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馬化騰朋友圈“惋惜”ofo小黃車:被阿里當成推廣支付的工具,阿里為什麼要投資和ofo有競爭關係的哈羅?

ChungKeung

這應該是馬化騰第二次在朋友圈關於共享單車的評論被媒體爆料出來,當初滴滴快的打的那麼厲害的時候,也不見馬化騰這樣,這也能看得出來,當下共享單車行業的複雜程度。

我並不認為馬化騰是在批評阿里巴巴,因為騰訊自己也投資了共享單車領域的摩拜,其實所有人都清楚,阿里投資哈羅單車也好,騰訊投資摩拜也好,都是為了抓住移動出行的支付場景。馬化騰的評論,針對的是整個共享單車普遍存在的行業性問題:巨頭為了推廣移動支付扶持代理人戰爭,而小股東如果不跟進,就失去了一個賺錢的機會,如果跟進,就需要一直燒錢,像被鎖住了一樣。

事實上,現在最被動的應該是ofo。之前,螞蟻金服投資了ofo,但是沒有披露金額,我個人猜測應該是佔股不多,只是象徵性的投點錢,爭取下一輪投資時有優先選擇權。而現在,螞蟻金服直接成為哈羅單車的第一大股東,很顯然,這是要放棄ofo而全力扶持哈羅單車。

為啥要放棄ofo?因為ofo跟摩拜的最大區別是,摩拜是一家創始團隊控制的公司,而ofo則是被滴滴深度捆綁,如果螞蟻金服要繼續追加對ofo的投資,那麼滴滴就需要讓出主導權,很顯然,滴滴是不願意這麼做的。

共享單車的基本格局現在變得清晰了,滴滴主導ofo、阿里扶持哈羅單車、騰訊支持摩拜,很顯然,ofo在背景上輸了一大截。

再預測下接下來的動向,在ofo、摩拜、哈羅單車三家中,ofo的車質量最差,運維成本也最高,時間越久折舊越嚴重,而摩拜和哈羅單車的車質量都相對較好,又背靠騰訊和阿里,佔據相對優勢。ofo越來越被動的情況下,可能會迫於壓力進行部分妥協,與摩拜的合併談判進程可能會加速。


銀科技

不知道從哪裡來的消息,pony小馬哥再次朋友圈關於共享單車的朋友圈動態暴露出來,作為OfO對手企業摩拜單車的投資人,毫無疑問的小馬哥再次“惋惜了”小黃車的境遇。但是對於小黃車來說,阿里系(包括集團和螞蟻)真的在利用小黃車來實現自己的所謂支付的目標嗎?對於阿里和小黃車無疑都是具有一定影響的。

1. 對於阿里來說投資並不衝突

正如大家都知道的一樣,ofo小黃車是從北京、上海等較大的一、二線城市開始的,然後再向其他城市擴張,並且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根據ofo小黃車創始人CEO戴威的戰略佈局來說,未來的發展重心是藉助共享單車這一本土的業務模式,迅速出海,率先搶佔海外市場,獲得國際化的先發優勢。而哈羅單車則剛好相反,哈羅單車的定位是從3、4線城市,補充小黃車和摩拜在全國市場的空白市場入手,所以對於業務來說,阿里這樣投資並不衝突。

小黃車首先在哈佛、麻省理工所在地馬薩諸州拿下一城,藉助這一世界級教育名城,起到了出海宣傳的極大作用,同時小黃車率先打破了國際支付的瓶頸,毫無疑問,這一點在所有共享單車企業中已經取得先行。

2. 阿里並不是OfO小黃車的控股股東

阿里對於企業來說,更多的是喜歡控股而不是佔股,這一點跟騰訊不太一樣。這一點在阿里這麼多年的投資理念中幾乎是不變的鐵律,從最開始的高德、UC、蝦米、天天動聽、到優酷等等,幾乎毫無懸念的是絕對控股到收購。很顯然,如果同樣在阿里的戰略之類,沒辦法形成控股自然阿里是會做出新的選擇,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尋找新的替代辦法。

