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轉業,有哪些費用需要結算?能領到多少錢?

軍隊幹部轉業,有哪些費用需要結算?能領到多少錢?這是廣大轉友們比較關心的話題之一。首先要提醒大家的是,選擇不同的安置方式,結算的費用也就不同。

軍隊轉業,有哪些費用需要結算?能領到多少錢?

計劃分配費用結算部分,主要有轉業費、住房公積金及住房補貼和社會保險3大項。

軍隊轉業,有哪些費用需要結算?能領到多少錢?

轉業費

軍隊轉業,有哪些費用需要結算?能領到多少錢?

軍隊轉業,有哪些費用需要結算?能領到多少錢?

住房公積金及住房補貼

軍隊轉業,有哪些費用需要結算?能領到多少錢?

軍隊轉業,有哪些費用需要結算?能領到多少錢?

社會保險

主要包含軍人退役醫療保險、基本養老保險和職業年金。

軍人退役醫療保險累計餘額,具體可到所在單位財務部門查詢,工資單明細上也會有所顯示,每月標準參(見圖表二)。

軍隊轉業,有哪些費用需要結算?能領到多少錢?

軍隊轉業,有哪些費用需要結算?能領到多少錢?

語句排序題

語句排序題是給出6個打亂順序的句子,要求考生將句子按照順序進行重新排列。這個部分往往耗時較長,影響考生做題速度,但是這個部分的題目技巧性非常強,可以幫助考生在最短的時間解題目。

一、技巧

1.從選項入手,確定發語詞(首句)和尾句

四個選項中,如果有2個或者3個選項標示的段首句同為一句,則這個選項是正確的可能性較大。

2.主體的一致性、連貫性

文段的主體要保持一致,或者如果文段的主體不斷變化的話,這些主體之間要有關係,同時保持連貫性。

3.時間順序、空間順序

遵循事物發展的時空順序。

4.關聯詞語的搭配

如果一些語句的開頭有關聯詞的話,一定不會是段首句,而是應該通過關聯詞表示的關係,尋找其他幾句中與之想匹配的一項。

5.行文脈絡

行文脈絡分為:總--分--總,總--分,分--總,並列這幾種格式。總--分--總格式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一般解決問題的部分由關聯詞“只有……才”、“只要……就”,或者關鍵詞“應該”、“需要”、“必須”等詞引導。

6.代詞指代

代詞一般不直接出現在句首,其前方需要有指代的內容出現。

7.例子

例子一般不是段首句,但是一定可以通過例子證明的內容找到與之相匹配的一句,這句話一般在例子的前面。

二、例題

【例題】將以下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

①單純羅列史料,構不成歷史

②只有在史料引導下發揮想象力,才能把歷史人物和事件的豐富內涵表現出來

③歷史研究不僅需要發掘史料,而且需要史學家通過史料發揮合理想象

④所謂合理想象,就是要儘可能避免不實之虛構

⑤這是一種悖論,又難以杜絕

⑥但是,只要想象就難以避免不實虛構出現

A.④⑤⑥③②① B.③①②④⑥⑤

C.⑤⑥②①④⑥ D.①③④⑥⑤②

【技巧一】

此題四個選項的第一句分別是④③⑤①,由於代詞出現在句首的語句一般不為段首句,所以排除⑤為首句。③提出了“合理想象”,而④對其進行解釋,可以確定③和④相連,而且③在④之前。所以,D是正確選項。

【技巧二】

利用行文脈絡。①屬於提出問題類型的語句②出現“只有……才”,屬於解決問題類型的語句,應該在文段的末尾部分,所以很可能是文段的最後一句,D選項中②為最後一句,①為段首句。所以正確答案是D。

賦值法指賦予某些未知量一定的特殊值,從而達到便於解決問題的目的。當題目中條件缺失,並沒有涉及某個具體量的大小,同時這個具體量的大小並不影響最終結果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運用賦值法,為這個量賦一個利於計算的數值,從而簡化計算。

一、如何使用賦值法?

