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全書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優秀到卓越

平凡的世界其實就是講述一個真實的世界。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塑造的確實是一個平凡的世界。

一群陝北的農民在農村與城市之間生存的故事。

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故事,卻被賦予了不同的內涵。

就是這個平凡的世界,卻是經歷著許多的不平凡。

路遙想通過這個平凡的世界中的平凡的人經歷告訴我們:

要順應時代的潮流,要心懷感激,要充滿善意,如果你意願改變自己的命運,那麼你的命運肯定會獲得改變。

就算你的命運獲得的改變非如你的願,但是至少你的命運獲得了改變。

書中的孫少安,就非常想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這個破爛的家的現狀。

不安分的王滿銀雖然有些像反面教材,但是他也是一樣的想改變自己的命運。

嚮往外面的孫少平也是如此,為了改變命運,放下一切,去過更艱難的生活。

就連田福堂,這位固執的村支書,在歷史的潮流中,也選擇了順勢而為。

但是畢竟這是個平凡的世界,所以想改變命運並不可能一帆風順。

孫少安的磚窯是建好了,賺錢了,又擴大規模,結果由於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破產了。然後沉寂了許久,偶然獲得機會,又東山再起了。

在登上人生的一個高峰時,自己的老婆賀秀蓮又得了絕症。

看吧,這就是平凡的世界。

而他的弟弟孫少平也是一樣的命運多舛。少平出去辛苦攬工,最大的幸運就是又遇到田曉霞,兩人情投意合,互定終身。

可是在平凡的世界,不會有這麼美好的事情發生。於是曉霞因為救人走了,少平因為救人被毀容了。

看吧,這就是平凡的世界。

讓人唏噓的田潤葉和李向前的婚姻也是這樣的真實平凡。

從李向前的強追,再到很尷尬的成婚。

從幾年的分居,再到李向前出車禍後,田潤葉的情感鉅變。

這些都是那麼戲劇,那麼的真實。

從他們的身上,我們好像看到了自己或者周圍的影子。

看吧,這就是平凡的世界。

在這個平凡的世界裡,有著各種形形色色的人。

他們有著不同的境遇,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現在與不同的未來。

雖然他們有各種的不同,但是他們卻會遇到相同的東西:

那就是作為人都必須擁有的:親情,友情以及愛情。

這三種感情對於每個人來或許會有不同的意義,或許它們三者的排行會不一樣,但是至少它們會讓我們感到更加的溫暖。

孫家的一家人,田家的每一個人,金家的一家人,平凡的世界裡相親相愛的三家人。

他們家中的每一個人,我都很喜歡,他們就好像我們周圍很熟悉親近的人一樣。

雖然平凡,但是卻不平庸。

雖然生活不怎樣,但是都是充滿陽光的活著的。

所以《平凡的世界》的中心思想就是想告訴我們:

生活或許是幸運的,也可能是不幸的,但是這些都不是我們能選擇的。

我們能選擇的,就是要順應時代發展,儘自己可能的去奮鬥,不要在乎結果。

畢竟活著就是我們本身的幸運。


早晨從下午開始

關於奮鬥。

這部史詩一般的小說就是一部用奮鬥的血和汗鑄成的作品。孫少安貸款辦磚廠,一家老小齊上陣,活生生演繹了一部“勤勞就能致富”的故事;孫少平經歷數次波折,從教師到農民,從工地到煤礦,儘管環境是艱苦的,但從未停止奮鬥的腳步;李向前儘管沒有了雙腿,可是為了自己心愛的孩子,他學會了釘鞋,每天推著輪椅去街上做活;金家三口人因為偷盜被警察帶走,只剩下金強一個人操持,他硬生生憑藉自己的力量讓村裡的人對他豎起了大姆指;政策變好了之後雙水村的人們都起早貪黑忙自己的莊稼,家家戶戶都變了模樣……這十年間,伴隨著中國經濟的一點點復甦,人民的生活也一點點好起來,只要是踏實肯幹的人,都在這波充滿機會的浪潮裡過上了好日子。

