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7.8《无问西东》: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是由张芳芳执导,于2018年1月12日在中国上映,由章子怡、黄晓明、张震、王力宏、陈楚生领衔主演的剧情片,该影片获得2018年澳门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

初看这部电影不禁让人诧异,故事时间的混乱与碎片,并且看似是四个毫无关联的故事,到最后便知,是四代人传承,贯穿百年的大学精神。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部庆祝清华建校百年的献礼片,传承清华精神:“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豆瓣评分7.8《无问西东》: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东西》宣传照

导演利用多线叙事的手法,采用散文的叙述方式,将每个故事的主角全部联系起来,塑造出一种使命感。故事从十二世纪一直回到19世纪20年代,从清华到联大再清华的过程,展现了青年在时代里的任务以及追求。看似是近代中国史中小人物的故事,实则是大事件的缩影。

电影从21世纪的张果果开始,一句“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道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拉开了电影的序幕,揭示了清华一代代人在历史的变革与转折点时,从困惑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与自身价值的过程。

1、 片名意义深刻,直接揭示主题

电影名字取自清华校歌句子“器识其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孰绍介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视,泱泱大风。”

对于无问西东,为清华作词的民国著名学者吴经熊先生自己阐述:“我们既非向东,亦非向西,而是向内;因为在我们的灵魂深处,藏蕴着神圣的本体,那是我们真正的家园。”

从吴老先生的话中,看到的是一种追求,一种寻求内心深处渴望的追求。这是老一辈人对清华后辈的殷切希望,也是清华学子的毕生追求。无问西东,看似平凡的背后,不禁对自己追问,我真的做到无问西东?

豆瓣评分7.8《无问西东》: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剧照

这让我联想到,英国作家毛姆的代表作《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从主人公身上看见的那种精神——宁愿放弃脚边的六便士,也要追寻天上美丽的月亮。这便是真正去追随内心的精神。

在如今这个物欲的时代,如何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寻求平衡,需要跨过内心的坎,放下对他人眼光的执念,相信自己的内心,享受那份内心给与你的力量。

2、 多线叙事,传承大学精神

(1)、吴岭澜: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面对选课,吴岭澜陷入纠结,是选择“好学生都学”的实科,还是自己比较擅长的文科,他天天一个人呆着,思考,无尽的思考着。

豆瓣评分7.8《无问西东》: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剧照:吴岭澜

教务处主任梅贻琦找他谈话,告诉他:“你尽管忙碌却丧失了真实。“他反问什么是真实。

梅贻琦很简单的回答他:““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和平与喜悦。

当年(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来到清华大学演讲。他站在台上慷慨激昂的说:

“我竭我的至诚恳求你们不要错走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记你们的天职,千万不要理会那恶俗的力量的引诱,诞妄的巨体的叫唤,拥挤的时尚与无意识,无目的的营利的诱惑。”

而此刻台下的吴岭澜被泰戈尔的话深深吸引,同样被陪同泰戈尔前来的徐志摩,梁思成等人的自信与笃定所打动,放下了自己对实科的执念,重新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文科。

多年后,他回忆当时的演讲时说到:“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保持内心的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此走出黑暗”,而吴岭澜在清华执教时,他内心的光,他对生命的思索,照亮了正在迷茫中的沈光耀。

(2)、沈光耀:静坐听雨无畏,无问西东求真。

在北平被日军占领后,清华与北大、南开大学一同来到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大。

面对疯涨的物价,学校拿不出足够的经费来置办新校舍,校舍的建设只能一切从简。

当暴雨来临之时,教授陈岱孙发现无论他多努力,讲课声依然会被雨点敲打铁皮顶的声音掩盖后,他从容的走上讲台,写下了“静坐听雨”。这是整部电影里,最能够展现出大家风范,堪称典范。

豆瓣评分7.8《无问西东》: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剧照:静坐听雨

在这个时候,沈光耀打开了窗户,静下心来,感受着外面的雨和此刻的宁静。

随着中国一点点的沦陷,日军已经扩张到了昆明,面对日军的飞机轰炸,看到百姓一个个地死去,沈光耀违背了自己对母亲发过的誓言,毅然决然地选择入伍,

“不是华北之大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而是整个国家都危亡了,我们要去当兵。”沈光耀愤慨道。

豆瓣评分7.8《无问西东》: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剧照:沈光耀

沈光耀最终悲壮地驾机撞向敌舰,壮烈殉国。

然而,沈光耀每天在训练的时候,一定会按照同一个飞行路线,去给那些孤儿送去食物,没想到就在这些孤儿中,他救活了一个叫陈鹏的孩子。

(3)、陈鹏: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陈鹏长大后 ,考入清华的物理系,成绩在系里名列前茅,学校推荐他去九所,当时中国最好的研究所,他拒绝了,因为他想要照顾王敏佳。

时任校长蒋南翔的却给予了理解:“我希望你们不要对陈鹏中国学生有什么意见,他能够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也没什么不对的。”

但是,在与王敏佳和李想产生矛盾的后,陈鹏找到学校,表示他愿意前往九所。

在这时候,李想也向组织申请支援边疆。正当李想给同志们做思想报告时,王敏佳因为用多人笔记写信等罪名,接受人民批斗,最后陈鹏选择救了她。

豆瓣评分7.8《无问西东》: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剧照:王敏佳

陈鹏让众人,包括李想都以为王敏佳死了,在假墓前,陈鹏向李想咆哮:“你怪她没有真实,你给她真实的力量了吗?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对以后的人好吧。”

陈鹏按照组织安排参加原子弹的研究,当他回到自己的家时,发现王敏佳已经离开,给他留下了一封信:“上一次我以为我死了,醒来看到的人是你。这一次,死亡来临前我一定要找到你。”

