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醫生,你是個庸醫!”

“劉醫生,你是個庸醫!”

“劉醫生,你是個庸醫!”

人的一生,從搖籃到墳墓,誰也離不開醫生。人出生時,見到的第一個人是醫生;人臨終前,見到的最後一個人也是醫生。

從理論上說,醫患關係是人世間最親密的關係之一。醫生和患者,唇齒相依,難捨難分,堪稱生死之交、患難之交。

2017年6月1日下午的門診註定是一個值得我記住一生的日子!

“劉醫生,你是個庸醫!”

剛剛步入診室的我就被一個男性家長用這樣的語言怒斥。我抬頭看著這位男性家長問:“我怎麼了?”

這位家長說道:“去年12月份我娃生病找你看病,當時查血常規白細胞降低,血小板降低,你不知道什麼叫三系降低?讓我娃在你這裡耽誤了一個月。”

“讓我看看病例”我說,家長從手機中給我看了先後兩次查的血常規,第一次我查的血常規白細胞是兩千六百四,血小板是六萬,均提示明顯降低,我立即問家長“我當時沒讓你吃維生素B4?沒讓你吃生血寶合劑?沒讓你複查?”

家長回答:“你讓吃了,也讓複查了,這是第二次結果”,我看到第二次血常規復查是我科陳主任給查的白細胞三千六百四,血小板是八萬,均明顯升高,我立即說:“都明顯好轉了啊!”

我不知說什麼了,回答道:“你有病例嗎?”,這位家長惡狠狠的說:“有病例,等我拿來病例再找你!”

我沉默了一會兒,只能接著給其他患兒看病了,但這時我的心情已經是壞到了極點的。

如果血常規復查不是正常的,我又怎麼可能說你不用來了這樣的話?

如果兩週後我是接診的醫生

如果兩週後孩子發熱且又出現了白細胞血小板減少的情況,我也會讓你去住院檢查的,又談何耽誤?

可是一切都只是如果,如果就是沒有發生的事,也不可能發生的事。

同行留口德,切勿誤導家長!

我再一次沉默了,一次又一次,每年兩三次的打擊!

“劉醫生,你是個庸醫!”

過去,醫生常用“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來形容對病情的謹慎,而今卻變成了對自身安全的擔憂。如果用兩個詞語描述當前的醫患心態,一個是“忐忑”,一個是“糾結”。

醫生和患者,成為一場兩敗俱傷的對抗,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

如果你恨一個人,就叫他當醫生吧!

我還會在中國的醫療環境中堅持多久?

且行且珍惜~!

“劉醫生,你是個庸醫!”

“劉醫生,你是個庸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