關於愛情。

那個年代還不像現在這樣開放,可是那時的人們卻不輸給現代人的勇敢。孫少安拒絕了潤葉之後,娶了老婆秀蓮,在我的腦海裡,秀蓮就是一個能把你拉進屋坐在炕上,熱熱乎乎拉家常的那種嫂子形象。她身上有著農村女性典型的優點,心疼自己的丈夫,在這個貧窮的家裡任勞任怨,磚廠破產時候默默陪伴在少安身邊,家裡沒錢時候挺身而出……有這麼一個近乎完美的媳婦,少安這個人物無論是在家庭還是事業上,都可以說是圓滿了。孫少平和田曉霞是另外一種愛情,他們倆在一起吟詩,一起交流讀書的感想,一起爬山看風景,一起談理想談未來,他們的精神層面也使他們的愛情更加豐富熾熱。在曉霞死後,少平依然按時來到他們約定的地點,祭奠愛人的亡靈,他們的愛濃烈而深沉。田潤葉和李向前的這一場“虐愛”,從結婚之後分居形同陌路,到最後不離不棄相依相伴,他們的感情在苦難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當田潤生看到成為寡婦的老同學郝紅梅,一個人帶孩子艱辛不易,善良的本性讓他對這個不幸的女人充滿同情和關懷,並且不顧家裡人的反對毅然和郝紅梅結婚,即便在一個物質條件十分貧瘠的大地上,也有人性的光輝在熠熠閃耀。還有妹妹蘭香上了大學之後和吳仲平的“新時代戀愛”,金波在當兵時和青海姑娘短暫卻又浪漫的愛情,孫少平下井受重傷時候金秀的大膽表白……這麼長的小說裡,從來就不缺少關於愛情的筆墨,每一段都是那麼動人又美好。

關於善良。

在整部作品裡,我感受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善良。潤葉給少平塞飯票是善良;少平勇敢地下水去救同學侯玉英也是善良;郝紅梅偷東西差點受處分,關鍵時候少平不計前嫌解圍是善良;少平第一次出門打工,因為自己的真誠和踏實收穫了曹書記一家的真心相待也是善良;少安掙錢了之後依然幫持村裡的窮人是善良;潤生看到姐姐姐夫不幸福處處照顧姐夫也是善良;班長大哥救同伴而死,少平一直幫嫂子幹活是善良;田曉霞報道洪水時候看到一個孩子困在水裡,奮不顧身去救人,最終死去也是善良……這是一群平凡的人們,這也是一群善良的人們,他們有的沒有什麼文化,他們有的知識淵博,可是在“善良”這個詞面前,他們都是平等而偉大的。

關於救贖。

這是一個很大的詞,並不適合用在這裡,可是當我看到向前車禍時候潤葉內心的獨白,這個覺得虧欠向前的女人在最危難的時候決定回到他身邊,我想到了這個詞。一切都好的時候我對不起你,那麼就讓我在你最艱難無助的時候重回你身邊。這是潤葉的自我救贖,也是她對自己愛情的救贖。少安少平的姐夫王滿銀從一開始就是遊手好閒,不關心老婆孩子,一味的在外面幹偷雞摸狗的勾當,可是在小說的最後,他終於良心發現,自己最應該乾的事是回家照顧家人好好過日子,並且用行動證明了這些,村裡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他的真心實意,這個一直不知悔改的人也終於完成了屬於自己的救贖。

小說的結尾其實是一個沒有結尾的結尾,少安投資的新學校竣工,可是秀蓮卻在那天查出得了肺癌;孫少平為救工友受重傷,拒絕了金秀的表白,踏上了回煤礦的路……可是它又是一個圓滿的結尾,因為每個人,在經歷了重重不幸之後,都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有了自己的幸福,即便往後的日子還會有諸多磨難,可那又怎樣,這就是生活,就是我們每天都要過的日子。

我能明顯地感覺到,因為知識積累和閱歷的不夠,對小說的一些東西理解不夠深刻,不過這也給了自己一個再次閱讀的理由,也許等我到四十歲時,再翻看這本書,我會對裡面的東西,有更深刻的理解。

每個人,都會在奮鬥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生活的意義;每個人,也都會在奮鬥的過程中完成自己的蛻變和成長。因為每個人,都是這平凡的夜空中最亮的星。


