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會致癌?謠言!

味精,是常見的調味品之一,很多人都認為味精是化學合成的產物,因此判斷味精是有毒的。還有人在朋友圈流傳的一篇題為《這五樣菜千萬不能放味精,除非你想毒死誰!》的文章中稱——“溫度只要超過100℃,味精就會發生變性。不但會失去鮮味,還會形成有毒的焦穀氨酸鈉。”

這個曾經在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調味品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家庭所冷落,味精真的會致癌嗎?它究竟是什麼做的?

有人說:味精是經過化學反應後,獲得的一種化學物質。其實,現代食品工業中,味精是用微生物發酵糧食、澱粉等原料生產出來的。類似的工藝還有釀酒、制醋等。

人們不害怕吃醋喝酒,怎麼就唯獨覺得味精有害呢?味精的原料是澱粉,它是標準的食物中獲取鮮味的過程。而且,包括我們身體消化分解食物和吸收營養的過程,都可以稱之為化學反應,所以,經化學反應生產的食品並不能被簡單的歸於有害或致癌,這種說法是純粹的偽科學。

味精溶解的最佳溫度是70℃-90℃;150℃時,它會脫水,產生結晶;如果超過200℃,穀氨酸鈉會變為焦穀氨酸。焦穀氨酸不存在提鮮的效果,於是大多數消費者把致癌的矛頭指向了它。

焦穀氨酸是否存在毒性或致癌?目前並沒有得到實驗論證,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在分出的四級致癌物中,也沒有把焦穀氨酸包括在內,因此致癌說法無從談起。

專家表示,早在1999年,我國實驗室也對味精做了細緻嚴格的毒性研究實驗,實驗數據加上專家的總結證實,每天每人食用50克-200克的味精,一般不會對人體產生任何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