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吳聲處」老企業也可以是新勢力

「於吳聲處」老企業也可以是新勢力

從事汽車行業的時間長一些的人都知道李建新和他的獵豹,當年給我最深印象的是,在湖南冷水灘這個很偏僻的地方居然出了個越野車幹得這麼好的企業。北有北京吉普,南有長豐獵豹,是那個時候對獵豹汽車在行業中地位的最好背書。記得當初廣汽集團宣佈併購重組獵豹後,很多人都覺得很突然,大家不理解李建新和他的獵豹幹得好好的,幹嗎退出了呢?特別是,如今每個企業都搞SUV,SUV成了市場寵兒的時候,人們格外覺得,他們的退出太可惜了。畢竟他們曾經是中國汽車SUV的先行者和成功者。如果他連續幹到現在,也許長城汽車就不是今天這個地位了。

再次見到李建新是在“新獵豹”北京的研究院。才弄清楚,當年被廣汽集團重組後,獵豹品牌被保留了下來,並且從2012年起,李建新和他的團隊一直在做著讓獵豹汽車迴歸市場的努力。聽李建新講述過去幾年他們乾的事,得知他們還幹得不錯,獵豹汽車也開始賣出量了,還有了盈利。只不過,他們這幾年不願意更多向外宣傳,才導致外界對他們知之甚少。這一點與他們當年的行事風格一樣,不喜歡說。

很顯然,今天的市場和行業環境與當年完全不一樣了。獵豹再次迴歸到人們的視野,必須做出改變。我相信,李建新願意與我坐下來作小半天的交流,就是這種改變的開始。但我更想看到的是另一種變化,那就是李建新能否放下過去成功的包袱?說實話,與李建新交流前,我想得最多的就是這一點。

坐在面前的他,與十幾年前相比變化不大,不太修邊幅,思維敏捷。也許是太長時間沒有面對公眾了,一打開話匣子就收不住,彷彿要把這些年的話全部倒出來。整個過程,我都不忍心打斷他。他的滔滔不絕背後給我一個很明顯的感受,他是有備而來,不是為了這一次的交流,而是為了獵豹的明天。

他是清醒的。對自己,對行業,對挑戰,包括對新生事物的認識很客觀,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和他交流,與其說是在講獵豹這些年在乾的事,不如說是在交流對當前汽車行業的看法,更多的時候是在講獵豹與當前所處這個技術日新月異的汽車時代的差距。這使得他帶領的獵豹汽車在過去的幾年中從新開始,一步一個腳印追趕潮頭的步伐很紮實。這一點,僅從他談到的去年的經營業績就得到了證明。

近一段時間來,隨著一批新勢力造車企業的進入,如何造車,如何發展企業成為大家爭議的焦點。有的從來沒幹過汽車,僅憑著想象和直覺就拉起了隊伍闖入到汽車這個領域;有的乾脆高舉高打,大把燒錢搞汽車,短期內根本看不到盈利;還有的藉助智能化和新能源技術將汽車重新定義,卻忘了汽車傳統的一面同樣需要下功夫去踏踏實實做的事。我覺得,過去幾年中,李建新和他的獵豹從零開始重新來過,又穩穩當當發展的過程,值得大家在對這場爭議說對與錯的時候,借鑑和對比一下。

說造車新勢力,絕不是個與傳統對立的概念。只不過是突出了與舊的造車理念、舊的造車方法等相比有新的進步和不同而已,更不是對傳統汽車的全面批判和全盤否定。從這個定義出發,任何一個有變化創新的企業都可稱之為新勢力。我們應該特別倡導傳統與創新完美融合的新勢力。李建新和他的獵豹既有過去那個獵豹的影子,又不失今天熱門的新能源、智能化,而更讓人覺得這種融合值得稱道的地方,是李建新這個當年做得非常成功的企業家不僅保存著如何讓一個企業成功的清晰頭腦,還有著與他今天實際年齡不相符的那股創新活力。首先,造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人,需要懂汽車、懂製造、懂研發、懂質量、懂營銷等方面的人。不僅如此,圍繞著這些環節有機協同的管理體系,可能在今天的一些所謂的新勢力那裡顯得更為重要。最近,輿論場說的最多的那些新勢力車企能否實現規模化生產,規模化交車的話題,就是大家對他們這種體系能力的擔憂。儘管這些車企有花重金請來的技術專家、權威。事實上,在管理體系上的協同肯定不如重新東山再起的獵豹。其次,新能源、智能互聯等新技術,是個發展中的、開放的概念,不全是互聯網新勢力車企獨享的技術。其用得好與壞,一方面體現在與汽車本身的匹配上,另一方面也考驗各企業的認識和應用程度。今天看,無論是傳統還是新勢力,這種認識都各自在變化中。特別要講的是,造汽車和做企業必須要盈利,賠本賺吆喝不可持續。這些問題,在與李建新的交流過程中,我都得到了完整的回答。中國有句老話,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李建新是汽車業的老人,他的獵豹也是個老企業了。其昨天的成功有他的道理,今天,雖然還沒幹幾年,但它已走在一些新勢力車企前面了,同樣有我們新勢力車企學習的東西。我想,今天討論新勢力造車,將李建新和他的獵豹當做一個樣本,可能有典型意義:老企業也可以是新勢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