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马俊河的绿色梦想

为守护那一抹绿色,他怀揣公益梦想,行走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绿色征途”中!从草方格、梭梭林到“产业化治沙”、“治沙+互联网”……这位80后“治沙斗士”用十二年的坚守诠释着对家乡的挚爱。他就是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总干事、民勤县国栋生态沙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俊河。


志愿者马俊河的绿色梦想

“最大梦想就是让家乡的荒漠披绿。我要坚持在一个地区、一个领域、做好一件事。”初见马俊河,给人的印象是憨厚实在还有点腼腆,但朴实的话语中却折射出他治沙坚定决心和坚韧意志。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当初20出头的马俊河也选择了外出闯荡,以改变命运。然而,人行千里远,怎能不思乡,家乡生态始终成为他割舍不下的心事,但初出茅庐的他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也许上天总会眷顾那些有梦想的人。

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马俊河认识了创办“拯救民勤网”的老乡韩杰荣。改变家乡生态的共同志向让两人一拍即合,2006年,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开启了马俊河公益治沙、守护家园的艰难历程。
志愿者马俊河的绿色梦想

都说万事开头难,难的终究是对陌路的不确定。2007年春天,马俊河从网上招募来20位青年志愿者,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在夹河镇国栋村尝试种植梭梭。“没有治沙经验,亲朋好友也不支持,当时自己心里也在打鼓,不知道这条路到底可行不可行。开弓没有回头箭,顶着各种压力,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虽然只种了20亩,但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开端。”马俊河告诉我们,看到亲手栽植的梭梭苗逐步成活、茁壮成长,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绿色的希望也开始在他心中升腾。
志愿者马俊河的绿色梦想

怎样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拯救民勤的行动中来,这是马俊河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经过深思熟虑,他把目光投向了互联网。“互联网具有传播速度快、穿透力强、影响力大等特点,我们主要通过拯救民勤网、天下民勤博客,来记录民勤生态变化和荒漠化治理进程,聚集更多关注的目光,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拯救民勤行动中来。”2011年开始,马俊河的公益治沙行动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杭州日报社连续8年推出“拯救民勤·绿色传递”大型社会公益行动,号召杭州市民每人捐款10元,在民勤沙漠上种一棵梭梭;南都公益基金会“银杏伙伴”等多个公益组织也参与到了“拯救民勤”行动中来……爱心就像小小的梭梭苗,在沙漠中生根发芽、繁衍成片。目前,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共有核心志愿者38人,活跃志愿者10000多名,共募集资金560万元,建成6个志愿者生态林基地,种植梭梭林2.5万亩,为周边村民带来务工收入370多万元,让12个村庄不再受到流沙侵袭。来自全国33所大学的410名大学生和志愿者参与学习、体验荒漠化治理过程。2018年,“拯救民勤志愿者绿洲行动”入选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志愿者马俊河的绿色梦想

“我愿用身体阻挡沙化的脚步,把保卫家园这件事一直做下去。”行走在公益治沙道路上,马俊河不畏风雨、无怨无悔。 (姜新文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