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酒店行業,萬億租房市場,租房平臺機會有多大?

由於服務的非標準化和需求的多樣性,酒店預訂和房屋租賃這兩個“居住市場”中最活躍的行業在本質上有著極大的相似性,但卻處於市場發展的不同階段。

酒店預訂行業在2010之後就已經開始了高速增長,市場經過充分競爭發育,格局已然非常清晰;而房屋租賃行業則因為城市人口發展、國家政策鼓勵等多方面原因迎來“風口”。從這個角度上看,酒店預訂可以成為房屋租賃在居住市場中“前輩”。

互聯網技術的重構對行業進行賦能,居住市場體量呈現爆炸式增長

房屋租賃和酒店預訂其實並不是新興行業,但其長期處於緩慢而穩定的發展途徑當中,直到當互聯網技術介入整個行業並通過對各個環節進行重新賦能之後,才開始了狂飆突進的迅猛發展期。以“比達諮詢”為攜程 提供的數據統計和預測來看,在線酒店市場規模自2010年OTA(在線旅遊)、O2O團購平臺開始興起之後,出現了攜程、去哪兒、美團等巨頭,每年以20%-30%的驚人速度開始攀升,交易八年間實現了翻三番,從240億增長為1550億。

這樣的發展速度得益於“互聯網+”模式的賦能。從外部來看,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增長和對外出旅行居住要求的不斷提高,與旅遊、飲食以及其他因素相鏈接互聯網營銷方式促成了酒店行業的“消費升級”,同時互聯網帶來的超級流量也給在線酒店行業帶來了穩定的客流。從內部看,互聯網技術打通了酒店預訂行業的多個環節,

在環境展示、網絡預約、動態定價、房間調整、客房服務等方面進行了互聯網和大數據升級,為用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服務體驗。

對標酒店行業,萬億租房市場,租房平臺機會有多大?

(在線酒店市場交易規模)

無獨有偶,酒店行業2010年之後的大發展潮也正在房屋租賃市場上演。因為中國城市經濟發展的需求,人口紅利消退之後,各大城市正在出臺愈加寬鬆的人才引進計劃,大量準備租房的年輕群體即將湧入城市當中;另一方面國家層面釋放出各種支持鼓勵房屋租賃市場發展的信號,市場將迎來一場波瀾壯闊的增長。“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全國租房市場價值達1萬億,預計到2025年這個數字將達到2.9萬億。

對標酒店行業,萬億租房市場,租房平臺機會有多大?

而“互聯網+房租租賃”雖然剛剛開始起步就已經展示出驚人的爆發力,站在風口當中,正如當年的酒店行業,任何角度切入都能獲得足夠的發展空間和資金支持。其中定位於“房東直租模式”的巴樂兔租房就是佼佼者,目前已經在全國10多個城市擁有300萬間可租賃房源,對接服務1萬多個機構房東,平臺交易規模已達幾十億級。而且在資本市場上巴樂兔已經完成多輪融資,最新新一輪3億人民幣的融資將進一步鞏固巴樂兔在長租行業上的優勢。

品牌VS平臺?居住領域的交易平臺模式更具有發展潛力!

在線酒店預訂行業當中,自持品牌和交易平臺的雙軌模式發展並不是新鮮事。品牌發展模式的代表由7天、如家、碧桂園鳳凰酒店、雅高、99旅館、麗楓酒店、東呈酒店等;交易平臺的代表由攜程、藝龍、去哪兒、美團等。經過8年多的充分自由競爭,那麼雙方市場表現如何呢?

