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國家陷入內戰,為何卡扎菲最終喪命而阿薩德一直穩坐江山?

冠霄之衝

歸根結底還是抱錯了大腿。利比亞和敘利亞都是在2011年發生內戰,但是卡扎菲和阿薩德的命運卻截然不同。



狂人卡扎菲在發動政變奪得利比亞政權以後,他是多麼的孤傲和不可一世,感覺自己很厲害,到哪都嘴下不留情面,可以說西方國家都被他罵了個遍。而這也為其以後的孤立無援埋下了禍根!


後來卡扎菲想通了,想抱法國這個大腿,於是在薩科齊進行總統大選的時候,卡扎菲為其提供了5000萬歐元,大約不到4億人民幣吧!可是結果尼,在敘利亞發生內戰的時候,法國人比誰打的都兇,可以說當時的美國退居幕後,法國就是利比亞戰場上的領頭兵!所以最後不到一年的時間卡扎菲就死於非命!

反觀阿薩德就不一樣,他時刻都明白自己就是一個小國,要發展,要保命就需要得到周邊大國的支持,於是乎俄羅斯成了阿薩德的最強大腿,敘利亞在自己的國家設備了俄羅斯的戰略據點,還開放了俄羅斯黑海的出口,很明顯敘利亞就是想將自己的安全牢牢的綁定在俄羅斯這條大船上!



但是結果他們壓對了,當敘利亞內戰爆發的那一刻,阿薩德就向俄羅斯求助,而普京也是個爽快人,直接出兵敘利亞,替自己的小弟擋風遮雨!通過了7年的時間,敘利亞政府軍從最初的被動轉變成現在的主動,也收復了反對派武裝所佔領的絕大部分地區。而阿薩德自然也是在俄羅斯的保護之下活的好好的!

所以說,小國要發展就需要找一個好的靠山,光想著自己去打下一片天,這實在是太難。稍有起色別人就會把你給按在地上狂揍一頓。利比亞就是一個最鮮明的利益!


大國雄風

同樣是國家陷入內戰,卡扎菲喪命而阿薩德穩坐江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以下幾個原因我認為比較重要:


首先,與埃及、伊朗、土耳其相似,敘利亞是擁有歷史疆域、國家和民族認同的真正的國家,幾千年前就形成了原始城邦國家;而利比亞只是幾百個部落的集合,並沒有什麼穩固的國家和民族認同。

正因為這一點,當初盟軍選擇伊德里斯擔任利比亞國王時,伊德里斯本人對出任利比亞國王興味索然,堅持把握不放的是其部落酋長位置。卡扎菲上臺之後,曾經努力改造傳統部族思想,塑造統一的利比亞國民認同,但未能成功,自己後來也不得不依靠部族政治保障自己的權位。結果,當大多數部落背離他時,他也就難以挽回了。

其次,利比亞人口規模和卡扎菲政治基本盤規模太小,沒有達到足夠的臨界規模,難以抵禦外來打擊。利比亞總人口至今不過

636萬,分屬約500個部落,瓦爾法拉、阿祖維、卡達法三大部落佔總人口約1/3,卡扎菲出身和依託的卡達法部落在他當初舉事上位時不過10萬人,後來他內戰倒臺時也不過40萬人左右,無法提供足夠人力支持卡扎菲政權。



反觀敘利亞,總人口1980萬(2015年官方估計),其中構成阿薩德政權最核心支持者的阿拉維派約200萬人,提供給阿薩德政府的人力足夠達到臨界規模。第二層支持者是約50萬其他什葉派,以及佔全國總人口約14%的基督徒。這樣,阿薩德政權能夠擁有足夠人力資源支撐足夠久,讓外部支持者感到值得對他下注支持。特別是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人口

450萬,接近全國總人口1/4,人口絕對數量也接近了足夠支撐持久戰的臨界規模,控制著大馬士革(Damascus)的阿薩德政權因此在內戰中擁有較大先天優勢。而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人口101萬,佔全國人口不足1/6,人口絕對數量不夠臨界規模,內戰爆發時掌握首都的卡扎菲政權先天優勢不夠突出。

