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私養兵馬,對皇妃施暴都平安無事,為何收義子卻被朱元璋殺掉?

蘇沛鋒

藍玉因“捕魚兒海戰役“走向人生顛峰,並因此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最高評價:"藍玉就是我的仲卿、藥師啊!"



瞭解捕魚兒戰役大捷取得的堅辛,相信都會對藍玉的軍事能力表示由衷讚歎與佩服。


十餘萬大軍在藍玉帶領下深入沙漠不毛之地、在沒有任何通訊設施的惡劣情況下,他靠著極其準確的判斷力與毅志,把北元徹底打敗,解除北元的威脅,讓朱元璋從此高枕無憂。


做為開國功臣的藍玉,為何最終他不但被殺還牽連甚廣呢?真的只是因收義子的原因嗎?如果只看問題表象,說明對於歷史真相不甚瞭解。壓死駱駝的固然是最後一根稻草,但一定有個積累過程,真正導致藍玉被殺的原因是什麼呢?有書君認為主要有3點:


1、藍玉的居功自傲


藍玉自從捕魚兒戰役大捷後,任意妄這個詞好象在他身上附體。首先違反朱元璋的民族政策,欺負元主的老婆,致使元主老婆自殺。這件事不但讓人不齒,也是件極為掉價的事。


接著在搬師回朝到達喜峰關口時已是晚上。守關的人員都已休息,但他們聽到有人叫關時,還是第一時間就跑來開門。結果藍玉做了件令人匪夷的事,居然帶領士兵打破城牆闖入,整得好象救火隊出動一樣。


這兩件事讓朱元璋大為光火,對藍玉的態度開始發生轉變。但藍玉依然不知悔改,居然開始插手軍權,在軍隊裡安插自已的親信。這些哪能逃得過朱元璋錦衣衛的眼睛,他這是不知錦衣衛的歷害,把他們當成擺設呀。一樁樁一件件不法的事讓朱元璋忍耐到了極限。


2、性格缺餡


藍玉是軍事奇材,但也是個“粗人”。不要認為粗人就是沒文化,這種理解未免太過片面。有種粗人是:不懂什麼叫深思熟慮,沒有以大局為重的概念,啥事幹了再想。這種性格上的問題,捅婁子註定是遲早的事。


對藍玉性格問題估摸八九不離十,在招降北元將領納哈出的事上可一窺全貌。


投降儀式這種掉份的事,按說帶幾個主力將領參加就行,而納哈出為體現重視帶了幾百人參加。藍玉開始也給足納哈出面子,隻字不提“投降”之類的敏感字眼,盛情招待。


沒有旁生枝節,這是場很圓滿的宴會。結果納哈出向藍玉敬酒時,藍玉一個看似普通的動作卻打破了這種和諧。納哈出給藍玉敬酒,在酒桌上敬酒都會說些,你不喝就不是兄弟,看不起我之類的客套話。


藍玉看納哈出的衣服破舊,出於好心把自己的衣服給納哈出穿。可是納哈出是蒙古族,服飾著裝完全不同。納哈出覺得藍玉這是勝利者對失敗者的顯擺與高壓,自然不會接受。


然後就陷入一個不穿,一個不喝的僵局。雙方都是武將,腦袋不懂得轉彎,簡單的問題在他們倆僵持下,和諧的氛圍被打破,鬧得個翻臉的局面。


原來一言不合抄酒瓶往腦門上摜的酒桌文化老早就有。這還得了,雙方打架事小,往大的發展將影響納哈出20萬兵力投降。好在有個勸架高手馮勝,好言相勸平息了這場即將越演越裂的爭鬥。勝利完成招撫納哈出部隊的工作。


這件事可看出藍玉做事考慮不周,沒有顧全大局的意識。人家都誠心投降,你就給足對方面子,還會有啥事,結果強硬死扛鬧得差點陷入死局。


3、生不逢時


朱元璋最寵愛的長子朱標病亡,愛屋及烏緣故,所以朱元璋選擇朱標尚年幼的兒子朱允炆繼位。但是朱允炆不象自己父親,經歷過建國時期各種困難的考驗,一個空降之人要駕馭這些開國功臣是難上加難。


