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實體店比電商厲害?

李光臨LGL

為什麼日本實體店比電商厲害,而中國卻相反?

因為不需要!

現有模式已經足夠成熟,吃喝拉撒都能被滿足,而且由於日本產品價格透明,反而電商沒有了價格優勢。那為啥還要發展新的網購平臺呢?所以,即時日本有了淘寶,線下零售仍然是最主要的消費形態



1.服務好的令人髮指

日本最好的是服務,其次才是產品。 一家餐飲可以經營150年,甚至250年,這在日本很常見。所以我們能看到類似壽司之神、天婦羅之神等稱謂。

日本的商場不管是免費寄存服務、打包送貨上門服務、還是針對嬰兒、輪椅、行李箱的電梯,都足以讓用戶覺得購物體驗細緻又完美,電商能提供的服務,實體店都能提供,實體店購物不會成為你的負擔。

我去日本旅遊的時候,導遊介紹日本服務的時提到,他去買鞋子,日本的服務員跪在地上給他換鞋,這是他老婆都沒有做到的服務,從此他成了日本服務的宣傳者。



以東京為例大部分商場從上午10點或11點開始營業,閉店時間為晚上8至10點。達人們會選擇在開門時間進店, 上午購物的積分可以在商場頂層“大食代”換取免費午餐,節省一筆不小開支。

2.完備的零售體系,價格高度穩定

日本的商品沒有太多中間環節,從出廠到放上櫃臺不會超過四個環節,且上下環節之間的差價是按比例固定的,所以同樣的產品無論是在那個商場買,那個便利店買價格都差不多(除了免稅店外)。

但我國卻不一樣,我國地域遼闊,中間環節多且環節之間無底線的層層加碼,導致商品出廠價和到消費者手上之間的價格相差太大。

日本產品的價格透明電商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畢竟電商發展最大的動力就是便宜


3.日本對電商實施徵稅政策,電商價格反而更貴

日本很早就對電子商務的企業實施徵稅政策,但目前我國對電商的徵稅缺仍然還沒有大規模實施。由於中國目前並未對網上開店企業徵稅,因此,在中國網上開店門檻低,從而也使得網上有價格優勢。而日本的電商企業的價格優勢也並不是很明顯。

電商有時候徵收的稅點會高於實體店,這樣電商就沒有了自己的生存之道——價格優勢,同時線下經常會有一些當季額外的促銷活動,以及福袋等營銷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自然優先選擇實體店。

4. 日本物流業並不發達

中國電商發展的另一個因素是地域遼闊,物流高度發達,但是日本物流業卻不發達(美國也一樣,物流很貴),所以日本人都驅車10公里去賣場商場買東西,中國則江浙滬包郵,還送上門。


毛琳Michael

我們先試想一下,在我國電商相比實體店有哪些優勢?

對消費者而言,

一、商品價格便宜且網購優惠力度大。

二、省時省力無需長途跋涉購物。

三、沒有實體店開業畢業的購物時間限制。

對賣家而言,

一、開店門檻非常低,沒有線上徵稅一說,大量節約成本。

二、沒有實體店租金煩惱和場所限制。

三、沒有實體店開業畢業的時間限制,發貨自由。

四、更便於瞭解用戶售後感受,售後服務及時。

那麼日本電商是否也同樣有這些優勢?

對消費者而言,

一、線上線下商品價格一致,一般無特別優惠。

二、日本零售業注重實體業細節服務。連鎖便利超市佈局整體,人性化服務營業二十四小時,例如全家、羅森、711等連鎖便利店日常供應盒飯、關東煮等,滿足各時段人們能獲得加熱可口的食物,也是予以休憩的場所,由於實體行業基礎牢固服務周到,是電商永遠替代的實體業優勢。

三、實體店開店關店時間一般固定,但也會有為了顧客延長營業時間的店家,也提供打包送貨上門服務,非常人性化。

對賣家而言,

像日本、德國這些注重實體經濟的國家很早就對國內電商企業進行徵稅,對電商幾乎沒有任何稅收優惠政策,因此在和線上實體店競爭過程中,電商無法發揮價格優勢,並且打不過線下的精細化服務,也無法使人們獲得實體店的購物樂趣,總的來說就是日本的實體業在人性化服務這塊做得無懈可擊,電商難以用省時省力的噱頭取悅人們,外加高額成本使得電商營業變得不值得。

我國新零售時代加速邁進,應當向日本實體零售多學習,學習他們對於顧客的人性化服務,將線上線下的優勢相結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華爾街見聞

在一個電商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實體店可謂是受到了“重創”,然而與中國的實體店相比,日本的實體店卻顯得“泰然自若”,日本實體店之所以沒有被電商給打敗,其根本原因在於他們的