曾經的美團、點評分別為阿里系、騰訊系企業,正是因為阿里發現沒辦法控股新美大,於是便出現了阿里釜底抽薪美團點評,兜售美團點評的股份,並且大力扶持口碑、餓了麼對抗新美大。從阿里的角度來說,這一點並沒有錯。

3. 事實證明阿里系資本介入的企業整體表現並不好

優酷、高德、UC、蝦米、天天動聽等等被阿里收購的企業,要麼市場份額嚴重下滑,要麼已經已經消失,阿里很強,但阿里整合能力並不強,阿里的生態兼容性做得也並不好,而經常作為對手企業的騰訊,卻選擇了“和而不同”的策略,佔股但不控股,即使是成為第一大股東以後,騰訊往往也不干預企業運作,並且,市場證明這樣的效果極好,京東、58都是例子,並且曾經離阿里很近的美團、滴滴,事實上已經成為騰訊系企業。

4. 戴威想要尋求獨立發展是核心訴求

作為ofo創始人戴威來說,很顯然共享單車的理念是他創造並且發揚光大的,這也是除小米、頭條等新興本土模式巨頭之外,又一箇中國人自己的商業模式,一旦商業模式成功便是可能成為世界級入口的互聯網企業,這是BAT時代模式創新不敢想的事情,而且共享單車背後做的是入口,而不僅僅是單車。


過去的一年,戴威一直在為兩件事情而努力,一是因為早期引入滴滴以後,滴滴系高管入駐ofo讓戴威頭疼不已,滴滴方面投資小黃車的原因無非是為了填補自己的業務空白,讓小黃車可以解決滴滴尷尬的3公里以內的出行服務,但是作為創始人的戴威很顯然不希望這樣,畢竟理論上講,單車未來的用戶體量是要遠超打車業務的,戴威很顯然不甘於做一個別的企業的補充,而是想要做獨立的巨頭。另一件事情就是國際化,可以說,戴威這一年幾乎飛遍了最可能發展共享單車業務的國家,並且在國際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兩件事情背後都表明戴威想要做一個自己的企業,而不是成為巨頭的附庸,那麼阿里的這次對於哈羅單車的投資,對小黃車來說並不一定全是壞處。


因此,不管是從阿里的角度,還是從ofo的角度來說,阿里的這次投資不僅無可厚非,或許對於兩家企業也都是好處。最後,作為少有的中國本土孕育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希望小黃車可以走得更遠,真正能成為世界級的互聯網企業,況且她的創始人CEO戴威是一個如此年輕的90後創業者,未來留給他的空間還很大很大,留給中國互聯網的想象空間也還很大很大。


EmacserVimer

騰訊、阿里為何緊緊“握住”摩拜和ofo不放?週一,華爾街日報援引投資者和行業人士分析稱,共享單車領域的競爭實際是阿里和騰訊在移動支付領域的最新爭奪。

騰訊阿里在移動支付的“白刃戰”

阿里在共享單車身上僅僅是推廣線下支付,真正的野心在“生活服務大生態”

在即將到來的2017年雙12,是阿里旗下口碑公司的重大節點,它要投入“數十億資源”參與雙12,並借這個點力推口碑APP。不久前,口碑推出了自己的獨立APP。口碑公司CEO範馳表示,今年雙12是推廣口碑APP的好時機。

2015年6月,阿里巴巴集團與螞蟻金融服務集團聯合宣佈,將投資60億元,共同創立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公司——“口碑”,專注協助本地生活服務的轉型升級。之後約2年時間裡,口碑一直依附於支付寶。

口碑為何現在要推獨立的APP?口碑公司CEO範馳稱是這樣解釋的: “我們現在做APP,要從兩個角度去看:第一,阿里集團需要生活服務入口,這是集團的使命,如果我們不做公司就失去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會,所以我們咬牙也要做;第二,現在到了比較好的關鍵點,大家對口碑有興致,吃喝玩樂又非常高頻,如果我們不做,可能就會永遠失去這個機會;第三,現在已經到了互聯網流量收割的末期,用戶手機第一屏的位置已經基本確定,所以,如果不衝一下,對集團來講會失去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做獨立APP是我們比較強的訴求,但更重要的還是提供服務給到商家和用戶。”

