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域、朗逸PLUS、卡羅拉、軒逸……15萬內誰才是首選?

思域、朗逸PLUS、卡羅拉、軒逸……15萬內誰才是首選?

合資轎車、15萬內、性價比、這三個關鍵詞是絕大多數該價位內購車者所關心的問題。不過,車型千千萬,它們各自都有著自己的標籤和定位,也針對不同的人群。今天茶哥綜合18年的銷量選出了4款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緊湊級轎車,併為它們做一次評分導購。我將分別對每輛車的內飾(設計用料)、動力、底盤、空間(舒適性)等方面詳細評分對比並給出分數,為這些車排個名,選出各個方面最佳車型及最綜合車型。

內飾(設計、用料)

思域>朗逸PLUS=卡羅拉>軒逸

外觀茶哥就不拿出來對比,畢竟每個人口味不同,但是內飾就很有必要單獨列出來說一下。因為內飾是駕駛員對得最多的地方,無論是設計感還是用料都直接影響你的使用心情。不過,在評分之前茶哥是頗為糾結的,主要是因為這個價位內的車子內飾用料都相差無幾。但是,結合設計感和做工的話,幾款車之間還是有所差距的。

思域、朗逸PLUS、卡羅拉、軒逸……15萬內誰才是首選?

思域的內飾主要是設計感較強,儀表盤的設計比較時尚,啟動時的開屏畫面有點意思。用料方面頂配車型的中控部位硬塑料較少,但其他車型硬塑料佔了90%的面積。

思域、朗逸PLUS、卡羅拉、軒逸……15萬內誰才是首選?

朗逸PLUS的內飾雖然還是濃濃的大眾風,而且低配車型的手機支架有些尷尬,但是整體設計感還是讓人挑不出毛病的。但是在用料上,車內所有的塑料覆蓋件,沒有一塊是軟的,包括最常接觸到的窗沿和腿靠,都是硬得清脆。所有的儲物格,內側都沒有橡膠或絨毛包裹,東西丟進去都叮噹作響。

思域、朗逸PLUS、卡羅拉、軒逸……15萬內誰才是首選?

卡羅拉在推出新款後在內飾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調整,整體讓人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覺。不過用料方面,所見之處也都是硬塑料,如果要選擇內飾最好還是選擇黑色為妙,看起來沒那麼難受。

思域、朗逸PLUS、卡羅拉、軒逸……15萬內誰才是首選?

軒逸的內飾設計就兩個字:普通。不過軒逸的內飾用料比較厚道,摸起來手感比較舒適,軟性材質佔了整個內飾的50%左右。

空間(舒適性)

軒逸>朗逸>思域=卡羅拉

單論空間和舒適性,日產的功夫還是比較深厚的。軒逸整體車身尺寸就比較大,軸距更是達到了2700mm。整車寬敞明亮,頭部空間足夠不顯壓抑,當之無愧最大空間。 而且搭配上柔軟厚實的“沙發”,長途跋涉也能美滋滋。

茶哥認為,朗逸PLUS最大的變化就是在舒適性上有所提升。相比老款略顯緊張的空間,朗逸PLUS的座椅舒適度比較出色,加長75mm的後排座墊提供了更加出色的腿部支撐,後排出風口和雙USB極大程度的照顧到了後排乘客的乘坐體驗。

舒適性上,思域與卡羅拉給人的體驗相差無幾。別看思域的尺寸很唬人,軸距也同樣有2700mm,但因為溜背造型,導致後排頭部空間不足,而且思域坐姿低,兩者相加所造成的壓抑感讓人不適。同樣的,卡羅拉的軸距數據看起來很長,但先天的優勢卻並沒有很好的利用起來,由於車寬一般,車內空間會顯得稍微緊窄。

動力

思域>卡羅拉=朗逸>軒逸

思域、朗逸PLUS、卡羅拉、軒逸……15萬內誰才是首選?

八秒出頭破百的成績讓思域的1.5T版本當之無愧這幾款車中的性能冠軍,但1.0T版本的思域表現則要差上不少,更偏向經濟性和降低價格門檻的選擇,讓1.0T版本註定不是走量的車型,而且茶哥相信多數消費者也不會考慮1.0T版本。

思域、朗逸PLUS、卡羅拉、軒逸……15萬內誰才是首選?