第三,敘利亞政府始終以本國軍人組成的軍隊為基本依靠力量,這樣在整個敘利亞國民面前不是外來敵對者身份;而卡扎菲高度倚重黑人僱傭兵,統治者依靠異族僱傭軍固然是阿拉伯

-伊斯蘭世界的沿用千年的傳統,但其不可避免的效果是無形之中就把自己放到了利比亞國民的對立面。

第四,在上述原因基礎之上,卡扎菲自不量力,多年來國際雄心過大,四面樹敵而沒有一個可靠的大國盟友支持;阿薩德政權則沒有那樣四面樹敵,巴沙爾及其夫人的國際形象在內戰爆發前多年裡還堪稱良好,且始終與蘇聯/俄羅斯保持著良好關係,正是這個盟友對挽救阿薩德政權發揮了核心作用。


梅新育

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現在看來對於一個小國來講,有時候有個真心和可靠的朋友,不僅是路的問題,還可能是命的問題。有個好朋友甚至能多條命,這恐怕就是同樣是國家陷入內戰,為何卡扎菲最終喪命而阿薩德一直穩坐江山的原因。兩國都是在2011年爆發的內戰,卡扎菲就當年10月就被打死,而在持續近7年多的敘利亞內戰中,巴沙爾領導的政府軍正逐步取得優勢。先說說利比亞,利比亞是個地處北非地中海沿岸國家,面積176萬平方公里,面積不小,南部主要為沙漠地區,人口600多萬,主要為阿拉伯人。從16世紀起,其最富裕和人口最密集的地中海沿岸地區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控制,1912年成為了意大利的殖民地,1943年,英法分別佔領了其北南兩部分。1951年,利比亞取得了獨立。

1969年9月1日,軍銜為中尉的卡扎菲領導“自由軍官組織”發動了“九月革命”,推翻了當時的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任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兼武裝部隊總司令,並自己給自己晉升為上校。在此後的42年中,上校卡扎菲一直統治著利比亞,直到2011年利比亞內戰爆發。卡扎菲特是典型的小國領導人做著大國夢的領導人。1982年至1983年卡扎菲任非洲統一組織主席。他性格特立獨行愛炫耀,喜歡在大的場合脫稿演講,2009年9月23日,卡扎菲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長達94分鐘的演講,漫長的演講造成其私人同步口譯員在中途心情崩潰,放棄翻譯。

雖然卡扎菲統治利比亞40餘年,就像很多阿拉伯國家一樣,利比亞依然有著濃厚的部族色彩。利比亞也不是一個從古自今就存在的整體,它由三個有著各自歷史和文化以及地緣特點的相對獨立的部分組成,分別是的黎波里塔尼亞(西部)、昔蘭尼加(東部)和費贊(南部)。最為重要的就是的黎波里塔尼亞(西部)和昔蘭尼加(東部),1951年,伊德里斯王朝利比亞聯合王國成立後,當時王國的首都一度在西部的的黎波里和東部重鎮班加西之間輪換。

從內政方面來講,利比亞有大大小小的部落800多個,其中比較大的約有30多個。1969年卡扎菲發動政變時正是在卡達法部落(卡扎菲所屬的部落)以及西部和南部的一些部落支持下推翻了國王伊德里斯(他是東部昔蘭尼加地區賽努西部落聯盟的教長)。這個原來人口不到10萬的卡扎菲所屬的卡達法部落立刻顯赫起來了,卡扎菲所統治的40餘年,並沒有很好整合國內的部族,反而在軍政系統大量任用卡達法部落以及其親近的一些部落人員,不僅部落矛盾尖銳,同時由於全國70%的油田和煉油廠都在東部地區,東部地區與當時卡扎菲領導的中央政府也是矛盾重重。到後來,卡扎菲對國內支持其的部落也產生了嚴重的不信任,轉而在軍隊中吸收大量的外國僱傭兵,所以到後來除了其家鄉蘇爾特所在的卡達法部落算還是比較真心支持卡扎菲外,真正真心支持其的國內部落並不多,這是其內政的失誤。

