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日本的關係如何,雙方在戰略利益上有何異同點?

印度獨立以來,印度和日本雙邊關係都很好,第三方因素是影響雙邊關係的主因。

在審判日本戰犯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有一位印度法官,名叫Radhabinod Pal。他持同情日本的態度,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戰犯被輕判。日本人直至今天仍非常感激Radhabinod Pal。

印度和日本的關係如何,雙方在戰略利益上有何異同點?

1949年,印度給東京動物園送去兩頭大象,慶祝日本獲得新生。1951年,印度還拒絕參加舊金山和會,理由是印度認為舊金山和約將損害日本主權的完整。1952年,印度和日本簽署了和平條約,從而正式建立邦交關係。在這個條約中,印度放棄了日本的戰爭賠償。從此,印日關係迅速發展起來。

印度鐵礦豐富,為日本鋼鐵產業輸送了大量鐵礦石。1957年,岸信介訪問印度,一年後,日本開始為印度提供日元貸款援助。印度成為首批接受日本金融援助的國家。

但是,當時日本和印度的關係受到客觀因素的限制。因為日本屬於美國陣營,是美國的軍事盟友。而印度事實上傾向蘇聯方面。這導致印日關係的潛力受到制約。

但是,20世紀80年代起,印度提出“向東看”政策,將日本作為重要合作對象。印日關係得以進一步改善。1986年起,日本成為印度最大的援助國。

印度和日本的關係如何,雙方在戰略利益上有何異同點?

1998年,印度核試驗後,西方國家集體制裁印度,日本也參與其中。印日政治交流中斷,日本停止了對印經濟援助。三年後,制裁取消,印日關係迅速回暖。2014年,安倍訪印期間還參加了印度“共和國閱兵”。當年,莫迪訪問日本時,印日建立“特殊全球戰略伙伴關係”(Special Strategic Global Partnership),比原來的“全球戰略伙伴關係”更上一層樓。

2016年,莫迪第二次訪問日本,印日簽署“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議”,日本將向印度提供核原料和反應堆技術。在未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國家中,印度是唯一獲得這一“特殊待遇”的國家。

印度和日本的關係如何,雙方在戰略利益上有何異同點?

當前,美國正試圖在各地區尋求代理人,而日本和印度分別是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理想合作伙伴。在美國的召集下,印日關係可能會進一步走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