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諸葛白崇禧臺灣暴斃之謎是怎樣的?

朕是歷史君

現在很多人普遍都認為白崇禧之死是因為遭受到了蔣介石的毒害,被蔣介石下套謀殺之失敗之後,被蔣介石派出一名女護士耗幹了身上所有精力而亡,但是事實果真如此嗎?我覺得並不是的,現實中的白崇禧應當是因為年老心臟病發作而死的。

白崇禧被蔣介石謀害的事情之所以大行其道,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件事情處在了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中。


1965年李宗仁放棄了和蔣介石的處處針對,他回到了國內,迴歸了自己的故鄉,在李宗仁回到國內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白崇禧就死在了臺灣,這裡面的時間很值得人玩味,為什麼在李宗仁回國後沒多久白崇禧就死在了臺灣呢?

正是在這種巧合的情況下,陰謀論就有了市場,很多人也願意相信了白崇禧是被蔣介石害死的傳聞。


白崇禧的年齡

在這個時候,大家都很容易忽略了白崇禧的年齡,在白崇禧去世那年他已經是一名73歲的老人了,他前半生經歷了太多的征戰,身體早已飽含了滄桑,在70來歲這個年齡死亡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很多時候,年老的女性是要比年老的男性壽命長的,如果不說一些少數的話,一般男性活過70歲都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了,在這個年齡,很多人的身體都會被各種疾病纏繞,最終因為身體老朽無法忍受疾病的折磨而撒手離世。

白崇禧在這個年齡去世其實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就比如白崇禧的老搭檔李宗仁是以78歲的年齡離開了人世的、山西以前的大軍閥閻錫山以77歲的年齡葬身在了臺灣的,如果從年齡上來說,白崇禧的去世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白崇禧和閻錫山)

在臺灣並不濫殺的蔣介石

其實在來到臺灣之後,蔣介石就很少對人痛下殺手了。

在戴笠和軍統還存在的時候,軍統曾經作為蔣介石手中的利劍為他剷除了很多阻礙他腳步的政敵,在敗退臺灣前和敗退臺灣後,蔣介石也因為內心懷揣著恐懼不安殺了不少人,但是當他徹底穩定下來之後,他就很少殺人了。

其中最為我們所熟知的孫立人案件就是他為了幫自己的兒子蔣經國鋪路以及和美國人走得太近才被他軟禁起來的。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沒有殺掉孫立人,而是將孫立人關了大半輩子,這位老將軍一直到蔣介石和蔣經國死後,才被放了出來,才從歷史的迷霧中重新拾回了自己的榮耀。

還有被蔣介石關了大半輩子的張學良情況同樣如此,在西安事變後蔣介石沒有殺掉張學良和楊虎城。

一開始的時候因為張、楊的軍隊還存在,蔣介石還有顧慮,但是當張學良的東北軍和楊虎城的西北軍後來被蔣介石逐漸分化、吸收完之後,蔣介石就失去了所有顧慮,但是他仍舊沒有殺張學良和楊虎城。

張學良之所以能活下來是因為有著宋美齡的力保以及向蔣介石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性命這才保了下來,但是楊虎城卻是鐵漢一個,他從來不覺得自己有任何錯誤,堅決不向蔣介石低頭,這才在蔣介石去臺灣前派毛人鳳殺死了。

從這方面來看,蔣介石面對能不殺的人,他是儘量不殺的,白崇禧就是這樣一個他儘量不會殺人。

白崇禧和蔣介石之間的和解

我們都知道蔣介石和白崇禧的仇怨,二人在大陸亦敵亦友,雖然白崇禧在抗日戰爭、國內大戰時期一直在蔣介石的國民政府裡擔任著很高的官職、有著很大的參謀大權,但是他很多次對蔣介石的針對卻讓蔣介石頭痛萬分,將其視為了眼中釘、肉中刺。

但是他們的仇怨卻在前往臺灣之前和解了,當時的蔣介石想從李宗仁的手中奪回代總統之位,但是李宗仁根本不想把位置還給他,於是沒辦法的蔣介石就通過和白崇禧的和解讓白崇禧去勸說起了李宗仁。

雖然這次的勸說失敗了,但白崇禧和蔣介石多年來冰山一樣的隔閡也自此消融,二人開始袒露自己的內心互相對待,正因此白崇禧後來才拒絕了李宗仁的勸說,和蔣介石一同去了臺灣。

