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別吹了!財富管理行業最大的祕密敢對客戶說嗎

三十多期的《IPO那些事》A股篇經過20多輪次的修改,終於要播出了。但在這之前,虎哥要插入一期特別的節目,從我們最近遭遇的一些真實故事,再論中國的財富管理市場,當然,這個市場很大,為了避免因角度不同而引發爭議,虎哥所指的是排除銀行、信託、證券等金融機構覆蓋之外的財富管理市場。

從春節前的一件事說起……

那我們的辦公室是被誰砸的呢?這要從2017年我們遭遇的兩個最糟心的投資項目說起。

項目一

2016年,是中國金融市場上資產荒最嚴重的一年,經濟下滑,實體經濟不振,大量的資金無處可去,資金投什麼?成為一個困擾整個行業的問題,當時A股指數處於2800點附近,基於我們對定向增發產品的研究:指數在3000點以下時,投資定增產品大概率是盈利的,結合當時的行業現狀,我們為有風險承受能力的客戶推薦了號稱“定增王”財通基金所管理的定增產品,這種產品的資金是投向A股股票市場,也是俗稱的一級半市場,鎖定期限18個月到36個月,不承諾任何保本保息,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徵。

截止視頻錄製時,A股的點位處於3300點,指數約有15%的漲幅,但證監會在2017年2月17日發佈的定增新規《關於修改〈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的決定》,直接打破了近10年來A股定增市場的生態平衡,加之2017年的A股,是中小市值的股票在部分白馬藍籌股上漲的掩護下加速下跌的行情,到2017年末,市場上的定增基金普遍是近30%的虧損,這就是資本市場,永遠充滿不確定性,儘管我們在背後做了很多無法訴說的事情,比如我們抱著和財通基金老死不相往來的態度,並且試圖爭取為投資人要回管理費;比如我們一直在收集材料,準備做期《定增黑幕》的節目,各位想想,如果不是為了保護自己客戶的利益,誰會這麼破釜沉舟的孤軍奮戰?但大多數投資人認為我們並沒有任何作為。

項目二

另一個項目,是2015年11月,我們認購九鼎投資和海航物流合作的一隻物流產業基金。在當時,無論九鼎還是海航,都是很有實力的機構,但誰能想到,九鼎和海航合作不久之後就出現了分歧,4年期限的基金,2年投資期只成功投出去一個項目。

作為這隻基金最大的投資人,這時,我們只能選擇要求退款,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在2018年2月基金運行2年3個月的時候,把剩下43%還未投出去的本金,從九鼎投資那裡給客戶追討出來,之後又繼續把這期間資金閒置在賬戶所產生的理財收益也追討回來,基金合同約定是按實際投資金額,由海航物流保證最低的年化收益,43%這部分一直未投出去,是不在最低年化收益保證範圍之內的,但客戶的不理解和各種過激行為便接踵而至,您看看,有客戶的辱罵,還有威脅要來殺我的,更有冒著觸犯刑法的風險來打砸的,是不是顛覆了你的想象?現在也知道做金融也不容易吧?這就對了,在這個世界上,要幹好任何一件事,都沒有那麼容易。

虎哥從業14年來,一直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10年創業路,已經歷過三波行業倒閉潮。

第一波是2007年,瘋狂的銷售公募基金,股市大跌後,一批從事財富管理的同行消失了;

第二波是2012年,興起用有限合夥企業募集資金,給投資人承諾固定收益,最後出現很多兌付危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造成投資人近40億本金至今無法兌付的華融普銀;

第三波是2013年,私募基金合法化之後,早期監管尚不嚴格,魚龍混雜,現在私募基金行業的監管機構--基金業協會,隔三岔五發布的私募基金公司跑路的公告,正是這波浪潮的後遺症。

2018年年初,虎哥有2位同行朋友,因為無法兌付客戶的幾億元投資本金,一位跳樓身亡,一位向公安機關自首後進了看守所,結局不同,但都是為了追求解脫,虎哥並沒感到意外,這就是我在5年前就預見到的,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的現狀,這也是行業發展必然要走過的陣痛階段,如果對行業本質沒有清晰的認識,在金融強監管和金融違約潮的大背景下,這樣的悲劇故事還會接二連三的發生。

有客戶問過:虎哥,您對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的本質有哪些認識呢?

