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无问西东》一张电影票

当你必须在正确和善良之间作选择时,请选择善良。

——题记

上映这么久才写《无问西东》的观后感难免有点不合时宜,只怪自己才疏学浅没有领会这个名字的含义,所以错过了去电影院观看其震撼场面的机会。偶然听梁工提起,在周末闲暇之余,看完了这部影片。虽然是在电脑的上看的,却依旧万分感动,所以仍想记录下这一刻。也许永远都要欠《无问西东》一张电影票了。

欠《无问西东》一张电影票

电影是以在四个不同的时代却又彼此关联,同是清华大学出身的学子挣扎着前行寻找真实自我的故事为线索展开的。

吴岭澜是意气风发的才子,文科极强的他认为实科才是当代需要的人才,因而迷失在文科与实科的抉择中。在与梅贻琦校长的交谈中,梅贻琦回答他“什么是真实”时说: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吴岭澜幡然醒悟,最后吴岭澜在泰戈尔的演讲中找到自我,投身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欠《无问西东》一张电影票

沈光耀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富家子弟,从小家教很严。不远千里到清华读书,是吴岭澜的学生。虽处于战乱的年代,沈母依然希望他只要享受人生的乐趣就好,不要当兵打仗。沈母说:“当初你不远千里,来到这个地方上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你一生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命就没了。”沈光耀也发誓不会去当兵,但当日本的轰炸机飞过平日宁静的村庄,一枚枚炸弹把刚刚建好的房屋炸成了废墟,看到昔日的玩伴躺在瓦砾下的血泊中,看到失去孩子的母亲歇斯底里的呐喊。那一刻,他沉寂了。想起了在空军招募会上,教官说的话: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他毅然决然弃笔从戎加入空军,在空军的日子里,他刻苦训练,省吃俭用。将存下的食物空投给战争遗留下的孤儿们,那是一群流浪的少年,有绻曲的头发和闪亮的眼。孩子们亲切地叫他“晃晃叔叔”,在最后的一场战役中,沈光耀身受重伤击落最后一架敌机后调整好方向,放开操作杆,撞向敌军战舰,结束了自己年轻生命。不是华北之大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而是国家危亡,只能挺身而出。

欠《无问西东》一张电影票

陈鹏是当时沈光耀救助的孤儿之一,在村民的帮助下,考上了清华大学。陈鹏、王敏佳、李想同是孤儿,所以关系很要好。陈鹏一直很喜欢王敏佳却不敢言表,但因为一场误会,让他以为王敏佳喜欢的人是李想,而答应学校的安排去第九研究所工作,远赴西北研制原子弹,为新中国的核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在王敏佳被诬陷时,李想因为害怕失去支边的名额而退缩,把一个小女孩抛向世俗,任其蹂躏。也许王敏佳站在批斗会长椅上浅浅的一笑是对世俗冷漠的无奈也是对自己问心无愧的从容。我们也不能说李想是一个胆小怕事的鼠辈,在那样的战乱年代也许成全了大我就要放弃小我,也许选择了鸿鹄大志就顾及不了儿女情长。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却应该感激那个时代人们的付出,换取了现在的太平盛世。最后边疆的雪地里,李想把食物留给迷路的队友,死在找救援队的路上。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以为王敏佳死了陈鹏说的: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说明了他对王敏佳的愧疚,也是对强大世俗的无力抗拒。

欠《无问西东》一张电影票

欠《无问西东》一张电影票

无问西东取自清华大学校歌里的一句话: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美好的德行和与人有益的言辞,是青春飞扬的根基。每个人都面临纷繁的选择,唯有对自己真诚,内心没有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也许就是对无问西东最好的表达。

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却并非是真实。有时在我们的年纪应该远离人群,独自思索,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什么?愿每个人都可以找到真实的自己,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欠《无问西东》一张电影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