在臺灣的白崇禧和蔣介石

雖然蔣介石允諾白崇禧會在臺灣給他很高的官職,但是在臺灣的他卻坐上了冷板凳,蔣介石誠然給了他一個名號比較響亮的職位,但卻是沒有多少權力的。

不過這種事情並不只發生在白崇禧的身上,當時很多隨同蔣介石前往臺灣的元老大員都遭遇了這種尷尬,他們在臺灣都是有名無權的,所以這種情況出現在白崇禧但並不會奇怪。

不僅如此,白崇禧的生活也不像很多人傳聞中的那樣受到蔣介石的軟禁,當時的白崇禧想去哪裡就可以去哪裡的。

他只要不出臺灣的地界,蔣介石都不會制止他,只不過身邊必須有著一名護衛監視而已,但是並不影響他自身的自由,除了白崇禧之外,很多的國民黨高官待遇都是和他差不多的,也是被剝奪了權力的。

大家想一下,連被軟禁的傳聞都不可靠了,更何況是暗殺傳聞呢?

所以說從這些方面來看,蔣介石是沒有動機會派人暗殺白崇禧的,對於這件事情,白崇禧的兒子白先勇也在採訪中與人說過,他的父親是因為年老心臟病發作而死的,並不是很多人傳聞中的那樣涉及到了陰謀,對於這件事情,我們也應當保持一個理智的眼光看待,不是任何事情都是我們所想象那麼複雜的。


孤客生

白崇禧,(1893~1966)字健生,廣西桂林縣南鄉六塘山尾村人,早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軍銜。最高職位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訓部部長,國民政府國防部部長。白崇禧是桂系新軍閥的靈魂級人物,被冠以八桂驍將軍中“小諸葛”稱號。

那麼就是這樣一位驍勇善戰為蔣介石效力,同時又被蔣介石所懼的國民黨一級上將白崇禧,為何會在臺灣暴斃而死呢?

這事還得從1949年說起,當時白崇禧的桂系部隊被我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渡過長江後,在廣西戰役中連鍋端掉。白崇禧多年經營的桂系部隊幾乎被全部殲滅,死裡逃生的白崇禧成了光桿司令,面對當前的局勢白崇禧心知肚明,留在大陸就是死路一條,這個時候擺在他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條就是繼續跟隨蔣介石去往臺灣,另外一條就是學李宗仁移居海外。頗有心機的白崇禧最後選擇了臺灣。

到了臺灣後,因其之前在大陸期間有過反蔣行為,所以白崇禧並不受蔣介石待見。1950年蔣介石在臺灣復職後,分析總結國民黨失敗的原因,並開始清算在大陸失敗的有關國軍將領負責人。其中包括陳儀,李玉堂,陳果夫兄弟等人。有的被槍斃,有的被判刑,有的被驅逐。作為桂系軍閥的兩大統帥白崇禧,李宗仁二人也被蔣介石治了罪,當時李宗仁已經去了美國,不在臺灣,因此蔣介石對他也無能為力。但是白崇禧就不那麼幸運了,死罪免過,活罪難逃被蔣介石二十四小時嚴密監視,就這樣“小諸葛”白崇禧被蔣介石幽禁,成為了第二個張學良。



這時候厄運也悄悄的降臨,介於李宗仁與白崇禧之間的關係,蔣介石為了消除後患,命令毛人鳳除掉白崇禧,於是毛人鳳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一個叫谷正文的特務。


據說後來行動失敗,白崇禧逃過一劫,保住小命的白崇禧更加彷徨不定,為了消愁解悶居然和一位姓張的護士小姐勾搭上了。後來為了討得張小姐的歡心,年近七旬的白崇禧竟然還找人配了藥酒,補充身體。

在1966年12月1日晚上,白崇禧藉著酒勁約了這個護士張小姐來到自己的寓所。就在當天夜裡悲劇發生了,狂歡過度的白崇禧赤裸裸的趴在護士小姐的身上暴斃而死。

作為國民黨的高官,即擁蔣又反蔣,即有功又有過,叱吒風雲數十載的“小諸葛”白崇禧就這樣離開了人世。

後人對於他的突然離去,有人說是政治陰謀,被人暗殺。有人說是自消自滅,咎由自取。其中的真相我們不得而知。


任馳贏天下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桂系的幾位領導人的去處各不一樣,李宗仁去了美國,白崇禧去了臺灣,黃紹竑則留在了中國大陸,參與到了新政權之中。白崇禧到了臺灣之後,兵權盡失,也不怎麼受到蔣介石的待見。根據李宗仁的回憶,白崇禧之所以會到臺灣去,是因為蔣介石給他許諾,當其到臺灣後就會讓其擔任國防部副部長一職,但是白崇禧到臺灣後,蔣介石卻只給白崇禧安排了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的副主任和中國回教協會的理事長一職,而且白崇禧在臺灣的行蹤也一直受到跟蹤。

