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讀完中學,她覺得哈佛容易多了!因為媽媽給她的教育是……

“新生代爸媽”,是留學全知道於2018年推出的一檔訪談節目。我們特邀90後和00後留學生、準留學生的父母。一針見血探討家教、學校、牛娃、問題孩子、時間管理、二胎關係、留學早規劃等與親子教養有關的話題。除了考上哈佛耶魯牛津劍橋學生的爹媽,更有小留學生父母、跨國家庭、明星家庭等做客分享。

AP、A-level、IB各種體系,

該選哪一個?

陳懌曾是金融業精英,

女兒辰雯一路上接受IB教育,

2013年考入哈佛大學,

陳懌50歲重歸職場。

一直有爸媽問:同樣是接受國際化教育,哪一個教學體系最好?我的孩子該選擇AP、A-level還是IB教育?

很多人會認為:如果大學去英國念,那麼選A-level; 去美國呢,就選AP;暫時決定不了去哪的,可以選擇IB。

我之前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深入瞭解了各種體系的區別之後,森森感受到絕不是這麼簡單的。

我們先來橫向比較一下這三大課程體系

一張表格讀懂三大體系的區別


A-levelAPIB
特點英國高中課程美國大學預修課程,可抵扣大學學分適合3-19歲學生的課程
難度分科學習、單一學科難度高、總體難度相對低分科學習、總體難度中等跨學科學習、總體難度大、強調實踐性
留學方向在英國和英聯邦大學更受歡迎美國大學全球150多個國家的大學

今天的主人公陳懌,曾是一位從金融業迴歸家庭的全職媽媽。她的女兒辰雯畢業於北京樂成國際學校,學的是IB體系,並於2013年順利考入哈佛大學。

(陳懌上一集分享了女兒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培養,點擊圖片複習)

北京讀完中學,她覺得哈佛容易多了!因為媽媽給她的教育是……

一說到IB教育,陳懌眼裡閃光。先不說女兒了,她自己作為大學畢業生,也通過陪讀IB,接受了“再教育”。

這個課程有趣到什麼程度?陳懌經常偷偷跑去看女兒的課本,不是為了查作業,而是自己想學。

IB帶來“終身學習”的能力

一開始,陳懌還是很焦慮的。因為她發現IB課程不太教授知識點,女兒當時8年級,其他孩子都記憶了好多知識,而女兒卻在做項目啊演講啊,陳懌擔心會不會基礎打不牢啊?

她去找到了女兒的校長。校長一句話讓她印象深刻,他說:IB課程是沒有天花板的,孩子可以無限的探索和研究。

現代教育,重點不是教授孩子知識,而是終身學習的能力。有了學習能力,知識點可以很快的掌握。

陳懌當時半信半疑。直到陪著女兒經歷了四年IB的“生死磨練”,她認同校長是對的。

舉例說吧。同樣是講浮力,其他課程會告訴你什麼是浮力,什麼因素影響浮力,如何測量啊?這些知識點熟練就好,最後會出現在考卷上;這被稱為“知識性學習”。

但IB是“概念性學習”,它會讓你在知識的基礎上,思考“浮力”和“變化”在個人生活中如何存在?如何影響個人生活?如何利用浮力創造產品?還會讓你寫一篇論文闡述。

北京讀完中學,她覺得哈佛容易多了!因為媽媽給她的教育是……

IB被譽為“最有挑戰性的課程”,它到底有多難?陳懌作為家長只說了一句:反正IB的最後兩年,女兒每天只睡3-4個小時;後來進了競爭激烈的哈佛,女兒反而覺得輕鬆多了,so easy啊!

通俗一點說:根本不用問IB有多忙,保證忙到你分手都沒空寫告別信!

北京讀完中學,她覺得哈佛容易多了!因為媽媽給她的教育是……

經歷過IB,陳懌說女兒的時間管理、調查研究和項目管理能力

都大大提高了,這些能力到了哈佛大學,剛好派上用場。

相比於IB,有些家長甚至認為高考容易多了。

“創造力這種東西,

是不是上帝造人的時候

忘了給我了?!

上天入地思考問題,

簡直太難了!”

——某學習IB的學生

關於IB體系

今年是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教育創立50週年。它在創辦之初,希望教育打破國界。因此在課程設置上面,它沒有以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課程和文化體系為基礎,而是自成一體。

它的核心哲學是:Education for Life(終身的教育)。高大上的說法是:IB強調“學生至上”,而不是“分數至上”,主要培養探究真知、跨學科思考、善於行動、理解他人的終身學習者。

它希望年輕人明白:“儘管人與人間存在著差異,但他人的意見也可能是正確的。”

哈佛:允許學生創造專業

一說到大學選專業,總讓人忍不住想起一張清單,你要在上面瞄啊喵,找到喜歡的專業。

但哈佛大學不是這樣的!

陳懌說,哈佛大學允許學生自己“創造專業”,真正做到了個性化培養。女兒有一個同學想學習國際房地產專業,但這個專業哈佛大學根本沒有。於是,學校讓他提交一份報告,說清楚自己想學什麼科目,審核通過後,這個學生可以在世界各地選擇想學的課程。

簡直太棒了有沒有?

即使沒有自己創造專業,每個人在哈佛的學習也是不一樣的。學校內部開設了上千們選修課,你也可以用整整一學期到國外學習,同班同學都未必在課堂碰的到。

北京讀完中學,她覺得哈佛容易多了!因為媽媽給她的教育是……

每學期開始時,學校有一個“購物周”,學生們可以在課程超市裡面,任意選擇感興趣的課程試聽,然後決定是否堅持。

在哈佛的官方網站上,學校說:“讓學生學會做決定,每個人選擇自己的路徑,這就是哈佛教育的一部分。

陳懌的女兒從哈佛畢業後,沒有選擇主流的華爾街投行,而是轉戰英國和瑞士,學習國際高端活動管理。

儘管這條路比較“非主流”,陳懌選擇支持女兒的決定,鼓勵她繼續探索人生。

陳懌的女兒從小沒有上過補習班、也沒有為了“爬藤”刻意準備任何技能特長。她們一家人在充分尊重女兒興趣的前提下,給了她儘可能好的資源,以及極大的耐心陪伴。

陳懌在全職媽媽期間,參加了“如何科學溝通”、“親子交流”等課程培訓,還自學了IB課程、在女兒離家後,50歲的她成功重歸職場,成為一名教育規劃顧問。

北京讀完中學,她覺得哈佛容易多了!因為媽媽給她的教育是……

“我們不需要過分雕琢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種子,

而家長需要的是給她們一片土壤。

我覺得藤校的家長有一個共同特點:

他們都會讓孩子自主的發展,

給孩子的成長一個特別好的空間;

同時父母自己也很樂於學習,

希望不斷的挑戰自己,

成為孩子的榜樣和朋友。”

—— 陳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