胡大先生說書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家族史。路遙高度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特別是主人公面對困境艱苦奮鬥的精神,對今天的讀者仍有啟迪。

作者路遙在近十年間的廣闊背景上,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平凡的世界》原本叫《普通人的道路》。知道原來的這個題目或許能幫助我們對這本書的理。青春的張力與生命的美麗,不僅體現在轟轟烈烈的愛情中,更多地體現在每天的工作與生活之中。這也就是小說為什麼更名為《平凡的世界》。

某年,中國各大高校陸續公佈了本校圖書館的借閱情況。國內各高校的榜單書目五花八門,借閱次數的統計方式也不盡相同。但有一本書的出鏡率極高,那就是作家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的榜單上都有《平凡的世界》。在浙江大學的借閱榜上,它還位居榜首。這已經是《平凡的世界》第四次榮登“浙江大學圖書館年度借閱排行榜”的冠軍寶座了。

可以說,在這部小說中,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以社會變遷、思想轉型為背景,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的形象。在這部作品裡,人性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苦難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紛繁地交織在一起,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讀起來令人蕩氣迴腸。


書房記

第一次答題,看到這個題目,我必須來說兩句了。因為《平凡的世界》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沒有之一,並且對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也產生的深遠的影響!

記得第一次看這本書時是在大三打暑假工,在安徽一個桃子罐頭產擰瓶蓋,流水線一直過瓶子,人站在傳送帶邊擰蓋子,工作12小時,每天基本都是清水燉土豆之類的飯。每天累的要死,吃的像豬食,睡的也少,並且是與桃打交道,免不了有桃毛身上會癢。我堅持了一個月,記得非常清楚,那時每天唯一的樂趣就是睡前看看《平凡的世界》。也是我支持下去的動力。

後來書看到最後一頁,看到最後孫少平仍是一名普通工人回到了礦上!竟是如此的結局!被震驚到了,沒有像其它書那樣主人公經過磨難、經過努力最後都會取得一定的成功,像《馬丁。伊登》。結局雖如此,但看的時候仍舊能感到很有勁兒!

曾經在高中、大學,我的夢想一直是將來能通過我的努力改變家庭的狀態,光宗耀祖,父母以我為榮!但現在已經工作5年了,結了婚,平凡的日子、普通的崗位、月月光的收入、普通的家庭......原來好多時候,我們努力也只是夠自己生存,不會成為出色的“成功人士”,但既然知道是這樣,我們就應該放棄努力、放棄一顆進取的心了嗎?肯定不能!可能不管我們多麼努力,我們仍不能達到中產階級,還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老百姓,但我們還是要不斷的向前進,至少我們看到了過的是比以前的自己好了,一邊享受生活,一邊奮鬥生活!

沒有從大的方面談這本書(比如這是一部現實主義作品,描繪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特別是主人公面對困境艱苦奮鬥的精神等等),僅僅說了個人感受,也算側面反映了這本書為什麼叫《平凡的世界》。最後,借用大家共用的一句話結束:平凡但不能平庸!

加油!!!


我是月明星稀

路遙的那部《平凡的世界》,相信看過原著的人對路遙先生筆下那個時代生活的解讀尤其感動。後來這部名著改編的電視劇也異常成功,堪稱經典劇作。

尤其那首信天游,每次一響起,就是一次對生命蒼茫或者厚實的體悟,特別感動。

尤其最後一次響起這首信天游時,故事裡的人都基本過上了美滿的生活,除了任勞任怨的秀蓮差點沒有新年的煙火,那場熱鬧震撼的新年鞭炮聲,包含有對生的希望,也有對死的送別。

