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国留学生惨遭退学?!哈佛心理学者给父母支两招

中国孩子为什么从美国名校退学?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本期关键词:过渡期适应
1/4中国留学生惨遭退学?!哈佛心理学者给父母支两招

上一次我们发布了Chris的专访,很多朋友说非常有用。

而这些问题并不是中国学生独有的。所有刚刚升入中学、大学的孩子,在第一年都可能面临很大的挑战,这个时期被心理学家称为Transition Period (过渡期)。由于正值青春期,孩子们格外敏感、会在意周围世界的眼光,进入陌生环境谁都不认识,父母也不在身边,容易出现心理不适。在加上众所周知的名校竞争压力,孩子们更容易崩溃。

按照Chris的话说,这种崩溃主要是未知带来的恐惧。不知道自己的学习能胜任吗?选的课程会不会太难?周围同学怎么看我?为什么我不是异性同学最喜欢的人?球赛受伤影响功课怎么办?

1/4中国留学生惨遭退学?!哈佛心理学者给父母支两招

而中国的孩子由于文化不同,又比较内敛(不好意思倾诉和求助),他们出现的问题往往不容易被发现,等到发现时已经晚了,后果更严重。

作为家长,我们最关心的是如何提前介入,帮助孩子做好准备,让他们更自信快乐的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Chris作为Phillips Exeter的一线心理老师,20年来帮助了许多学生家庭。面对我们的问题,他给家长支了两招:

退后一步,降低你的行动力美国人形容有一种父母是“直升机式”的,老是盘旋在孩子上空,一瞄到问题就嗖嗖嗖紧急迫降。

行动力太强的父母,可以成为职场强人,却未必教育得好孩子。因为,他们总是把孩子的生活当成自己的。Chris曾经调查那些参加全天寄宿夏令营的儿童,发现91%的孩子都会在头几天想家,表现出不适应。但是只有少数孩子始终无法顺利过渡,不能开心的交朋友;而这些孩子的父母往往过度担心,希望干预孩子的一切。

Chris说,孩子们想家、无法料理生活,或者不能主动学习,这些都是正常的。但为什么有的孩子越来越独立能干,而有的始终无法自主安排,这背后取决于家长是否给孩子们锻炼的机会。

1/4中国留学生惨遭退学?!哈佛心理学者给父母支两招

把孩子送到夏令营,或者朋友、同学家里过夜,这些都是锻炼孩子们的自理能力。而夏令营的好处在于,那里有父母之外的“第三个”成年人,既懂教育,同时能够花时间跟孩子全天候待在一起,给孩子们有效的引导。

父母往往在孩子小的时候不敢放手,例如:不敢让他们自己设闹钟起床、自己安排作业时间、自己料理床铺等;害怕孩子做不好,耽误了学习。

Chris发现,那些在青春期表现出焦虑、不适的孩子,往往在童年时期缺乏一步步的独立性锻炼,父母没有能够慢慢放手,于是到了青春期,孩子面对增多的挑战和困惑,一下子无法应对。

1/4中国留学生惨遭退学?!哈佛心理学者给父母支两招

如果你的孩子即将升入寄宿学校或者国外的大学,你需要放开手,提前检验一下孩子是否准备好了。比如,你可以尝试整整一星期不要给孩子任何提醒,不要叮嘱他做任何事,看看他是否能按时起床、自己整理作业、制定计划、洗衣服、收拾房间……

如果他哪里做的不好,说明他还需要多一些时间练习。在他没有离开家之前,你仍然有时间让他在安全的环境里锻炼。假如他忘记了一两件事,你也不需要太焦虑,这是很正常的。只要他能够主动承担这些责任,不需要你在旁边嘤嘤嘤,就说明他已经准备好了。能够自主管理时间、有充足锻炼和准备的孩子,在新环境里往往更加成功。

放弃虚荣,才有自信的孩子自信是对自我的积极评价,当孩子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那么当他们面对同样级别的挑战,他的焦虑程度会比同龄人低很多。

Chris说,有一些学生遇到挑战会变得低落,往往因为他们怀疑自己不能顺利应对,因此产生恐惧焦虑。

当你跟这些孩子聊天,你会发现他们的很多恐惧来自家长。他们的家长可能喜欢夸张一些事情的后果,比如说“如果你的成绩考不到一个水平,就不要念了,我们让你退学”或者“学艺术会找不到工作,这条路肯定不如金融赚钱”。

当家长有意无意把对于未来的焦虑夸大,这些话会在孩子潜意识里种下恐慌的情绪,让他们对离开“舒适区”的挑战产生恐惧。

还有一类家长很喜欢比较,尤其亚洲家长较多,远远多于北美或者欧洲的家长。这些爸妈会互相晒娃、比较孩子;而且他们不是比较孩子有多快乐,而是比较孩子的成绩和成就。孩子当然知道父母在晒他们,他们会感觉到压力。如果他们失败了成绩没考好,没获得奖励,他们会觉得羞耻,因为他们不仅仅让自己的家长失望了,还可能让其他家长也知道他失败了。

Chris建议所有家长在跟别人讨论孩子的时候要注意分寸,不要讨论这么功利的事,不要讨论成绩和奖励,而是应该多多讨论机会和乐趣。

如果别的家长问:“我听说你的儿子要去这个或者那个学校”“我听说你女儿要去参加这个项目”,不要说“是的他很优秀,所以被选去了这个项目”;你可以说:“对,她自己很喜欢。”如果别的家长问:“她成绩怎么样?”,你可以说:“我只知道她一向很努力,我希望她做得更好!” 当父母跟孩子分享兴趣和机会带来的快乐,孩子会觉得父母跟自己站在一起:“他们不是因为成绩才喜欢我,他们真心欣赏我的爱好。”那些相信成绩优秀才会被父母更加喜欢的孩子,容易陷入自责和自我否定。适度的自责可以让人进步,但过多的执着和担忧,会让孩子不敢尝试新的事物,缺乏一种“失败了也没关系呀,我努力了,下次再来”的良好心态。

家长放弃虚荣心,保持欣赏和进取的态度,才有自信的孩子。

1/4中国留学生惨遭退学?!哈佛心理学者给父母支两招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与众不同的长处。如果家长觉得“我的孩子没啥优点,问题太多”,你需要停下来问问自己,您是不是在用别人孩子的优点,来比较自己孩子的短板?你是否因为焦虑和担忧,没法平心静气的发掘和欣赏自己孩子的特点?你对未来的预估,是建立在自己的固有经验上面,还是打开的眼界上面?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而家长是他们生长的沃土。当这片土地开阔和辽远,上面的植物会更加健康茂盛。

1/4中国留学生惨遭退学?!哈佛心理学者给父母支两招

有策略的慢慢放手,

让孩子自己呼吸和生长,

给他们眼界、欣赏和信任,

以及来自父母之外

更多“智慧的成年人”的指导,

孩子的能量会慢慢生长,

绽放在更广阔的世界。

1/4中国留学生惨遭退学?!哈佛心理学者给父母支两招

1/4中国留学生惨遭退学?!哈佛心理学者给父母支两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