白崇禧後來的暴斃與蔣介石政府是有很大關係的,在大陸的時候,蔣介石就視白崇禧、李宗仁為眼中釘、肉中刺,退守臺灣後,更是把丟失大陸的責任歸咎於李、白的新桂系,1965年李宗仁回到中國大陸,蔣介石認為這對臺灣的國民黨政權來說是奇恥大辱,蔣介石遷怒於白崇禧,於是暗中命令谷正文等暗殺白崇禧。

實際上在1966年白崇禧被暗殺之前,白崇禧在花蓮已經經歷過一次生死劫,但是白崇禧僥倖活了下來,不過白崇禧已經清楚蔣介石對他到底是怎麼樣一個態度了。所以此後更加小心。

谷正文隨後調整了暗殺策略,改用美人計,於是白崇禧身邊就安排了一位張姓女護士,白崇禧也的確與張姓女護士熱戀起來,為了摧垮白崇禧的身體,張小姐給白崇禧使用了大劑量的春藥。

1966年12月1日,白崇禧在自己家裡突然暴斃,據記載,白崇禧死的時候赤裸裸的趴在床上,前夜,張小姐剛剛來過白崇禧府上,所以世人就流傳白崇禧死於房事。

不過關於白崇禧的具體死因還是有爭議的,白崇禧的兒子白先勇在其所著《父親與民國》一書中曾經澄清父親的死因是死於心臟冠狀梗塞。


青年史學家

1966年12月2日,臺灣白崇禧官邸,白崇禧副官發現白崇禧死在臥室之中,全身發綠,時年74歲。關於白崇禧的暴斃,臺灣官方給出的說法是白崇禧死於心臟病突發,這個說法很明顯很難堵住悠悠之口,甚至許多人都認為是蔣介石派人毒死了白崇禧,這是為什麼呢?


白崇禧在妻子馬氏去世以後,在臺灣就越發孤單,但不久他就和自己身邊的一位姓張的護士熱戀起來。當時的白崇禧畢竟已經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所以在“房事”方面當然有點力不從心,為了博得張護士的青睞,白崇禧就經常派人到中醫理事會會長賴少魂處買“補藥”。

谷正文所在的偵防組瞭解到這個情況喜出望外,他們認為這是置白崇禧於死地的絕佳機會,於是就暗示賴少魂在藥上面做點文章。1966年12月1日晚,張護士和往常一樣陪白崇禧過夜,結果這天晚上發生了悲劇,第二天早晨白崇禧的副官發現白崇禧死在了床上,也就是文章開頭的一幕。

這就是谷正文文章中的說法,可對於這個說法白崇禧的兒子,臺灣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卻不認同,白先勇先生覺得父親的死不可能是蔣介石下的命令,而是真正的心臟病突發而死,他也說出了自己這麼猜測的原因,下面我也列出來。

白先勇首先表示父親晚年在臺灣軍政界已經沒有什麼實權,和外界基本上也斷了聯繫,所以蔣先生沒有必要去謀害自己父親。而且白崇禧畢竟是個名人,暗殺這種事如果處理的不好,可能就會弄成國際新聞,這是其一。其二,白家有心臟病遺傳,白先勇自己就有點冠狀動脈擴大,而且白先勇的弟弟也說白崇禧去世的時候很安祥,並不是太痛苦。


以上兩點就是白崇禧之子白先勇先生的看法,至於真相到底如何,我想除非等到臺灣官方解密,否則可能永遠都沒有機會了解到。可憐白崇禧這位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在大陸叱吒風雲數十年的“小諸葛”死的如此不明不白呀!