生和死都只是這平凡世界的一件平凡的事,但還活著的個體,生就是一件值得耗盡所有心裡去熱愛的事。

故事以20世紀70年代開始為背景,講述以這個村莊為半徑輻射整個中國關於農村改革一系列變化發展的歷程,用單個雙水村村民相關的人物去還原了這段歷史。劇中老孫家的三父子是基於主線的人物,孫玉厚是一個憨厚善良的老農代表,為人厚道忠義,為家庭貢獻巨大等一系列的他的角色就相當於那一代人的父輩形象,為了家庭生計忙碌養活自己的子女,還順帶養著自己的兄弟,一輩子任勞任怨,生活艱辛。與他弟弟偷奸耍滑的孫玉亭,和支書田福堂的處事圓滑等截然相反,最後卻都沒有孫玉厚的日子過的好。劇中人物的演技也是炸裂,一個沉思都盡是功力。

他的大兒子孫少安,性格粗獷有頭腦做事踏實,和青梅竹馬的潤葉分開,娶了山西女子賀秀蓮。但看劇的時候最喜歡的線其實就是孫少安和賀秀蓮的線了。

因為一開始摻雜愛情的都多了幾絲浪漫情懷,對於那個時代,甚至於對現在來說都有一點過於奢侈。孫少安和潤葉的感情是,孫家二小子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感情故事也是,最後孫少平的愛情在路遙先生的筆下也隨著田曉霞的死去而走入終結。

到最後孫少平和師孃的感情糾葛,更是走向了這個世界的本真——平凡,任何人都是平凡,生活也都是平凡,每一種生活都充滿著質樸,卻伴隨生機。

而孫少安那種實幹精神,以及他和賀秀蓮那種在平凡日子裡去腳踏實地經營家庭生活,到後來孫少安自己發達起來要帶著全村人一起改善生活的勁頭,這種生活裡的生機,是真正詮釋著作精髓的東西——世界本就是這樣平凡,平凡就是生活的本來面目,可平凡的世界卻是有熱鬧的活法。

全劇所有的人物描寫特別的動人,就是你看完之後覺得真的是好有勁頭的日子,好有希望的生活,那些人身上永遠有一股用不完的勁兒在感染你。

記得特別清晰的一段是孫少安去山西提親賀秀蓮的時候的那一段生活化鏡頭,大概是這樣的:“剛兩人才見過面之後,秀蓮的爸爸和姐姐一方的人不斷在問少安‘你看剛秀蓮見著你臉紅了,看上你勒,你呢,覺得秀蓮咋樣’,孫少安說只有人選我,我哪能選人嘛,話剛落音,秀蓮爸問那就是秀蓮看上你,你們的事就定了?秀蓮姐姐姐夫問少安‘你說你看上秀蓮哪了’,少安說秀蓮家裡家外能幹,能操持家,秀蓮爸立刻說秀蓮去你家要幫你過好光景呢。秀蓮姐姐和姐夫兩人一起附和著秀蓮見著你臉紅,可喜歡你嘞”。

一股很濃烈的人託人,人拉人向上的社會氛圍表達的很到位,把艱辛大環境下,這些人把苦痛的生活過的充滿希望,一股勁朝著追求更熱烈美好的生活奔去的精神表達到了極致。那些苦中做樂,頑強和生活抗爭的樸素鄉民,給人了極大的震撼力,讓你瞬間覺察現在所面臨的艱辛也都是腳下門檻,咬牙努力下,很多事情可以慢慢化解。

劇中幾代人性格不同帶來顯著不同的命運,但是無一不都是腳踏實地勞作後來帶來的生活和內心的改變,那代人面對艱難生活時可佩的勇氣,生生在平凡瑣碎生活裡硬紮下根寫了一個結實的平凡真實卻美好地生活。這和LUVIA專注高品質顯示器開發到後來打開一片局面情同此理。劇中人物超過的細微表情以及炸裂的演技需要用LUVIA的4K超高清分辨率才能盡興解讀,31.5英寸大屏才更能感受那種恢弘大手筆的取景,色彩本真還原度真實自然才更能感受那種時代場景下的生活色調和人物詮釋力道。

