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方城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釋之祠

南陽方城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釋之祠

張釋之葬於縣城西北兩公里的胡崗村旁。其任廷尉期間,執法如山,剛直不阿,時有"釋之為廷尉,天下無冤民"的讚語。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均予以高度評價。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陽方城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釋之祠

張釋之祠(人稱漢廷尉祠)漢式琉璃瓦疊簷門樓及圍院十分醒目。門楣"張釋之祠"幾個蒼勁大字,門前十五級臺階,硃紅色的大門,門內有明弘治六年御立"漢廷尉祠記碑"

南陽方城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釋之祠

碑高兩米有餘,寬約一米,碑底贔屓昂首(傳說中的一種動物,龍之長子形似龜,好負重)、碑端盤龍碑帽中"漢張廷尉祠記"清晰可辨,碑之左右及前方三尊石獅自成三角;西北側坐北朝南的單簷硬山、柴瓦勾簷、前後聯體的三間古式捲棚建築就是祠堂大拜殿,殿內原供人們瞻仰的張釋之塑像已在文革中毀之;西側有畫廊,廊下是圖文並茂的張釋之生平及相關事蹟展述;東側是館室,南側是展廳。遊目四顧,青松翠竹,花木掩映,房舍古樸,祠碑雄壯,不覺使人肅穆起敬!

南陽方城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釋之祠

張釋之,字季,南陽堵陽縣(今河南方城縣)人,又稱張廷尉。《史記》、《漢書》均有高度評價,有“釋之為廷尉,天下無冤民”之讚語。期初用錢財買了個郎中令手下的騎郎,十年內得不到升遷,默默無名。他認為這樣混下去算是白白地浪費時光,想要辭職回家。中郎將袁盎知道他德才兼備,惋惜他的離去。就請求漢文帝調補他做謁者(在皇帝身邊引見賓客的小官)。

南陽方城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釋之祠

張釋之朝見文帝后,談了關於秦朝滅亡和漢朝興盛的道理。文帝很讚賞他,就任命他做了謁者僕射(負責考核謁者的督察官)。而後由謁者僕射到公車令(負責守衛宮門的官吏)、中大夫(執掌諫諍論議,專為皇帝獻計獻策)、中郎將(皇帝外出,隨從護駕)直至廷尉(全國最高的司法官)均由文帝親提。死後葬於現在的方城縣西北約兩公里的胡崗村,墓高約3米,直徑10米開外,省道魯姚路(魯山至信陽姚店)墓前繞道而過。

南陽方城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釋之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