在生活服務領域,已經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玩家——美團。從團購起家美團如今已經遠不只是一家做團購的公司,它已經將業務延伸到外賣、酒店、旅行、打車、電影票、線下新零售等多個領域。

今年9月27日,王興在清華大學演講時說, “美團點評不但是中國最大的服務業互聯網平臺,而且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服務業互聯網平臺。”

在王興看來,餐飲、旅遊、到店綜合品類每個領域都可以值幾百億美元,美團不僅有機會成為和A(阿里)、T(騰訊)同一個量級的公司,而且“很有機會成為世界冠軍”。

圍繞生活服務這個巨大的市場,阿里已經佈局餓了麼,口碑、飛豬、滴滴、ofo、淘票票、盒馬鮮生等多個垂直生態。

而美團背後的騰訊,同樣對佈局“生活服務”這個高頻領域有著濃厚的興趣。除了投資美團點評,騰訊旗下還有同程旅行、滴滴、摩拜、貓眼微影,還有可能入股的永輝超市旗下的超級物種,與阿里已有的佈局形成對壘。

所以,共享單車於阿里而言,已經不只是共享單車那麼簡單。在阿里的一位管理層人士看來,阿里佈局共享單車是“純生態打法”,口碑APP覆蓋的只是“生活服務”生態中的“吃喝玩樂”,共享單車是阿里“生活服務”生態中必不可少的場景。


全天候科技

共享單車從最初的野蠻生長到如今迎來殘酷寒冬,小藍的倒閉、小鳴的人去樓空,共享單車面臨大洗牌。

競爭格局變成ofo、摩拜雙雄爭霸,二者前幾天被曝出挪用押金的事,委實雪上加霜。現又湧入哈羅單車,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哈羅單車於2016年9月開始投放運營,晚於摩拜和ofo。

摩拜針對白領市場,用戶對車的質量和安全性能較為關心,摩拜造價較高,開始就注重品質。ofo先從高校投放,押金低,時不時會有促銷活動。單車造價低、質量不好。

但哈羅並未像兩大巨頭一樣積極搶佔一線城市,而是選擇從蘇州開始,主要佈局二三線城市。管理團隊經營穩健,注重產品設計、用戶體驗和經營效率,使哈羅單車受資本看好,獲得3.5億美元D1輪融資。

螞蟻金服倡導低碳出行,和ofo推出了”免押金騎行“,有押金的共享單車本質上是租賃,違背了共享經濟的初衷。

ofo的免押金騎行選擇在上海,ofo與螞蟻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達成戰略合作,凡在上海地區的ofo用戶,只要芝麻信用分在650及以上,即可免去99元的用車押金,直接使用單車服務。

隨著共享單車的擴展,在發展新用戶方面,押金成為了很大的阻礙。和芝麻信用進行了綁定,一切行為都是基於信用的。

ofo打開了免押金的先河,獲取用戶更加低門檻,以後共享單車或許都會朝這個方向發展。

我們都知道騰訊是站摩拜的,摩拜押金比較高,一開始就定位在白領,用戶也不差這點錢,沒有必要和ofo一樣走低價路線。

至於阿里巴巴是否利用ofo推廣線下支付,兩家合作都撈到了好處,不存在利用一說。

共享單車行業以後會迎來大洗牌,很有可能只剩下一家。投資共享單車只是想多一個支付寶的入口,它的線下支付也不靠共享單車。

免費還是付費誰能勝利,不久能見分曉。馬化騰說這話,為時過早了。


牛科技

哈羅單車12月4日宣佈完成3.5億美元的D1輪融資,據永安行公告,這次融資之後,由永安行旗下低碳科技和哈羅單車合併後的新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已變成螞蟻金服。

關於備受關注的共享單車,第一財經今日發文,稱共享單車的遊戲已經變了調性。“如果說過去摩拜、ofo、哈羅單車的融資更多地還是在砸錢投放自行車上,現在,各家盯上了‘大出行’,希望圍繞單車和汽車出行等在一個平臺上運營,構建一個大出行的生態。”

