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科教頻道(CCTV-10)《地理中國》為您解密古鎮窯灣的四大謎題

央视科教频道(CCTV-10)《地理中国》为您解密古镇窑湾的四大谜题

《解密窯灣》(上、下)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CCTV-10)《地理中國》欄目2018年6月1日、6月2日17:42分首播,次日6:00重播。

央视科教频道(CCTV-10)《地理中国》为您解密古镇窑湾的四大谜题

古鎮是人們千百年來生活的一個聚落單元,它的保存和延續往往包含著人類的許多的生存智慧,在江蘇省新沂市有一個名叫窯灣的古鎮,當地百姓說它的興衰和延續,與這裡四大謎題相關,這神奇的四大謎題究竟是什麼?它又如何破解呢?

央视科教频道(CCTV-10)《地理中国》为您解密古镇窑湾的四大谜题

窯灣是京杭大運河上的一個古鎮,隸屬於江蘇省新沂市。猛一聽這個名字以為那裡是燒窯的,紅磚黑瓦遍地,其實不然,那裡見不到燒窯的影子。窯灣名字的由來,當地的老人們說,是運河到了這裡繞了個大彎,把整個鎮子包在了裡面。當船隻要停靠在碼頭時,艄公總會高一聲低一聲地向岸上喊:“繞彎”!“繞彎”!

窯灣是“繞彎”的諧音,也算是對這裡河汊彎道眾多的實景描繪吧!

央视科教频道(CCTV-10)《地理中国》为您解密古镇窑湾的四大谜题

作為運河上眾多碼頭之一,窯灣曾呈現出“日過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的繁華景象。如今,這裡的街巷仍獨具一格,院舍青磚灰瓦,樓閣亭臺交錯,房頂飛簷翹角,處處透露著這裡過去的繁盛和富庶。古鎮窯灣神奇的四大謎題究竟是什麼呢?

央视科教频道(CCTV-10)《地理中国》为您解密古镇窑湾的四大谜题

謎題一:“神樹”能抗洪。

在窯灣,有一棵神奇的古樹,是一棵千年古槐。相傳,300多年前,窯灣曾發生過一次特大水災,洪水兇猛而來,但在距槐樹50米左右,突然繞道而行,人們認為正是這棵槐樹,保護了古鎮免受洪澇之災,從此他們經常來此祭拜。村民說,此後的300年間,窯灣再也沒有遭受過洪澇災害,“神樹”之稱也由此而來。

“神樹”藏身於古鎮西北部一個名叫山西會館的大院裡,現在看起來似乎要枯萎了。它樹圍1米左右,高約25米,在院落內孤單地聳立著。令人失望的是,樹上除了村民們掛滿了祈願的紅布條外,與普通的老槐樹並無二致。當洪水來襲,可以說,什麼樹木都不能抵禦,那麼這棵古槐能阻擋洪水的神奇功能又是從何而來的呢?科考隊的專家通過考察認為,沂河洪水襲來的方向原本與古槐樹呈一條直線,在距離槐樹大約50米處,洪水遇到了堅硬的岩層,隨河流走向自然轉彎,儘管洪水向河岸沖刷,但並不會波及到院落中的古槐。專家說,大約在300多年前,洪水傾瀉而下,在巨大的水流衝襲下,很多地方牆倒屋塌,只有窯灣古鎮以及城北的這棵古槐高高屹立,巋然不動,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安慰,此後,人們口口相傳,也就有了“神樹”防洪的傳說。

央视科教频道(CCTV-10)《地理中国》为您解密古镇窑湾的四大谜题

謎題二:古鎮為何建成八卦形?

窯灣古鎮似乎是一處洪澇和龍捲風等自然災害頻發的地區,那麼,窯灣的先民們為何要選擇在這裡生活和居住呢?

窯灣整個鎮的面積為116平方千米,這裡的建築屋連屋,巷連巷,道路縱橫,迂迴曲折,連從小生活在此的村民都會時常迷路。當地人說,這是因為古鎮是按照“奇門遁甲八卦”迷宮的形式設計建造的。窯灣的街巷佈局為何要建成八卦迷宮的樣式呢?

央视科教频道(CCTV-10)《地理中国》为您解密古镇窑湾的四大谜题央视科教频道(CCTV-10)《地理中国》为您解密古镇窑湾的四大谜题

在我國古代,陰陽八卦是一種富有象徵意義的特殊符號,象徵著自然界的八種基本物象。在古人看來,世間萬物的發展變化都離不開陰陽兩面,兩者既相互對立又彼此依存,正是運用這一理論,八卦在古代作戰中顯現出了自己特殊的威力。窯灣也大抵如此。古人在窯灣外圍建城牆形成一道堅固的堡壘,在東西南北中各設一個哨樓,一條“S”河流從鎮中穿過,將古鎮劃成了兩半,高空俯瞰,極像了太極八卦圖。古時,窯灣不但是運河上的重要碼頭,也是歷代兵家的必爭之地,據說,在戰爭時期,窯灣藉此躲避過數次劫難的發生。

謎題三:牆倒為何屋不塌?

窯灣人愛看柳琴戲,就在柳琴戲的演員們日常排練的劇院裡,隱藏著“牆倒屋不塌”的秘密。 這棟房屋面積約200平方米,主體由戲臺和觀賞區構成,一眼望去,屋內柱樑交錯,空間被數十根柱體分隔。整座劇院內的房屋結構十分奇特,外牆全部由石磚圍起,內部橫豎近50根柱子互相支撐著。那麼,所謂的“牆倒屋不塌”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央视科教频道(CCTV-10)《地理中国》为您解密古镇窑湾的四大谜题

原來,當房屋遇到洪水這樣的自然災害時,即便屋外的磚牆倒塌,或牆磚被洪水衝倒了,但穩定的柱子依然能保證房屋的整體結構不會坍塌。其實,這裡充分體現了古人極高的建築才能和生存智慧!

謎題四:古宅為何不求“步步高昇”?

央视科教频道(CCTV-10)《地理中国》为您解密古镇窑湾的四大谜题

在古鎮上,有一棟名叫吳家大院的福建民居,這座院子是帶有典型閩南建築風格的磚木樓房,南方的民居建在蘇北窪地,它是怎樣做到適應北方的氣候的呢?

在諸多閩南人的建築中,高門深檻,從屋外到屋內講究拾級而上,寓意著步步高昇。但這裡卻恰恰相反,前後三進院落,地勢一級比一級低。

這個不求“步步高昇”的古宅吳家大院為何一反常理,甚至有違風水呢?原來,吳家大院坐北朝南,北門坐落於沂河的河堤上,當沂河水氾濫漫過北門臺階時,院落北高南低,就成了地表自然的排水通道,這也許就是這座閩南建築為什麼沒有“步步高昇”,反而層層降低的秘密所在。

央视科教频道(CCTV-10)《地理中国》为您解密古镇窑湾的四大谜题央视科教频道(CCTV-10)《地理中国》为您解密古镇窑湾的四大谜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