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沒有一種活法叫早知道

根本沒有一種活法叫早知道

這篇文章有點長,不過麥子讀完之後感覺很有共鳴。比如我媽也在我畢業的時候唸叨著我應該回老家考個公務員,不過麥子畢業時就認定以後要創業,所以死活沒同意,文末放了一個父母是否逼子女考公務員的投票,有興趣的可以參與。

01

早知道這三個字,曾經是我媽的口頭禪。

我每次去香港都會給我爸媽買一些家裡備用的藥品,後來時間長了,鄰居們也會過來詢問能不能也給他們帶一些回去,我於是也會一一答應下來。

我告訴我媽港幣換成人民幣是多少錢,如果鄰居要的多,就管他們多要一二十塊錢勞務費。

我媽是個在事業單位拿死工資的人,她很不理解,我管人家多收二十塊錢,人家會不會覺得我太勢利了?

我說不會,你不要告訴他們原本的價格,就說最後的那個數字,讓他們給錢就好。

我媽算是應允下來了。

可是持續一陣子之後,我媽還是心慌慌,覺得自己幹了虧心事,賺了不該賺的錢。

她在電話裡問我,萬一被別人發現這個藥的價錢沒有這麼貴,那我多不好意思啊!

我開始想辦法安慰她。

我說一是這個藥本身的產地就是在香港,他們要是有那個條件來香港一趟,也就不會麻煩我了,從這一點上來說,我的渠道對於他們而言就是稀缺資源。

二是我每去香港一趟,雖然說深圳跟香港很近,那也不是想象中去樓下打個醬油那麼簡單,我要排很長的隊過海關,香港的吃住都不便宜,雖然我只是順便給鄰居們代購東西,但是從他們身上分攤那一二十塊錢也不算是賺黑心錢。

三是我還說服我媽,這年頭通過各種渠道賺取額外收入的方式多了去了,只要是你情我願的交易,那就不算是違背道德,我們家一直以來就是太傳統太不轉腦筋了,所以生活一直過得緊巴巴的。

我告訴她你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這些鄰居需要的物品清單列出來,然後每週告訴我一次,這樣你作為中間商,就相當於給自己賺了一些零花錢,誰還怕錢多呢?

我媽在電話裡默默認同了。

為了讓我媽更加放心一些,我又例舉了我辦公室裡那些經常做代購的同事們的一些所謂勞務費價錢,比如幫買蘋果手機或者平板電腦是六百,買奶粉一罐是五十,護膚化妝品五百港幣以內收五十,超過五百以上另算,還有購買大家家用電器一類的,根據港幣價格的數字直接換人民幣,相當於賺一箇中間的匯率差價。

我媽在電話裡聽了半天,然後突然說一句,那他們不得賺翻了啊!怎麼可以收這麼多勞務費?

我沒有辦法跟她具體的描述代購這樣一個角色的勞苦與無奈,我只能說服她,你只要明白這是雙方約定俗成的交易價格,沒有對錯之分就好。

我本來以為,這些例子的論證,可以讓她那份忐忑可以安定下來,結果她居然給我回復了一句,哎呀!早知道我也按照這個價格多收一點錢了!可是現在我已經跟鄰居們早把價錢說好了,這也沒辦法改了。

我媽繼續嘮叨,這樣不行啊!我覺得我虧了很多錢啊......

我開始嚴肅的回覆我媽,我說你這不叫吃虧,你只是發現自己本可以賺更多的錢,但是要知道這個更多的部分並不是一個一開始就訂好的數字,因為有起伏的區域,所以你的心情也被這個區域的變化所綁架了。

我告訴她說,我們一開始跟鄰居說好了這個價格,我們就按照這個數字來收人家的錢,守信用是我們家一貫的原則,這不是你教育我的嗎?而且你並沒有吃虧,你只是因為不能賺更多而鬧心,但是這個邏輯是不對的。

這一次,我媽終於被說服了。

根本沒有一種活法叫早知道

02

關於我媽的“早知道”理論,還有第二件小事。

在我畢業第二年,我想給父母換一套房子,我家的小鎮上沒有商品房這個說法,都是自己建立一棟自己的幾層樓房。

我爸祖上是漁民,幾代人一直都是以打魚為生,到了我爸這一代,他有機會去當兵然後退伍後分配到了事業單位,我媽通過別人幫忙也得到了一份相對而言比較穩定的工作。

也就是說,我們跟別人家不一樣的是,我們家是沒有屬於自己的田地的,而這個時候,十幾年前一百平方不到一萬塊錢的土地,早就變成了十多萬。

我去找遠房家的表叔,請求他賣一塊地皮給我們,談好了價錢是十一萬。

可是當我開始準備合同材料的時候,我媽突然告訴我一句,小令咱們還是先別買了吧!