一樹梅花一放翁

白崇禧作為新桂系的領導者之一,在政治上頗有主見,與李宗仁一起多次反蔣。蔣介石一生三次下野都和這個白崇禧有關係。尤其是在淮海戰役時,白崇禧逼迫蔣介石下野,對淮北蔣介石的中央軍坐視不管。所以蔣介石和白崇禧的恩恩怨怨是很難說清的,要知道蔣介石非常賞識白崇禧的軍事天賦,在抗日戰爭時期任命其為國防部長。


在大陸白崇禧自然擁有強大的資本,桂軍的戰鬥力那是被評為“猛如老虎,惡如狼”。所以在桂軍的支持下,白崇禧可以左右得了國民黨的一些決議。而蔣介石又不願意放棄白崇禧的支持,也就一直是表面上兩人稱兄道弟,背地裡卻都有自己的想法。白崇禧在大陸的時候價值自然是非常大的,蔣介石也不敢輕易動白崇禧。

敗退臺灣後,強大的桂軍已經被消滅,白崇禧手中沒有了兵權。但是白崇禧卻有很高的資望,在派系眾多的國民黨內部,依舊可以生存。只是白崇禧不該反蔣,這觸動了蔣介石的底線。畢竟白崇禧和蔣介石早就有恩怨了,此時如果白崇禧可以離開政壇,就安安心心的度過餘生,那麼蔣介石念在舊情讓他舒舒服服的待在臺灣,或者乾脆給他一筆錢,叫他去美國過太平日子。



可是白崇禧這個人偏現實主義化,自己有意見就要說出來,這就導致了蔣介石的極大不滿。當時在臺灣蔣介石本來就是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其他派系就會把他吞沒,所以蔣介石在臺灣一直處於清除威脅勢力的狀態。這時候白崇禧已經往槍口上撞,自然觸動了蔣介石的底線。而日暴斃也正常,如果公開殺了他,勢必會使蔣介石陷入不利的局面。


小司馬遷論史

國民政府的敗退也許就是白崇禧厄運的開始,這位昔日桂系能征善戰的小諸葛,和李宗仁一文一武統治廣西達二十年的巨頭,晚年於1966年12月2日凌晨卻全身赤裸暴斃,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而說起白崇禧的晚年遭遇呢?還得從他的政治軍事生涯談起。近代中國自清亡後從來沒有達成真正的一統,最多是形式上的統一而已,白崇禧則代表的是一個地方割據勢力,即桂系。而這桂系呢,可以說是老蔣一輩子最為痛惡和忌憚的地方派系,原因很簡單,因為“李白”二人天衣無縫的合作使得桂系不斷壯大,在抗日戰爭勝利後桂系勢力僅僅屈居於老蔣的中央軍,所以桂系是老蔣在國民黨內的頭號大敵。



而國民黨內地方派系雖然很多,老蔣自然也有他的辦法,比如以前反蔣有晉綏軍的閻錫山,西北軍的馮玉祥,這些人雖然反對過老蔣但最後都向老蔣屈服了,唯有“李白”的桂系依然是虎視眈眈,只要老蔣稍微有個錯誤,便要讓其萬劫不復,時刻瞄準著國民黨中央大權,而雙方的矛盾有過三次頂點,即桂系的三次倒蔣行動,尤其在最後一次老蔣因淮海戰役失利不得不下野,由李宗仁出任代總統,桂系的勢力達到了頂峰,但是好運似乎沒有維持多久,白崇禧就迎來了他虎落平陽的晚年歲月。



在桂繫上臺後,妄想和共產黨劃江而治,最後在渡江戰役的勝利下他們的夢想破滅,緊接著桂系主力部隊也被解放軍消滅,白崇禧隨即失去了他的政治資本。而在為逃跑做選擇的時候,白崇禧居然去往了臺灣,沒有跟隨李宗仁去美國,這就為他晚年的悲劇埋下了伏筆。桂系多次逼迫老蔣,不但讓其顏面盡失還妄想取而代之,老蔣又怎能容忍,在大陸的時候桂繫有幾十萬人馬老蔣或許心有忌憚,但失去軍隊後的白崇禧孤身一人在臺灣豈不是成為了老蔣口中的魚肉,在這種情況下,他的暴斃就不難解釋了,老蔣隨便派個特務都可以幹掉他。



而我認為白崇禧的一生他沒有選擇共產黨,也沒有選擇國民黨,他選擇的是中華民國,他為了這個國,他打過小日本,並且將日寇趕出了國土,他是一個軍人,他不是一個政客,或許這才是他沒逃往美國的原因。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感謝您的關注!