關於共享單車,馬化騰在朋友圈對文章評論,稱“被當作支付的推廣工具了,可憐了其餘小股東被鎖死”。

作為共享經濟的代表,共享單車接二連三曝出的敗局新聞讓不少人對這個行業失去了信心,關於“共享經濟是個偽命題”的論斷也不絕於耳,而共享單車因為困局導致的押金難退問題,更是引起了多方注意。

目前共享單車市場上,摩拜和ofo作為頭部企業依然備受關注,與此同時,各路資本的湧入也對摩拜和ofo未來的發展發揮著影響。

馬化騰評論稱:共享單車被當作支付的推廣工具。

一方面,對於共享單車方面來說,如果能夠接入支付寶平臺,並且通過免押金的方式來騎行的話,這對於維護共享單車的用戶數量是非常有利的。特別是在經歷了小藍單車,小鳴單車等知名共享單車企業“倒閉潮”之後,押金,成了共享單車企業最敏感的詞彙。

在押金問題被質疑後,無論摩拜還是ofo都需要一個更大的平臺來支持和背書,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ofo背靠支付寶平臺,對於ofo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支撐,對於獲取和留存用戶來說都是很大力度的支持。

另一方面,如果說支付寶把ofo當做支付推廣的工具,那麼螞蟻金服作為ofo的投資方,既給ofo提供了一個獲客入口,同時能夠為支付寶提供支付支持,一定程度上這是一種雙向合作的途徑。

對於ofo和支付寶而言,這種合作也許是利大於弊的。


創業邦

阿里投資了ofo,又投資了哈羅單車,背後有什麼深意呢?

1,ofo和哈羅單車並無根本的衝突,前者主要集中在一線地區,哈羅單車則是農村包圍城市,主要集中在三四線,阿里兩個都投,有通吃的意思。

2,阿里投資共享單車,主要目的有兩個,一個是支付,一個是數據。在支付上,就是像馬化騰說的那樣,是當做支付的推廣工具。共享單車是高頻的線下支付場景,看看ofo的日訂單量,已經超過了3200萬,對於支付寶來說,是必須要佔領的;在數據上,共享單車的使用數據,實際上包含了一個用戶線下的活動場景,有了這些數據,是可以對用戶進行精準畫像,未來作為精準營銷來用。

4,阿里投資ofo的同時,又投資哈羅單車,除了地區上互補,還有一個打算就是多方佈局。ofo雖然成了和摩拜一樣的兩大共享單車巨頭,但伴隨其壯大,未來阿里能否掌控還不好說。因為ofo目前最大的股東是滴滴,而滴滴裡面,既有阿里的股份,也有騰訊的股份。同時投資ofo和哈羅單車,可以在內部體系內形成制衡,對自己未來也是一種雙保險。

5,共享單車的發展進入下半場了,最後又演變成為阿里系和騰訊系的對抗,想想,也有點無趣,在中國創業真的很難繞開阿里系和騰訊系。


閆躍龍

我相信馬化騰,也支持騰訊,摩拜淪為騰訊線下推廣支付的工具是必然。

隨著小藍、悟空、小鳴等二三線單車相繼宣佈“死訊”,哈羅攜3.5億美元強勢登場,共享單車行業的競爭開始步入下半程。

現在談三足鼎立還為時尚早,哈羅不超過5%的市場份額還不足以作為鼎之一足。雖說如此,下半程的共享單車還是隱約散發出了一些較以往不同的味道。

在洶洶而來的免押金浪潮前,摩拜恐掉隊

摩拜單車自創立伊始,就堅持走高端重資產單車的路線,摩拜的leader們希望打造堅固耐用的單車,打時間戰,以此來熬垮別家。然而,精品化路線背後便是高額的押金,299元,這幾乎比某些輕量級單車貴一倍。