為什麼啊?

我覺得吧,你表叔也太過分了,這麼一塊地皮,你小的時候幾千塊錢都不到,他居然收我們這麼多錢,這不是搶錢麼?

我告訴我媽,時代已經不一樣了,你不能拿過去的標準來衡量如今的市場價格。

我媽還是不願意,她告訴我,要不這樣吧,我們先拖一拖你表叔,假裝我們沒有那麼著急,這樣說不定他會更便宜一點。

聽完這一句,我哭笑不得。

我告訴我媽,買地皮不是去買菜,你看上一顆好白菜但是覺得價錢太貴,而這個時候老闆快要收攤了,你假裝思考推脫一下,估計他會給你個便宜一點的價格。

可是你要知道,土地在如今是最值錢的一樣東西,我不需要你體諒我在大城市裡的房價壓力,但是你看看我們的家鄉這個小地方,小孩越來越多,人們的收入越老越高,每個人都想追求更好的居住環境,這個時候最稀缺的就是土地資源了。

我們是被動的一方,我們沒有議價的權利。

我媽還是不願意接受我的觀點,但是我也不能生氣,因為我知道讓他們兩個老人家在完成我的讀書支出以外,還要另外拿出一筆大錢,來彌補因為祖先沒有給我們留下土地資源這個硬傷,她一時半會還是在心裡過不去。

這件事情於是就這麼拖過去了。

第二年的時候,我媽突然問了我一句,要不我們這一次把地皮買了吧?錢是努力掙來的,抓在手裡並不會升值,還是把房子建起來再說。

我答應了,於是跟我媽一起去跟表叔家,我媽剛坐下來就開始說起他們小時候的故事,然後慢慢引出來,看在親戚一場的份上,可不可以更便宜一點?

表叔喝著茶說了一句,我跟你們說實話吧,這一年的價格升到了十四萬,如果你們真心想要的話,我少個五千,親戚一場我也只能這樣了,不能再少了。

這個數字,比去年的價格整整多出了兩萬五。

我一開始心裡一驚,但是轉念一想也就接受了,這個價錢是合理的。

倒是我媽,從一開始還想著能比去年少一些的念想,直接跳到了這麼高的一個價格,我在旁邊都能感覺到她此刻的震驚、無法相信、以及下一秒就要怒氣沖天的陣勢。

她有高血壓,這是我最害怕的地方。

我趕在她出聲說話以前,把她拉到一邊,安撫了好長一陣子,然後說這個事情由我來處理。

我害怕接下來如果我不出面,這個結果會變成兩家親戚的掐架與結仇,這不是我希望看到的結果,也絕對不是我處事的方式。

第二天我再單獨去表叔家,談好了是這個價錢,然後我著手準備簽訂合同的事。

那天晚上回家,我本來想自己把這多出來的兩萬五的價錢悄悄墊付了,然後告訴我媽還是去年的那個價格,這樣可以讓她舒心一些。

可是到了後面,我還是決定把這個最後的實際價錢告訴她。

我從我小時候的故事說起。

我以前寫過我表姐跟表姐夫兩人奮鬥的事情,十五年前,他們在縣城買了一塊土地,價格是九萬,到了今天,價格變成了三十五萬。

當年他們兩個人剛從師範大學裡畢業,每個人的工資不到八百塊。

可是他們還是想辦法把這個事情做到了,後面的日子他們也開始慢慢過好了起來。

也是十多年前,我爸的單位效益很好,單位裡的一眾叔叔都開始購置房產,我父母沒有這個意識,他們覺得住在單位分配的房子裡很好。

那個時候的我年紀很小,什麼也不懂,等我明白這件事情的重要性的時候,已經到了我需要讀高中以及上大學的關鍵用錢時期了,他們更是不敢輕易花錢。

我告訴我媽,深圳的房價已經不是十年前那個價錢了,這個世界也不是以前那個世界了,回到這個我們土生土長的家鄉,我們家錯失了那個年代的投資機會,也是我們選擇的一種結果。

