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M3機身已定,如何搭配鏡頭?

誘嫵魅的瞬息



恭喜你選擇了牛逼哄哄的索尼,不過鏡頭的選擇確實是個頭疼的問題,我來幫你分析一下。


首選鏡頭中,一定是你最常用的一支,這個要根據你的拍攝題材進行選擇,比如你平時拍攝風光比較多,還是拍掃街比較多,還是拍鳥比較多,你問題中的三款鏡頭分別屬於不同領域中的代表鏡頭,16-35顯然是拍攝大風光照片比較合適,而55 F1.8則是拍攝人像和掃街更為合適,24-70鏡頭則更兼顧日常拍攝使用,掃街也行,風景也行,人像也湊合,因此,很難替你選擇。


如果換了我,我會這樣考慮:現在還沒有什麼固定的拍攝題材,那麼旅行也會涉及一些,掃街也會拍,家庭也會拍,長焦有的時候還需要一些,這幾個鏡頭顯然都不能滿足,因此,焦段上更為實用的24-105 F4鏡頭可能是適合的,兼顧廣角與長焦,又有防抖功能,是一支綜合能力很強的鏡頭,等到了拍攝了一段時間後,你可以有針對性的選擇第二隻鏡頭,比如16mm的超廣角,或者是200mm的長焦拍攝虛化和遠處,都是可以的。


最後說一句,你提到的三支鏡頭我都實際的拍攝過,只有55 F1.8是推薦的,另外兩支鏡頭都比較一般,如果預算充足,還是上大師級鏡頭比較好。


一點智趣

鏡頭的選擇,主要還是需要根據拍攝的內容而定。對於有特定拍攝題材的用戶來說,搭配什麼鏡頭一般都比較心裡有數,至於糾結鏡頭搭配的,似乎都是剛入門又或者什麼都想拍的用戶。

假定題主是一名什麼都想拍的用戶,根據我的個人經驗,我會比較推薦“雙標”的搭配,意思就是標準變焦+標頭(50mm /55mm )。之所以推薦標準變焦,那是因為它基本上覆蓋了普通日常拍攝中最為常用的焦段,而標頭則是為了大光圈(通光量、虛化)。

這樣的組合基本上可以應付日常當中80% 以上的拍攝,如果剩餘的就要靠其他鏡頭去拍攝的話,那就要看這些題材是否非拍不可,否則的話個人認為要麼租要麼放棄拍攝也不要隨便就再多添置鏡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具體鏡頭方面,目前原生卡口一共有4 支標準變焦可以選擇。其中24-70mm F2.8 GM 是我個人唯一一支不推薦的。並不是鏡頭本身有任何不能忍受的問題,只是覺得沒有這個必要。

在A7m3 如此強大的高感面前,似乎已經沒有必要靠大光圈來獲得更大通光量從而降低感光度。至於虛化方面,標準變焦鏡頭F2.8 的虛化程度與F4 的差距,並不會像70-200mm 那麼明顯,換句話說標準變焦F2.8 的虛化並不會比F4 好特別多。

所以在標變方面,個人覺得28-70mm F3.5~5.6 、24-70mm F4 ZA 、24-105mm F4 G 這三支鏡頭只需根據購買力進行購買即可(貴=好,更貴=更好)。

標頭方面,就原廠而言共計三支,分別是50mm F1.8 、55mm F1.8 ZA 、50mm F1.4 ZA (適馬的50mm Art 尚未開賣)。如果是走輕量化路線的話,50mm F1.4 ZA 可以忽略,而如果想要極致畫質的話,50mm F1.4 ZA 是唯一選擇。

而50mm F1.8 與55mm F1.8 ZA 兩支鏡頭,後者除了焦外見仁見智之外,其餘部分是完勝前者的,預算足夠的話無須想太多。至於50mm F1.8 老實說畫質並不差,只是對焦問題比較硬傷。但之前看到過50mm F1.8 在配索尼A9 時速度突然得到了質的提升,如果a7m3 也能像A9 一樣把它的對焦速度帶上來的話,這支鏡頭的性價比就會瞬間高不少了。


