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狂攬日本奧斯卡6項大獎,中國內地上映12天票房僅400萬

“日本名導是枝裕和作品首登內地銀幕”的消息,在影迷的小圈子裡引起了波瀾。但從上映12天來的票房表現上看,這波瀾似乎過分小了。截至目前,這部《第三度嫌疑人》累計票房僅400萬元,排片佔比0.3%。

這部電影狂攬日本奧斯卡6項大獎,中國內地上映12天票房僅400萬

這部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狂攬“日本奧斯卡”(日本電影學院獎)6項大獎,並被《電影旬報》評為去年十佳的影片為何會在中國內地市場遭到冷遇?

首先,這是一部“非典型”是枝裕和作品。

《步履不停》《如父如子》《海街日記》《比海更深》……十多年來,是枝裕和把家庭題材打造成了自己的金字招牌。這位創作週期較短,卻能保持每部8分起跳的導演也迅速吸引了一批擁躉。

此番他有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區,轉向雖然是日本導演必修,卻稍顯陌生的懸疑領域,對於期待典型“是枝裕和映畫”的觀眾來說難免失望,因此可能失去部分購票慾望。

這部電影狂攬日本奧斯卡6項大獎,中國內地上映12天票房僅400萬

其次,這是一部“非典型”懸疑類作品。

傳統懸疑片往往是節奏緊湊,抽絲剝繭,越到最後離真相越近;而本片卻擁有相對緩慢的節奏,以“盲人摸象”式的角度外擴,越到最後越模糊。

誇張的是,是枝裕和在拍攝期間一直對工作人員說“不要在意影片最後會怎麼樣”,所以《第三度嫌疑人》註定是一部非常開放的電影。對於那些期待“給個痛快”的影迷,這顯然是不符合其心理預期的。

這部電影狂攬日本奧斯卡6項大獎,中國內地上映12天票房僅400萬

最後,這是一部“非典型”日本引進片。

似乎從前年的《你的名字。》後,就鮮有爆款日本電影出現了。經典動漫改編作品《銀魂》沒破1億,有眾多“老婆粉”助陣的《戀愛迴旋》票房甚至沒有超過2000萬……似乎不管多麼有話題感的片子,來到中國內地後都有些水土不服。

而在票房表現尚可的日本電影中,也基本以動漫或動漫改編作品為主,“宅向”定位明顯。《第三度嫌疑人》作為全國藝聯引進的文藝片,其風格與傳統日本引進片大相徑庭。

這部電影狂攬日本奧斯卡6項大獎,中國內地上映12天票房僅400萬

此外,網絡資源的早早流出,日本導演和演員綜合影響力的侷限,宣傳不到位,譯名的導向誤差等都是本片票房撲街的原因。

雖然不叫座,但還是可以為《第三度嫌疑人》叫幾聲好的。

第一是畫面。雖然題材不太一樣了,但整部片子仍堅持以高曝光和低飽和度的色調為主,正宗日系範兒,許多場景都能打印下來掛臥室。畫面調色真的相當重要,影片如果連最簡單的外表都弄不漂亮,就會讓人沒有胃口。

第二是鏡頭。不管是考究的鏡頭角度,還是精緻的場面調度,都有可以借鑑的地方。比如開頭,遠處飛馳的新幹線和近處深處荒野的人物,讓熟悉導演作品的人一下子想到《無人知曉》;再比如嫌疑人和律師會見的場景,視角從你虛我實,到對稱分佈,再到鏡像重疊,變幻間,導演的訴求躍然紙上。

這部電影狂攬日本奧斯卡6項大獎,中國內地上映12天票房僅400萬

第三是表演。許多給影片本身惡評的人,依舊毫不猶豫地為役所廣司的表演打call。縱使隔著一層玻璃,役所廣司仍能從細節處入手,從說話的輕重緩急,到臉上的眉高眼低,為角色展現出了無限的可能性,堪稱“原子彈級”演技。

第四是手法。縱觀全片,導演力圖將觀眾的視角與福山雅治飾演的持“勝利主義”觀點的律師相統一,隨著“盲人摸象”行為的進行,觀眾和律師一樣,都需要憑藉自己掌握的信息作出判斷。

電影引入“容器”概念,有點類似新聞學裡說的“擬態環境”,每個人都自顧自地理解著周圍環境的構成,就好像每個人都試著往容器裡裝入自己對真相的理解與希望。在這種手法的襯托下,“兇手是誰”已經不再是主題,人們轉而討論著“誰審判誰,誰原諒誰,誰救贖誰”的人類關係。

當然,“盲人摸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有人覺得醍醐灌頂,也有人說“假高級”,大家各執一詞,喜歡與否全看個人。

這部電影狂攬日本奧斯卡6項大獎,中國內地上映12天票房僅400萬

第五是現實意義。影片給普通人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即思考專權下的正義的機會。電影中給出了大量的對比,大概就是希望觀眾像那位年輕的借宿律師一樣,對制度本身的正義性心存疑慮,並不停發問,最終可能改變不了制度,但至少初心仍存。這種深刻的思辨也體現了是枝裕和作為電影人的社會責任感。

雖然《第三度嫌疑人》作為“非典型”懸疑片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但嫻熟的電影語言和強烈的思辨精神讓導演是枝裕和遠沒到“走下神壇”的級別。同時,他樂於突破自己,敢於揭露現實的勇氣值得所有電影人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