我還告訴她,我希望以我的能力,讓你跟我爸的晚年都能過得安心體面一些,這是我可以努力做到的部分。

我希望通過這兩萬多塊錢的教訓,讓你明白這個世界的運轉規則已經不是以前那樣了,即使你不接受它,但是至少你不要跟它對著幹,這對我們個體的生活而言沒有多少用處。

那些新聞上的各種專家再怎麼眾說紛紜,這個國家的房價也不會一夜回到解放前。

你要明白的是,每一個時代,每一個階段,都有它的社會規則,都有它的賺錢與花錢原則。

這塊土地就是值這麼多錢,你不需要它,自然會有別人接受這個價格,這個叫做市場規則,你們當年的集體經濟大鍋飯已經過去了。

過去了就過去了,你不要感傷,也不要為自己的任何過往而後悔,你要過好現在的當下才是。

那天夜裡,我一直在不停的說話,我媽就在我身邊聽著,既不發問也不反駁。

我把我們家庭的過往每一個小細節的變化,結合當年那個時代的發展,讓她一步步明白這個社會的慢慢發展。

這期間我媽就插了一句話,可是一想到還是多掏了兩萬五,我真是心疼。

我回答說,在你的賺錢能力裡,可能要積攢很久才能有這個數目,但是對我而言,這是我的半個年終獎,我就當自己這一年的收入沒有這麼好算了。

而且你要知道,我的賺錢能力只會比以前更好,這也是你送我上學唸書、見識外面的世界的最大收穫不是麼?

她終於不說話了。

這一夜的對話就過去了,這也是我人生裡第一次敞開心扉深入的跟我媽聊天一樣,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真的說服了她,我也讓她有個願意接受的過程。

根本沒有一種活法叫早知道

03

但是打從這件小事過後,我在後來的日子裡做的很多選擇,她都沒有過度干擾甚至是阻撓過了。

有一天我媽給我電話,說起一件小事。

她說最近家裡街上來了很多外地人在推銷傢俱,都是鍋碗瓢盆一類的小物件,而且都是白拿的,鄰居們一開始都不相信,後來發現是真的,於是就過去拿回家了。

幾天之後,隔壁鄰居阿姨過來告訴我媽,說那些外地人說是低價把傢俱賣給我們,一塊錢一件,這樣即使雙倍價格拿去市場上賣也會有人搶著要,那就可以大賺一筆了,所以我們一起湊錢去批發下來吧?

我媽回絕了。

於是另外那幾個積極主動的阿姨湊了三萬塊錢,接手了那一車傢俱物品。

幾天後外地人走了,阿姨們回家拆東西的時候才發現,貨品全都是壞的,根本沒有一樣是可以賣出去。

也就是說,她們花三萬塊錢買回了一車垃圾,平攤下來每個阿姨出了七千塊錢左右,那可是她們攢了一輩子的養老錢,據說有兩個阿姨當場就昏過去了。

我笑著開我媽玩笑,你怎麼就沒有被套進去呢?

我媽說,一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一開始的白拿試用,肯定就是抓住了我們這些小市民的貪小便宜心態,我雖然也想掙錢,但是我也分得清正當手段跟貪小便宜的差別。

二是你之前告訴過我,這個時代跟以前不一樣了,太多的外界力量衝擊進來,我們這些老一輩人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在我還不能馬上判斷這個事情對與錯之前,我還是要學會觀察與剋制。

這一次,我終於在心裡徹底放心,她絕不會成為別人眼中那個會被忽悠,買回一堆無用保健品的老人了。

我媽又補充了一句,你知道嘛?那幾個後悔不及的阿姨,現在在心裡還在唸叨著悔不當初,早知道就不該那麼傻。

這一刻我突然發現,這兩年的時間裡,早知道這三個詞,越來越少從我媽嘴裡說出來了。

根本沒有一種活法叫早知道

04

我記得畢業那一年,她會告訴我隔壁家的小孩考了公務員,早知道你也回來報考就好,現在過得多體面。

三年過後,她告訴我還是原來那個公務員小孩,因為自己在家無聊至極,於是鬧著要去大城市裡做生意,父母死活不同意,後來他離家出走,到現在也沒有回到過家鄉。

這樣的小事還有很多,每一次我媽都跟我說,幸虧我當初沒有阻撓過你的很多選擇,因為我覺得你這樣也挺好的,你能經常回家看我,你每個週末跟我打電話聊天,你對我噓寒問暖盡孝,我覺得自己很有福報。