傳統商業模式已經成熟並且臻於完美,不給電商一個一家獨大的機會。

首先,日本實體店相當注重自身細節上的服務,日本的商場不管是免費寄存服務、打包送貨上門服務、還是針對嬰兒、輪椅、行李箱的電梯,都能讓用戶感受到商家的“用心”與“暖心”,消費體驗細緻又無可挑剔。其次,日本實體店的基礎服務設施很完備,有專門為特定消費者準備的嬰兒車和輪椅,即推即用,簡化了很多流程,使得用戶體驗更加個性化。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製定了完備的稅務體系,對電商實施徵稅政策,使得電商有時候徵收的稅點會高於實體店,還有其自身完備的零售體系,銷售的商品中沒有太多零售環節,差價大大減少,這樣一來,電商就失去了其本該具有的價格低的優勢。另外,日本地域狹小,相對於地域遼闊的中國來說,其物流業的成本也會較高。

地域和人口上的差異,使得中國的實體店更多追求其自身利益的發展,而忽視了用戶的體驗價值,這也就是為何中國電商發展尤為“熱烈”而日本實體店如此厲害的原因了。


無線端

相比於中國實體店被電商打得哀鴻遍野,日本的實體店就沒有遭到如此的迫害,是日本的互聯網和物流不如中國嗎,顯然不是的,日本實體店之所以沒有被電商打敗,其根本原因在於他們的傳統商業模式已經成熟並且臻於完美,根本就不給電商一家獨大的機會。

日本實體店很注重細節上的服務

日本的商店提供包裹的免費寄存業務,在每個大型的商店門口都會有包裹寄存的箱子,顧客不需要自己去尋找空的箱子,商店的服務員會親自幫你尋找到空著的寄存箱,這樣就解決了顧客的後顧之憂,如果購物後不喜歡大包小包的提著回家,很多商店還提供打包送貨上門的服務,並且這一服務並不侷限於商品的大小輕重,很多小商品,像鞋子、衣服,帽子等都可使用這項業務,只要支付少量的小費就可以。

另外,日本的商店裡還有針對輪椅,嬰兒車,行李箱的電梯,給每個顧客人性化的服務,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去日本旅遊的人數逐步增加,很多商位都配有說中文的服務員,專門為中國來的顧客服務。

日本實體店的基礎服務設施完備

在日本的很多商店裡,有很多為帶嬰兒的顧客準備的嬰兒車,為身體不便的顧客準備的輪椅都放在門口,顧客需要的時候直接“即推即用”,簡化了很多的使用流程,優化了客戶的體驗。

在一些大的商城裡,甚至還有寵物的休閒區,對於那些帶著寵物的顧客,可以放心的把寵物放置在寵物的休閒區然後優哉的購物,在很多日本市民的眼裡,專賣店裡的商品和百貨商店裡的商品都是一樣的,在百貨商店裡面還能享受到如此人性化的服務,為何不在百貨商店裡面購物呢?

通過這些人性化的手段,日本的實體店擁有了一大批忠實的顧客,成為了他們實體零售業長盛不衰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完備的稅務體系

在日本,很早就完善了他們對於電子商務的稅務體系,稅務部門會按照相應的比例對他們的電子商務企業徵收一定的稅,有時候在網上開店的費用甚至要比開一個實體店要高,這樣就使得線上的商品對於線下並不存在太過於明顯的價格優勢,忙活了半天開了家網店還不賺錢,誰還會專注於網店的發展呀,日本的政府通過這種手段保護了實體商業的完好。

在中國,很多實體商業過於追求利益的發展,而忽視了客戶的體驗價值,以至於很多商店的購物體驗很差,再就是我們的人口太多,眾口難調,實體商業很難根據一些即定的服務對每一個客戶實現人性化。還有我們對於電子商務的稅務體系還不是太完備,使得線上的電商對實體商業有著壓倒性的優勢。這些都是我們的實體商業輸於電商的原因

我們對於這個現象也在尋求自己的解決方法,現今非常火的“新零售”就是將實體商業與互聯網相結合的一個新的零售方案,零售業必將在不久的將來迎來實質性的提升,這或許是我們的實體商業”彎道超車“的機會。


