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只有一個你

在大學裡

沒有中午回去吃泡麵的班級

沒有你做夢都想換的同桌

沒有後門偷偷瞄你的班主任

沒有緊張到睡不著的期末考

世上只有一個你

恩,挺好的

就是偶爾會一個人吃飯拿快遞

老師上課佈置了作業沒人告訴我

下雨了淋回去就好了,反正也不會有媽媽罵我

掛了科沒關係,反正不會有班主任吹鬍子瞪眼

終於可以隨心所欲吃麻辣燙,玩手機,打球追劇……

世上只有一個你

簡單college

大學記憶

很久以前聽過這樣一句話 “高中是一群人的高中,大學是一個人的大學”那時厭倦了三點一線的生活,懷抱著對自由的極限渴望,對這些毒雞湯嗤之以鼻,現在越來越發覺,人老成了,當年語文課上一起偷吃雞爪、言情小說撕爛了和小姐妹分享的友情再找不到了。

以前朋友三五成群,無話不說,革命友誼勝過天,沒有忌諱更沒有隔閡,一個小姐妹受了欺負七個不服八個不憤。現在也挺好的,就是大家都在忙著自己的事。

人都是越長大越孤單,大學後的感受是熟人很多,朋友很少。

世上只有一個你

簡單college大學記憶

不是大學人情淡薄,而是隨著我們年齡的增加,三觀的成熟,擇友的標準不再止步於『你挺好的,我們做朋友吧』,我們更多的去選擇和自己相似的人,愈發無法忍受不同。

“只有三觀合才能做朋友”“相處舒適度低於獨處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義”“只和值得交往的人交往”,所以我們的朋友越來越【窄】了。

然而在大學生活中即使是遇到了三觀合的朋友,仍然無法“形影不離”地相處。我們往往為了高效的生活而『你忙你的,我忙我的』,所以我們摒棄了佔有型友誼,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高效的獨處。

沒有了固定的班級、課堂,生活也不僅僅是上課下課,鋪天蓋地的社團、活動擠進了生活的小圈子,大多數時候我們是在【社交】而不是【交朋友】,所以知心的朋友越來越少了,時不時會有種孤立無援的無助感。

其實這就是成長的過程,要麼接受孤獨,要麼停在原地。

世上只有一個你

“我們是朋友,你來深圳,我可以分一半的床給你,分一半的飯給你,但是我不能幫你找工作,你得靠自己,我的工作也是我自己找的。”

——《天堂向左,深圳向右》

朋友多或少,自己的事終究還是自己事,每個人都在孤獨地成長。(乾了這碗毒雞湯)

閨蜜一直是個嬌滴滴的軟妹子,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就撒個嬌發個嗲就好了,上了一年大學暑假回來簡直變了一個人,以前瓶蓋都擰不開的她現在一口氣把桶裝水搬上五樓,各種大事小情都料理得井井有條,大家都瞠目結舌,問她為什麼改變這麼大?

她說:“人總是在有靠山的時候什麼都不會做,沒有靠山的時候必須學會了一切,我得學會一個人。”大家都說她“長大”了。

原來長大是孤單,長大是承擔,而不是成人禮上一句誓詞,身份證上一個數字。

所以追根究底,快遞本來就應該是自己去拿的,上課就應該認真聽老師佈置作業,天氣陰就應該想到把傘帶著,沒人約束就應該對自己負責,成長從來不是驚天動地的,大學的我們過了整天嬉笑怒罵的年紀,該學會如何做一個二十歲的成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