1.題目特徵

當題目中給出的具體量很少,條件不充分,並且題目中出現了分數、百分數、比例、倍數或者單一類型的數值時,我們可以就考慮使用賦值的方法。

2.賦值的形式

使用賦值法時經常使用的形式有賦整數和賦份數兩種。賦整數時,為了便於計算經常賦值題目中相應數值的最小公倍數;當題目中出現比例的時候,可以使用賦份數的方法。

3.適用題型

使用賦值法的適用題型有:工程問題、溶液問題、行程問題、經濟利潤問題等等。

二、例題精選

【例題】有一本暢銷書,今年每冊書的成本比去年增加了10%,因此每冊書的利潤下降了20%,但是今年的銷量比去年增加了70%。則今年銷售該暢銷書的總利潤比去年增加了( )

A.36%B.25%C.20%D.15%

【解析】本題答案為A。考查經濟利潤問題,利潤=售價-成本。根據題目特徵,採用賦值的方法;賦值去年的成本為10,利潤為10,銷量為10,總利潤為 10×10=100;則今年相應的成本、利潤和銷量分別為11、8、17,總利潤為8×17=136;則今年銷售該暢銷書的總利潤比去年增加了 (136-100)÷100=36%。

目前,行測考試中容斥原理主要考察兩集合型和三集合型。

一、兩集合型

兩集合型主要考察公式:

滿足條件A的個數+滿足條件B的個數-AB同時滿足的個數=總數-AB都不滿足的個數

在這個公式中,一共涉及5個數字,容斥原理的兩集合題目中會直接或間接給4個數字,求剩下的一個數字,直接代入公式即可解題。

【例題】一個俱樂部,會下象棋的有69人,會下圍棋的有58人,兩種棋都不會下的有12人,兩種棋都會下的有30人,問這個俱樂部一共有多少人?( )

A.109人B.115人C.127人D.139人

【解析】A。條件A指會下象棋,條件B指會下圍棋,直接代入公式:69+58-30=X-12,可解出:X=109,因此答案選擇A選項。

二、三集合型

三集合型主要考察兩個公式:

(1)滿足條件A的個數+滿足條件B的個數+滿足條件C的個數-AB同時滿足的個數-AC同時滿足的個數-BC同時滿足的個數+ABC都滿足的個數 = 總數-ABC都不滿足的個數

(2)滿足條件A的個數+滿足條件B的個數+滿足條件C的個數-只滿足兩個條件的個數-2×ABC都滿足的個數 = 總數-ABC都不滿足的個數

當題目中滿足兩個條件的個數分開給時,代入第一個公式;當題目中滿足兩個條件的個數一起給時,代入第一、二個公式。

【例題】某高校對一些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準備參加註冊會計師考試的有63人,準備參加英語六級考試的有89人,準備參加計算機考試的有 47人,三種考試都準備參加的有24人,準備選擇兩種考試參加的有46人,不參加其中任何一種考試的有15人。問接受調查的學生共有多少人?( )

A.120B.144C.177D.192

【解析】A。該題中滿足兩個條件的個數是一起給的——“準備選擇兩種考試參加的有46人”,因此代入第二個公式:63+89+47-46-2×24=X-15。可解出:X=120,因此答案選擇A選項。

誤區一:望文生義

【例題】 我本就對那裡的情況不熟悉,你卻硬要派我去,這不是差強人意嗎?

【點撥】“差強人意”原指還能振奮人的意志,現在表示大體上能讓人滿意。這個成語在報刊中的失誤率較高。根據句意可知,此處將“差強人意”理解為“不能使人滿意”,與其本義幾乎相反,屬望文生義。

誤區二:忽視多義

多義成語是指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的成語。對於這種成語,常出現的錯誤就是隻關注了成語的常用義,而忽視了成語的其他含義。

【例題】 關於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種種天真、想入非非的神話和傳說,說明古埃及人有著極為豐富的想象力。

【點撥】考生若只將該句中的“想入非非”理解為“胡思亂想”,則很容易據此認為其用在此處不恰當。其實,“想入非非”也可理解為“人的思想進入虛幻境界,完全脫離實際”之義。而本句中恰恰使用的是後者,是恰當的。

誤區三:斷詞取義

斷詞取義是指在理解成語過程中,只斷取成語中個別語素的意義,而拋開成語其他語素的意義,從而作出錯誤或片面的解釋的現象。

【例題】 發展生產力是當前首當其衝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點撥】“首當其衝”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遭到災難。句中只斷取了“首”所含的最先、最早的意思,而拋開了“受到攻擊”或“遭受災難”之意,屬斷詞取義。

誤區四:形近、音近混淆

有的成語與其他成語由於讀音、字形相近,在理解時極易混淆。對於這種題目,一個重要的技巧就是從成語的相異語素入手進行辨析,同時還要注意對相關成語進行歸納總結。

【例題】遼寧隊小夥子們不孚眾望,在全場觀眾的加油助威聲下,最終以3比0戰勝對手,取得春節後的第一個主場勝利。

【點撥】“不孚眾望”意為不能使群眾信服。這與句中表達的取得勝利的意思不相符。此處應用“不負眾望”,表示不辜負群眾期望的意思。這兩個成語的區分可從“孚”與“負”的意思入手:“孚”意為令人信服;“負”意為辜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