虎哥是這樣回答的:沒有管理規模,就沒有競爭力,在財富管理行業擴張規模,有兩條路徑:

第一條路徑

一是降低資金成本,通俗的說就是能拿到低成本的資金,可選擇的安全的投資渠道和品種就會更多一些。比如,資金成本為3%,找家銀行做協議存款也能到5%的收益,就算只有一個人也能管理一千億、五千億的規模。但中國的財富管理行業,參與者眾多,而能拿到低成本資金的,無外乎是銀行保險,像信託、證券、基金資管、期貨資管、私募基金、財富管理公司、互聯網金融,獲取客戶的成本和給客戶的投資收益是一個比一個高,尤其是財富管理公司和互聯網金融,可以說是僅次於民間借貸。

以當前的市場行情,給投資人的收益加上運營成本,至少要實現年化12%的投資收益才能夠覆蓋掉,但這個資金成本能選擇的投資對象或交易對手,極為有限,如果不刻意追求管理規模,勤奮一點還是能找的到的;如果是一年需要消化上百甚至上千億資金的大型財富管理公司,坦率的說,是真沒有辦法找到足夠多的回報率能達到這個水平,還兼顧安全性的投資品種,那面對客戶蜂擁而至的投資需求,要麼降低客戶收益的預期,但這條路是走不通的,只能降低項目的風控標準,才能找到更多的投資項目,最終的結果又是不良率飆升,運營會越來越難。當前大多數以追求管理規模為發展戰略的財富管理機構,都是在這條死路上漸行漸遠。

年前虎哥見到業內管理規模最大的某機構創始人,我沒想到這位前輩說,“煎熬”這個詞是當前最貼切的人生狀態!為什麼?資金成本決定交易對手,能承擔年化12%利息的項目企業,不可能是背景實力雄厚的央企,也不可能是房地產百強,大多數時候只能是一些負債率已經較高的民營企業,我們戲稱為七口鍋只有五個蓋子,但只要能持續融到資金,能不斷的借新還舊,“違約”這顆地雷就能蓋住。

一個很形象的比喻,過去,一個項目,可能有20家各種類型的金融機構參與其中,其實各家機構都知道這是擊鼓傳花的遊戲,但都認為自己不會是最倒黴的那個,而且玩的人多,大家都有充足的反應時間,項目方也就是融資企業,也有充足的時間來排除隱患,如降低負債率,所以過去金融市場違約率低,而現在呢,金融監管收緊,資金越來越緊張,融資難度加大,違約率就越來越高,就像一個項目,只有兩家機構在玩,我把雷扔給你,你把雷扔給我,我還沒來得及再扔回給你時,你突然站起來說,不好意思,有點事我先走了,然後,我也沒有反應時間再去找其他人,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這顆“雷”在自己手上炸了……

第二條路徑

所以,虎哥的結論是,在財富管理行業擴張規模,唯一的希望就在第二條路徑:提高自身資產管理能力,在能創造更高的收益空間的前提下,適度有序的發展規模。

在提升資產管理能力這個問題上,虎哥更是告誡我們的團隊:不要迷戀任何機構,更不要被任何機構的外表所迷惑,對自己客戶利益的保護,除了自己真沒有任何人可以依賴,前面所說優選和財通基金、九鼎投資合作的這兩個項目,就是活生生的案例,這是優選金融發展史上的挫折,也是我們的巨大恥辱,在此,我對沒有保護好我們客戶的利益,表示深深的歉意和愧疚!知恥而後勇,這也更堅定了我們不惜代價提升資產管理的能力的決絕,那資產管理能力是什麼?又怎麼提升?這也是每一位金融從業者窮其一生要去努力的方向:研究行業發展趨勢,研究市場規則,研究公司組織治理,研究公司的財務。

《虎成論金》已經播出的14期《軍工系列》,13期《票據系列》,以及即將播出的30餘期《IPO那些事》A股篇,都是虎哥和這幾年來嘔心瀝血打造的70餘人的精英投資團隊,在上千個投資項目的實戰經歷之上的總結和思考,看完《IPO那些事》A股篇,不光是對一級市場股權投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你會和虎哥一樣,對二級市場股票投資也將有顛覆性的認識。

這一期內容的播出,虎哥的阻力非常大,同事們都很反對,說虎哥呀,你不能啥事都往外說吧,我說說了又有什麼關係?說了影響客戶對我們的看法,我說這個世界上誰比誰就聰明多少呢?你以為客戶不知道這個事,對我們就沒看法嗎?客戶對我們有沒有看法不重要,客戶有沒有感受到我們的真實,我們的底色,才是最重要的。這些已經發生的事情,都是我們的經歷,好的繼續保持,不好的反思吸取教訓,沒有什麼不可說的,在金融圈這個浮華的世界裡,大家都習慣隱藏,習慣把自己包裝的高大、偉岸、光明,我寧願孤獨的走在最艱難的路上,始終保持著“謙卑而執著,羞澀而無畏,平靜而鋒芒”的本色,任何時候都不違背內心的信條:做一個簡單的人,一個真實的人!因為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談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