風流倜儻張四少

白崇禧,字健生,廣西桂林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國民黨新桂系二號人物,和李宗仁一起被稱作“李白”,他滿腹經綸,足智多謀,人送綽號“小諸葛”。 做為一位身經百戰的將帥之才,在中國現代軍政舞臺上活躍了三十多年的風雲人物,他的身上堪稱濃縮了一部風雲際會、暗潮洶湧的鮮活歷史。白崇禧從見習少尉一路扶搖直上至國民革命軍總參謀長、國防部長,憑的是一身過硬的軍事指揮、謀略本領。在舊中國殺伐不斷的歷史舞臺上,他縱橫捭闔,遊刃有餘,演繹了一幕幕有聲有色、譭譽參半的人生悲喜劇。

白崇禧的軍事生涯概括起來說大致為:驅逐舊桂系陸榮廷,大顯雄才一統廣西;兩次北伐,一展韜略,功莫大焉,從此開始飛黃騰達;數次倒戈討蔣均告失敗,與蔣交惡;指揮桂軍在湘江阻擊北上紅軍,數場惡戰後又有意網開一面;運籌帷幄,指揮抗戰,戰績驕人,名噪天下;反共倒蔣,兵敗大陸;退臺後晚年受制於蔣,生活悽苦,雄才大略的他一生翻雲覆雨、機關算盡,最後反誤了卿卿性命。

白崇禧和夫人馬佩璋女士於1925年成婚,白長馬10歲,兩人伉儷情深,恩恩愛愛攜手走過30餘載風風雨雨,感情彌篤。白崇禧育有3女7子,其中白先勇先生是蜚聲華文界的著名作家。白夫人馬佩璋溫柔賢惠,給逃臺後白被監視居住的單調苦悶生活帶來不少慰藉。1962年12月4日,白夫人突發腦溢血去世,此事對白崇禧的打擊很大,他悲慟異常,久久難以釋懷,連續40天每日清晨帶著兒女到妻子墓地誦讀《古蘭經》(白氏夫妻均為回教徒),為其禱告,以寄託哀思。

1965年7月,李宗仁從美國歸來,周恩來在上海接見他時說:“白健生頗為自負,他軍事上有一套,其實政治上並無遠見,他竟相信蔣介石,被騙到臺灣去了,我很擔心他的安全 ”。李深以為然。

不料,周公竟一語成讖 。後來發生的事實證明了他的先見。1966年12月2日上午,傭人驚見白崇禧倒斃在他臥室的地板上,屍體周身發綠,睡衣和床單都被扯得稀爛,表明他死前掙扎的十分痛苦,白崇禧究竟死因如何,尤顯玄機莫測,很值得玩味。

【網絡配圖】


鐵馬冰河wu

1966年白崇禧在自己家裡突然暴斃,去世的時候身體赤裸,表情猙獰,屍身發綠。因為去世時的種種異狀,所以人們對他的死因有各種陰謀論。

流傳最廣的就是被蔣介石命人下毒殺死的。因為一直和蔣介石不合,多次倒蔣,所以1949年一開始白崇禧和李宗仁沒有去臺灣,而是去了香港。後來白崇禧想著自己作為國民黨大佬,在香港名不正言不順,於是還是去了臺灣。

在臺灣,白崇禧被任命為“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改造委員會中央評議委員等虛職,基本處於賦閒在家的狀態。不僅如此,保密局(原軍統)還在他家對面建了個派出所,對他一舉一動都嚴密監視。

蔣介石和“李白”

這時候因為李宗仁一直在美國,所以作為“李白”之一的白崇禧還是有些牽制李宗仁作用的,結果李宗仁攜夫人1965年直接去了大陸,令蔣介石大感顏面盡失,此時白崇禧就失去了價值,次年被暗殺。

白先勇

其它陰謀論還有護士下毒說,與銀行職員情人偷歡過度說等種種,不過白崇禧的兒子白先勇在《父親與民國》一書中,否認了這些傳說,澄清父親其實是死於心肌梗塞。


漁樵侃史


戰塲YOK1942419

晚年白崇禧孤獨寂寞,寄情女色,認識了一個銀行職員,但是力不從心,經常去藥房買補藥,軍統特務買通中醫,在劑量上做了手腳,導致死於馬上瘋。女職員因為害怕擔當責任,連夜逃走。這就是真實的事,軍統人員回憶錄有清晰的記載。至於家屬為了體面說心臟病的事不值得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