朱元璋擔心這些能謀善勇的功臣,無法老老實實聽命於他年幼的孫子朱允炆。自己辛苦半輩子打下的江山,可能就會毀於一旦。


所以他要給他朱兒炆鋪好通天大道,把這些勞苦功高、足智多謀的大臣清理掉。這樣才能保證朱允炆位置的牢固。


朱標在世時曾反對朱元璋亂殺功臣之事,結果朱元璋對朱標說:"我殺人就是要替你拔掉這木棍上的刺。"可見他明確的目的,要為他的子孫掃除一切治國的障礙。


藍玉太不瞭解朱元璋了,一次次的挑戰朱元璋的耐心與底限。在朱元璋眼皮下,敢如此放肆,這分明是找死的節奏。朱元璋要向藍玉痛下殺手,殺掉一個開國功臣得要有個罪名呀。於是藍玉被安了個謀反的罪名。一個沒有什麼根基的人,哪來的膽量造反呢?真是"欲加罪於人,何泛無詞"。



接著藍玉本人被滅族,既然被安得謀反罪,肯定還有同黨呀,受他牽連的人也因此多達1萬5千多人。一代名臣死在自己的狅妄與權力之下,但值得欣慰的是,他的不朽功績載入了史冊,而讓他千古流傳。



有書共讀

藍玉被殺,確實有收養義子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或者說根本原因在於朱元璋,朱元璋作為皇帝,時局變化,他對於佈局的調整,註定藍玉要死。


藍玉,明朝開國將領,在捕魚兒海一戰成名,大破北元,名震天下。後拜大將軍,受封涼國公,是太子朱標的舅父,位極人臣。

但是,時局的變化意味著藍玉必死無疑。本來,朱元璋為了太子朱標準備好了當時最一流的武將班底,為了繼承大統,掃滅北元殘餘勢力,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太子朱標英年早逝,而皇太孫年幼,朱元璋只能為柔弱的孫子清除障礙,本來是助力的藍玉等人,此時變成了絆腳石,最終被朱元璋屠戮乾淨。


洪武二十六年,即公元1393年,藍玉以謀反罪被殺,剝皮實草,一萬五千多人被牽連,其中不乏他的義子,史稱“藍玉案”。

私養兵馬,對於朱元璋來說,尚且能夠控制,畢竟解除兵權,切斷後勤對於朱元璋來說很簡單,畢竟自己打下天下,能力足夠,甚至太子朱標也能夠控制,不至於立馬誅殺。

而對皇妃施暴,這個要看什麼人了,朱元璋這樣的梟雄肯定不會為了一個女子而自斷臂膀的,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不然也不可能推翻元朝,坐上大明開國皇帝的寶座。

而收養義子,卻真的有可能是最後一根稻草,為什麼呢?朱元璋起事時,也是廣收義子,對於他打天下,義子的作用很大。而藍玉的政治能力和軍事能力相比差太多,犯了朱元璋的大忌。

有一次,藍玉回京述職,隨身帶有幾個義子,朱元璋的命令他們不聽,而藍玉一個眼神他們就立馬行動,這在朱元璋心裡肯定有另一番滋味,雖然藍玉解釋說收養義子為了打仗順利,戰場上義子們在自己周圍,衝鋒陷陣,無往不利!

想一下,一個個驕兵悍將,像藍玉這種人,身邊再聚有一大堆不怕死的義子,那是多麼危險的事。

有兵權不怕,就怕武將有自己的集團,作為政治老手,朱元璋心裡自然有底,藍玉的死是註定的。

【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我是潁州小史官,喜歡文史野趣的朋友可以關注哦!】

潁州小史官

在電視劇《朱元璋》中,藍玉鎮守洪都,為抗擊陳友諒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這個劇情應該不符合歷史事實,在洪都保衛戰中,藍玉還只是一個小兵,在跟隨著常遇春還在北征途中。鎮守洪都的是朱文正。藍玉的主要歷史功績是北征。

那麼在歷史上,朱元璋為什麼要殺掉藍玉呢?殺掉藍玉又造成了多大的影響呢?我認為原因有以下:

第一,藍玉的性格太過驕縱。驕兵悍將在動亂時期是個寶貝,可以攻城拔寨,在和平時期是動亂的根源。藍玉驕橫跋扈,經常挑釁皇帝的權威,以致朱元璋對他不滿。

第二,我認為這個才是朱元璋殺掉他的理由,太子朱標死了,大家都知道,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從小被立為太子,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功績卓著,也有很強的政治能力,在朱元璋的眾多皇子中和大臣中擁有很高的威望。朱標死了之後,由於朱元璋對太子的喜愛,打算立朱允紋為太子,他確是在朝中沒有威望。為了鞏固將來接班人的地位,朱元璋認為,驕兵悍將以後必然會成為新皇帝的禍亂的根源,所以朱元璋以藍玉案為導火索,搞了藍玉案,直接被處死的多達1.5萬人,通過藍玉案,明朝的開國功臣基本被清空了。

