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依尋-
簡述一下事件的過程:
前段時間常熟的趙女士(化名),遇到一個名為“李鑫雨”人的添加了趙女士為微信好友,兩個人聊得比較投機。對方稱自己是“龍鑫團隊”的,在網上經營了一個叫“嘉盛”的投資平臺。如果在這個平臺投資的話,會有老師指導如何操作,如何賺錢,並且可以確保得到5到8倍的收益。趙女士被對方的花言巧語誘惑了,沒考慮太多,就按照對方要求操作。
趙女士先在平臺兩天內共計充值了39.26萬元。這時,所謂的收益已經漲到了130多萬。趙女士想要提現時,網頁提示充值才可以體現。(筆者注:此時應該引起警覺了:自己投入的錢賺了,為啥不給提!)
於是她一鼓作氣又在平臺內充值了528762.2元,但還是無法提現。(第一步的遭遇已經很不合理了,自己的錢不讓取,還要再扔進去,腦子呢?)
後對方又稱這筆錢可能凍結了,解凍的話就要再充值(這種規定,全世界住了騙子,哪個正規的單位有這項?)。
於是趙女士就又充值了1024658元,但是錢仍然沒有到賬,這時趙女士終於發現不對勁了,於是來到派出所報案(還好,可能吃了藥之後,腦子醒了)。
目前,該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總結:
- 貪婪,是錯誤的第一步。在慾望的支配下,很多事情該考慮的就失去警惕了!
- 輕信的心理,在貪婪欲的主導下,失去了所有防範的心態,對遭遇意外的結果,不經自己分析,以為聽從“信任對象”的指使。
- 常識性知識的認知不足。任何社會(流通)領域,都有自己的基本規則,其中包括“合理的行業收入”、“合理的理財期望值”;對於那樣“確保5-8倍收入”的極度不合理承諾都出來了,竟然不去想個“為什麼”……
- 怎麼防範,按照上面提到的風險點,規避掉就可以了哦~
檀紙間
投資理財,首先要選擇正規金融機構。這一點是避免被騙的第一招。要想穩,那麼必須排除龐氏騙局之類的理財。
說到我國的正規金融機構:銀行,保險,證券,信託。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四大支柱。
銀行,對應的是存款,國債,理財等投資方式。存款這是大家最容易接觸到的理財方式,也是最基礎的理財方式,但是由於利率低因而逐漸被寶寶類的理財產品替代(支付寶裡面的錢富可敵國,請仔細品味)。銀行的理財產品收大都在4-5%左右。然而,散戶存購買理財產品的錢,最終通過銀信合作大都流向了信託產品。
保險,對應的是各種理財險,年金險等等。保險公司的理財大都是5年以上的長期理財。收益相對銀行略高。在理財的同時又給自己一份保障。也是很多高淨值人士理財的重要渠道。保險理財一定要注意自己買的到底是啥。聽到保險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騙人的,其實保險是一種很好的制度,這是由於一部分銷售人的誤導銷售,導致理賠時出現種種問題,降低了大家對保險的信任。當然,保險跟信託也有合作,信保合作。保險金通過信託進入實業。
證券,對應的是股市,基金。說到股市,那就是散戶的淚啊。在裡面被當韭菜是割了一茬又一茬。不是站在高處,就是死在抄底的路上。股市裡1贏2平7虧的定律在大A股市裡 一直沒有被打破。如果自己不知道幾斤幾兩的,股市還是少碰的比較好。在就是基金,買基金也有賠的,只是賠的時候不會向股市那樣慘烈。最懶的投資理財方式就是挑一個寬基,(滬深300 中證500 )然後一直定投。一個微笑曲線需要3-5年的時間,肯定會取得不錯的收益。關鍵是堅持,堅持,再堅持。
信託,對應的是信託產品。由於信託大都是100萬起點,有些項目甚至都是300萬起。所以信託一直是富人專享的遊戲,也是高淨值人士的理財首選。信託的規模已經超過銀行理財,信託的平均收益在7-9%之間。很多人覺得信託危險容易暴雷,從整體行情來看,信託遠比你想象的安全。我研究過不少踩雷的投資者和投資項目,導致踩雷的原因有的是追求過高收益,有的是根本不瞭解項目跟風買,有的是相信故事是美麗的,對交易結構,風控措施,還款來源,抵押擔保等不瞭解。本身理財就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在就是大家一直擔心的“剛兌”問題。現在各家信託公司都在努力維持剛兌,雖然出現暴雷,但是要看後期如何處理。誰也不願意第一個打破剛兌,畢竟投資者是用腳投票的。
以上四點,希望能在理財方面為您打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