當作是保值增值的工具,但還是有一定風險的,流動性還可以,如果要投資,還是要注意風險,要選擇適當的時機。

7、保險:保險主要是可以防範風險,作為投資來說期限較長,靈活性較差。

六、常見的理財定律

1、4321定律——合理配置家庭資產

4321定律是指把家庭收入的40%用於供房及其他方面投資,30%用於家庭生活開支,20%用於銀行存款以備應急之需,10%用於保險。

2、72定律——複利計算法則

不拿回利息,利滾利存款,本金增值一倍所需要的時間等於72除以年收益率。比如,如果在銀行存10萬元,年利率是2%,每年利滾利,多少年能變20萬元?答案是36年。

3、80定律——預計你能承受多少投資風險

預計你能承受多少投資風險,高風險的投資佔總資產的合理比重為80減去年齡的得數,添上一個百分號(%)。比如,30歲時股票可佔總資產50%,50歲時則佔30%為宜。不過,究竟進行高風險的投資,還應根據個人和家庭的實際情況來判定,可以做適當的調整。

4、31定律—清楚計算房貸金額

每月房貸金額以不超過家庭當月總收入的三分之一為好。否則你會覺得手頭很緊,一旦碰到意外支出,就會捉襟見肘。

人生需要規劃,錢財需要打理!30歲以前,所有的錢都是靠雙手辛苦勞動換來的,20至30歲之間是努力賺錢和存錢的時候,30歲以後,投資理財的重要性逐漸提高,到中年時如何賺錢已經不重要,這時候反而是如何管錢理財比較重要。

投資理財,趕早不趕晚,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學會使用每一元錢,通過正確的個人理財規劃能使我們擁有一個高品質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金融視角

作為一個80後的國企小員工,在一線城市掙著三線城市的錢。至今工作六年,我的理財法式如下:

擺正心態,正確看待理財

理財並不等於暴富,我身邊的很多人希望通過理財實現一夜暴富,我想著是不現實的,最起碼對於非職業炒股人士和投資人是不現實的。作為普通人,我想理財應該是人們規劃生活中讓錢生錢的一種方式。理財的目的應該是讓財富穩健的增長,以配合人生規劃過程中的生活期望。


積累資產,不做月光族,養成記賬習慣,做有儲蓄的

首先要做到有財可理,我是將工資的20%用於存儲,以便來積累財富,我的工資到手只有3000元,我從上班的第一個月開始就在發工資的當天去銀行往定期存摺裡存500元,三個月定期轉存。這樣一年擁有6000元存款。年終獎如果沒有花掉的我也會存進定期存摺,在每個月的最後一天把上個月沒花完的錢也存進摺子。定期存摺存取不方便,能夠控制消費慾,也能給存款一個儀式感。

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平臺

1.餘額寶:支付寶的餘額寶應該是當代年輕人用的最多的理財工具了。隨時可取,並且也能夠直接用於網上消費,再加上保險的完善,並不擔心資金被盜。收益在4%左右。我一般將用於生活開銷的錢全部放進餘額寶裡。

3.銀行理財:銀行理財一般是5萬元起,現在一般180天左右的理財收益率是5%左右。但是勝在銀行實體招牌大,相比較起來比網絡平臺更加具有可信度,更加安全。

4.理財型保險和意外型保險:這個我一般每年會拿出1-2萬元進行購買,保險跟理財的競爭優勢不是很大,我只是為了分攤風險。畢竟雞蛋不要放到一個籃子裡。

5.國債:國債一般都是5年期的,而且購買很不方便,但是非常安全,適用於分攤風險長期規劃。一般也在5.2%的利息。但是購買渠道單一,還要跟一幫老年人搶奪。

6.基金定投:選擇好的基金是關鍵。這個感覺要有一定的理財知識了,本人學習過一段時間,但是還是沒有選好,有所盈虧。盈利並不穩定還不如直接定期理財來的靠譜(僅代表個人意見)

