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語“四大皆空”竟暗含宇宙真相

依據緣起論,人和事物都是依因緣而產生和消亡的,人要經歷生、老、病、死,要在六道中輪迴,事物則要因為緣而變化,連世界本身也在運動和變化之中,所以原始佛教把這種世間所有人和事物都不會永恆存在的狀態稱為“空”,“空”的觀念在佛教理論體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佛語“四大皆空”竟暗含宇宙真相

颶風攝

佛教之所以特別強調空和觀念,一方面是因為佛教中認為空是一切事物的實相,另一方面則是佛教要用空的觀念用與外道思想作戰。正是通過空的觀念,佛教盡情駁斥了外道提出的一切事物都是獨立存在、長久不變的思想。例如大乘佛教的中觀學派,正是用空的觀念與外道論戰,橫掃中外,戰無不勝。

佛語“四大皆空”竟暗含宇宙真相

祁俊林攝

佛教發展到部派佛教階段,小乘佛教各派對"空"的觀念產生了諸多不同的意見,但總體而言,他們對“空”的理解多是側重於現在的東西將來會不存在或以前的東西現在不存在的角度。到了大乘佛教時期,大乘佛教對“空”的認識產生了很大的不同。他們主要強調“體空”的觀念,認為事物從本質上來講就是“空”,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緣而產生,沒有什麼“不空”的事物。此外,大乘佛教還認為,既然事物本身就是“空”,那人們對事物的觀感從本質上也是不真實的,也是“空”的。

佛語“四大皆空”竟暗含宇宙真相

楊文琦攝

關於空的觀念,我們往往陷入這樣的誤區:

提到佛教空的觀念,我們經常聽到“四大皆空”的說法,許多人或是把它理解為酒、色、財、氣皆空,或是解釋為人生到頭就是一場空的意思,但事實上,這些理解並不正確。所謂“四大”在佛教中指的是地、水、火、風四種元素。在古印度的諸多學派的理論中,這四大元素被認為是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其中“地”指的是堅性的元素,“水”指的是溼性的元素,“火”指的是暖性的元素,“風”指的是流動性的元素。大乘佛教形成後,沿用了印度原有的思想而加以深刻化,提出了地、水、火、風這四種組成世界的元素都是空虛的,進而指出了這個世界也是空虛的。而在中國,許多人誤解了四大皆空的意思,並用四大皆空來作及時行樂或消極處世的依據,這更是完全扭曲了“四大皆空”的本意。

佛語“四大皆空”竟暗含宇宙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