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一些稀有文物,博物館展出的都是高仿品,真品是保存起來不給看的,是這樣的嗎?

獨辛恕

展覽中實際展出複製品而非真品並不是一種常態。對於博物館而言,主觀上都是想展示真品,但總會遇到一些不得不使用複製品的情況。但一旦展出複製品,博物館有義務有責任也一定會清楚註明。


博物館有兩大主要功能,一是對文物的保護功能,二是對社會公眾的文化教育功能。第一種功能通過收藏、修復、維護來進行,而第二種功能則需通過展覽來實現。但實際上,展示與保護兩者之間本身是有矛盾的。文物展出過之後,需要有一段時間的休眠期來保護文物。尤其是書畫類,對於脆弱的紙本、絹本,每打開一次都是對它們的損害。因此在文物休眠期內,用複製品替代是將保護和展示二者結合的一種有效方式。還有一種情況是文物或展品被借展了,或調撥到國家館去了,如果此時原博物館需要舉辦通史性展覽,而此件文物又對於表現當地特色和歷史非常重要,那麼就不得不使用複製品——但有個前提是,在這種通史性的展覽中,器物的存在不是以對其本身的觀察作為主要目的,而是為了說明一段歷史。


而所展出的複製品往往由當世名家精心製作,藝術價值極高,也專門是用於代替休眠中的文物“值班”,不在市場中流通售賣,絕非一般大家想象中的“贗品”、“文創複製品”等。比如現在正在故宮博物院熱展的“予所收蓄永存吾土——張伯駒先生誕辰120週年紀念展”,雖然展覽中展出的有很大一部分是複製品或展覽複製品,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複製品的價值很低。比如因為去年剛在“青綠山水”展出過的《遊春圖》此次並不現身,但展出的複製品卻是1961年7月由當時的故宮研究員、臨摹複製古畫專家金仲魚先生所臨摹的《遊春圖》。金仲魚也是極有故事的人,在摹畫圈內無人不知,所摹《遊春圖》無論繪畫、書法、題跋、印章,都是當時臨摹最高水準。


所以大家不必擔心,展覽複製品並不是一件令人難以接受的事情,背後的緣由大多都是合理的,複製品也並非贗品、劣品,所以去看展吧!時值春日,還有什麼比賞花觀展齊遊更快意的事呢?


三聯中讀

博物館展出的文物中,用仿製品代替真品,這樣的情況有,但是很少,而且在介紹文物的標籤上,會註明是仿製品。


(曼荼羅-法門寺與唐代密教藝術展,這件金杖是複製品,文物介紹的標籤上就會註明)

(平城 晉陽-山西出土北朝文物精品展,展出的鎮館之寶 虞弘墓石棺槨,也是真品。2017年底新聞有爆出文物邊沿有磕壞,這也是真品展出需要重點保護的方面)

博物館的布展,一般都有一個主題。展出的文物有仿製品,要麼是這樣的物件就沒有真品,是根據文獻資料或出土的殘片,現代製作的,為烘托展覽主題又不可缺。要麼是文物真品需要定期維護,所以用仿製品替代,這在博物館固定的展覽中比較常見。


(蘇州博物館常設展覽吳塔國寶,因文物維護,參觀時也有標註這件真珠舍利寶幢是複製品)

這樣如實告知參觀者,其實不是個例。一些私人博物館不好說,參觀過的公立博物館,基本上都能做到。而且博物館中常設展覽,其中有展品在外面巡展,展品擺放位置就僅有提示標籤。


whitedeer

肯定的,而且一些物件還被他們狸貓換太子了!!


叄典藏寶閣

真品保存起來,而展示覆製品是可以理解的,像字畫,綢緞,牙製品等不易保存或受環境影響比較大的文物必須使用複製品,這樣可以保護文物,延長她的生命,像青銅器等自身的材質決定他的生命期長,常溫下對他的影響不大就沒有必要使用複製品了。當然這裡還要看青銅器是否是獨立的,也就是移動時不拼接或很少拼接的情況,例如銅馬車零件很多,每次展出都要拆卸,那也基本使用複製品。

複製品基本是按比例做出,內容也是仿造真品而成的,大家都知道清明上河圖,這個複製品當時也花了畫家10幾年的心血完成的,複製品不是不好,也有他的藝術價值,完成他的人基本也是當代的藝術家。

總之,複製品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文物,複製品也是一件藝術品。


xlmlovell

也不全是這樣,,文物按級別有和省市博物館收文物級別高的有一部分要到省博物館裡展覽標出出土地點時間和介紹,市博物館只有複製品展覽給遊客看了,,像連雲港市博物館一對西漢黃玉豬故宮博物院前館長用八車瓷器來換都沒有同意,後來用一部分瓷器換其他文物了,一對玉豬還留在連雲港市博物館裡展覽給遊客看,,安徽淮南壽縣博物館大楚鼎也是原物給安徽省博物館運去了,壽縣博物館也是留複製品展覽,,,毛主席都親自看過,摸過,,所以說很多文物級別絕定它去哪!!!

有很多同樣的文物藏品是這樣的歸宿,,

二級,三級博物館可以保留一部分地方出土的文物展覽給遊客看,,

湖北隨州市博物館,武漢市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院分批展覽曾侯乙大墓遺址出土的東西,,主要青銅器,玉器,漆器,,,


李建3552

這種情況是有的,很多著名文物因為極度稀缺,不適合長期展示,有的是輪流展出,如故宮博物院的傳世名畫,如《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等作品就是輪流展出,幾十年才能展出一次,而且時間很短,有的作品平時展出的就是高仿品,如天津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北宋范寬的《雪景寒林圖》就是展出的仿品,因為真品如果長期展出會有損傷,還有一些青銅器,玉器也會展出複製品,因為這些東西也比較珍貴,容易損壞。但是,大多數展品還是真品多一些,這是根據館藏文物的等級來決定的,很多著名的文物比較容易損壞,不適合長期展出,諸如字畫,青銅器等,還有一些瓷器。現在的仿製技術很高,不是專業研究者一般是看不出來的,博物館展出仿製品一般也會標註說明,出於對文物保護的目的,這不能算造假,這些館藏的仿品也不可能流向社會,不必引起不必要的恐慌的。



鄞粵強


429方寸世界

這是必須的啊,真品本身價值太過稀缺,因此非常嬌氣的,對保存環境有極高要求,很多展櫃和文物庫房條件沒法比,甚至有些文物都不敢見光,一見就毀了,所以為了讓世人看到文物風貌,有高手仿製用於展示


誰比我有趣

是的,有一些絲織品,書畫,還有一些很珍貴的文物不能展出。一般這種文物只能在特展上看到,如《千里江山圖》,《步輦圖》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