在17和18款後,卡羅拉的動力選擇變少了,主力產品為1.2T和1.8L雙擎。卡羅拉的動力調校比較注重初段和中段,會給人比較靈巧聰明的動力感受。所以,如果追求動力性能,你可以有1.8雙擎選擇,如果想兼顧油耗方面你還可以選擇1.2T版本的車型。

思域、朗逸PLUS、卡羅拉、軒逸……15萬內誰才是首選?

新款朗逸的1.4T動力得到保留,並且僅搭載280TSI高功率版本,而入門排量則由1.6L改為了1.5L,雖然排量下降,但動力反而提升了。1.5L主要適合追去經濟性的朋友購買,而且車型售價也較低。至於1.4T發動機,官方稱百公里加速在8.3秒,十分出色。而在實際駕駛中,這套動力系統表現得不驕不躁,動力輸出十分線性,帶動車身顯得遊刃有餘,油門的調教也比較沉穩,但當你全力踩下油門,還是能夠得到比較暢快迅速的加速體驗。

思域、朗逸PLUS、卡羅拉、軒逸……15萬內誰才是首選?

軒逸的動力版本有1.6和1.8自吸發動機。看起來在同級中排量大,但實際用起來動力感人,純家用的選擇毫無爭議,好在匹配的CVT比較省油比較順滑。

底盤素質

朗逸>思域=卡羅拉>軒逸

思域、朗逸PLUS、卡羅拉、軒逸……15萬內誰才是首選?

朗逸換代後使用MQB平臺是一大亮點。不過,朗逸PLUS仍採用了前麥弗遜後扭力梁式非獨立的懸架形式,其底盤結構和採用同樣扭轉梁的低配版高爾夫7十分相似。雖然懸架形式並沒改變,但新車的行駛舒適性較現款還是有著一些提升,在快速通過顛簸路面時,車輛並不會有太多多餘的晃動,懸架對細小振動的吸收還是比較徹底的,在起伏程度較小的路面上行駛時底盤還是能夠提供些許的高級感。

思域、朗逸PLUS、卡羅拉、軒逸……15萬內誰才是首選?

新思域的底盤相比老款車型有了質的飛躍,後懸架也從雙橫臂改為多連桿。底盤非常規整,護板保護也都非常到位。不過可惜的是思域調校就比較軟,在你被外觀迷惑想要去劈個彎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整臺車的側傾竟然有些大,路噪的控制也略顯不足。

思域、朗逸PLUS、卡羅拉、軒逸……15萬內誰才是首選?

卡羅拉的底盤濾震表現比較一般,在過坑窪路面或減速帶時,車身尾部拋跳也比較明顯,後排會有比較大的震動,而且減震器在壓縮和回彈時給人的感覺也有些鬆散。總的來說就是有些脫離了水準,給人單薄的體驗,類似坐在一塊鐵皮上的感覺。

思域、朗逸PLUS、卡羅拉、軒逸……15萬內誰才是首選?

軒逸的調校一如既往的“穩定”,有些鬆散沒啥厚實感,就是衝著怎麼軟怎麼來,怎麼舒適怎麼來,在碰到減速帶和坑窪路面時,拋離感強。不過,在舒適性方面做得確實好,濾震尚可,適合家用。

茶哥總結:

人無完人,車無完車,買車最重要的是理清自己的需求,切勿拿別人的短處與長處做比較。適合自己的才是性價比最好的車型。所以,綜上所述,不難看出朗逸PLUS擁有自己清晰的定位,並且十分了解消費者所想。在換新後進一步把精力集中在底盤調校、空間佈局等看不見、但能將使用體驗進一步提升的地方,是一臺如果你沒啥特別需求或者只是作為家用選擇的絕佳上品。至於思域擁有誇張的造型,出色的動力,能滿足更願意展現個性的未成家的年輕人作為首選。而卡羅拉和軒逸則比較適合純家用的消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