利比亞內戰過程,2011年爆發了卡扎菲領導的政府軍和以東部為主的反對派之間的武裝衝突,在2011年3月15日,政府軍的先鋒偵查兵挺進到了反對派的大本營班加西的10公里處,並完成對班加西外圍的戰略控制。卡扎菲馬上就要勝利在望,然而事情發生了嚴重的轉折,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眼看自己支持的反對派如此不爭氣,決定親自動手了。3月17日,在阿拉伯國家、美國、英國和法國等國的推動下,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在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隨後美英法三國對利比亞發動多輪空襲,後又有多國加入到對利比亞的空襲中,利比亞反對派很快得以重整旗鼓,隨後與卡扎菲領導的政府軍陷入僵持。在卡扎菲拒絕流亡後,2011年5月之後,北約加大了對利比亞政府軍的空中打擊力度,8月,利比亞反對派攻入首都的黎波里,10月20日,卡扎菲所控制的最後一個據點其家鄉蘇爾特被攻佔,卡扎菲死於亂兵的槍殺。雖然卡扎菲政權被推翻,然而其國內各派依然衝突和矛盾不斷,依然處於過渡階段,2017年9月2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最新旅遊禁令,利比亞在新版旅行禁令名單中。卡扎菲除了內政的嚴重失誤外,其外交的嚴重失誤非常明顯。卡扎菲在位時,看似在國際上風光無限,與美國為首的西方曾對抗數十年,然而在國際上卻沒有一個真正的朋友,連阿拉伯國家對其的支持者都寥寥無幾。

反觀敘利亞,面積約18多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800多萬,在公元16世紀也是被納入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版圖,1920年成為了法國的“委任統治地”,1946年敘利亞獲得了獨立,1963年起由現任總統巴沙爾所在的阿薩德家族領導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執政至今。從上世紀60年代起,敘利亞就與美國關係不咋地,1967年兩國曾斷交,後美國多次制裁敘利亞,兩國關係幾乎一直緊張。敘利亞與前蘇聯關係親密,1980年兩國建立了盟友關係。1991年前蘇聯解體後,敘利亞繼續與俄羅斯保持親密關係,從1971年開始,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港就一直是前蘇聯以及後來的俄羅斯海軍在海外的一個基地。2000年,敘利亞前總統哈菲茲·阿薩德去世,其次子成為了總統,繼續保持對俄羅斯的傳統友好關係。可以這麼說,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中東的勢力急劇收縮,而敘利亞可以說是俄羅斯在中東唯一的堅定“盟友”,失去了他,俄羅斯就失去了在中東以及地中海地區的戰略支撐點。2011年敘利亞爆發內戰以來,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大力支持的敘利亞反對派武裝的攻勢下,巴沙爾領導的政府軍曾一度比較被動,2015年,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危機,敘政府軍猶如打了一針強心劑,逐漸在敘內戰中取得相對優勢地位。

另外一個原因,雖然同是阿拉伯國家,但敘利亞並不像利比亞那樣部族色彩那般濃厚,敘利亞80%以上是阿拉伯人,其次還有庫爾德人、亞美尼亞人等。敘利亞居民中85%信奉伊斯蘭教,14%信奉基督教。在伊斯蘭教中,遜尼派約佔80%,什葉派約佔20%。敘利亞政府的主要支持力量和敘利亞政府軍的主要構成人員是約佔該國總人口約11%的什葉派中的阿拉維派。這200多萬阿拉維派雖然佔敘利亞國內人口的少數,然而卻比較團結,是敘利亞政府軍的中堅力量。


十三叔看歷史

從敘利亞政府內部看,巴沙爾政府政治基礎穩固。阿薩德政權是世俗化的,強調的國家認同,而不是什麼宗派認同,因而敘利亞的民意基礎好,獲得的支持多。敘利亞國民從伊拉克和利比亞戰爭中吸取教訓,在和平的範圍內解決問題遠比要死人的戰爭要好,團結才是根本。