XDCoopStudio


實在是等不及a7m3,去年入手了a7m2。目前只配了FE55 1.8za,這隻索粉必入的鏡頭果然不負期待。

那時候,索尼鏡頭的大三元還沒有湊齊。只有55 1.8,24-70f4,16 35f4比較有口碑。論壇對24 70f4略有微言,其它二選一,先入了55 1.8。

事實證明,55 1.8za絕對是索粉的第一首先。畫質沒得說。

要說缺點就是視角太窄。習慣了手機拍照,還是35比較合適。

想拍個全景,需要離得遠。與被攝者的交流感覺遙遠。

第二個建議入手的是16 35f2.8。銀子實在緊,就16 35f4湊合吧。在城市裡拍拍風景,16 35端還是很好的。

好消息是適馬一堆E卡口新鏡頭要面世了。就是不知道夠不夠銳!

沒有廣角,只好玩拼接。↑

窮,也是生產力!

要戶外拍風光,70 200也是需要的,f4還是2.8?得問錢包。

廣角、定焦、長焦,只選一個常用的即可。其它還可以靠技術堆堆棧、拼拼接,短期租賃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美食與美貌

題主你糾結的只是16-35和24-70之間的重複焦段吧?

其實真的可以不用糾結。

看你的拍攝題材而定。如果是預算只夠買這三個頭當中的兩個。那麼,55 1.8你是肯定不用糾結的。


這顆頭作為標準焦段大光圈鏡頭。不管你選擇16-35,還是24-70。都是要有一顆的。

然後,你並沒有想買人像焦段的慾望,比如85等焦段。卻糾結16-35。是風景拍攝比較多?

那就直接上16-35好了。

作為攝像,24-70或者24-105這樣的鏡頭我覺得是必須有的。但是攝影來說。根據創作題材來選擇焦段。不是一定要選擇萬金油焦段。總體感覺是24-70這樣的焦段使用面廣,但是比較中庸。沒有什麼特點。



跟16-35這顆超廣角變焦相比。完全兩個方向的鏡頭。

建議你55 1.8+16-35f4吧。這個組合,能拍24-70+55組合能拍的所有題材。卻不能拍16-35拍攝的題材。

假如以後有需要。再入長焦段變焦(如70-200)或者定焦好了。(85,135等)



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


攝像liy

當你買了全畫幅相機,卻不知道要配什麼鏡頭的時候,我的建議都是上24-70mm F2.8鏡頭。因為24-70mm F2.8這個規格是“大三元之首”,這個規格的鏡頭可以應付日常絕大部分的題材。


很多的攝影工作室都使用這枚鏡頭,不僅僅因為它的素質,更因為24-70mm F2.8這個規格的通用性。無論是室內人像、戶外人像、棚拍商業、野外風光,這枚鏡頭都可以勝任。


另外,鏡頭最好少而精,買一堆鏡頭放在家裡,每次出門還要換來換去,不僅麻煩,而且相機的CMOS也容易落灰塵之類。


從耗子胖成豬

我也剛買了a7r3。a7m3是一個非常好的相機,他的很多方面甚至都超越了a7r3,例如它的最快最多連拍數量,以及對焦點數量、最高ISO和噪點控制方面。


如果題主只能預算只夠買一個鏡頭的話,那麼肯定是24-70毫米的萬金油鏡頭更合適,因為它進可攻退可守。無論是拍攝人像或者靜物都可以使用。

而16-35毫米的焦段,未免有點太廣了,這個焦段如果拍攝靜物,是很容易發生非常大的形變,而拍人像時如果不小心,也會讓人的身體變得很粗,或者臉變得很長。

如果在24-70毫米的基礎上,額外多買鏡頭的話,那麼55毫米1.8的鏡頭是一個非常好的鏡頭,這枚索尼蔡司的鏡頭是很多索尼微單用戶的第二選擇。


光學法則

既然選了全幅機身,24-70是一定要的。

拍一段時間後看自己喜歡什麼題材,對攝影師否發燒,如果是,16-35拍風景肯定用得上,70-200拍風景和動物也有用。

不建議一次買多隻鏡頭,對拍攝的提高沒好處,每隻鏡頭個性不同,都需要時間練習,當然我說的是拍片為主的路子,玩器材的路子另說!


估焦

看你幹什麼用 自己玩隨便光配個55掛機就可以 其它慢慢入

要是幹活 推薦一定一變 索尼那24-105價格太操蛋。

28-70套頭 配55 再來個85 1.8 性價比高

夠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