不同看劇的顯示器,出來的視覺享受天差地別;畫質不夠清晰,會讓你容易忽略人物的細微表情,看不到他們足夠多的內心活動;色彩不夠真實,也展現不了陝北高原的震撼壯美。

——這就是LV323WUPX的魅力,它能讓你重新解讀劇作經典。

有時,足夠好的經典劇作難求。

而為了真的完整展示經典作品的精髓,一臺足夠匹配的顯示器才足以支撐讓你去翻看四五遍劇情。也唯有那些經典不衰的劇作才不負你看劇所花的那些時間。

劇作中和LUVIA一樣實幹型創造美好生活的孫少安,或許是這時代下最急缺的人。


MrLUVIA先生

厚重樸實的文字,真摯濃烈的感情,清苦堅韌的人生,曲折幽深的道路,這就是路遙在《平凡的世界》裡向我們描繪的一幅活生生的黃土高原的生活畫面。這不僅是一幅歷史進步和人生奮鬥的畫面,更是一曲震撼我們靈魂的旋律。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生活,路遙用他那頗為深刻的筆觸在黃土大地上雕刻了一尊尊充滿激情血液的人物形象,併為這些形象插上紛飛的羽翅,讓他們永遠在我們的上空張揚,告訴我們什麼是艱難,什麼是夢想,什麼是奮鬥。

這部小說以孫少平、孫少安一家的生活為主線,向我們講述中國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陝北農民的生活和青年的奮鬥歷程,路遙把國家大事、政治形勢、家族矛盾、農民生活的艱辛、新一代的感情糾葛融合在一起,譜寫了大氣磅礴但有樸素真實的畫面。作品既透露出作者對家鄉父老溫馨動人的情愫,又體現了作者對生活、對社會,對歷史、對人生富於哲理性的深刻思考與理解,讀來嚴峻悲壯、真切動人。

書中引用了蘇聯作家艾特馬托夫在《白輪船》中的一首詩:“有沒有比你更寬的河流,艾涅塞?有沒有比你更親的土地,艾涅塞?有沒有比你更深的苦難,艾涅塞?有沒有比你更自由的心意,艾涅塞?”可謂真誠的詠歎出了這本書的感情基調,這是對苦難的悲切的傾訴,同時又是對苦難的高昂的歌頌,正是困難讓我們發揮出了生命中最自由的意志,讓我們深入到生活的深處去探尋生命的本質。

究竟什麼是生活,什麼是人生,不管多麼偉大的智者也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只因為生的難題本身就沒有答案。我們每個生活在這世界上的人都在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上行走著,這條路很漫長,同時又閃爍著迷幻的光芒,它有時會殘酷的將我們拋棄,有時又緊緊的將我們擁在懷中。而只有哪些懷著夢想的人,有自信和毅力去大膽探索的人才會領悟到生活的真諦,他們身後那一串清晰而深刻的足跡就是生活定義最好的詮釋。

孫少平是農民的兒子,但農民的兒子不會永遠將自己的命運埋葬在那黃土下面,當有一天,有一道激情的朝陽灑在他的頭上,他看到了陽光中那朵朵綻放的花朵,他要去採摘生命的花兒了。於是,將一個走出山村的夢想的扛在肩頭,他義無反顧的出發了。

在學校裡,他忍受著迫切的生理飢餓,用書籍的精神營養來充實自己的心靈;在家裡,他把對家的責任書寫在長滿老繭的手指上,把對生活的苦難壓彎成埋頭耕地的腰桿;在泥漿裡,他咬牙把血跡塗抹在沉重的青石上,只為能在陌生的城市有一個立足的地方;在煤窯裡,他揮舞著鋼釺,汗水在黑暗中紛飛,他輕輕擦去額頭的水液,為下一刻努力。

這部作品之所以會成為不朽,就在於滲透在那平凡的世界中的真摯深厚的情感,它將讀者的淚水存儲在眼眶,將哽咽湧在喉頭。當我們真正融入書中,走進主人公的感情世界,我們也會真實的看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少平的思索:“我們活在人世間,最為珍視的應該是什麼?金錢?權力?榮譽?是的,有這些東西也並不壞。但是沒有什麼東西能比得上溫暖的人情更為珍貴——你感受到的生活的真正的美好,莫過於這一點了。”

生活的真切需要在精神的花園中找到靈魂,在對他人關愛中看到活著的意義。因為,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僅僅為自己而活著。


