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病沒有、小病不斷,要小心“維生素飢餓症”!

孩子大病沒有、小病不斷,要小心“維生素飢餓症”!

從理論上說,現在孩子吃飽吃好都不是問題,孩子一個個都長得胖乎乎,招人喜愛,鮮見有面黃肌瘦的孩子。可實際上,現在的孩子多半大病沒有,小問題不斷。

什麼是“維生素飢餓症”

孩子經常生一些小病,比如鼻子容易出血、口腔潰瘍、皮膚瘙癢、夜裡哭叫、睡覺多汗等等。這種症狀,往往是因為孩子得了潛在的“維生素飢餓症”。在孩子快速生長過程中,若經常偏食、飲食結構單一,就會引起多種維生素的供給不足。

原因在哪兒?

維生素缺乏可以是原發性的,即是由於不當膳食造成的,但也有可能是繼發於其他疾病,比如蛋白質——熱量營養缺乏或吸收性不良等疾病。嬰幼兒發生營養素不良時也可能同時發生多種維生素的缺乏。不同的維生素缺乏會引起相應的症狀表現。嚴重時會導致全身各系統的功能紊亂以及免疫系統的異常。

這些毛病不改,孩子永遠會缺乏維生素!

如果孩子不喜歡吃葷菜,他的維生素、蛋白質、脂肪攝入會不足;如果孩子不喜歡吃蔬菜、水果,他的維生素攝入會不足。雖然不同的偏食、挑食者缺乏的營養素不盡相同,但他們都會缺維生素。

現代醫學證明,小兒在生長髮育階段每日攝入的營養物質與成人相比,相對要多。兒童營養專家認為影響我國兒童正常發育的主要問題是食品結構不合理,這主要體現在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者的攝入量不均衡;另一個主要的因素是我們往往忽視了維生素的攝入。

孩子挑食易導致營養缺乏,影響生長髮育。有些孩子平時零食吃得多,正常的三餐往往成為點綴。這樣就滿足不了身體發育所需的營養。免疫力會受到破壞,容易感染各種疾病。

這樣讓身體把維生素“吃飽喝足”!

維生素與孩子生長髮育關係極為密切,需要從飲食中補充的維生素種類有脂溶性維生素A、D和水溶性B族維生素、C等。

1、維生素A 包括動物食品中的維生素A及植物食品中的A原——胡蘿蔔素。其主要功能是促進生長髮育,維持上皮組織正常結構與視覺功能。如膳食中維生素A缺乏時,將出現生長遲緩,甚至停滯,並易患各種皮膚病和粘膜炎症易導致暗視適應能力降低,從而易患夜盲症。

乳類食品含維生素A較少,但人乳中含量相對多些。動物食物如肝、腎、蛋類、奶油含量較多。胡蘿蔔、紅薯、南瓜、西紅柿、柿子核、菠菜、莧菜、橘子、香蕉等,含量都比較豐富。週歲以內孩子每日膳食中應含有維生素A1200國際單位(或400微克視黃醇當量)。

2、維生素C 每100克母乳含2~6毫克維生素C,孩子每日需要量為30毫克,故母乳餵養不易缺乏。牛乳煮沸後維生素C損失多,故用牛乳餵養的娶兒1~2個月起就可添加橘子汁、西瓜汁、山楂水、西紅柿汁、菠菜水、蘋果泥、紅棗泥等,以補充維生素C。

3、維生素B1、B2、PP B族維生素是促進孩子生長髮育的必需營養家。維生素B1在穀類、豆類及動物性食品中含量較為豐富。維生素B2在動物肝臟、蛋黃、瘦肉、黃豆及發酵製品中含量尤為豐富,各種綠葉蔬菜也是B族維生素3的良好來源。

維生家PP(尼克酸)廣泛存在於動植物食品中,如穀類、豆類、蔬菜類,特別是粗米、粗麵中含量極為豐富。牛羊乳、瘦肉及肝臟中含量也不少。合理餵養的孩子維生素PP一般不易缺乏。

4、維生素D 主要包括維生素D2、D3。人體皮膚內的7脫氫膽固醇,經陽光紫外線照射可形成維生素D。其主要功用是調節體內鈣、磷的正常代謝,幫助鈣吸收和促進鈣利用,因此對孩子骨胳和牙齒的正常生長至關重要,缺乏時將導致傷佝僂病。

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甚少,

孩子所需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一是魚肝油,二是靠陽光紫外線照射,將皮下脂肪的7-脫氫膽固酵轉變為維生素D。動物肝臟、蛋黃中含量較多,夏季動物奶中含量也較豐富。要兒每日需維生素D10微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