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去銀行存款結果被銀行的人忽悠買了理財產品,該怎麼辦?

人微言輕

你好,存款變保險理財,想退卻有可能被扣鉅額本金的問題,可以說許多朋友都遇到過!處理不當,會造成嚴重本金損失!浪費相當的精力時間!甚至影響家庭和睦!

下面就根據一些不同情況,為您提供一些實戰性強的解決方案:

第一,堅決投 訴!如果相關的證 據,證 人,可以證明在存款時,相關的保險理財產品推銷人員,進行了不實的描述或隱瞞了相關的條款,非本人自願!可積極向管 理機 關投訴!投訴的級 別越高越好!

第二,如果當時確實是自願,過後後悔,可以考慮進行保單質押貸款等方法來減少損失。一般保險公司對於理財產品的保單,都可以進行質押貸款!

第三,轉讓。部分保險公司的投資理財產品,本身具有相當的現金價值,因此可以轉讓。賠小錢回大頭,相對可行!具體可以到相關公司諮詢。

第四,向相關銀行討說法!既然是在銀行中被 購買了理財產品,那麼無論是銀行代銷的,或者出租的場地,都與銀行有一定的牽聯!可以通過銀行與保險公司進行協商解決!

第五,暫停交費!如果購買產品後,臨時資金緊張,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暫停交費!部分保險公司的部分產品,允許暫停交費,具體依不同公司產品而定!可到相關公司瞭解。

存款儲蓄與商業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有許多巨大的不同,例如,理財產品無法提前支取,預期收益不等於實際收益!國 家不提供保本保障,盈虧需要自己負擔,時間週期過長!等等。

因此,在儲蓄存款和購買理財產品時,一定要認真的閱讀相關條款,根據自己的資金情況和承受能力來,甄別購買!切不可偏聽偏信!一味貪求高收益!

相信不少朋友都有,存款變理財的經歷!歡迎朋友們將自己的經歷與處理辦法,觀點,留言和朋友們共同分享。也歡迎轉發,讓更多的朋友受益!


理財咖

我60多歲的母親去年就發生過,她本想到銀行存錢卻被工作人員忽悠買了一份保險理財,銀行理財人員告訴她是保本型,不會虧錢,最低也是保本,和平時的存錢一樣到期利息高。事後兩天我知道找人退出來了。我認為銀行不應該這樣忽悠老年人,為了完成任務不顧老年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也沒有正確告知老年人買保險理財的風險。



  那麼對於這類不懂理財知識,老年人,如何不被忽悠呢?

  一、投資理財產品,要對理財產品瞭解,要穩!

  二、在不懂的情況下,老年人投資不要輕易做決策,多問問自己的子女,也可以把理財合約、購買產品的說明拿回家中研究清楚再下手也不遲。



三、要看買理財產品合同是否有效的。如果你們退保,肯定會有很大的損失。損失多少,要看你們合同是如何約定的。

大家如有不同的看法,好的建議給我留言。


眼芒碎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老百姓的日子也是越過越好,有的人手裡還經常會有一些閒錢,那麼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放到銀行裡面。但是大家在存款的時候 也要特別注意,否則最後虧損的只會是自己。


銀行的工作人員給你辦理完存款業務以後,要核實清楚自己的相關信息以後在簽字。同時,存款的種類也要搞清楚。有活期和定期之分。有些人經常就會搞錯。這兩者的取錢日期和利息都是不一樣的。

還有在銀行存款的時候,有些銀行的工作人員會向人們介紹一些高於銀行同期利息的一些產品。對於這種事情大家一定要搞清楚以後在做打算。因為曾經就有一部分人因為買了這種所謂的高收益產品而上當受騙

尤其是老年人,對於這一點,大家也要注意。(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平安悅生活

看了描述,以前買的理財保險。

農村大姐,賺個錢不容易。但想法還是有,還想多賺點。這是每個人的想法。都是成年人,知道賺錢不容易,這時用銀行忽悠她買理財保險,覺得用詞不當。當時銀行的人肯定告訴她,沒有風險。並且利息比存錢高,她才會買。如果告訴她有風險,但想高回報還買就不能怨銀行。但記住這個人,事可能好辦一點。

人沒有貪念,不會上當。以前如果是2016年前,買的還是要恭喜她,風險應該不大,到期可能會連本帶息給她。

2017年投資理財,國家明確地告訴了大家,風險自己負責,賺虧都是投資人自己的事。現在銀行,已經回答她,五年後理財保險,連本帶息還給她,應該是靠譜的。

這個事再到銀行諮詢一下,確定無風險。不是急用取出白虧3千元,還是不合算。

本人觀點,具體的請諮詢專業人員和律師。


手機用戶好大一顆樹

首先,建議到所辦行詢問清楚情況,說明你姐姐是農民文化不高,看不懂存款或理財協議條款,短期內要求退出理財產品,重新辦理回存款事宜。如果銀行大廳後臺工作人員繼續忽悠不給辦理,而且加存理財產品,應向其所在銀行上級紀檢部門實名投訴,撤回理財,退回存款。

從前面報道幾起存款辦理財的案例看,有的屬於是被大堂辦理財的工作人員忽悠過去辦理財,當事人跟本不瞭解情況,稀裡糊塗辦了,有的屬於前後臺串通一起拉理財,增加銀行營業收入。不論哪種情況找他們解決都很困難,不是推託原工作人員調走了,就是強調存款人主動要求辦理財,一時半會他們不會予以解決。

