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馬俊河的綠色夢想

為守護那一抹綠色,他懷揣公益夢想,行走在這場曠日持久的“綠色征途”中!從草方格、梭梭林到“產業化治沙”、“治沙+互聯網”……這位80後“治沙鬥士”用十二年的堅守詮釋著對家鄉的摯愛。他就是拯救民勤志願者協會總幹事、民勤縣國棟生態沙產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馬俊河。


志願者馬俊河的綠色夢想

“最大夢想就是讓家鄉的荒漠披綠。我要堅持在一個地區、一個領域、做好一件事。”初見馬俊河,給人的印象是憨厚實在還有點靦腆,但樸實的話語中卻折射出他治沙堅定決心和堅韌意志。

和很多年輕人一樣,當初20出頭的馬俊河也選擇了外出闖蕩,以改變命運。然而,人行千里遠,怎能不思鄉,家鄉生態始終成為他割捨不下的心事,但初出茅廬的他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也許上天總會眷顧那些有夢想的人。

200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馬俊河認識了創辦“拯救民勤網”的老鄉韓傑榮。改變家鄉生態的共同志向讓兩人一拍即合,2006年,拯救民勤志願者協會正式成立,開啟了馬俊河公益治沙、守護家園的艱難歷程。
志願者馬俊河的綠色夢想

都說萬事開頭難,難的終究是對陌路的不確定。2007年春天,馬俊河從網上招募來20位青年志願者,利用週末和節假日時間,在夾河鎮國棟村嘗試種植梭梭。“沒有治沙經驗,親朋好友也不支持,當時自己心裡也在打鼓,不知道這條路到底可行不可行。開弓沒有回頭箭,頂著各種壓力,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雖然只種了20畝,但已經是一個很好的開端。”馬俊河告訴我們,看到親手栽植的梭梭苗逐步成活、茁壯成長,那種成就感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綠色的希望也開始在他心中升騰。
志願者馬俊河的綠色夢想

怎樣吸引更多的志願者參與到拯救民勤的行動中來,這是馬俊河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經過深思熟慮,他把目光投向了互聯網。“互聯網具有傳播速度快、穿透力強、影響力大等特點,我們主要通過拯救民勤網、天下民勤博客,來記錄民勤生態變化和荒漠化治理進程,聚集更多關注的目光,讓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拯救民勤行動中來。”2011年開始,馬俊河的公益治沙行動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杭州日報社連續8年推出“拯救民勤·綠色傳遞”大型社會公益行動,號召杭州市民每人捐款10元,在民勤沙漠上種一棵梭梭;南都公益基金會“銀杏夥伴”等多個公益組織也參與到了“拯救民勤”行動中來……愛心就像小小的梭梭苗,在沙漠中生根發芽、繁衍成片。目前,拯救民勤志願者協會共有核心志願者38人,活躍志願者10000多名,共募集資金560萬元,建成6個志願者生態林基地,種植梭梭林2.5萬畝,為周邊村民帶來務工收入370多萬元,讓12個村莊不再受到流沙侵襲。來自全國33所大學的410名大學生和志願者參與學習、體驗荒漠化治理過程。2018年,“拯救民勤志願者綠洲行動”入選全國最佳志願服務項目。
志願者馬俊河的綠色夢想

“我願用身體阻擋沙化的腳步,把保衛家園這件事一直做下去。”行走在公益治沙道路上,馬俊河不畏風雨、無怨無悔。 (姜新文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