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好阿里巴巴還是騰訊?

i首席執行官

按照2017年世界500強排名,騰訊位居478名,阿里巴巴排462位。

依據當前最新市值排名,兩家都是超過500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騰訊第5,阿里第七名。

同屬於國內互聯網巨頭,當然了現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企業前10名。阿里佔據了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頭把交椅,光一個雙十一,淘寶就單日交易額超過100億,可見影響力之大呀!

就其企業創始人來說,不論是馬雲還是馬化騰都都登頂過華人首富和中國首富。也都是互聯網和科技界的大佬。

兩者都屬於互聯網領域,但核心業務各不相同,騰訊主打遊戲和社交、即時通訊服務;阿里主營貿易和金融。


海外拓展方面,馬雲早已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為了推動中小企業全球化,他已經飛遍全球主要國家。騰訊似乎不順利……


打造生態系統方面,阿里更全面、佈局似乎也更早更深,從其業績表可見一斑。尤其是達摩院的成立更是著眼於未來技術取勝,締造出一個技術驅動的產業鏈。

騰訊去年資本運作也很成功,尤其是在新零售的佈局上,但其還是一家遊戲和社交為主的公司,目標客戶群主要還是國內,國際競爭力較差。

阿里巴巴從整體佈局、生態產業鏈以及海外市場競爭力方面優於騰訊;社會口碑、營銷能力方面更勝於騰訊;從老百姓喜好來看普遍熱愛阿里巴巴和馬雲,馬化騰和騰訊受歡迎程度差一些。

馬雲和馬化騰你們更看好哪一個呢?


東震木

阿里巴巴和騰訊相比,我還是看好阿里巴巴多一點。

以下把阿里巴巴和騰訊做一下對比

阿里巴巴主打電商行業,旗下的淘寶,天貓購物APP在雙十一一天成交額高達千億,支付寶APP支付佔我國線上支付50%以上,佔我國支付APP第一位,




兩者做產品理念是不一樣的,

總體來說呢,當前按綜合價值來說,騰訊勝過阿里,但是從發展前景來說,阿里前景是勝過騰訊的,


手機發燒症

冷靜的旁觀者,專注互聯網企業討論!

寫了很多阿里巴巴和騰訊文章,對於兩個企業的國內發展和國際化進程有一定的瞭解,下面談談我的看法。

一、阿里巴巴和騰訊概況對比

阿里巴巴核心板塊有三駕馬車:

電商:以淘寶、天貓為主

金融:支付寶為核心,或者說螞蟻金服吧

物流:以菜鳥物流平臺整合物流

騰訊核心板塊:

遊戲:世界最大的遊戲公司,國內好玩的遊戲基本都和騰訊有關

至於什麼股價和營收,其實沒有必要去討論,只要一家公司做得好,投資者自然看好。而營收和淨利潤並不能說明一家公司的問題,也許很多新業務投入也說不準。

我們主要看這兩家企業未來的趨勢。

二、國內而言:我更看好騰訊一些

馬雲不缺錢,不缺技術,但是就是做不好社交。看著支持者聲勢浩大,馬雲真做了實際情況就不是這樣了,所以,我不贊成在真實討論的時候逞口舌之利。

但是,很顯然阿里巴巴的核心板塊一直在受到挑戰。

然後是電商,阿里巴巴的電商正在受到京東、拼多多的挑戰,京東和拼多多現在依然在高速發展,這一點從這幾年電商市場份額可以看出來,京東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

而阿里巴巴的金融,在國內的對手也越來越多,騰訊自己做金融板塊的業務,京東和螞蟻金服一樣也拿到了各種金融牌照。而且阿里巴巴金融最大的對手其實是監管,現在看來,花唄借唄被砍,支付額度被砍都對阿里巴巴的金融造成了實質的打擊。

再說菜鳥物流吧,不得不說菜鳥物流成立以後,對於物流的統一調配和管理確實有優勢。但是菜鳥物流這幾年的進步並不大,收快件有些反而慢了很多。而京東和順豐再加上郵政,完全碾壓菜鳥體系下的四通一達,這也是阿里巴巴新零售下最不如意的點。因為物流不到位,新零售用戶體驗就差一大截。

所以,在國內市場,騰訊的發展趨勢要好於阿里巴巴。

二、國際市場:更看好阿里巴巴一些

我想在我國經濟騰飛,並且提出“一帶一路”計劃的時候,中國在未來會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會非常頻繁。說白了,這就是阿里巴巴最擅長做的事,eWTP計劃就證明了這一點,菜鳥物流可以無縫鏈接國外和國內的物流公司,而電商平臺和支付平臺都有了,阿里巴巴在國際化進程中具有天然優勢。

這對阿里巴巴來說是一個絕好的機會,因為阿里巴巴在國內流量已經封頂,想要增加流量的辦法,在國內就是收購公司收編流量,還有就是擴展海外業務增加流量。

三、騰訊和阿里巴巴的新業務

雲計算領域:國內阿里巴巴第一,騰訊第二

文娛板塊:騰訊閱文集團壟斷了網絡文學市場,給騰訊視頻未來發展輸出資源創造了大後方。阿里影業稍稍落後。騰訊視頻僅次於愛奇藝排第二,優酷第三。

騰訊QQ音樂、酷我、酷狗音樂,基本已經佔領了所有音樂播放器市場。


還有其他小方面就不贅述了,總的來說:短期內騰訊依然有優勢,但是未來瞬息萬變,我們不好去推測未來誰是贏家,也許未來,最大的贏家既不是騰訊也不是阿里巴巴,而是某個獨角獸企業。