從敘利亞反對派內部來看,雖然有美國等西方大國的支持,但反對派組織分散,矛盾重重,與敘政府軍相比無絕對優勢。敘利亞反對派比較鬆散,分散於國內外,各派難以整合,形不成統一的反對派陣營,且分歧嚴重,沒有共同目標、統一的組織指揮和掌控能力。

從外部看,地理位置重要,背靠大國。無論是歷史還現在俄羅斯決不能容忍敘政權垮臺。尤其是近年來中東地區的一些親俄國家政權紛紛垮臺,盟友敘利亞,成為俄羅斯必保的對象。所以俄羅斯給予敘利亞一系列援助並軍事介入,使敘局勢逆轉,巴沙爾政府在中東地區的威信和影響力大大提升,使得巴沙爾政府牢牢掌控國家權力。美國和歐洲國家內亂不斷,反戰情緒高昂,自顧不暇,實力也在衰退,沒能力再搞大規模入侵了。



藍軍社

敘利亞和利比亞不一樣,巴沙爾和卡扎菲也不一樣。

敘利亞與利比亞相比,更加的世俗、包容、開放、現代。

與利比亞相比,敘利亞雖然是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但是這個國家並不保守專制。從1970年哈菲茲.阿薩德開始,敘利亞就開始不斷的保持著開放發展的態度,與蘇聯和西方國家保持著良好的聯繫,國內文明且開放,是中東地區相對比較“世俗化”的伊斯蘭國家。

特別是在巴沙爾.阿薩德上臺以後,在他執政期間,不斷的推行民主進程,並且堅定的發展經濟,懲治腐敗並且改善民生,其執政期間的作為被稱為“大馬士革之春”。

雖然阿薩德父子在敘利亞執政幾十年,但是這兩個人都是通過選舉獲得總統的職位。

因此不管其他人怎麼樣去評價他們兩個人,都必須要承認,阿薩德家族在敘利亞是具有廣泛的統治基礎的,其統治的穩固程度也得到了國內大多數人的認可,不然的話他們也不可能在敘利亞執政這麼久。

同時由於敘利亞與俄羅斯長期保持著非常緊密的關係,並且在敘利亞也有著重要的戰略利益。這就是為什麼當美國挑動敘利亞內戰的時候,俄羅斯會站出來堅決支持敘利亞的主要原因。

卡扎菲就不一樣了,雖然卡扎菲在利比亞執政期間,在國計民生方面做出了非常多的貢獻。但是從根子上說,利比亞要比敘利亞更加落後和混亂,而且卡扎菲表現出來的政治抱負過於高大,與利比亞的實力不符。

如果我們今天來評價卡扎菲,我覺得可以有用兩句中國的老古話來評價他。

1、天狂有雨、人狂有禍。

卡扎菲從走上政治舞臺之後就一直都是伊斯蘭世界的“大嘴巴”,早期的還算是一個比較精明的領袖,雖然有時候常常口出不遜,但是該硬的時候硬,該軟的時候也還會軟下來。

比如在1988年發生的洛克比空難被美英定性為恐怖襲擊,當時調查結果是利比亞人是兇手,卡扎菲在一開始也是強硬應對。但是很快利比亞就遭到了美英兩國的聯合打擊。於是最終卡扎菲還是服了軟,為死難者提供27億美元賠償,並且於2003年正式對襲擊承認責任。

此後,卡扎菲就開始走上了反美、反英的道路。在外交上不僅僅宣佈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公開抨擊美英等西方國家的霸權主義,更是公開撕毀聯合國憲章,以表明自己對聯合國的蔑視。在經濟上也是開始走上脫離美國經濟體系的舉動,比如將利比亞出口的石油採用歐元作為結算貨幣。

