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萬四千法門最精髓的都在慈悲心和菩提心裡

八萬四千法門最精髓的都在慈悲心和菩提心裡

菩提心

菩提心是一切佛法的精要,是成就佛果的因。要發大願,發無偽的真心,為無量眾生的解脫立誓成佛。

關於菩提心,各教派的歷代祖師都有很殊勝的教言,歸納起來就是一位修行人如果具足了菩提心就具足了所有的佛法功德,所做的一切善法都將成為成就無上佛果之因。

普賢菩薩曾發願:十方所有諸眾生,願離憂患常安樂,獲得甚深正法利,滅除煩惱盡無餘。這正是對願菩提心的具體闡釋:其一,希望眾生遠離挫折、痛苦、磨難,經常感受快樂;其二,希望眾生真正趣入正法,信受奉行,由此擺脫輪迴的痛苦,並最終滅盡煩惱,成就無上正等覺。

以悲心緣有情,願一切眾生遠離苦因及苦果;以智慧緣正等菩提,願所有眾生圓滿佛果。

只想自己圓滿覺悟、不願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是不合理的假設。圓滿覺悟,或者說成就佛果,意味著“智、悲、力”三者圓滿。在因地修行時沒有悲心,果地也不會有悲心,沒有悲心就不叫圓滿覺悟。

聞思和修法前,首先檢視自己的發心,看看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眾生。如果是為了自己,一定要馬上糾正。將希望所有眾生得到安樂、最終獲得佛果作為自己的發心,這才是大乘之道。

八萬四千法門最精髓的都在慈悲心和菩提心裡

在心裡發願為所有眾生成佛而修持佛法,發了這個願以後要不斷地修持菩提心,訓練自己。不僅僅是修法念誦時,平時心裡也要記得常常這樣發願,能使功德不斷增上。

哪怕只在佛前供一支香、磕一個頭,念一句佛號,繞一圈塔,也要發菩提心,這樣我們所有的善根都會成為解脫與成佛之因,有很大的功德。

相續當中一定要生起真實的出離心和菩提心,這樣無論聞思還是進入實修,都會很快獲得成就。不管做什麼功德善業,修什麼法門,都不要忘記以出離心和菩提心攝持自己的相續。

具備出離心,修行能得到阿羅漢的果位;具備菩提心,修行能成就佛的果位,否則都只能獲得世間福報。沒有出離心,無法獲得解脫;沒有菩提心,即使再精進,哪怕一輩子在山洞裡閉關修行,也不可能成佛。就像一個人,沒有腿、沒有交通工具,甭管想去哪,都實現不了。

辛辛苦苦做了那麼多功德,卻不是解脫和成佛的因,不是很可惜嗎?

八萬四千法門最精髓的都在慈悲心和菩提心裡。要成就佛果, 沒有差錯的道路就是菩提心。菩提心的功德幾天也講不完。寂天菩薩說:我們生起菩提心,就像是乞丐在垃圾堆裡找到稀世珍寶,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喜悅,滿足我們所有的希求。

八萬四千法門最精髓的都在慈悲心和菩提心裡

“菩提心如劫末火,剎那能滅諸惡罪”。

生生世世,我們因為無明和煩惱,造過的惡業數也數不清,不生起菩提心,即使很精進地修法,也難以清淨全部業障。然而,當我們內心真正生起菩提心的時候,一般的業障會徹底消滅。造過大業的人,比如殺父母等五無間罪,惡業果報成熟墮入地獄一瞬間就能脫離地獄。

如果一個人具有菩提心,不管他是上師還是普通人,我們都應當向他頂禮。

發心有大小而無優劣,每個人可以隨自己的因緣發菩提心,只要誠實並且是真心為了眾生的解脫,發心無論大小都值得讚歎。

剛入佛門的人立即就生起菩提心可能很困難,但一步步修持,相續中最終一定會生起菩提心。久而久之,造作的發心也能激發真正的菩提心。

根據大乘佛教的教義,菩提心與空性智慧在根本上無二無別。證悟空性和修持菩提心是無法分割的,如果相續中沒有生起無偽的菩提心,也不會產生證悟空性的智慧。

在實修當中,樹立無我的見解可以幫助激發、鞏固菩提心,修持菩提心反過來也是體悟空性最便捷有效的途徑。

初學佛者不具備無我的見解也可以先修菩提心,到一定程度時對空性自然就會有所了悟。出家人、在家人,都要修菩提心。

八萬四千法門最精髓的都在慈悲心和菩提心裡

八萬四千法門最精髓的都在慈悲心和菩提心裡


文自菩提洲

希阿榮博堪布∣《寂靜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