7.股票:股票也是有小試牛刀,剛開始時選了一個很好的股票真是盈利可觀大概有30%左右的盈利,但是很快又被股市震盪回去了。接著在選的股票就一直順應著大盤一落千丈。。賠了不少。所以我個人總結:沒一定的水準還是不要進股市,賠的比賺得多。

以上,是我平時理財的方式,親身實操,理財還是能夠穩定增加一些收益的,相當於額外收入了。



瑪麗劈柴520

財務狀況分析

在做具體的理財規劃之前,首先要對自己2016年的財務狀況進行總結和分析,包括年度支出總額、是否有負債等。要知道自己有哪些是必要支出、收入狀況如何、負債需要多久才能還清等,才能制定出更合理的理財規劃方案。

其次要制定合理的收支預算,包括年度和月度,兩者都要按照量入為出的原則進行制定。你要知道新的一年可能有多少收入進賬,同時參考上一年度的財務狀況,確定新一年的必要支出,及要存下來多少錢。

在制定了收支預算後,還得確定個人/家庭的年度理財目標。比如年度存款達到10萬、獲得總投資金額8%的收益等。這樣可以給自己理財的動力,明確奮鬥方向。

接下來就是尋找合適的投資渠道,實現“錢生錢”,加速財富增值。


政信產品:穩健 可配置

2017年,從國內的情況看,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運行是大概率事件,通脹率不會太高,資金仍然比較寬鬆,銀行理財產品及互聯網“寶寶”類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將維持在較低的水平上。因此,以政府信用為基礎,以民生建設為重點,由政府平臺公司發起並集資,項目完工後由政府回購的政信產品對於廣大投資來說十分值得配置。整體而言,政信產品風險登記低,投資價值高,被金融投資機構視為優質資源,甚至被稱為“本世紀最安全的金礦”。政信產品在中國城市化建設的高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資金供給的基礎性功能,其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特殊的社會價值是無可替代的。


股市:有望恢復性上漲 可期待

相比2016年,2017年的股市倒是可以看高一眼。在資產荒的背景下,股市成為了少數還可以投資的市場。特別是在房地產市場遭遇嚴格調控後,大量的資金沒有投資方向,部分資金進入股市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隨著企業去庫存任務的完成,近期已經出現了煤炭、鋼鐵、水泥、有色金屬等原材料漲價的現象,企業的利潤也有所增長。在業績改善和資金推動下,股市有望走出恢復性上漲行情。

有券商分析指出,對個人投資者而言,整個2017年股市的投資機會從居民資產角度來看,地位會逐漸顯現。因為從2016年第四季度,房地長市場進入到比較嚴厲的調控階段,更多的居民未來可能會把資金更多的投向股市。同時,股市的估值水平,不管是大盤3000點的位置,還是中小創在去年年末的回調,實際上已經消化了部分泡沫。


樓市:剛需購房好時機 議價空間加大

2017年房地產市場的日子恐怕不太好過,三四線城市的庫存依然巨大,熱點城市的房產又受到調控政策的打壓,房價很難再像過去幾年那樣大漲,部分樓盤可能還會因為開發商的資金原因而出現降價。在2017年,顯然房地產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投資選擇。

但對於有購房資格和實力的剛需購房者而言,明年反而是一個購置房產的好時機。在需求減少而供給充足的市場中,購房者的議價空間加大,可選擇的房產數量也會有所增加。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銀行的房貸利率處於歷史低點,首次置業的購房者應該珍惜當下的時機,用足房貸政策,果斷買下人生的第一套房。對於想投資房地產市場的人來說,尋找其他的投資替代品是當務之急。