陳令孤

任何偉大的作品都離不開對時代變遷的刻畫,平凡的世界》中最令人震撼和感嘆的無疑是1975—1985年間波瀾壯闊地歷史進程和十年間天翻地覆的巨大轉變。而書中黃土高坡上背朝黃土的人們正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經歷著人生的蛻變和成長。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雙山村這片黑土地上煥發出新的生機:做生意、搞養殖、開飯館、開發廊、甚至小偷的猖獗都在從側面證明著人們生活日新月異的進步。生活和社會的變化對比最強烈的則是田福堂和田福軍兄弟,這對兄弟一個是熱衷於“革命”的瘋狂的“農村革命家”,一個是有能力卻屢遭排擠的國之棟樑:田福堂在“革命熱潮”中炸塌山樑攔阻河道的"恢宏壯舉",田福軍卻遭排擠打壓而被掛了空職。可當“文革”之後,田福軍最終成了堅持實行新政策的鐵腕領導人,而田福堂最後只能在廢棄的磨盤中殘喘著思望過去的榮耀。


這是人物的對比也是時代的對比,我們唯有順應時代的發展才能不被時代拋棄。


這個世界多麼的平凡,其間沒有無所畏懼的勇士,也沒有力挽狂瀾地英雄,更沒誰做出過驚天動地地壯舉:有的只是最平凡不過的生活,和在生活中不斷艱難前行著地普通的人們。而這個世界又是多麼的廣闊,從撇下妻兒獨自逛花花世界的逛鬼,到中央派下的專員,形形色色的人們在包羅萬象的生活的大舞臺上扮演著屬於自己的角色:這裡有人成功,也有人失敗,有人出生,也有人死去,但無論如何的演繹,這世界都是那樣的真實鮮活,感人至深,這就是《平凡的世界》。


生活中無處不有糾結與掙扎,而現實與精神的雙重痛苦常常使人徹底墮落,只有在無比的痛苦中還能巍然站立,有力把握著生活馬車的車轅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主人公孫少安和孫少平就是這樣的強者,他們經歷過巨大的艱難與痛苦,卻把艱難痛苦都當作人生的財富,始終緊握生活的馬鞭,在各自的道路上闖蕩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路遙說:“生命從苦難開始,只有在苦難中才能誕生靈魂的歌聲"。人,無論在什麼位置,無論多麼貧寒,只要一顆火熱的心在,只要能熱愛生活,上帝對他就是平等的。


隨便叨叨

瀉藥!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平凡的世界》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解讀,無所謂正確與否。

在我看來,《平凡的世界》想要表達的主題就是“平凡”,無論是孫少安還是孫少平,他們的一生都堪稱平凡,無法取得自己想要的愛情,無法徹底擺脫農民的身份,付出一生的努力,無非也就是生活變得好一些。

正因為如此,無數人能從《平凡的世界》中讀到自己的影子,確實,我們大多數人,一開始都有一個偉大的夢想,想成為藝術家、科學家、政治家,但越長大越發現夢想遙不可及,我們都逐漸變成了“老男孩”、“油膩的中年人”,於是我們發現,路遙早就為我們大多數人註解了人生,這就是平凡。

《平凡的世界》契合了改革開放後的時代主題,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面臨滄桑鉅變時,除了被動迎接外,很難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我們努力生活,無非就是在好的時代,取得更溫飽的生活。可以說,路遙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將現實生活的真正面目揭露給讀者,並讓讀者去接受。或者說,當我們在時代大潮中落伍時,路遙嘗試告訴我們,這就是生活的本質,你要試著去接受。

但從我個人的觀點看,我其實並不喜歡《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且不說這部小說文筆不動人,描寫不生動,重要的是這部小說沒有給予人們改變的“勇氣”,這麼說或許吹毛求疵,但作為讀者,我想我可以有自我的理解,這種理解建立在我對中國固有文化的一些看法上。

在我看來,中國傳統一向強調的是“自強不息”,我們的核心精神是“奮鬥”,無論是陳勝吳廣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還是“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我們一直強調和傳承的都是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的精神。生活固然很艱難,但我們要有嘗試的勇氣,我們總是要想辦法去改變自己的命運的。

