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峰一生中有四大恨事,使得他必須死

喬峰是金庸小說裡的第一英雄,只可惜英年早逝,死時才三十三歲。

他的死,其實早有徵兆。因為有幾件事,讓他抱憾終身,就算繼續活著,也要備受煎熬。

1. 養父養母和師父被殺,卻無法報仇

常言道:“生恩不如養恩大。”喬三槐夫婦對喬峰視如己出,疼愛有加。

十多年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本來就是喬峰報答不完的。可是喬峰自從二十幾歲當上丐幫幫主後,就再沒回去看望過父母,每年都只是派人送些銀兩日用給二老。

在這件事上,喬峰是有苦衷的。因為他身份特殊,回趟少室山會驚動太多。但作為人子,有再大的不便,多年都沒侍奉過父母,實在是有虧孝道

喬峰必定是深以為憾的,尤其是在養父母慘死之後——他再也沒機會報答養育深恩了。

只能在養父母墳前暗自禱祝:“爹,娘,是何

人下此毒手,害你二老性命,兒子定要拿到兇手,到二老墳前剜心活祭。

悲劇的是,兇手正是喬峰的親爹蕭遠山。如此一來,養父母的仇是永遠報不得的了。

喬峰一生中有四大恨事,使得他必須死

不僅是喬三槐夫婦,就連玄苦大師也是蕭遠山殺的。玄苦大師每天夜半時分下山,向喬峰傳授武藝。十年之間,不辭辛苦,風雨無阻。授業之恩和殺師大仇,喬峰同樣也報不了。

這種憋屈和憤懣,足以讓人發瘋。

喬峰一生中有四大恨事,使得他必須死

2. 誤殺阿朱

這是喬峰生平第一恨事

只因報仇心切,所以失了精細。馬伕人雖然狡猾,但她的謊言也並非完美無缺。

以段正淳四十來歲的年紀,三十年前怎麼可能是統領江湖群豪的“帶頭大哥”?喬峰連這麼重要的漏洞都沒有發現,真是說不過去。

找到段正淳後,喬峰向段正淳求證的幾個問題,問得也是模糊不清,大有歧義。

問的人義憤填膺,答的人疑竇叢生,兩人雞同鴨講,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可是喬峰就這麼草草地完成了“驗證事實”的環節。

雷雨夜,青石橋畔,喬峰使出降龍十八掌,開始“行刑”。於是阿朱死了,喬峰也死了。

喬峰一生中有四大恨事,使得他必須死

3. 錯過了神足經

神足經對喬峰的意義,不單單是提升武功,而且與阿朱的生死大有關聯

喬峰對待段正淳,之所以那麼匆忙草率,就是因為見識過段譽的內力之後,太高估段家子弟的武功。他怕自己報不了仇,只想快刀斬亂麻,不計較手段,報了仇再說。

雖然在小鏡湖畔旁觀了段延慶和段正淳的拼鬥,知道段正淳水平不高,但由於先前思維慣性的影響,喬峰還是心存一個“速戰速決”的念頭。

這個念頭擠佔了他的心力,影響了他的判斷,讓他忽略了很多細節

假如喬峰無意間弄溼了梵文版易筋經,發現了裡面的神足經,那他的內力將會快速躍升,報仇的自信會得到極大增強,對問題的考慮肯定會更加周詳。

當然,喬峰到死都不知道神足經的存在。也許在他的心裡,關於這件事的遺憾,是恨自己不懂梵文,練不了梵文版易筋經。

喬峰一生中有四大恨事,使得他必須死

4. 誤飲了阿紫端來的藥酒

雖然阿朱死後,喬峰就已心死。但他是個拿得起放得下的漢子,雖然會痛悔一世,獨孤終老,但好歹不會自尋短見。就算是宋遼兩國再起紛爭,交戰不斷,喬峰也照樣可以隱居,眼不見為淨,每日飲酒過活。

因為喬峰不是郭靖。他不會主動殉國。他在雁門關外逼迫遼帝發誓不再南侵,純屬事情發展到了那個份兒上,不得不為

假如阿紫沒有被皇后騙,沒有拿藥酒給喬峰喝,那她早就和喬峰遠走高飛了,喬峰又怎麼可能會自盡?

喬峰一生中有四大恨事,使得他必須死

同理可知,如果雁門關的守關將領打開關門放行,喬峰肯定也不會自盡。

可這些好事都沒有發生。喬峰不能捨棄眾人獨自闖關進入宋國境內,而耶律洪基又率領大軍逼近。這樣的情勢,使得喬峰必須做出選

擇。

實際上,在此情此景之中,喬峰根本就沒得選。他後來所做的事,是他唯一能做的事。

喬峰一生中有四大恨事,使得他必須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