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世界上有史以來所有空間站,數年後中國將成唯一有空間站國家


空間站又稱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種在近地軌道長時間運行、可供多名航天員巡訪、長期工作和生活的載人航天器。空間站分為單模塊空間站和多模塊空間站兩種。單模塊空間站可由航天運載器一次發射入軌,多模塊空間站則由航天運載器分批將各模塊送入軌道,在太空中將各模塊組裝而成。在空間站中要有人能夠生活的一切設施,空間站不具備返回地球的能力。

空間站可分為以下幾代: 第一代空間站:特點:單模塊,一個對接口。 第二代空間站:特點:單模塊,兩個對接口。 第三代空間站:特點:多模塊,積木式結構。 第四代空間站:特點:多模塊,衍架結構和積木式的混合結構。

禮炮4號結構圖。禮炮系列空間站由前蘇聯建造,其中禮炮1號是人類的第一個空間站。這個系列的空間站在1971年到1985年間服役,期間一共發射了禮炮1號至禮炮7號共7個空間站。它們的任務是完成天體物理學、航天醫學、航天生物學等方面廣泛的科研計劃,考察地球自然資源和進行長期失重條件下的技術實驗。


禮炮號空間站是蘇聯迄今為止歷時最長的一項載人航天計劃。蘇聯在同美國競爭登月失敗後,為了在下一輪的競賽中獲得主動,決定全力以赴發展空間站計劃,並希望成為20世紀驚天動地的壯舉。1970年,蘇聯在成功地解決了載人飛船的軌道對接問題之後,立即開始了禮炮號軌道站的實驗研究工作。

美國天空實驗室空間站。天空實驗室是美國的空間站計劃,在1973年到1974年間一共進行了1至4號任務,除1號任務中發射的空間站核心部件外其餘皆為往返於空間站的太空船任務。

天空實驗室在離地面430千米的軌道上運行。它裡面有實驗室、生活區、食堂、廁所,還有專供航天員鍛鍊身體的健身房。空間實驗室的前端有好幾個對接裝置,可以同時和幾艘飛船對接。

和平號空間站是蘇聯建造的一個軌道空間站,蘇聯解體後歸俄羅斯。它是人類首個可長期居住的空間研究中心,同時也是首個第三代空間站,經過數年由多個模塊在軌道上組裝而成。服役時間為1986年至2001年。

15年來,和平號總共繞地球飛行了8萬多圈,行程35億公里,共有31艘聯盟號載人飛船、62艘進步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實現對接,宇航員在空間站上進行了78次太空行走,在艙外空間逗留的時間長達359小時12分鐘。先後有28個長期考察組和16個短期考察組在空間站從事考察活動,共有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敘利亞、保加利亞、阿富汗、奧地利、加拿大、斯洛伐克12個國家的135名宇航員在空間站上工作過


國際空間站是一個由六個國際主要太空機構聯合推進的國際合作計劃。這六個太空機構分別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歐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國家航天局和巴西航天局。參與該計劃的共有16個國家或地區組織。

中國參與國際空間站遭到美國的反對,國際空間站籌劃建設時美國反對邀請中國參與,所以中國沒有成為國際空間站的啟動方。國際空間站的命運在成為一個新的討論話題。因為早些時候,俄羅斯航天署副署長維塔利·維多夫在電視節目中宣稱,國際空間站將於2020年墜入太平洋,結束自身使命。雖然此言論有爭論,但國際空間站將在數年後退役已成不爭的事實。

中國將於2022年左右建成的空間站,將成為中國空間科學和新技術研究實驗的重要基地,在軌運營10年以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空間站建設,初期將建造三個艙段,包括一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每個規模20多噸。基本構型為T字形,核心艙居中,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分別連接於兩側。隨後,空間站運營期間,最多的時候,將有一艘貨運飛船、兩艘載人飛船。整個系統加起來將達90多噸。


2022年空間站建好後,將隨即投入正常運營,開展科學研究和太空實驗,促進中國空間科學研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貢獻。考慮到當前需求和耗費等因素,中國不搞國際空間站這麼大規模的空間站,考慮的規模是適度的,可以滿足重大科學研究項目的需要,而擴展能力的設計將使我們能根據科學前沿的發展需求,提供更為強大的支持能力。

讀者朋友你怎麼看,歡迎評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