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的江湖有種說法,叫做“遼河口三鮮”,指的是文蛤、河刀和螃蟹。文蛤有“天下第一鮮”之美譽,螃蟹亦是營口特產之一。不過若從稀有論起,“遼河第一鮮”絕對非即河刀魚莫屬。
一 高粱米水飯小鹹魚
對於美食,歷代文人從來不吝筆墨。不過傳頌最廣的典故當屬“高粱米水飯小鹹魚”。早年的遼南,每到春夏之際,這對經典的美食搭檔就成為一個地區人民最為饕餮,又極為實惠的盛宴。
小鹹魚可以是箭扣,可以是海鯰魚,不過最正宗的絕對是河刀魚。從名字來看,河刀其實是刀魚的一種,進入河口之內就成了河刀。
這魚的形狀像一把匕首,是河口水域的特產魚類,海河兩混的水質,是河刀生長的最佳地域。
河刀魚最大的特點就是“鮮”。
河刀魚刺多而細,所以吃法也很精細,最經典的莫過於“煎”。正宗的營口老人會用少許精鹽,將河刀魚微微浸過,待鹹味足足入肉,再以油鍋煎之,兩面均勻過火,炸到色澤金黃,外焦裡嫩。也有的將刀魚裹上澱粉,然後再入油鍋。
上面說的是煎,也有人喜歡家燉,手法和佐料不一而足。
儘管手法不同,味道也有千秋,不過歸根結底跑不了一個“鮮”字。老一輩營口人吃河刀,喜歡搭配高粱米水飯,這固然是對絕配,不過也和舊社會大米不夠充足有關。
今天,大米飯搭配河刀魚,一樣可以吃到風捲殘雲,口水橫飛……
二 皇宮御宴的鳳尾魚
河刀一名,兼顧了環境和形狀,河刀魚還有一個更美的名字:鳳尾魚。據說是因為它遊動時尾巴翩翩擺動,就像一隻美豔的鳳凰,也有人說之所以叫做鳳尾,是因為河刀的薄厚只有四五毫米,如同一羽鳳尾。
這名子似乎寓意了本主的尊貴,因此和龍相配,登上了皇宮裡的御宴。最喜歡河刀的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
一次,朱元璋在長江口的江陰吃了河刀魚,之後讚不絕口,到南京後,朱元璋命令江陰“歲貢萬斤”河刀魚。於是,長江口的河刀魚成了明朝皇室的貢品。
清朝時,進貢河刀魚的事取消。不過,這鮮美的魚類依然讓人無法釋懷,無論文人墨客,官宦士人,還是平頭百姓,每到河口城市,都要常常這道絕佳的美食。
三 遼河口的一大特產
營口人對魚的喜愛,和地理位置息息相關。靠河靠海的天然優勢,決定了這裡的人們獨特的飲食習俗。
說起來,河刀魚向來低產。不過在幾十甚至上百年前,遼河口的河刀魚還是相當豐富的。舳艫雲集的漁船,每次都能收穫一些。
老輩人講:每逢遼河漲潮落潮的時候,河裡的刀魚都白花花的一層。河刀魚行動能力差,碰到一點障礙就跑不掉,所以經常夾到遼河岸邊的葦子裡。
大的河刀可以家燉,小的醃上一宿,然後曬成鹹魚。之後,營口人的飯桌上除了黃瓜茄子土豆白菜辣椒大蔥,就可以享受遐邇聞名的高粱米水飯小鹹魚了。
四 遼河第一鮮瀕臨絕跡
那時候,河刀是讓營口人自豪的美食。如今,我們似乎很難再見到它的蹤跡。如果足夠幸運,一些規模較大的海鮮館裡還是能看到河刀魚的,不過價格也是相當不菲。
每個週末,我都會到海鮮市場逛逛,偶爾也會見到久違的河刀,不過不僅個頭太小,數量也實在不多。
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慨嘆,能看一眼曾經遍佈遼河的美食,已經需要難得的機緣,我們還要計較它的個頭是大還是小麼?
更應該慨嘆的是,也許過不了多久,等我們的後輩再逛水產市場時,曾經聞名遐邇風靡遼河的河刀魚,早已經成了一種傳說……
(在營口 文/段正純 )
閱讀更多 營口潮生活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