第三,歷史發展的必然的結果,也就是取決於朱元璋的意志。朱元璋是一個精力旺盛的傢伙,取消了宰相等諸多制度,高度集權。而這些功臣霸佔了太多的權利,這是這個傢伙所不能允許的。

第四,免死鐵券惹的禍。很多開國大臣以為有了這個護身符就相當於有了第二條生命,所以為所欲為。但是,他們忘記了,這個券是皇帝給他的,皇帝也有權可以收回。就像現在的很多優惠券付的說明一樣“最終解釋權歸商家所有”,免死鐵券的最終解釋權歸朱元璋所有。免死鐵券也是心中的一根刺,他很想拔掉。


阿德8365

藍玉案

〈不請自來〉

呈現個性解讀,展示百態歷史


首先我們來談一談藍玉這個人

洪武四年〈1371年〉,藍玉跟隨傅友德出征四川,攻克錦裡〈今成都〉

洪武五年〈1372年〉,在野馬川,打敗了擴廓帖木兒遊騎

洪武七年〈1374年〉,藍玉帶兵攻佔興和

洪武十四年〈1381年〉,率兵征討雲南,先拿下昆明,後打下大理

洪武二十一年〈1388〉,藍玉率兵北伐,俘虜數萬人,而且繳獲一大批物資

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單單以軍事才能,藍玉是不可多得的一名大將,足以攀比韓信


迷失——居功自傲

〈重要原因〉

在藍玉北征返回時,在半夜到達了一個叫喜峰關的地方〈當時這個關口是由明朝控制〉,可僅僅是因為開門太慢,就被藍玉直接強攻進去

還有一個傳聞,不知是真是假,在北伐中,藍玉俘虜了很多元朝官吏,聽聞其中還有一位皇妃,結果就是,藍玉把這位王妃施暴了。

藍玉更是招募士兵,因為沒有擔任太子太師,更是直言:“難道我不能做太師嗎?”,後上奏皇上,未批



我們可以看出,在藍玉取的成就之後,過分的居功自傲,足可以為他之後的後果提供基本條件


太子朱標的過世

〈主要原因〉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對於太子朱標,十分的重視,如果朱標不死,大明王朝基本上就是他的

更是替朱標表掃除了一切障礙,〈藍玉作為朱標的舅父〉,對於太子是十分的在乎的,更是不惜得罪燕王朱棣,所以說,在朱標沒有死之前,藍玉是作為朱標繼位的原班人馬在對待的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只有歷朱標的兒子朱允文為太子,可是,朱標的兒子卻不如朱標,生性較為軟弱

藍玉收養義子

〈根本原因〉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最開始是一個農民,是通過起義從而取得了大明王朝

要知道,朱元璋早期,他並沒有政治軍事上的優勢,所以早期朱元璋是通過收養義子,來達到籠絡人心的作用

然而,藍玉也開始收養義子,這是朱元璋所不能忍受的,朱元璋可以忍受他招募私兵,可以忍受他居功自傲,但是,在收養義子這個方面,朱元璋是不能忍受的


結果

後面的事情我們也都知道,錦衣衛通報藍玉叛國,朱元璋誅殺藍玉有關人員15000多人

最後,更是將藍玉剝皮填草,下場之慘

在朱元璋歷史上,出現過兩個較大的案件,

藍玉案,胡惟庸案,這兩個案件,朱元璋總共誅殺5萬多人

更是導致朱元璋在歷史上留下了屠夫的罪名。


所以說,每個人都有一個極限,我們不應該輕易去挑戰任何人的極限,這樣做,不但不利於自己,更不利於別人


歡迎大家的閱讀(✪▽✪)


文史解讀

主要是為皇孫朱允炆考慮,如果朱標不死,藍玉也可能不會死,而且這個可能是藉口。

1.多事積累並非一時殺心。

藍玉1387年奇襲令遼東蒙古納哈出二十多萬人投降,因一點小事致使納哈出受重傷,在前往南京路上死去,這很容易造成投降蒙古軍隊譁變,隨後進攻北元上都對元妃施暴,歸來時因為夜晚邊城關門關閉,竟強令打破城門,上朝受封時竟嫌棄官小,令朱元璋群臣大跌眼鏡,還對太子說朱棣謀反,被朱棣知道後告發朱元璋,插手皇族之事實在不應該。