匯市:跟著匯率去旅行

2016年,人民幣兌美元貶值了約6%,2017年人民幣還會貶嗎?其實,對多數老百姓來說,人民幣貶值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不大。只是對於有美元需求的人來說,會有一定的影響,如赴美留學、旅遊和購物的成本顯著提升。我們也應該看到,在強勢美元的背景下,人民幣兌英鎊、歐元及新興市場貨幣還是保持了走強的態勢。跟著匯率去旅行早已經成為了老百姓普遍掌握的理財秘訣,今年去英國旅遊的中國遊客明顯增多,就是這一理財策略的具體體現。


黃金:避險功能別忘記

黃金近幾年處於頹勢,並不在高點;從保值特性上講,真金白銀比紙幣可靠。況且在國內,黃金的購買沒有管制,二級市場上的黃金ETF也從產品設計上做到了購買和持有成本低、流動性高、與國際價格同步。

大家不要忘記黃金的避險功能。雖然美元走強會導致金價受壓抑,但黑天鵝事件發生時,也會令金價短期出現暴漲。在一些不確定事件發生前,買入黃金,一旦飛出黑天鵝,就可能為我們帶來可觀的收益。


保險:保障為主 可適當配置

保險首先是以保障為主,其次才需要考慮財富增值。在增值模式這一點上,大陸和香港的保險並無本質不同,基於香港和海外市場的投資工具、品種、領域更多,相當多的產品確實收益更高。理財類香港保險的優勢是以港幣/美元計價可以做到資產配置;而大陸保險公司有“不可倒閉”的法律背書,監管便利。至於雙方都宣傳的“財產保全”(避稅等)功能,隨著遺產稅、資本利得稅的風聲又起,可考慮適當配置。


P2P理財:監管落地,普惠金融

P2P互聯網金融最早出現在2007年,經歷過以信用借款、地域借款、自融高息、規範監管四個階段,平臺數量從2007年的20家左右上升到2016年的3000餘家,成交金額從2007年的5億上升到2015年的10000億到現在成交量突破300000億,這一系列數據無不印證著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

有關人士分析,P2P互聯網金融綜合了金融理財與互聯網信息交流快捷方便的優點,同時具有投資門檻低、年化利率穩健等優點,受到社會大眾小微投資者的青睞。

相對於別的理財產品,p2p理財有著比較顯著的流動性優勢,一次投資,按月回款,是銀行定期存款8倍左右,每月都有回款,而銀行要等到期限完畢才有收益。而且一般期限比較短,對於客戶來說可加大資金流通性,而且還能實現資產的增值,對於客戶來說,無疑是一類比較不錯的投資理財方式。


眾可貸

我是“財經問答達人”,我2007年開始理財,具有10年的豐富理財經驗。結合我的經歷,總結理財就是六個字“攢錢,生錢,護錢”。下面進行詳細說明。

第一、攢錢

好多人說自己無錢理財,其實大家都知道“聚沙成塔”的道理,理財就從攢錢開始的。

一是把工資的10%作為攢錢的開始,少了這10%,並不影響你的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

二是記帳,弄清自己的資產、負債、收入和開支,有壓力了才有攢錢的動力。

三是節約開支,通過記帳,砍掉不必要的開支。買打折的,用好優惠券,進行團購等。



第二、生錢

一是開源,就是增加收入。①提升自己,努力工作,爭取升職加薪,②兼職,搞副業,獲得第二份工資,③利用手機賺錢,比如悟空問答,我3個月賺6000多了,想開通收益找我。



第三、護錢

萬一有個病有個災的,那錢就不是錢了,一下子就沒了。所以要買保險,可以拿出收入的10%購買壽險、醫療險、意外險等。真發生意外,不致於手忙腳亂。



以上分享了我的理財經,還有更好建議的,請留言分享!


