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工匠第二季」王埃军:神东“中国制造”的守护人

榆林广播电视台《榆林零距离》栏目精心策划推出特别报道《榆林工匠》第二季,深度挖掘那些用双手诠释职责、用肩膀撑起责任、用汗水描绘人生的劳动典型,展现工匠的情怀、信念、专业和执着!

带您去认识神东煤炭集团井下电气检修工——王埃军。

「榆林工匠第二季」王埃军:神东“中国制造”的守护人

神东集团上湾煤矿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建成了世界首个8.8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王埃军主要承担着这个项目井下所有电路设备的维护检修。为了保障这个“世界第一”能尽快运行,从业十五年的王埃军也在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榆林工匠第二季」王埃军:神东“中国制造”的守护人

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煤矿综采二队电气检修组组长王埃军说,8.8米超大采高工作面,它的煤机功率增加了、电缆加粗了。所以对我们检修煤机来说确实是一大挑战,每台设备刚回来的时候都附带有工作原理手册,我们就拿着学习,出现故障再通过原理来判断。

「榆林工匠第二季」王埃军:神东“中国制造”的守护人

这次8.8米超大采高工作面建成之前,神东集团拥有的最大采高面是八米。别看只有0.8米的提高,这对攻克煤炭采掘技术的难度要求却是呈几何倍的增长,很多国产设备甚至填补了世界技术领域的空白。王埃军接到任务后迅速掌握了所有电气设备的使用原理,凭借着过硬的维修技术为新设备调试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尤其是在调试的关键节点,他的电话几乎成了热线电话。

「榆林工匠第二季」王埃军:神东“中国制造”的守护人

王埃军说,调试的过程中一天最多接过四五十个电话,每次接到电话肯定是有新的问题出现了。每次有故障了,只要井下的工友能把故障说清楚,肯定能在七八分钟内就把故障点找出来,如果需要配件就直接从地面带配件下去,这样就能缩短维修时间。

「榆林工匠第二季」王埃军:神东“中国制造”的守护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王埃军在提高维修技术的同时,也在摸索着如何提高检修的效率。这个综采工作面智能集控中心就是王埃军和工友们的创新改造,他们将原来分散在各处的数控监测平台进行集中整合,检修人员只要坐在那里轻点鼠标,就能很快掌握各种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故障显示,大大提高了检修效率。

「榆林工匠第二季」王埃军:神东“中国制造”的守护人

王埃军说,平时工作也就喜欢总结,想办法把工作效率提上去。探索怎么做起来简单又方便、又实用、又便于维修。现在检测设备整合在一起,这个可以看工作面支架的压力情况,转速、转矩、电压的情况全部都能看到,省得来回跑。

「榆林工匠第二季」王埃军:神东“中国制造”的守护人

由于煤矿井下的特殊环境,王埃军在每一次电气设备检修时都要十分谨慎,稍不留意就有可能造成事故发生,所以,他和工友们的每一次配合都显得尤为重要。

「榆林工匠第二季」王埃军:神东“中国制造”的守护人

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煤矿综采二队检修班班长艾郭宝说,主要是煤机检修这一块。因为电工箱里面比较复杂,但是王埃军积累了多年经验,排查起来也比较快,处理起来也是比较快,所以我们都叫他“大拿”。只要有他在我们心里就感觉很放心,技术方面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榆林工匠第二季」王埃军:神东“中国制造”的守护人

随着榆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一代代煤矿工人前赴后继的扎根大漠深处,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不竭的动力,也在用匠心和汗水守护着这些“大国重器”,守护着中国制造。

「榆林工匠第二季」王埃军:神东“中国制造”的守护人

王埃军说,当初选择这份职业,没有那么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可能更多的是为了生存和生计。但是当在这个岗位上承担了这份责任,就必须努力地把它干好。


榆林TV-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