蘇小文

我曾去過日本旅遊,到東京、大阪、京都、神戶等城市都逛過商場超市甚至街頭小店,對於日本實體商店有些瞭解。其實與國內商超區別不大。沒有某些網友描述的那麼邪乎:什麼人性化啊、細節啊什麼的,不過如此!但為什麼日本電商搞不跨店商?我認為這應該與日本商品流通體系有關。日本的商品沒有過多的中間環節,一般商品從出廠到放上櫃臺不會超過四個環節,且上下環節之間的差價是按比例固定的,到任何性質的終端銷售價格也都是固定的。沒有我國這樣中間環節多且環節之間無底線的層層加碼,導致商品出廠價和到消費者手上之間的價格相差太大。為什麼這麼說,你看看在日本,任何一件商品到任何一個消費終端,價格都是一樣的!除了免稅店(免稅店的零售價都跟其他店商一樣,只是多了一個扣稅環節而已)。隨便到路邊一個小店買的價格與到大商場超市,和機場碼頭甚至旅遊景區內的商店價格都是一樣的,相信到網絡電商的價格也就一樣。這麼看來,網絡電商在日本存在的意義僅僅就只是一種商業形態的補充,並沒有像我國這樣有價格的優勢。所以說,不可能會對傳統店商造成威脅!


大庸妹兒

去過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的商品都是明碼標價,相同商品各地相差無幾,優質的商品大眾的價格貼心的服務受到全世界人的青睞,就拿今年的雙十一,日本在中國的優衣庫品牌分鐘內就銷售過億,線上線下一個價,打半價就是打半價,不會像咱們的黑心商家加了價再打折,消費者買到的商品還是原來的價格根本就沒有得到實惠。中國實體店賣的東西貴不說價格還不統一,同樣商品各地是各種價格和各種仿造這就是差距...難怪中國人遍佈於全世界購物...


無知乏味171286888

日本人追求的是長期發展,不盲目打價格,大家共同維護一個行業的合理的利潤率。中國人都迷茫,看不到今後歸屬,掙快錢撈一把就走的心態非常嚴重,價格戰導致自己今後的後路都斷了,沒有技術創新,只有小點子,因為沒人想做一輩子,有錢了就想移民。電商更是將這種心態推到了極致,利用大量用戶極低價格,將市場整個打亂,最後大家都玩完


山野_漁夫

首先,不光是日本,美國,英法德等歐美國家都是實體店為先,並不是他們技術或實力搞不了電商,淘寶等電商的模式還是抄襲易趣和亞馬遜等美國電商的。但是為什麼國外的電商弄不過實體店呢?歸根到底是政府和百姓的意識。

普通人都知道一個道理,電商的繁榮會影響到實體店經濟,最終會影響到失業率和就業率。

假如一個產品在整個國家每個市縣鄉鎮的實體店裡銷售,那麼就會帶動這些實體店的收入和店裡員工的收入。而這裡受益的人群是整個國家裡很大比率的一部份人。

而假如一個生產企業在電商平臺上銷售自己的產品的話,那麼他們在電商平臺上最大限度只投入百十個人就夠了,而受益的面也只限於生產企業和物流企業。

這樣一來將造成很高的失業率,影響就業率,進而會進入惡性循環。只要失業率一高,選民就會對政府產生意見。所以這是為什麼國外電商不如實體店的根本原因。


龍華仙島

說實話不單單是日本吧,我看歐美實體店也超過電商,馬雲,還有馬雲的事業我估計只能止步於中國,在國外決定不能佔有率這麼大,為什麼,我下面說出我自己的理由,大家看對不對。

記得差不多十多年前吧,我爸爸單位組織旅遊,爸爸說去買一條牛仔褲,也不是經常穿,隨便買一個就行了,很合身,一問多少錢,158,最後58成交,我問問各位,這樣的事歐美日本存在麼,這樣的事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吧,為什麼中國的零售業變成這樣,碰見的顧客都當傻子,能黑一把是一把,說實話我不管買什麼都像看見摸一下,但是我不是傻子,我不想被人騙,不想花了高價買回來次品,所以還是網上的更加趨於正常,現在實體店都在罵馬雲,其實這樣的環境是你們自己造成的,如果真的誠實對待客戶,結果會是這樣,馬雲,不會有更好的前途,這次網上電商的興起只是一個市場的催化劑,出來混,騙人了總是要還的,但是真正企業強大的,做的實在的,會大浪淘沙,百姓買東西還是願意去實體店,無論買什麼都是,這個大變革大洗牌會持續二十年左右,當不良企業都死了,黑心商家沒有市場,人民消費趨於理性和真實,人民觀念一變,馬雲就是死。


港灣150768431

任何其他國家電商都是點綴。都是可有可無的。只有在中國是風聲水起。為什麼?沒有對錯。中國人對新鮮事物更趨之如騖。往往看不到他的負面影響。媒體也是一味吹噓。結果,很多負面影響接踵而至。假貨,電信欺詐,包裝汙染。等等。人類進步也許就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