同樣是來自比達諮詢的數據,OTA平臺遙遙領先佔到7成以上,團購平臺接近15%,而品牌酒店的官網或者APP預訂數量僅佔市場總規模的5.8%。這樣的市場表現是多方面市場原因造成的必然結果。

第一是從結果上看,頭部品牌酒店總體市場規模小,每個品牌提供的產品種類單一,而交易平臺則覆蓋了從頂級豪華酒店,到高中檔經濟型酒店、客棧、公寓、民宿、青年旅舍等幾乎所有品類,能讓消費者選擇到更多樣的目標。第二是從根源上,酒店市場是典型的長尾市場,大量中小型酒店散落在全國從一線到三四線的各級城市,這類酒店滿足著市場更多樣化和更多層次的消費需求,有自身的價值和空間。這類酒店對流量和管理的需求卻非常依賴平臺,交易平臺可以養成用戶使用的習慣帶來穩定的流量,並利用技術手段將非標準的客房產品與繁雜多樣的居住需求進行精準匹配,來滿足各類居住的長尾需求,因此,平臺交易的市場總規模遠遠超過了頭部酒店。第三是品牌酒店的附加功能不足,OTA、團購等平臺將酒店居住與旅行、商務、餐飲、購物等服務鏈接,更能為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品牌酒店很難做到。

對標酒店行業,萬億租房市場,租房平臺機會有多大?

而在長租領域市場當中,自己拿房經營的品牌賽道和搭載包含品牌公寓在內的所有類型房東的平臺賽道都以獨特優勢不斷創新前行。隨著以巴樂兔房東直租平臺為代表的平臺模式的持續擴張和明顯改變用戶習慣的傾向,行業和資本認識到了平臺賽道的價值,以知名投資機構天圖資本 和DCM 為主的最新一輪3億元融資就可以看出平臺賽道與品牌賽道已經呈現出並跑的趨勢。

因為房屋租賃領域也有著和酒店預訂行業同樣的市場特製。頭部品牌公寓市場佔比小,面對平臺市場上多達各類2500萬間的可租房源預期規模以及上億居住需求人口,品牌公寓也只有5%左右的佔比,考慮到可能的發展速度也不會突破10%;另一方面以及全國80萬機構房東的不可能都成為“自如”這樣的擁有巨大體量的頭部品牌,而是依賴於平臺的各項服務和功能賦能,從而釋放和滿足好租客的“長尾需求”。長遠上更滿足“房子是拿來住”、“供需平衡”的發展趨勢,有利於整個租賃市場朝健康、持續的方向發展。

平臺融合性:長遠看所有品牌也都將成為平臺的服務對象

酒店行業的數據顯示,自有品牌和交易平臺的發展最終將呈現融合趨勢,已經發展成你中有我、我中有利的格局。品牌酒店的銷售總額中有超過50%來自於OTA平臺、團購平臺的訂單流量,而同時在交易平臺中,擁有品牌的酒店(比如高檔的希爾頓、金鷹和經濟性的如家、7天)也成為用戶的重要入駐選擇,共享了30%以上的訂單量。同時,平臺的融合性和行業促進效果更加明顯,接入平臺已經成為酒店行業經營的共識。接入平臺之後,增長15%以上訂房量變得非常平常。

對標酒店行業,萬億租房市場,租房平臺機會有多大?

再看房屋租賃市場,平臺模式也開始展現其獨特的包容性。以巴樂兔房東直租平臺為例,其從創業一開始就堅定不移走平臺路線,將自己定位為服務“好房東”,批量生產、服務各類機構“好房東”、個人“好房東”的租賃交易平臺。

對標酒店行業,萬億租房市場,租房平臺機會有多大?

從目前披露的數據上看,巴樂兔平臺擠進了房屋租賃市場的第一方陣,巴樂兔在“平臺賽道”上已經形成了明顯的規模和模式雙重優勢。巴樂兔為自己定下一個“小目標“,將與一二線城市80%的機構房東結盟合作,具體估算的話就是將平臺服務的機構房東數量增加到24萬左右,平臺管理房源總數超過千萬。這個目標實現後,巴樂兔的經營規模將劍指千億。

而且按照酒店行業的發展路徑,頭部品牌長租公寓也將可能成為巴樂兔平臺的“優質房東,與平臺進行雙贏的合作。

“前車之鑑,後車之師。”在中國互聯網領域的發展當中,有太多可以相互借鑑和學習的行業,而酒店預訂和房屋租賃正在這樣一對同構性對象。相同市場環境、需求類型和發展軌跡,給了房屋租賃交易平臺更大的信心和更好的經驗。期待這個行業的變革能帶給我們更多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