遇到這種情況,只有去詢問懂法律方面有關金融存款常識律師了。由律師出面瞭解情況後,發一個律師函看怎麼樣?找律師事務所辦理此事,應找有名氣且義務司法援助的律師辦理,就一萬元再收律師費得不償失了。告訴你姐姐,以後再去銀行存錢找個有文化的人陪到,以免再被忽悠。


閒雲野鶴143929011

在通常情況下,銀行網點最基本的業務就是存貸款業務。但作為金融服務機構,銀行還會有一些其他的中間業務,比如支付結算、銀行卡、基金託管、票據承兌、金融諮詢服務、代理其他金融機構產品銷售等等。理財保險產品作為一種金融產品由銀行代理銷售也是被允許的,而且銀行銷售理財保險產品的利潤還不少,所以銀行對銷售理財類保險產品是非常有積極性的。而且從本質上來講,理財保險產品也算是一種長期儲蓄,與銀行儲蓄很相似,所以對於一些不是太瞭解金融理財知識的投資者來說,就很容易混淆,所以出現很多“存單變保單”的現象也就不難理解了。


從銀行的功能角度來說,對於散戶而言,銀行只提供中短期的資金保管業務,並沒有長期資金管理業務。目前銀行最長的定期儲蓄是5年。而保險公司,尤其是人壽保險公司由於是經營長期風險的,其業務週期的長期性就衍生出了很多中長期的資金管理業務,壽險公司的理財類保險合同一般都是10年期以上的。所以說短期的儲蓄業務是屬於銀行的,中長期的儲蓄業務是屬於保險公司的。同樣都是做儲蓄業務,只是期限不同而已,這對於那些金融理財方面知識相對匱乏的人來說,就很難區分了。加之某些銀行業務人員為了一些個人利益,會更加模糊概念,把理財保險推銷給客戶。這就是為什麼會有很多客戶會被“忽悠”的主要原因了。

那麼我們再回到問題中來。首先買了理財保險產品,並不一定意味著是壞事,也不能簡單的理解為“被騙了”。理財保險也是投資理財的重要形式之一,大眾理財方式多種多樣,股票、基金、期貨、房地產、債券等等都已經深入人心,唯獨保險,作為資產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卻一直飽受非議。這可能也跟保險代理人參差不齊的素質和不專業的推銷方式有關,導致很多人對保險產生了並不清晰的認識。其實保險作為重要的資產配置手段已經有非常悠久的歷史積澱了,在保障和分散風險的核心內涵外,還是家庭理財、資產保全、財產傳承等方面的重要實現方式,同時也是人生財務規劃的核心工具。善用保險理財產品,不僅可以為自己及家人提供安全保障,也可以成為財富保值增值的有效方式。

在購買理財保險產品之前,一定要正確的評估自身的風險偏好及風險承受能力,然後再根據自身的不同情況,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保險理財產品。當我們可以正確的購買併發揮出理財保險的優勢時,便能夠理所應當的獲得投資回報了,也就自然不存在“被騙”一說了。


度小滿金融

這樣的事情太普遍了,有些保險公司的員工,穿著銀行的制服,利用我們老百姓對銀行的信任在銀行坑蒙拐騙。當然也有一些銀行為某些保險公司做代理。這個很好處理的,我姐姐去銀行存錢,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過了好幾天我們聊天告訴我的。當時姐姐還不知道是保險。我是多少知道一點,當時給姐姐兩個建議。

1.如果你在銀行買的保險,頭15天為猶豫期,在這個期限,投保人不同意保險合同內容可以將合同退換保險人員並申請退保。保險人會同意撤銷合同,並退還已經收了的保險費。

2.過了保險猶豫期,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打當地保監會電話,投訴。但是這樣一旦保監會確認保險員有騙保現象,也會退你保費。還有就是保險員會收到很大處分。


樂8沙悟淨

這些人,整天的在銀行上班,看見排隊存錢的,特別是歲數大的馬上上前,忽悠你買理財產品,說的天花亂墜。最可氣的是,存款很站排,買理財就不用站排了。

如果你買完了理財後,你想退,那可就費勁了。如果10天沒到,你可能還能退回。如果超過了10天其限,那就可能麻煩些。所以說,如歲數大了,想上銀行存款,還真需要找個家裡人陪著去,好好的看看是不是真的錢行的存單,不要貪小便宜吃大虧。


手機用戶放飛的燕子

農村老人去銀行存款,結果被銀行的人忽悠買了理財產品。百分之一百的原因,都是老人沒辦理銀行不同業務的經驗,不熟悉各項業務的辦理程序,而被人忽悠的。農村老人去銀行存款,記住以下的一條就夠了,就不怕被人忽悠了。切記住“我是來存款的”,只需在櫃檯窗口的值班人員辦理就可以了。無須要額外認識任何人,無須接受其他任何人員給你的“熱誠服務”,無須鑑訂任何合同或協議,除了存款單,任何書面文件不能鑑名,就這麼簡單。切記住,你是來存款的,存入一萬幾千元或三五萬,你的身份及檔次,遠遠未達到有他們專門人員單獨為你服務的程度。你去辦存款,他們不給冷落刁難給臉色你看,已經謝天謝地了。還單獨專人為你提供服務,想你也別想,無事獻殷勤,必有所圖。


老叔又出山4

注意銀行的理財保險和理財產品是兩碼事,說是理財保險其實就是代理買保險,期限最長有20年的.銀行理財產品是銀行出的相對利息高點不能提前支取的一項存款,時間一般都是從一個月到一年之間不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