然而摩拜失算了,隨著中消協提出共享單車免押金的倡議,摩拜的重資產、高押金的路線反而成為了其致命的弱點。面對隨時洶湧而來的退押金風潮,摩拜公司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最可怕的不是要退還多少押金,而是摩拜背後的騰訊“爸爸”對這個坑爹的兒子漸漸失去了耐心。特別是當騰訊發現摩拜一直在燒錢盈利無望,而其所為的大數據和廣告資源目前依然停留在概念階段。

其實摩拜應該理解騰訊爸爸的無奈,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遠遠落後的騰訊,並不能像阿里巴巴那樣為摩拜提供信用用戶免押金的支持。更讓“小馬哥”頭疼的是,主攻南方市場的哈羅單車剛剛獲得由螞蟻金服領銜的3.5億美元的投資,並同時宣佈信用賬戶免押金。如此一來,ofo和哈羅單車對摩拜的合圍之勢已經形成。

摩拜淪為騰訊籠子裡的小白鼠

12月4日,摩拜單車的免押金活動終於推出,雖然是羞羞答答,猶抱琵琶半遮面。筆者在網上搜索一番後,發現摩拜的免押金原來是這樣的:

要求騰訊信用分630以上,未繳納為摩拜押金,未體驗過摩拜其他免押服務,所在地為廣州。注意,首次註冊才能免押金,以前已經註冊過的然後退了押金的用戶是不行的,就算沒有交押金僅體驗過一次的也是不行的。

然而搞笑的是,免押金用戶也僅有10次免費體驗服務,如果想要享受更多的摩拜單車服務,就必須繳納押金。原來是假的免押金!

摩拜或被合併

隨著中消協提出共享單車免押金的倡議,其實整個行業的形勢已經非常明朗了。市場規模、用戶活躍度都不佔優的摩拜單車面對隨時洶洶而來的“退押金風潮”,已經無法獲得投資人更進一步的支持,而且合併的越晚,就會越被動。


i科技Fashion

Pony馬化騰在朋友圈的評論,某種意義上來說的確暗指小黃車。因為螞蟻金服攜19億重金扶持哈羅單車,而小黃車經過與摩拜的燒錢大戰,已是人困馬乏,但已幫到支付寶達到了推廣支付的目標,日均3000萬訂單,接下來小黃車極有可能被邊緣化。

一、哈羅單車如何殺了回馬槍

根據永安行(603776 SH)12月4日發佈的公告顯示,其子公司江蘇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小黃車)此次進行了新一輪增資。其中上海雲鑫投了19億,已經成為第一大股東。

而上海雲鑫是螞蟻金服的全資子公司來著,意味著阿里巴巴轉投了ofo的競品公司哈羅。what?小黃車的管理團隊此刻的內心一定是崩潰的,馬雲爸爸何苦要扶植一個對手呢?


哈羅依靠“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避開了巨頭燒錢的戰爭,得以在三四線城市(很多都是獨家城市),充分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甚至開始為各個城市打造智慧出行體系,這一點和巨頭只顧打仗是完全迥異的。

根據永安行披露的哈羅單車經營數據可以看出,截止到7月底,哈羅虧損1300萬,而其已經進入了100多個二三線城市,也就是說平均每個城市才虧損13萬,月均不足2萬。對於近3000萬用戶的單車企業來說,這個數據相當漂亮。

而哈羅背後的管理團隊,也是螞蟻金服看重的:楊磊+三位技術大牛 江偉(淘寶)、李開逐(攜程網)、韓美(阿里),也就是說這家公司從創立開始,其價值觀、行為模式就是一家十分符合阿里巴巴要求的公司。所以,最後馬雲選擇了哈羅。

二、單車大戰的下半場,小黃車何去何從

Anyway,中國互聯網最後的大戰,落腳點都是騰訊 VS 阿里巴巴。

哈羅單車爆出的高達3.5億美金的消息,徹底震驚了共享單車圈子,意味著單車大戰進入下半場,哈羅殺了個回馬槍,讓摩拜和小黃車措手不及,其中小黃車最為受傷。

三家單車背後不同的財團:

哈羅單車:螞蟻金服系   ofo:滴滴系   摩拜:騰訊系

有人看到這個,可能會說,滴滴也是阿里巴巴投資的,哈羅和ofo是一個財團。這麼說,不太正確,對於滴滴來說,阿里巴巴只是投資,以程維為核心的管理團隊擁有最高權限。那麼,滴滴就是個相對獨立的存在。

