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是如何從央視一姐轉型為“網紅主持人”的?

董卿是如何從央視一姐轉型為“網紅主持人”的?

董卿火了,但帶火她的,不是12年的央視春晚主持人。

在《朗讀者》裡,觀眾看到了另一個董卿,更知性,更沉穩,更真誠,更動人。

之前,董卿給觀眾的印象很死板:髮髻高高豎起,穿著和春晚喜大普奔的氣氛相統一的華麗服裝,帶著高亢而熱烈的情緒和標準的笑容,一年又一年向中國觀眾說“過年好”。

現在,她短髮,穿著素雅的套裝,嘴裡說得再也不是春晚導演給她的主持文稿,而是她內心最真誠的聲音:遇見的觸動、選擇的艱難、樸素的初心,想念的悠長……

董卿是如何從央視一姐轉型為“網紅主持人”的?

在這裡,無論是科學家、詩人、演員還是作家,他們通過朗讀精彩的文字,打開自己的情感閥門,而觀眾也在這些充滿回憶的聲音中,得到情感的釋放。

在朗讀者深情朗誦的時候,文字不在只是別人筆下的世界,而是融入了他們獨特精神世界裡別具生命力的符號,印刻著它的情感、經歷,再度蓬勃而出,引起共鳴。就仿若詩詞之心賦予人們的雋永之美,也仿若董卿脫口而出的“想起你,就如同讀到最心愛的文字,那般歡暢。”

一開始提出《朗讀者》的方案時,臺裡領導也怕曲高和寡,董卿也知道,在這個娛樂至上的年底,自己要做這樣一期文藝類的綜藝節目,前路佈滿荊棘。雖然她不怕苦,但“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她,能不能在這檔節目中找到知音?

在這個年輕一代的口味開始佔領娛樂節目話語權的時代,大家熱衷於小鮮肉+熱話題的節目,再加上當下火熱的綜藝節目都帶著或港臺或歐美或日韓的影子,《朗讀者》和《中國詩詞大會》則是100%的國產,從孕育之初就是帶著顯著的漢文化基因,這些對董卿都是巨大的考驗。

董卿是如何從央視一姐轉型為“網紅主持人”的?

主持人兼製作人,市場嚴峻的考驗,同行的質疑,每一個細節的推敲……

事實證明,她做到了。的確,在審美上和文化消費上,各個年代的人存在代溝,但真觀眾讀真善美的追求是一致的,喜歡節目的有20歲的30歲的50歲的,上節目的有年輕人甚至有許淵衝這樣的“老古董”,可是觀眾同樣買賬,因為除了笑聲,綜藝節目還應該帶給觀眾思考、美的享受,淚水以及淚水過後的態度。

你喜歡看《中國有嘻哈》、我喜歡《中國新歌聲》,他喜歡《爸爸去哪兒》,但他們都喜歡《朗讀者》,有代溝,可董卿硬是把這些溝溝坎坎給填平了,以誠意,以知識,以理解,以期待,以工匠精神。

“千萬不要低估這個時代年輕人的審美和智商,他們在更好的環境中長大,一定會有更多的見識和更多的思考,他們愛看什麼節目不能定性,他們一點都不淺薄,只是我們沒有給到他們,只要給了他們就會接受,會一拍即合。”董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董卿是如何從央視一姐轉型為“網紅主持人”的?

我們愛看《朗讀者》,喜歡每一期董卿對每一個主題的解讀,更喜歡聽每一位嘉賓通過與文字的鏈接,用聲音分享自己的故事,朗讀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感。雖然朗讀者們朗讀的未必是我們親身經歷的,有的甚至時隔經年,但總有一段文字能引起觀眾強烈的現實關照和情感共鳴。

我經常想起小時候,姐姐抱著我,為尚不識字的我一頁頁朗讀小學語文課本的時光,想起讀書時一群小孩子站在晨光中跟著老師一字字發出稚嫩的聲音……朗讀,真的是人類文化生活中特別美的場景,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應該忘記這種美,也不應該丟失創造這種美的能力。

朗讀者第一季有一句話,整個有形的世界都在除舊迎新,而董卿,用一個全新的節目,打造出一個全新的自己,把這份文化烙印深深刻在每一個觀眾心中。

她是新的董卿。

願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在滾滾時間浪濤下,像她一眼,以勤、以誠、以韌、以智,創造一個全新的自己。

董卿是如何從央視一姐轉型為“網紅主持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