最愛一笑而過V

作為一個接觸理財一年多的新手,看了樓上一票票的廣告,我替樓主稍微的心疼一下。雖然這個問題感覺上就是一個釣魚貼,就是做“理財公司”的人自己發的,為了路過的大家不受迷惑,我來簡單說說我的看法……

1.節約開支是理財,但“少花錢"的意義在於手裡有更多#本金#;

首先,理財最基礎的當然是節約開支,但並不是誰“越節約的厲害,理財就厲害!”大家都知道,家裡老人們的生活往往“很仔細”,但他們只是保存了錢,但當年存下的錢已經被通貨膨脹弄得只夠商場走一圈,完全沒有真正的把錢理好。所以,我們想理財時一定要認清“節約開支”的真正目的和意義,即讓手裡擁有更多的“本金”做事情,並非說只要少花錢,就是理財。

2.錢存在銀行不叫理財;

因為身處的圈子比較特別,身邊一些投融圈的朋友,每當諮詢你們是如何管錢的時候,他們跟我開了個玩笑,“在我們這,把錢村銀行=罵人,利率在20以下的項目我們是不做的”。

追溯原因,因為銀行的利率只有0.3%~3%,意味著你存10000元1年的定期,僅有有30~300元的利息進賬。而同樣是1年的收益,他們得到的收益卻在2000元以上,而這也是銀行富有的根源——榨取老百姓投資的利潤。一來二去,老一輩人把錢存銀行,銀行越來越富,他們越來越窮。為此,如果我們不想走前人的老路,那麼把錢存對地方才關鍵。

3.聽說過炒房的,可你知道負債炒房也是暴利嗎;

炒房團自10年前已經加入了暴富大軍,可每當人們提到他們的時候都是:“他們好有錢啊,一套套的買,我有錢我也行。” 然而,他們的暴富的密碼就是一筆帳,粗略按照8%計算銀行普通的貸款利率計算,貸款200萬購房每年需要支付16萬的利息,而前些年房價暴漲帶來的利率何止16%,這意味著每位炒房者,每年至少拿著銀行的錢淨賺16萬以上。所以,只要算對了這筆賬,你就一定能夠通過理財走向富裕的生活。

4.我的網貸投資防坑指南;

可是,人的慾望總是無限的,後來我還是逐漸跟著羊毛大軍掃了不少網貸,很慶幸的是因為我的小心謹慎,目前還沒有踩到雷,我把掃羊毛的時候總結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1.關注投資平臺的資方背景與證書備案,實切調查各平臺的真實性,從網絡獲取各平臺真實信息,條件允許則前往公司所在地追蹤;

2.不貪圖高利率,絕不進入小規模資金盤,如郵幣、白銀、原油、礦業,國外股票;

3.關注大平臺下的各種活動,只在#重大利好活動中#進行投資;

4.只投有強大資方背景的小公司,如果小平臺的利率頻繁增長,則立即退出;

5.緊跟新政策,如果平臺不存在資金託管,則立刻停止投資,絕不復投;

6.信任互金行業“大媒體”網貸之家、網貸天眼、融360等的風向監管,如果平臺出現負面信息,則持續關注,頻繁出現則立即撤資;

7.多跟投友交流,使用著名的互聯網金融理財工具,如財魚管家、網易有錢等;


最後,說一下2017年的觀望吧!隨著去年十三五元年的行進,大量央企、國企將面對“創新升級,創新轉型”的狀態中,國資委給出的數據是:“2016年中央企業全年累計營業收入23.4萬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2326.7億元。”所以,我覺得目前在給國企和央企做投資的正規化平臺也可以投一下,好像這種投資歸屬於產業鏈金融。年前這種類別投資平臺我檢索過的有很多,京東金融在做這種項目,其他靠譜的平臺不多,我只投了一家叫做“花生票號”的小平臺,資方背景是城市建設局,已完成資金託管,所以調查成完後投了短期,即將回款中,如果平臺安全,將來再向大家推薦,希望有老鳥們可以一起追蹤下有沒有更多的“產業鏈金融”,反正個人覺得這種新出的“商業兌匯票”短期內還ok,但不建議新手盲目跟風。


以上,OVER,非廣告,歡迎大家加我qq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