月亮哥戲說互聯網

作為資深的網民,現在就帶你來分析一下阿里巴巴和騰訊。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騰訊和阿里巴巴他們各自的優勢。



騰訊控股有限公司(騰訊)是一家民營IT企業,成立於1998年11月,由馬化騰、張志東、許晨曄、陳一丹、曾李青創辦,總部在中國廣東深圳,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綜合服務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國服務用戶最多的互聯網企業之一。

騰訊公司主要產品有IM軟件、網絡遊戲、門戶網站以及相關增值產品。

然後我們都知道王者榮耀,手遊版cf,吃雞等等各種遊戲都有騰訊若有若無的影子。



對於王者農藥,它更是能夠達到數十億元的純利潤,這也不僅讓我們驚歎,也讓我們由衷佩服中國人的消費能力之大,這也是騰訊的一個優勢。

然後我們再來分析一下阿里巴巴的優勢。

阿里是做電商出身,也就是說電商便是他的優點。

近日,由美國全球投資數據庫CBinsights發起的全球商業聯賽,阿里巴巴一路過關斬將,接連擊敗美國的諾華製藥、迪士尼、特斯拉、SpaceX、蘋果、亞馬遜,登頂世界第一,成為全球投資者心目中最值得長期投資的企業!而騰訊止步16強。這也是阿里優勢的一個體現。

接下來再說一下阿里的佈局。

螞蟻金服(估值6000億)、菜鳥物流、阿里雲(國內第一,全球第二,僅次於亞馬遜),電商平臺:淘寶、天貓、1688國內站、alibaba.com國際站Aliexpress 全球速賣通。以及等等等等,這便是阿里的一個又一個的大殺器。完全抓住了國人的胃口,令人不得不歎服。

最後一點,阿里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面,騰訊也只不過是在國內做的比較好,在國外,阿里正在一步一步的踩下一個又一個堅定的步伐,為了邁出國門,走向世界,甚至是佔領世界,做出了他的準備,阿里的這種佈局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的曙光。


木俗不俗的木

首先,我看好騰訊,下面是我的理由

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騰訊,在國內乃至全球都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可以說這兩者的體量和市值目前來說相差並不多,但騰訊還是以微弱的差距(差不多就一個京東)的差距領先。

所以我們應該從另一個方面來考慮:潛力

兩個互聯網帝國所佔領的領域是不盡相同的

騰訊目前主要的方向是文娛方面,這一點來說,只要國民經濟持續增長,消費水平不斷提高,那麼這一塊可以說,天花板短期來說不是很明顯。

反觀阿里,今年來的主要領域由電商慢慢轉向金融,而這一塊,國家是比較敏感的,如果將來國家策略稍微調整,對他的影響可能會是毀滅性的。

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對第三方企業的開發程度,騰訊一直以來都是相對開放的。

做一個小小的猜測,騰訊未來的市值和規模將逐漸超過阿里,達到世界科技公司前三的水平。



熱點新知

阿里和騰訊我都看好。

主要是因為兩者雖然有競爭,但是他們的主營業務都不一樣。

阿里主做電商,雲計算,大數據等

騰訊主做社交,遊戲等

雖然遊戲在老一輩的觀念裡面是屬於害人的東西,但是騰訊成功發展了中國電競行業。

讓一些本來沒有前途,不學無術的人有了自己的工作。

其實遊戲沒有這麼差,就像你愛喝茶一樣,我愛玩遊戲,只是興趣愛好不同而已。

只不過因為很多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一碰到遊戲就停不下來而已。

其實騰訊也有相關控制未成年人玩遊戲的手段,比如家長控制等。

其實我非常佩服阿里,而且很嚮往他們的技術。

還記得我大一的時候第一次購買阿里雲,那個時候很多問題都需要發工單來解決。

那個時候的阿里雲就像剛出生的小孩一樣,很多技術還不成熟。經過了短短的3年,阿里雲成為了中國最大的雲服務器供應商。

其中存在的技術已經能夠想象。


二七doge


佛說無無

從目前做的事看。阿里佔了道德制高點。比如環保。就盈利模式看。阿里90%利潤來自淘寶天貓商家的店租和抽成。坑了商家。為百姓提供了9.9包郵。我國還是窮人多。所以口碑好。騰訊遊戲的負面太多。孩子教育問題。所以大家不喜歡。遊戲2017只佔37%。其實騰訊的盈利結構更分散更健康。就未來規劃看。阿里需要補齊用戶關聯性的短板。這恰好是騰訊的強項。而且騰訊的未來戰略確實要高明很多。小程序就是其一。試想以後阿里的App都要通過小程序接入。那是什麼局面。


A瞎說什麼大實話

個人還是看好騰訊的未來。首先作為領頭人,馬化騰是個很低調的人,適合長線發展。此外騰訊這幾年在各個領域同時佈局,危機感很強,這是一個優秀企業不能或缺的思維。但是阿里巴巴目前的情況和以前相差並沒有多大改變,電商佔據絕大部分業績,馬雲給人的感覺是說的多,做的少。貌似每天都在談合作,但其實落到實處的很少。中國商場,過於高調或者傲嬌,結局都是一樣的。


哈佛凌晨四點三十分

騰訊和阿里巴巴代表兩個不同的發展思路,阿里巴巴走的封閉路線,什麼都自己做,投資也要控股或者全資收購。騰訊走的開放戰略,投資一般不要求控股。從發展路線來看我更看好騰訊,但是我看好騰訊,並不是因為騰訊本身,而是我更看好騰訊所執行的開放戰略,不看好封閉戰略。開放戰略更加符合未來發展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