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譚德才:產業發展助推精準扶貧

全國人大代表譚德才:產業發展助推精準扶貧

全國人大代表譚德才:產業發展助推精準扶貧

據瞭解,譚德才原是甘杉村黨支部書記,2013年換屆選舉,他主動從候選人名單中退出,“一方面給年輕人鍛鍊的機會,另一方面,我想著有一部分人還沒有富起來,就想做一些別的事情。”譚德才說。原來,他早在2010年前就在甘肅學習掌握了黨參的種植技術,並在麗水等地進行了多次考察,準備把黨參引入村裡種植,一方面甘杉村土質合適,另一方面黨參不需要太複雜的種植技術,對種植者的要求也不高,可以讓勞動力較弱的老人婦女包括殘疾人加入。“恰恰也是這部分人需要扶貧。光扶還不行,需要有人將他們團結起來,合作社就是特別好的組織。”譚德才說。2014年合作社成立,村民就以土地、資金入股,當年種植黨參600餘畝,畝均純收入能達3000元左右,比傳統種植高出幾倍。如今,合作社黨參種植面積達1150畝,吸收37位殘疾人入社,幫助4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種植的黨參由合作社經過簡單加工進行統一銷售。“產業發展可以有效推動精準扶貧。這次,我帶來了兩個關於發展馬鈴薯產業的建議。”譚德才說,“馬鈴薯種植覆蓋群眾廣特別是貧困戶參與度高,我建議將昭通納入國家政策性馬鈴薯種植保險試點、中國特色農產品馬鈴薯優勢區,形成昭通馬鈴薯特色產業。”此外,譚德才認為應將同一產業的種植戶團結起來,形成規模提高品質,才能有市場競爭力,例如成立馬鈴薯合作社、蕎子合作社等。

在北京開會期間,譚德才接到了多個訂購黨參的電話,但是限於合作社的種植面積,無法提供相應數量的黨參。目前,加上譚德才,合作社僅有6個技術人員,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在技術推廣上有一定困難,而且管理人員也嚴重不足。對此,合作社已經在接洽2位在外經商的村民,希望他們能回鄉帶動村民發展相關產業。此外,由於需要對黨參進行簡單加工,就會浪費部分黨參的葉子,2017年,合作社新建了一個佔地2300平方米的養豬場,把黨參的葉子做成豬飼料,豬的糞汙作為黨參種植的肥料,發展綠色、循環農業。“總書記說要建設一個美麗的鄉村、富裕的鄉村,我們正在朝著這個方面不斷努力著。”譚德才說。

(譚德才系雲南省永善縣茂林鎮甘杉村永興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全國人大代表譚德才:產業發展助推精準扶貧

全國人大代表譚德才:產業發展助推精準扶貧

全國人大代表譚德才:產業發展助推精準扶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