(4)张果果: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李想和张果果的父母在一次出诊的途中,一行人遭遇风暴,李想心中不忘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的信念,为了救张果果的父母,他永远留在了雪山上。

在广告公司工作的张果果,在准备奶粉方案上,他认识了一个四胞胎家庭,给了他们一定的帮助,同时建议奶粉公司通过帮助四胞胎家庭获得名声,可惜没有被采纳。

在犹豫是否继续帮助四胞胎的同时,张果果被拉入了公司内部高层之间的纠纷,他内心更加纠结,困惑。

豆瓣评分7.8《无问西东》: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剧照:张果果

在与父母来到李想的墓前,听到父亲讲述当时的故事后,张果果做出了决定:

退出高层的纠纷,同时继续帮助四胞胎的家庭。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这是张果果的信念,是他做出决定的关键。

而救助的四胞胎将这个故事延续了下去,这种追求真实的清华精神将继续传承下去,这是导演留给观众的无限想象。

3、 西南联大:炮火下的学堂,中国教育的顶峰

电影中四分之一的篇幅讲述的故事出自西南联大时期。

西南联大,被后人称作中国高等教育的“珠穆朗玛峰”。

虽然处在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西南联大培养出了中国两院院士多达171人,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4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获得诺贝尔奖,成为中国科学发展领域的中流砥柱。

这里同样走出了中国文学大家100多位,奠定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石。

作为一所临时大学,西南联大仅仅存在了8年,但是其影响了中国百年的发展,不禁让人深思其理。

(1)、翩翩大家:热血殷红,为国弦歌不辍

1937年,日军铁蹄践踏中国,来到北平的日军,大肆破坏,学校也没幸免遇难。

面对被日军毁坏的校园,学校选择了南迁。


豆瓣评分7.8《无问西东》: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西南联大

清华的吴宓深感悲愤无望,在日记里写道:“闻报,知战局危迫,大祸将临……今后或自杀,或为僧,或抗节,或就义。”

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日,表现出铮铮铁骨。

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陈三立拒绝日本人游说,怒斥:“呸!中国岂狗彘耶?岂贴耳俯首,任人宰割?”最后绝食五日,忧愤而死。

陈三立的儿子,中国的国学大师陈寅恪,为了保证中国的文脉不断,在父亲的丧期秘密逃离北平,他说,“文化不可以亡,救国经世,尤必以精神之学问为根基”。

清华大学的闻一多、朱自清等人对日本人的优厚待遇嗤之以鼻,也义无反顾踏上南迁之路。

南迁后的生活,清贫艰辛,却无人抱怨,物理系教授赵中尧为了补贴家用自治肥皂卖,闻一多种起了菜,连清华校长的夫人韩咏华也做糕点上街卖钱。

可是这些依然没有打击掉他们心中的爱国热情。

(2)、莘莘学子:苦中作乐、为国奋发图强

《无问西东》中联大师生面对空袭的从容不迫,仔细想来是导演的深思熟虑,这样能够体现出联大学子已经习惯于这样的生活,还能够苦中作乐,把快乐嵌入艰难的生活中。

比如沈光耀煮冰糖莲子一段,乃是取自汪曾祺先生回忆录中《跑警报》一段。

联大一位广东籍郑姓同学,警报一响就用大漱口缸开始煮莲子,四面炮声隆隆其人神色不动,静静搅着自己的冰糖莲子,这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吃货精神对得起自己的籍贯。

另一位同样不躲空袭的是位女同学,平时抢不着热水,空袭警报一响众人作鸟兽散,她就一人独占一江秋,尽情用热水洗头。炮火声中女子静濯长发,青丝垂摆如倾泻黑瀑,还有更好的革命浪漫主义桥段么?

豆瓣评分7.8《无问西东》: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西南联大

在这个青葱岁月里,青年们抛头颅洒热血,面对日军的轰炸,师生们躲着山洞树林间,依然在学习,不曾停止过,“见机而作,入土为安”,是他们对日寇行为的蔑视。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

这首西南联大的校歌将永远传唱于历史的长河中,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也就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4、 清华精神,能否永远长存?

清华,中国高等教育中最好的学校之一,历史悠久。来自清华的学生也代表着中国最好的一批学生。他们在家长和社会眼中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放眼当下,清华毕业的孩子们,很多不再像他们的前辈一样,追寻自己内心的想法,自己的人生应该怎样,而是变成了我该找什么样的工作,收入多少才对得起我的身份,清华的学生。

豆瓣评分7.8《无问西东》: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清华园

曾经以为来自清华的博士参加了一档辩论节目《奇葩说》。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最后问了评委一个问题:”我该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

评委高晓松怒发冲冠,直接指出:

“一个名校是干什么的?名校是镇国重器。名校培养你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不是用来找工作用的,你明白吗?一个名校生走到这里,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在这里问我们,你该找个什么工作,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蔡康永这时也补刀到:“你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赌下自己人生好几年,没有自己的判断,真的很危险!

从电影这,我们感受的是清华精神的传承,她交给每一代人如何做到“真实”,这是一条看不见的纽带,世世代代传承着真实、善良,这些人间最微弱的光芒,也是最易被遮挡的。

清华能够给学子们带去的光辉,绝不仅仅是就业的垫脚石,而是人生的敲门砖,虽然“诗和远方“只是精神食粮,清华更希望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你们能够做到”无问西东“。

最后:

虽然故事都是小人物,可是映射的是大时代。从整体看,处处充满着对人生的思索,对真实的追求,让观众能够明白人生的意义,勇敢面对人生。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道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我想,看完影片的你,一定会勇敢地说出:“我敢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