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公辦、民辦概念,讓幼兒園更“普惠”|新京報快評

文 | 梁鑫

5月31日,北京市政府副市長王寧在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四次會議上提出,“北京在學前教育保障機制方面,將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淡化公辦、民辦概念,突出公益普惠,實現同價同補助。”

北京市此次政策導向明顯加大了政府在學前教育中的責任,是邁向解決學前教育難題的重要一步。

面對一些地方的“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國務院隨後發佈的《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發展學前教育必須堅持公益性和普惠性。

淡化公辦、民辦概念,讓幼兒園更“普惠”|新京報快評

之後,教育部等部委先後實行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加大了政府對學前教育的投入,明確了政府在學前教育發展中的責任,學前教育資源快速擴充,普及率迅速提高。教育部公佈的數據顯示, 2010年,全國共有幼兒園15.04萬所,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56.6%,到2016年,全國幼兒園已達到23.98萬所,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77.4%。六年時間,幼兒園數量增加了將近9萬所,毛入園率提高了21個百分點。“入園難”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但比較而言,解決“入園貴”的舉措則顯得力度不夠。除了公辦園之外,一些企事業單位園和普惠性民辦園的補充性作用並沒有得到發揮。

受制於學前教育管理和撥款體制條塊分割狀態,公共教育經費面向企事業單位園的投入嚴重不足,這類幼兒園發展面臨一些困難。而面向大眾、收費較低的民辦園僅靠收取學費維繫生存,缺乏政府支持,師資力量薄弱、質量不高,師資待遇和職稱評定等也存在諸多限制。

淡化公辦、民辦概念,讓幼兒園更“普惠”|新京報快評

因而,有效解決“入園貴”難題,就應在大力發展公辦園之外,通過制度創新,恢復企事業單位園,扶持面向大眾、收費較低的普惠性民辦園的發展。

北京市這次下了很大的決心,也抓住了問題的核心:按照統一辦園標準、統一收費標準、統一財政補貼的“三統一”原則,一視同仁,對執行政府限價的普惠幼兒園,不分公辦民辦,均提供財政補貼扶持,提高補助標準。尤為關鍵的是,提出了所有普惠性幼兒園逐漸實現質量相同、價格相同、補助相同、教師待遇相當。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今年兩會期間透露,到2020年幼兒教師缺口100萬,保育員缺口90萬。但是,現在幼兒教師的待遇不高、編制不足和職稱評定困難,職業吸引力不強,保障程度差,這就很難吸引優秀的人員從事學前教育。

而待遇問題是基礎,要解決這個問題,還得靠加大財政投入。在幼兒園數量供應不足的情況下,財政投入主要用於增加供給,改善硬件,相信在供給不足有所變革之後,會改善學前教育領域的財政投入結構,更側重於師資隊伍和軟件改善,到那時“入園難”的難題也將得到有效緩解。

□梁鑫(教育工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