2.皇孫年弱,恐難壓藍玉。

朱元璋想到自己活著藍玉都這麼囂張,多件事積累起朱元璋對藍玉的殺心,太子朱標又死了,自己的繼承人朱允炆年紀小怎麼壓的住藍玉,如果藍玉活著必然恃功自傲更加不把新皇放在眼裡,權臣擾亂朝綱的例子數不勝數,所以藍玉必須死一旦找到個藉口肯定會弄死藍玉。 所以藍玉肯定是要死的,如果功成身退回家養老倒是有可能活下來,但是碰見朱元璋也未可知,歷史都是過去我們也不能忘記藍玉是一代名將以及他輝煌的戰績,還是要銘記他帶給我們的教訓。


非官方歷史

說藍玉私養兵馬、施暴前朝皇妃這些罪名是存在的,尤其私養兵馬更是受到了朱元璋的強烈反感,而這一切並非是相安無事,是朱元璋有意留給朱標利用然後終結的悍將,並且收義子也不是藍玉之死的決定性原因。



藍玉案的本質是朱元璋加強皇帝集權的表現,在朱元璋長子主標死後強力實行的。

朱元璋原本打算是把藍玉留給太子朱標作輔助大臣的,所以朱標和藍玉的關係不錯,既臣既友,更為重要的是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是太子朱標的岳父,因此藍玉是太子妃舅父,有這層親戚關係,所以藍玉會極力維護太子的儲君地位。



不幸的是朱元璋一手栽培的太子朱標英年早逝,繼承人選擇了年幼的朱允炆(即太子朱標之長子),所以朱元璋意識到了強大的軍事集團留下,是對皇位繼承人朱允炆的傷害,朱允炆威望和能力都不是淮西驕兵悍將和各路藩王的對手,朱元璋不在後根本就壓不住他們,朱元璋深刻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太子朱標死後,藍玉案的產生是必然的。



不過,翻閱《逆臣錄》和《明史》對於藍玉罪名的記述,除了藍玉的驕橫外,還有很多有待考證的欲加之罪和誇大之嫌。藍玉這個人的統帥能力很強,朱棣對他都是又敬又怕,還自恃功高目中無人,也結下了不少樑子,最後害了自己也害死了上萬的淮西勳貴。


納蘭軒若

朱元璋一個放牛娃成就帝業,開創了大明幾百年的歷史,不得不說他的過人之處。大明建國後,朱元璋的屠殺功臣將領也一直受到後世的評判,可謂是“狡兔死,走狗烹”,完完全全的放在了朱元璋的身上不為過,後世也給了個屠殺功臣的罪名。

藍玉作為從朱元璋起兵時的一個小兵一路拼到大明開國時的梁國公,驍勇善戰,不畏生死,成了藍玉的必殺技,北伐殘元是,藍玉面對婀娜多姿的元朝皇妃動起了心思,竟然在半路中對皇妃施暴,這事很快被朱元璋知道了,但是也是被狠狠的訓斥了一下,梁國公的爵位被改成了涼國公。

另外,自古兵馬就是朝廷招募,個人是不得私自招募,私自招募如同謀反一般,是死罪,但是藍玉竟然私招兵馬,但是這事最後朱元璋也是沒有太大的懲罰。說明了驍勇善戰的藍玉在朱元璋的眼中,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全都忍了下來。

但是,藍玉的收義子這件事,就徹徹底底的激怒了朱元璋,最後被殺掉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開始打天下的時候,收了很多的義子,義侄,讓他們去拼殺攻打,以親情來維繫他們的奮勇,而這樣的效果非常的好,靠著義子義侄的努力,朱元璋如願的得了江山,因此,當他得知藍玉的義子竟然比自己的義子義侄多了10倍都不止的情況後,頓時勃然大怒,他知道這些義子的存在是個可怕的因素或者有著不為人知的密謀,朱元璋本來就是性格多疑的人,於是就開始清算藍玉。藍玉案牽扯的人數到達了一萬五千多人,藍玉本人也被剝皮充草,死的很慘。