這一下子就等於是動了美國的奶酪,於是從2011年2月開始,美英等國就開始在利比亞煽動暴亂,並且從3月19號開始不斷地空襲利比亞。8月利比亞卡扎菲政權滅亡。

2、沒孃的孩子沒人疼。

美國在利比亞煽動內戰的行動與在敘利亞的行動其實是一個套路,先是煽動民眾反對現政府,接著發動武裝暴動,然後派兵空襲干涉直至現政權滅亡。

但是敘利亞與利比亞有一個不同點,那就是敘利亞背後的靠山足夠的大,足夠的硬,讓美國拿敘利亞沒辦法。

利比亞背後有人麼?有的,那就是法國這個陰險的靠山。卡扎菲在任期間其實與法國的關係非常緊密,最近還爆出一個消息,那就是卡扎菲拿出5000萬歐元去賄賂薩科齊,以幫助其謀求連任。

但是法國敢跟美國硬抗麼?明顯不能。結果薩科齊在美國的壓力下,在上任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帶著北約空襲利比亞,弄死了卡扎菲。

所以有娘跟沒娘,後果截然不同,如果當時利比亞背後有一個強力的靠山,美國也不會拿利比亞怎樣,因為利比亞的戰略位置與敘利亞相比差的太多。一個是焦點國家,一個只是普通的國家,你的價值不值得別人去傾盡全力的保護你,這就是區別。

所以我們今天在看待國際問題的時候,並不能僅僅只是從公平正義這種普世的價值觀去看待這些問題,因為這種言論很具有迷惑性。

在國際上,大家更多的都是遵守叢林法則,以利益說話。如果你沒有值得別人幫助你的價值,那麼你的國家就與別人無關。就這麼簡單。

最後正義女神鎮樓打野


落下m

當年利比亞的局勢和敘利亞有幾個本質的不同。首先,利比亞內戰西方直接介入,西方國家的空中力量直接打擊卡扎菲的政府軍,直接扭轉了利比亞的東部戰局;而敘利亞不同,西方國家並沒有大規模直接介入到敘利亞內戰,而是通過代理人的方式介入;這兩者的差別直接決定了國內力量的平衡,因為單憑反對派的力量即便有西方的軍事支持,也很難在短期內擊潰政府正規軍。其次,由於卡扎菲的多變和自負,自以為能夠在大國間縱橫捭闔,利比亞既不是美國的朋友,也不是俄羅斯的盟友,在阿拉伯鄰國中也沒有真正的朋友,以至於在西方武裝干涉利比亞的時候,沒有大國真正站出來力挺卡扎菲。

第三,利比亞地處北非,權力格局相對簡單,並不涉及教派和複雜的大國博弈,當卡扎菲面臨危機的時候,很難找到可以利用的外部力量獲得支持;相反,敘利亞地處中東核心地區,處於遜尼派和什葉派的鬥爭焦點,容易獲得來自於伊朗、黎巴嫩、伊拉克等國勢力的支撐。第四,敘利亞的軍事實力遠遠超過利比亞,無論是裝備還是兵力都遠非利比亞能比,所以在西方的軍事介入下更加難以支撐。


照理說事

這涉及到兩個原因!卡扎菲最終是敗給自己的兩面三刀立場不堅,致使最後關頭眾叛親離,沒有大國來斡旋,活活被揍成孫子;而阿薩德則不同了,他明顯是躺槍背鍋的,而且在立場上又十分的堅定經得起考驗,有俄羅斯熊在前面幫忙擋著,否則十個敘利亞也給擼沒了。

歐美這些孫子非常險惡,他們往往是假裝和談然後行反間計。比如,利比亞曾經是親蘇聯的勢力。一直走反美反西方路線。這時候歐美也不敢動他,蘇聯解體後他則走親俄路線。直到2003年美國揍伊拉克,利比亞害怕了。覺得俄羅斯保不住自己了,便開始想跟西方親近,而西方也是一步一步給他設局。不斷跟他高調來往,然後透露給俄羅斯利比亞已經背叛的信息。結果,俄羅斯果然不搭理利比亞了。然後,結局大家就都知道了。

而阿薩德則不同了,敘利亞本身內政並不亂,歐美打敘利亞主要是因為這是俄羅斯最後一棵樹。砍了敘利亞就砍了俄羅斯。敘利亞很聰明,只要俄羅斯不倒,自己就不會倒。因此,不斷西方怎麼釋放和解信號,他一概不聽,全部請示俄羅斯老大。像這麼忠心耿耿的小弟,俄羅斯怎麼可能放任不管!


