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读完中学,她觉得哈佛容易多了!因为妈妈给她的教育是……

“新生代爸妈”,是留学全知道于2018年推出的一档访谈节目。我们特邀90后和00后留学生、准留学生的父母。一针见血探讨家教、学校、牛娃、问题孩子、时间管理、二胎关系、留学早规划等与亲子教养有关的话题。除了考上哈佛耶鲁牛津剑桥学生的爹妈,更有小留学生父母、跨国家庭、明星家庭等做客分享。

AP、A-level、IB各种体系,

该选哪一个?

陈怿曾是金融业精英,

女儿辰雯一路上接受IB教育,

2013年考入哈佛大学,

陈怿50岁重归职场。

一直有爸妈问:同样是接受国际化教育,哪一个教学体系最好?我的孩子该选择AP、A-level还是IB教育?

很多人会认为:如果大学去英国念,那么选A-level; 去美国呢,就选AP;暂时决定不了去哪的,可以选择IB。

我之前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深入了解了各种体系的区别之后,森森感受到绝不是这么简单的。

我们先来横向比较一下这三大课程体系

一张表格读懂三大体系的区别


A-levelAPIB
特点英国高中课程美国大学预修课程,可抵扣大学学分适合3-19岁学生的课程
难度分科学习、单一学科难度高、总体难度相对低分科学习、总体难度中等跨学科学习、总体难度大、强调实践性
留学方向在英国和英联邦大学更受欢迎美国大学全球150多个国家的大学

今天的主人公陈怿,曾是一位从金融业回归家庭的全职妈妈。她的女儿辰雯毕业于北京乐成国际学校,学的是IB体系,并于2013年顺利考入哈佛大学。

(陈怿上一集分享了女儿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点击图片复习)

北京读完中学,她觉得哈佛容易多了!因为妈妈给她的教育是……

一说到IB教育,陈怿眼里闪光。先不说女儿了,她自己作为大学毕业生,也通过陪读IB,接受了“再教育”。

这个课程有趣到什么程度?陈怿经常偷偷跑去看女儿的课本,不是为了查作业,而是自己想学。

IB带来“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开始,陈怿还是很焦虑的。因为她发现IB课程不太教授知识点,女儿当时8年级,其他孩子都记忆了好多知识,而女儿却在做项目啊演讲啊,陈怿担心会不会基础打不牢啊?

她去找到了女儿的校长。校长一句话让她印象深刻,他说:IB课程是没有天花板的,孩子可以无限的探索和研究。

现代教育,重点不是教授孩子知识,而是终身学习的能力。有了学习能力,知识点可以很快的掌握。

陈怿当时半信半疑。直到陪着女儿经历了四年IB的“生死磨练”,她认同校长是对的。

举例说吧。同样是讲浮力,其他课程会告诉你什么是浮力,什么因素影响浮力,如何测量啊?这些知识点熟练就好,最后会出现在考卷上;这被称为“知识性学习”。

但IB是“概念性学习”,它会让你在知识的基础上,思考“浮力”和“变化”在个人生活中如何存在?如何影响个人生活?如何利用浮力创造产品?还会让你写一篇论文阐述。

北京读完中学,她觉得哈佛容易多了!因为妈妈给她的教育是……

IB被誉为“最有挑战性的课程”,它到底有多难?陈怿作为家长只说了一句:反正IB的最后两年,女儿每天只睡3-4个小时;后来进了竞争激烈的哈佛,女儿反而觉得轻松多了,so easy啊!

通俗一点说:根本不用问IB有多忙,保证忙到你分手都没空写告别信!

北京读完中学,她觉得哈佛容易多了!因为妈妈给她的教育是……

经历过IB,陈怿说女儿的时间管理、调查研究和项目管理能力

都大大提高了,这些能力到了哈佛大学,刚好派上用场。

相比于IB,有些家长甚至认为高考容易多了。

“创造力这种东西,

是不是上帝造人的时候

忘了给我了?!

上天入地思考问题,

简直太难了!”

——某学习IB的学生

关于IB体系

今年是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教育创立50周年。它在创办之初,希望教育打破国界。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面,它没有以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课程和文化体系为基础,而是自成一体。

它的核心哲学是:Education for Life(终身的教育)。高大上的说法是:IB强调“学生至上”,而不是“分数至上”,主要培养探究真知、跨学科思考、善于行动、理解他人的终身学习者。

它希望年轻人明白:“尽管人与人间存在着差异,但他人的意见也可能是正确的。”

哈佛:允许学生创造专业

一说到大学选专业,总让人忍不住想起一张清单,你要在上面瞄啊喵,找到喜欢的专业。

但哈佛大学不是这样的!

陈怿说,哈佛大学允许学生自己“创造专业”,真正做到了个性化培养。女儿有一个同学想学习国际房地产专业,但这个专业哈佛大学根本没有。于是,学校让他提交一份报告,说清楚自己想学什么科目,审核通过后,这个学生可以在世界各地选择想学的课程。

简直太棒了有没有?

即使没有自己创造专业,每个人在哈佛的学习也是不一样的。学校内部开设了上千们选修课,你也可以用整整一学期到国外学习,同班同学都未必在课堂碰的到。

北京读完中学,她觉得哈佛容易多了!因为妈妈给她的教育是……

每学期开始时,学校有一个“购物周”,学生们可以在课程超市里面,任意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试听,然后决定是否坚持。

在哈佛的官方网站上,学校说:“让学生学会做决定,每个人选择自己的路径,这就是哈佛教育的一部分。

陈怿的女儿从哈佛毕业后,没有选择主流的华尔街投行,而是转战英国和瑞士,学习国际高端活动管理。

尽管这条路比较“非主流”,陈怿选择支持女儿的决定,鼓励她继续探索人生。

陈怿的女儿从小没有上过补习班、也没有为了“爬藤”刻意准备任何技能特长。她们一家人在充分尊重女儿兴趣的前提下,给了她尽可能好的资源,以及极大的耐心陪伴。

陈怿在全职妈妈期间,参加了“如何科学沟通”、“亲子交流”等课程培训,还自学了IB课程、在女儿离家后,50岁的她成功重归职场,成为一名教育规划顾问。

北京读完中学,她觉得哈佛容易多了!因为妈妈给她的教育是……

“我们不需要过分雕琢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种子,

而家长需要的是给她们一片土壤。

我觉得藤校的家长有一个共同特点:

他们都会让孩子自主的发展,

给孩子的成长一个特别好的空间;

同时父母自己也很乐于学习,

希望不断的挑战自己,

成为孩子的榜样和朋友。”

—— 陈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