除此之外,我不太能接受孫少安退學的舉動,固然他們家庭貧困,需要有人做出犧牲,這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但我還是不喜歡。對自己好點,也是這個社會進步的動力。


司徒伯雷

十九大期間,再次看了復播。說實話,我覺得,最起碼像我這種層次的讀者,沒有權利評論她。評論一部作品,你要有更高的層次,更高的素質,我們無權對,《平凡的世界》,指手畫腳,

所以,我每次讀看平凡的世界都是懷著朝聖的心情。從九十年代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這期間能觸動我的文學作品鳳毛麟角,當然也可能有好作品我不能看到。《創業史,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就是秦文學近代文學的三部曲。分別定格了三個天翻地覆的時代。文學作品是為時代和政權服務的,時代性是文學的基礎也是文學的束縛。

紅樓夢之所以是紅樓夢,就是把時代的烙印暗潛在人性的外表之下。所以文學作品最高的層次還是以人性為中心。這樣看來,近秦三部曲,都有為時代背書的硬傷。而平凡的世界更打動人心,是因為路遙更巧妙地把人性融入時代而溢出與時代。所以說實話,我更懷念《人生》。站在時代的列車上,而巧妙的霧化時代的烙印,才是最成功的,更不應該對時代的對錯隨便表態。因為無論怎麼表達對時代的態度,你的作品必然成為時代的產物,也就是說,她必然不能流傳千古。

所以平凡的世界打動我的首先是人性,愛情,親情,恩恩怨怨,起起伏伏。這是她的真本。時代的共鳴,社會的認識,人生的奮鬥只是感同身受,做了人性表達的載體。用情未到真心處,男兒有淚不輕彈。而真正表達人性的辦法就是奉獻和付出,特別的生命和利益的付出。所以,愛他才是真正的正面的人性。

矛盾文學獎應該是中國近六十年的傑作,而平凡的世界是這個獎的翹楚之作。前六十年無前人,後六十年無來者。

囉嗦半天,沒有切中主題。平凡的世界的主題就是中華文化中的人性。


手機用戶50019469046

《平凡的世界》裡講述了很多內容,蘊含很多豐富的思想,比如關於人生奮鬥、關於愛情、關於家庭、關於人心救贖等等,但其中心思想就是一個:不管歷史社會如何變遷,一個人都不應該停止奮鬥不息的腳步。

一,從孫少平這位主人公的奮鬥歷程來看

從一個山溝溝裡,連上學吃飯都選擇黑麵饅頭的窮小子,經過一次次的人生選擇,最終成為一名勇於承擔責任、敢於擔當義務的礦工隊長,孫少平的生活可能在我們看來依然窮苦,但他的內心卻不再是弱小不堪,害怕的如當年連拿一個饅頭都要怯生生,他已經成為一個內心十分強大的男子漢,這是他一個人艱難的奮鬥。

二,從孫玉厚一大家子的奮鬥歷程來看

孫玉厚算是他們村裡最窮的一戶人家,由於家庭負擔重,不得不讓大兒子孫少安小學畢業就輟學回家幫忙幹活務農,在故事的最初,我們看到的是也給家庭的窮困潦倒,甚至難以為繼。而在孫少安、孫少平、孫玉厚及全家人的努力下,轉眼幾年功夫,孫玉厚家就住進了新窯洞,還是村裡最好的一個窯洞。這是一個家庭艱難的奮鬥。

三,從整部小說反應的歷史進程來看

這本書以改革開放前後我國農村地區翻天覆地的變化為創作背景,通過塑造了幾個主人公及創作了他們的生活歷程,來反映出我國農村生活的巨大改善,整本書大氣磅礴、純真樸實,而又有極強的現實意義,蘊含著豐富的思考與哲理。而這,是整個中國農村人民艱難的奮鬥。

所以,不論是從一個普通的農村老百姓、還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亦或整個農村人民的角度來看,《平凡的世界》這本書的核心思想都是在反應兩個字:奮鬥。不論生活多麼的艱難困苦,都不要停止奮鬥的腳步。

我是千城,2017年讀了317本書,2018年目標400本,歡迎關注我,一起交流學習!也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