優己

利比亞和敘利亞內戰的起因有些相似,但過程差距非常明顯。敘利亞的巴沙爾堅持了六年,目前戰場優勢不但得以保持還有所擴大,美國的空襲至少在目前,沒能抵消敘利亞政府軍相對於反對派的戰場優勢。而利比亞的卡扎菲在美國的空襲行動展開前本來也壓著反對派部族武裝打,空襲開始後很快自己的軍隊就分崩離析,卡扎菲本人也隨即被捕獲殺害。

出現這兩種截然相反的結果,原因可以總結很多,但巴沙爾和卡扎菲政權在組織模式以及政策理想方面的差異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巴沙爾政權是以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為核心的,儘管也高度強調總統的地位,然而黨的架構在全國全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卡扎菲只是依託自己營造出來的個人崇拜氣氛而已,社會動員能力和控制力完全不可比。

此外,卡扎菲在被推翻前數年由於美國的壓力進行了外交政策的大轉向,完全放棄了原來的反美路線,甚至為了討好美國而猛烈批評自己曾經大加讚揚的國家,這種行為不但沒有為卡扎菲在西方世界贏得尊敬,反而導致卡扎菲與自己曾經的朋友關係迅速疏遠,失去了很多國家的信任。當卡扎菲陷入困境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國家願意為卡扎菲提供哪怕是外交上的支持。自我否定的結果就是自我背棄以及被其他人拋棄,敘利亞的外交政策則一直非常有原則,二者是不可比的,結果自然也很不相同。


葉海林

首先要搞清楚一點,利比亞和敘利亞的內戰是怎麼爆發的。應該說內因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外部干涉。美歐在利比亞和敘利亞顯示製造並激化矛盾,然後都是不遺餘力的軍事幹預。但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是,利比亞的大國干預是單向的,而敘利亞的外部干預是雙向的。利比亞曾在美歐之間輾轉騰挪,但是最終喪命在西方推牆之手。

敘利亞的背後有兩個大國支撐。一是同教同宗的伊朗。伊朗和敘利亞一直被稱為敘伊聯盟。雖然2011年至今,伊朗沒有公開的派出正規軍到敘利亞支援作戰,但是以色列稱,受伊朗支持指揮的什葉派民兵的力量在敘利亞戰場有十萬人之多,而且伊朗還向敘利亞派出了大量的軍事顧問,直接參與戰役指揮。同時還向敘利亞提供大量的資金和物資支援。

二是俄羅斯。2015年9月,俄羅斯正式介入敘利亞反恐戰爭,並迅速扭轉敘利亞政府軍的潰敗態勢。兩年多來,幫助敘利亞政府軍收復了70%的國土。從根本上保住了盟友巴沙爾政府。為此俄羅斯付出了近兩百億美元的軍事預算。更重要的是,俄羅斯的強勢介入,使敘利亞局勢變成了美俄雙向干預。

伊朗和俄羅斯的強有力支撐到目前為止,已經幫助敘利亞巴沙爾政府渡過了最艱難的時期。曾經堅持要巴沙爾下臺的多個域外大國都已經轉變了態度(沙特、法國等)。他們只能寄希望在未來的敘利亞戰後政治重建進程中再發揮作用了。當前這些國家在敘利亞的行為,只是為了抓取更大更多的談判籌碼。

即便是未來再發生全面軍事衝突,巴沙爾也可以到伊朗或者俄羅斯避難。俄羅斯和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力量可能打不贏北約和阿拉伯聯軍,但是保護巴沙爾安全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大國博弈的環境下,敘利亞局勢要比利比亞更復雜,但是巴沙爾卻因此不會重蹈卡扎菲的前車之轍。