你看我們的父母也是要被教育的,我跟他們這幾年的磨合裡,經過了那一次多花了兩萬五千塊錢買下土地的教訓錢,到了現在就再也沒有產生過多大的溝通衝突。

當我的父母開始接受我有我喜歡的生活方式,我有適合自己的活法,這一刻我才覺得我跟他們達成了和解。

前幾天我打車,司機師傅告訴我說他們前一天罷工了,深圳所有的的士司機全部集中在一片地區,跟政府抗議說互聯網打車軟件對他們的衝擊太大,要求有關部門限制甚至取締這麼一個方式,好給他們一條活路。

我問司機師傅,那您現在一天下來的收入大概有多少?

他回答,有時候就一百多,根本不夠養家。

我再問,那您有想過去做點什麼別的工作嗎?

我能做什麼呢?這一行我做了十幾年了,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幹什麼,即使有那個心思,也沒有那個能力了。

我再一次深刻體會到信息時代對於我們這個社會的衝擊,就如同羅振宇說的,在北上廣深這些城市裡,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得像一個國王,無數花樣百出的應用軟件裡,隨時隨地都有幾百個司機、廚師、外賣員、健身教練、按摩師傅、清潔阿姨隨時候命,等待我們為自己的衣食住行享樂需求下訂單。

這些狀態對應的另一面,就是越來越多的傳統工作模式漸漸失去價值。

如果說我們的爺爺奶奶輩跟父母輩的代溝是十分,那麼我們父母跟我們的代溝就是一百分,這是一個平方速度的差距,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至少大部分人的家族溝通就是這麼一個狀況。

而更尷尬的是,我們這一代人因為是互聯網時代的移民,我們跟自己的下一代的差距和理解都不會太大,所以代溝差距自然也不會那麼可怕。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糟糕的時代,這真是一句神奇的句子。

就如同前段時間出來的國家取消晚婚假期的政策,再到更前面二孩政策的開放,那些你不敢相信的“活久見”其實每一刻都在上演,大到國家政策,小到每一個個體的生活變化。

這個世界裡,最大的不變就是變化。

這就是我經常叮囑自己的,擁有危機意識不是一件壞事,它能讓你在最壞的結果到來之前,通過幾個自己可以做到的步驟去規避掉,比如說選擇一個合適自己的專業、認真挑選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挑選一個對的人,經營一份自己可以駕馭的婚姻。

最重要的是,花那麼一點時間,想想自己這一生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你能實現的程度是多少,倒推回來你現在應該開始著手哪一步了,這樣你才能找到一個對的方向,然後去尋找那份可以匹配你想要的這種生活的工作、事業、朋友以及伴侶。

如果你草草了事應付生活,總有一天生活也會反過來玩弄你。

如今我媽再也不提“早知道”了,我也不去糾結那麼多的“早知道當初就該怎樣或者不該怎樣”了,我要顧及的是當下我能把握的此刻。

我跟她都在進步當中,這是一件好事。

而且重要的是,與其想著早知道不是那樣,我的今天或許會是另外一番模樣,不如告訴自己,既然我知道當初那一個選擇錯了,我現在不能再來第二輪才是。

有太多人因為第一次的判斷錯誤,而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於是惡性循環的生活週而復始,一生也就這麼而過了。

同樣是回憶往事,可是每個人的萬般滋味,盡不相同。

我也知道那些再次翻盤的人畢竟是少數,因為這條路太難太難,就如同我現在也不會再去抱怨自己沒有一個更好的出身,我也不會再去抱怨父母當年沒有多買幾套房,我也不會抱怨說要是當年上大學借錢買入一些牛逼公司的股票,或許今天我就財務自由了。

我不再去設想這些早知道。

有個男生留言問我,你怎麼理解“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這句話?而且如果打過這麼多雞血,也過不好這一生該怎麼辦?

我的回答是,人生一開始有些事你沒得選,但是後來等你長大有能力了,很多事你是有的選的,這才是我們努力奮鬥的理由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