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故事』舌尖上的剿殺

唐朝初期,懷州河內縣一帶時常乾旱,往往莊稼絕收百姓餓死,連換幾任縣令都沒能改觀。

後來,有一姓曹的縣令到任後,去山上走了一圈,回到縣衙便貼出告示:凡在山坡每種一棵柿樹者,獎勵銅錢十文。一時間,百姓蜂擁搶栽,如此幾年過去幾個山頭全成了柿子林。當再一次乾旱來臨的時候,人們發現雖然莊稼又絕收,但山上的柿子卻仍能掛滿枝頭。百姓們將那些柿子摘下來,晾成柿餅或曬乾磨成面,摻著雜草竟也度過了饑荒。

這年,一夥強盜流竄到了河內縣,他們盤踞在山上,不時下山搶掠。

曹縣令讓捕快打探之後,弄明白這是周邊地區的悍匪,大多是負案在逃或好吃懶做之人,並且附近官府已圍捕多次,但由於強盜人多勢眾對地形又熟悉,每次都得以成功逃脫。

曹縣令打算抓捕這幫流竄匪徒,於是上書到了州里,讓州官聯繫臨近幾個縣衙,同時派出人馬在各交通要隘嚴防死守。強盜與外界的聯繫被截斷了,卻仍可在深山內流竄,雖然官兵幾番進山追到強盜,但幾次交手下來損兵折將不說,除了捕獲幾個因傷動彈不得的,並沒能對強盜造成實質性打擊。

曹縣令覺得長此下去也不是個辦法,於是在山道上到處貼出勸降書,勸說強盜下山歸降,並言明歸降者從輕發落。但這辦法一點也沒奏效,強盜依然我行我素,禍害山民。

不得已,曹縣令只得派人在山裡各村寨貼告示,讓百姓採摘足夠的柿子以備饑荒,尤其是山澗淺灘的肥蟹。告示上說的淺灘位於山溝底部,灘水很淺,根本無法灌溉山上坡地,灘裡也沒有魚,倒生長著許多的山蟹。

往年饑荒之時,山民到處抓捕山蟹來填肚子,但山蟹畢竟量少,禁不住那麼多人抓捕,差點絕種。後來山上到處結滿了柿子,百姓才轉而依靠柿子來度饑荒。

豈料,這告示剛貼出,百姓們還沒有動手,強盜們先得到音訊動起手來,將山澗中的山蟹捕了個乾淨,待官兵聞訊趕去搶蟹時,強盜早已跑遠了。

第二日,曹縣令就集合所有能出動的人馬,親自帶隊進山圍剿。

在一個石洞外,官兵遇到了強盜,這次還沒廝殺幾下,強盜便紛紛繳械投降,一個個捂著肚子上吐下瀉。

官兵在石洞內外仔細搜尋了個底朝天,並沒能找到強盜頭子。經過審問,繳械的強盜吐露自打吃了不乾淨的東西,好多人都上吐下瀉,幾名匪首一大早便去村落中尋找郎中了。

沒捉到匪首,剿匪等於白剿,要不了幾天匪首就又拉出一幫人。還未待曹縣令想出主意,有山民來報:強盜挾持了郎中!

原來,早上村寨裡的郎中剛起床,幾名強盜便闖入家裡,威逼郎中給他們煎服了治腹瀉的湯藥,又押著郎中帶著藥材進山去了,許是半道發覺老巢被官兵端掉,丟下郎中逃走了。

曹縣令聽報,趕忙又派出幾撥官兵進山搜尋,但在偌大的山中尋找幾名活人,絕非易事。如此幾日過去,進山搜尋的人一無所獲。

眼瞅著進入冬天,由於強盜隱匿山中,百姓不敢進山採摘柿子。不得已,曹縣令讓官兵暫且先護著百姓上山採摘柿子,並且要求一枚柿子也不能給強盜留下,縱使掉落地上的爛柿子也要埋入土中,同時去函告知臨近縣衙做好防範,免得漏網強盜再從山中逃竄出去。

待柿子採摘完畢,曹縣令吩咐幾撥人馬再進山裡,不用漫山搜尋,只要站在幾個山頭觀望炊煙與烏鴉。

“炊煙與烏鴉?”聽到曹縣令如此安排,一名手下忍不住脫口而出。

“是!炊煙與烏鴉。”曹縣令重複,而後告知了理由,手下這才恍然大悟。

這日,在一個山頭駐守的官兵發現了裊裊炊煙,待趕過去時,地上只剩剛燃過的一堆灰燼和幾片燒焦的山藥皮,看來強盜已有所警覺溜走了。爾後,有官兵發現成群的烏鴉朝著一個方向飛去,待趕到烏鴉盤旋之地,只見草叢中有一具腐爛的野兔屍體。

終於,循著盤旋的烏鴉,官兵發現了一堆血跡斑斑的山雞羽毛和一堆嚼食過的碎骨,隨後在附近一塊大石後發現了瘦骨嶙峋的強盜。

匪首被緝拿歸案後,這才知道使他們被縛的“元兇”:柿子與山蟹一旦同時進食,則會中毒引起腹瀉嘔吐。河內縣的山上結滿了柿子後,起初不斷有山民將柿子和螃蟹同吃引起身體不適,使得當地百姓都已知曉這二者不能同食,奈何強盜是從外地流竄而來,不清楚這些食物禁忌。至於貼出的告示中特意提到淺灘裡的山蟹,實則是故意引誘強盜誤食。而觀察烏鴉,是因為往年採摘柿子時樹上總會留下幾個給那些同樣需要度饑荒的鳥類。但為了找尋漏網的強盜,曹縣令吩咐將所有的柿子一個不留地全處理掉,這便斷了鳥兒的食,烏鴉不得不到處找尋一切可以進食的東西。

聽完這些,強盜頭子驚詫不已,連連感嘆道:“不曾想將我等吃掉的,竟會是柿子!”

當衙役將強盜頭子的話向曹縣令稟報後,曹縣令淡淡地笑了笑,爾後拿起筆在紙上寫了一行字,令衙役送給了匪首。那紙上寫著的是:非因柿子食人,只緣遇上本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