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分析沒思路怎麼辦?

在公考界有這麼一句話來評定綜合分析題的重要性的----得綜合分析者得天下。這句話我個人認為是稍微有些極端的,過於誇大了綜合分析題型的重要性,但是,這句話的廣為流傳很是證明和說明了綜合分析題型的重要性。

俗話說“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那麼咱們先從宏觀層次來了解下綜合分析題型。一般包括的題型有現象題,寓言故事題,名言名句題,政策題,等等等等。需要考生通過題目給出的內容進行分析展開。很多考生糾結,某某題型到底屬於對策題還是原因分析題呢?屬於寓言故事還是現象題呢?我想說的是,如果在考場上這麼去安排時間,等你搞清楚題型的時候,思考時間已經用去了很多,你還有時間去想答題方向和安置亮點麼?

綜合分析題中的對策題也好,意義影響題也好,只是為了方便大家學習,打好基礎而分的類而已,大家不要太過於糾結這個,難道對策題不能分析分析原因嗎?難道非得把對策的位置和分析的位置隔開放置嗎?其實完全可以在分析的時候就直接提出了對策的。沒必要非得把內容歸置的那麼明晰。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反對條理性的。而是建議大家在分析原因的時候靈光一閃,想到對策了,那就說,這個靈感是一剎那的,如果你打算再後面放在一起說對策,那麼很有可能在考場的高壓下,你已經忘記了,於是就開始苦思冥想,惡性循環開始了。。。。。。

正如武俠裡說的,武功的最高境界是,打通任督二脈,融會貫通,無招勝有招。那麼在答題的時候,不要單純靠架構來體現原因對策或者條理性,而是應該通過語言表達的技巧來控制考官所注意聽取的部分。

那麼沒有思路怎麼辦呢?

其原因我歸結為“關心則亂”。因為太過於看重綜合分析題,太過於追求上岸,過度的關注,導致了注意力的集中,結果失去了正常的思考方式和習慣了。我個人喜歡打比方,來使空洞虛擬抽象的道理具體化。正如男孩子喜歡體育,女孩子喜歡宮劇一樣,一旦有個旁人開了個話題,那麼自己就會滔滔不絕的進行表達,很多觀點甚至是自己的推斷或者長時間的積累而來的。為什麼呢?因為自己平時當做愛好,在喜歡中就學習了很多。

其實,面試答題也一樣。只不過需要對自己進行整理後,一般人要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敢說。其實面試題根本就沒有標準答案,只要你三觀正,心態好,價值觀取向沒有問題,就一定會有想法。但是正是因為“怕錯”,所以導致考生根本就不敢開口。還有的考生是因為臉皮薄,不好意思開口。試想下,在考場上,一個完全陌生不懂的題,要麼你張口瞎說三分鐘,要麼怕錯或者臉皮薄一句話不說,那個分高呢?所以說,膽子放大點,只有邁出敢說這一步,才能蛻變到下一階段,

第二階段,能說。在身邊很多考生,貌似口才甚佳,一答題就滔滔不絕,乍一看,直叫旁邊的考生自慚形穢。其實,仔細聽下,真的就那麼好麼?除非是第三階段的人,否則必然存在因為過於自信而導致自負,所以看不到的問題。這類考生,大家可以試著去提提意見,必然會遭到他強勢或者明顯的反駁。這就是偏執導致很多看似不錯的考生拿不到高分,是因為自負把自己死死的禁錮在了第二階段不能蛻變,

第三階段,會說。這種考生,基本屬於大成級別的,答起題來,不急不忙,說話一點也不急,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但是又沒有半點的強勢和自負,說出來的話,讓人不自覺的就願意聽,沒有經過思考就想要去肯定他答得特別對,特別的好。該用的亮點比比皆是,在說直白點,這樣的考生,直接讓考生聽了後,生出一種自己即使被他逆襲了,自己也沒有半點怨言的感覺。氣場,氣場征服人。

所以,在此為廣大的考友們提出點小忠告,要麼放下一切顧忌,全身心投入學習提升中,要麼就保留著自己的那點所謂的不好意思和自尊,等待被逆襲的現實驚醒了,再放下一切包袱重新來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