煮酒戲說歷史

朱元璋自己也收過義子,收義子的目的是為自己培養一批忠於自己的人。藍玉的舉動引起了朱元璋的懷疑,難道藍玉想培養自己的勢力?之前太子朱標活著的時候,因為藍玉是朱標的支持者,所以朱元璋也對藍玉的一些事也網開一面,不來計較。但是朱標死後,朱元璋對藍玉的狂妄舉動不能容忍了,找個理由就殺了藍玉,還牽連了1萬5千人。

我覺得,明朝的衰落與朱元璋也脫不了干係。


春風得憶3

這主要跟朱元璋的太子朱標有關。

我們都知道在殺藍玉之前,朱元璋就曾經對自己的宰相下過手,按照當時的說法就是劊子手的刀在一天之內不停地砍下拿起,殺的人一天怎麼殺都殺不完,老弱婦孺排著隊被趕到刑場上面接受屠戮護城河裡面,水都被鮮血染成了紅色。

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宰相胡惟庸,朱元璋殺了宰相胡惟庸,其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自己的兒子朱標鋪路,胡惟庸能力強悍,而且在朝廷內部黨羽眾多!阻礙了太子朱標登基的道路,因此朱元璋痛下殺手。

藍玉也是一個悍將,當時明朝雖然驅趕元朝到了漠北之地,但是此時此刻元朝,手裡仍然握有大量重兵。被逼無奈之下,朱元璋集結重兵,由藍玉作為主將朱棣作為副將,一鼓作氣全殲了北方遊牧民族所有精銳部隊,可見此人的軍事能力之強,在徐達,常遇春等一系列跟朱元璋起兵的戰神老去之後,藍玉繼承了戰神的位置。

但是藍玉這個人脾氣不怎麼好,或者說做事的時候有點兒不顧朱元璋的面子,他曾經在軍隊開拔打仗之前用軍隊威脅朱元璋殺某個人,並且毫無顧忌的收取賄賂,聚斂自己的勢力,對於朱元璋這個人而言,他是很難容忍有人騎在他頭上拉屎拉尿,不對於藍玉特別寬容。

因為殺宰相胡惟庸,就是替太子朱標讓路,那麼。扶植起藍玉這樣的戰神,也是為了給太子朱標鋪路,藍玉和太子朱標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意外的好。

當時的他就已經看出,朱棣這個人有野心,並且曾經明目張膽的跟太子朱標說過,朱棣這個人有野心,你要不要殺了他!給我一句命令,我保證把他給宰了,並且在朝廷上所有的黨派裡面藍玉也是堅定地站在太子朱標這個黨派裡。

因此,太子朱標就是藍玉活下去的資本,也是他能夠為所欲為的原因,測風雲,朱元璋還沒死,太子朱標提前去世了,雖然說藍玉一直幫助太子朱標,但是會不會因此而驕傲自大,去指使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去做任何事情的,權臣亂政這樣的局面。朱允炆的性格是怎麼樣的,我相信大家看過歷史書或者看過相應的電視劇都已經知道。

說實話,誰都不認為朱允炆能夠鎮壓得住藍玉,因此,一不做二不休板正經殺過一回人了。朱元璋也不害怕再殺其他人,第二次官員的大屠殺,也就開始了。

問題注說他之前幹這麼多對不起朱元璋的事情,沒有受到處罰,卻因為收義子這件事情受到朱元璋的殺害,這一點其實並不對真正的原因,是從時間上來看,從整體大局上來看才對。


漩渦鳴人yy

這段我看了電視劇了,如果說的與歷史不對,不要噴我,噴電視劇

首先咱們說藍玉,藍玉是血戰洪都的有功將領,等到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這些以前跟著朱打仗的當然都得跟著沾沾光,心想著,你老朱的江山是老子豁出命替你打下來的,享享福理所當然。所以自認為做什麼事都不過分,但是我們要知道,一旦事情做的出格,一次兩次,我不搭理你,你弄個四五次,我還能不搭理你嗎?我不搭理你,你豈不是要上天?這就是所謂的量變引起的質變。

等到一系列事情的沉澱後,這時朱元璋發現藍玉收了義子了,而且還不止一個,關鍵的是,你TM的你的這些個義子不聽我老朱的,這個是什麼意思?想當初俺老朱打天下全憑的就是你們這些義子,子侄替咱衝鋒陷陣,咱才做了這個江山,你這麼做莫非是想當第二個朱元璋?這還了得,小兔崽子,還反了你了。

所以藍玉的結局是註定的。不光藍玉,朱元璋手底下的將領,凡是不懂的收斂的,基本上都讓朱元璋收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