小黃車的管理團隊均來自於北京大學(應屆畢業生),相對其他兩家,過於年輕與缺乏實際的公司整體運營經驗,包括財務、運營、技術等,重宣傳,輕產品。

而哈羅和摩拜的創始人團隊,均是職場老兵,摸爬滾打十多年,整體運營思路相對成熟很多。

下半場,三巨頭終究為變成二巨頭,而最有可能被兼併的就是ofo小黃車,不論是被摩拜還是哈羅兼併,其前期股東的投資價值都會大打折扣。那麼小黃車應該如何是好?我覺得管理團隊應重技術、用心研發產品,改善財務報表,或許還可以扭轉局面。

以上是西西禾君的看法,大家可以就此問題,在評論區寫下自己的意見。


西西禾說

看了很多回答,都是從資本和運營這些角度的專業分析,我不太懂這些,換個角度說說。

共享單車出現後,很多人並不是一眼就決定使用OFO小黃或者膜拜,多半是經過對比或者幾種單車混用的。然後支付寶推出了芝麻信用分650分以上免押金使用OFO小黃車,直至後來的騎車抽紅包等活動,給用戶帶來了便和利,使更多人包括散步或玩樂的老人和孩子隨手都會使用OFO小黃車。可以說支付寶的接入,直接推廣了OFO小黃車,當然也依靠OFO自身龐大的投放量。而大家日常使用手機的習慣,肯定不希望安裝太多APP,讓自己的手機臃腫,OFO小黃車接入支付寶,可以在支付寶上免安裝使用,免安裝交、退押金,也讓更多用戶接受。對於支付寶,在共享單車行業佔有了一席地位,也因為推進共享單車增加了用戶粘性和良好的企業形象,但要說靠OFO增加多少線下支付,我覺得支付寶離開OFO還是支付寶,支付寶多了OFO也沒見變成支付天寶。

所以合作是雙贏的事,尤其對於OFO小黃車,無論是用戶量還是使用頻率,都因支付寶而推進增加。相信雙方也是樂意一起合作。

至於阿里投資哈羅單車,只能說如果我是金主,我也想多方位投資,全面發展。就像此前阿里建立菜鳥物流,就像騰訊和京東和唯品會的抱團。


半完美先生

2016年是共享單車的元年,作為元老級OFO和摩拜都在這一年成立,並進入市場,但是一年之後,藍海就直接成了紅海。有越來越多的共享單車在瘋狂擴張,砸錢的情況下,一些玩家開始體力不支倒下。

毫不誇張的說共享單車的倒閉潮來得比所有人想象中都要快,悟空單車創始人賠進去300多萬倒閉;卡拉單車創始人借朋友20萬元償還用戶押金,3VBike創始人損失100多萬,町町單車更是落得資金鍊斷裂,創始人跑路。最近的小藍單車也爆出倒閉,押金難以退還,小鳴單車也遇到了押金難以退還。

但是對於共享單車的兩大巨頭OFO與摩拜來說還沒有分出勝負,不過這兩大共享單車和馬雲的關係都不是很大,騰訊投了摩拜,並且佔有百分之三十的股份,而OFO雖然馬雲有投過,但是所佔股份很少。因此馬雲這次對哈羅單車的投入無疑是想要在共享單車這個領域裡佔據一定的話語權而已。

不過根據消息來看,哈羅單車其實是面臨著倒閉危機的,只不過馬雲又助力了一把。但是哈羅單車到底能夠走多遠,真的不好說。畢竟格局已經清晰,OFO與摩拜雙分天下,而哈羅單車在馬雲的幫助下雖然暫時是起死回生,但是這在這種局勢已經明朗的情況下橫插一腳,確實不太被看好。或許哈羅單車也只是迴光返照也不一定。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2017年的冬天對於共享單車玩家來說,真的是格外寒冷。未來到底怎麼樣還是需要用事件來驗證,畢竟時間才是最好的試金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