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是這樣退位的——迷信武力?

1813年萊比錫戰役後,第六次反法同盟各國的軍隊,隨即尾隨而來,把戰爭推入法國境內。反法聯軍三路大軍數十萬,而拿破崙的新兵還來不及訓練,前線法軍不足5萬人,幾位元帥率領的法軍無力阻止敵軍前進,正在節節敗退。

拿破崙是這樣退位的——迷信武力?

面對這一極端險惡的形勢,死打硬拼猶如以卵擊石當然不行,雙方都在準備和談。不過談判的目的顯然不同,一方是逼敵投降,一方是緩兵之計。拿破崙寧可退位,絕不願簽訂任何屈辱的和約。他對和談代表的指示,只是個“拖”字,認為“拖下去對我們有百利而無一害”。經過反覆權衡,拿破崙決定再冒一次險,祈求用武力改變局面。

拿破崙是這樣退位的——迷信武力?

1814年1月25日,拿破崙重新走上前線。他迅速東進,到達馬恩河畔的夏龍,隨即揭開了戰鬥序幕。這時,他手中可供作戰使用的兵力共為4.7萬人,而當面的聯軍兩個軍團,已經超過了23萬,敵人後面的援軍,還在源源不斷開來。拿破崙深知,面對如此優勢的敵軍,消極應戰是不可能擺脫困境的。他決心在防禦中實施進攻,從被動中爭取主動,力圖以主動進擊去逐個殲滅敵軍,用局部勝利來扭轉全局的被動態勢。

拿破崙是這樣退位的——迷信武力?

拿破崙到達前線後,立即選擇布呂歇爾這位性情急躁的老將作為打擊對象,指揮法軍連續兩次向他進攻,迫使布呂歇爾率部後退。儘管布呂歇爾隨後進行了一次反擊,也使法軍受到嚴重損失,但拿破崙抗住了普軍的進攻,並佔據了有利地形。2月10日,拿破崙的法軍在尚波貝爾殲滅俄軍蘇費耶夫師4500人,繳獲24門火炮。翌日,法軍在蒙米賴擊敗薩肯率領的俄軍。12日,法軍又在夏托蒂埃重創約克率領的普魯士軍隊。14日,拿破崙率軍趕到蒙米賴以東4英里的沃尚,解救了被普軍圍困的馬爾蒙將軍,打敗布呂歇爾的部隊,俘敵8000人。18日,拿破崙在蒙特羅率軍擊敗反法聯軍總司令施瓦岑貝格的軍隊,挫敗了其渡過塞納河的陰謀。拿破崙5戰5捷,消滅聯軍8萬人。由於法軍節節勝利,聯軍總司令施瓦岑貝格限入絕望之中,被迫後撤,並向拿破崙請求休戰。然而,拿破崙一心想用武力解決問題,並沒有看清楚當時的整個軍事形勢,根本沒有考慮談判停戰的問題,輕蔑地拒絕了施瓦岑貝格的請求。反法聯軍為改變捱打的局面,運用自己兵力上的絕對優勢與拿破崙周旋,尋找機會打敗那些不善獨立作戰的法軍將領指揮的部隊,並趁拿破崙轉戰外地之時,乘虛襲取了巴黎,迫使拿破崙退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