高峰軍事觀察

內因上,中東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是教派政治、部族政治,利比亞和敘利亞都是如此,前者歷史上長期分為昔蘭尼加、特里波利塔尼亞和費贊三大塊,每一塊文化傳統都不同,也各有幾個人口眾多的大部落,後者號稱“東地中海的十字路口”,境內民族、教派多如牛毛,矛盾關係錯綜複雜。

卡扎菲屬於昔蘭尼加一個很小的、地位低下的貝都因部落戈胡斯部落-卡扎法家族,能夠上位很大程度上是藉助殖民當局和前王朝推行軍事現代化,組建跨部落的軍官團,卡扎菲利用自己在軍官團的突出表現爭取到一批跨部落盟友,隨後又利用地域矛盾拉攏了瓦法拉等幾個部落,才能掌權幾十年之久。這個統治最大的問題是“頭重腳輕”,核心部落太弱,只能依靠威勢和不斷“派糖”維持,當外敵大舉壓境威勢逆轉,糖又派不出,他就會倏忽間從前呼後擁變成眾叛親離。

相反,阿薩德家族雖然也屬於敘利亞少數教派(什葉派阿拉維特分支),但相對集中,在殖民時代又幾乎壟斷了公務員和軍官階層,因此對強力部門的控制較為紮實(敘利亞政府軍在內戰中雖然表現也不佳,但除了最初一段時間外類似利比亞的成建制倒戈相對不多),巴沙爾最初的被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老阿薩德昔日“哈馬慘案”的負面口碑,加上家族內訌恰好也達到高峰、核心相互拆臺所致,一旦發現內戰危及自身安全,家族和教派暫時穩住陣腳,反對派就啃不動了。

外因上,卡扎菲有地區野心(先是想當阿拉伯世界領袖,繼而想當非洲盟主),在國際間縱橫捭闔,先後依靠過蘇、法、美卻又一個個鬧翻,和周圍鄰國(埃及、乍得、馬裡……)幾乎都有過武裝衝突和領土糾紛,最後幾年更乖張恣睢,把五常得罪了個遍,結果風頭一遍,列強無一出面撐腰,加上孤懸地中海之濱,國土雖不小卻無險可守,當然頂不住。

與之相反,阿薩德父子雖然久佔敘利亞,卻基本上是個守成自保的主,雖然幾次中東戰爭期間和埃及等同盟對以色列作戰,後來又幹預黎巴嫩,支持巴解對立派別,但總體上仍圍著敘利亞邊界和戈蘭高地打轉,有限的野心也讓他得罪人不多,內戰期間雖然海合會和以色列要下死手,但大多數鄰國都“點到為止”,如土耳其就只滿足於越境對付庫爾德人。

阿薩德家族屬於什葉派阿拉維特分支,雖然在敘國內和整個中東都是少數派,卻也因此贏得在中東居於弱勢、因此特別有危機和抱團意識的什葉派聯盟全力支持,在內戰最危急時刻,如果沒有什葉派聯盟的伊朗革命衛隊、黎巴嫩真主黨和部分巴勒斯坦派系民兵的助戰,後果不堪設想。阿薩德父子也致力於和列強都發展關係,但一直小心翼翼地維持著與俄羅斯的特殊關係(冷戰後俄在獨聯體以外唯一軍港塔爾圖斯就在敘利亞),四面楚歌的最關鍵時刻俄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代價出兵死撐,讓他逃過最大的一劫。

所謂“阿拉伯之春”實際上是遜尼派中最保守的原教旨派系在沙特、卡塔爾等海合會君主國支持下,打著“自由和德先生”等時髦口號搞起來的,卡扎菲因為前述內、外原因,沒能頂過其風頭最盛的“春天”,而巴沙爾在內外條件支持下頂到了原教旨面目暴露、“伊斯蘭國”圖窮匕首見,“阿拉伯之春”變成“阿拉伯之冬”,沙特和卡塔爾也分贓不勻開始自掐的時段,生存下去的概率自然就會增大不少。不過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阿薩德家族最大的隱患一是阿拉維特教派畢竟是少數派,二是家族內部矛盾重重,一旦外部危機渡過,不排除“外寧則有內憂”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