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這三點, 等於不知道情商!

提到“情商”,我發現有一小部分人對此有一定的誤解。比如有人認為“情商”是偽科學,有人認為“情商”就是會說話,有人認為“情商”不如智商重要。

有這些想法並不意外,因為國人普遍對“情商”的認知不深,所以有誤解也在情理之中。

對於“情商”,以下三方面是我們必須瞭解的。

1、“What”—情商的定義:感性思維+理性思維合二為一

關於“情商是什麼”,有很多不同版本的定義。

在我看來,“情商”就是“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的合二為一、形成最佳決策,並驅動積極的行動的能力”。

因為“情商”正是結合了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並做到相對平衡。

高情商的人都擅長掌控這種平衡,而低情商的人都擅長破壞這種平衡。

不明白這三點, 等於不知道情商!

2、“Why”—為什麼我們要學習情商:情商不高,過不好這一生

著名心理學家戈爾曼說:“一個人的成功因素中,情商佔80%,智商只佔20%”。

相信你對此一定會深有同感,因為情商正變得越來越重要,這是不爭的事實。

那具體有哪些原因促使我們一定要學習情商、併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呢?

(1)情商高的人,能在職場混得風生水起

提到能在職場中如魚得水的人,我第一時間想到杜拉拉。

她之所以能升職,更多靠的是高情商。

在《杜拉拉昇職記2》中,通過她跟小區銷售經理張凱說的一段話,就可以看出兩個人的情商差距。

張凱太過較真,和上司發生了言語衝突,這讓他十分不爽,於是找杜拉拉訴苦。

作為HR經理的杜拉拉是這樣回應他的:“你為什麼不正面表述自己的願望呢?誰會愛聽你像個怨婦一樣抱怨?更別說老闆了。鬧到最後,活你也幹了,老闆也讓你得罪了。”

職場中的那些怨婦(怨夫)必定是低情商的人,因為老闆花錢請你,是要你來幫公司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的,抱怨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只會增加更多的問題。

張凱情商低,不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是活幹了,老闆也得罪了,非常有可能會捲鋪蓋走人。

而杜拉拉擅長解決問題。即使是遇上和自己看法不一致的情況,也不會像張凱一樣只會向上司抱怨,她會表達自己的看法、和上司商量更好的解決方案。

所以,情商高的她能升職也就不意外了。

可見,高情商有助於你能在職場中混得風生水起。

不明白這三點, 等於不知道情商!

杜拉拉

(2)情商高的人,能把生活過成人間天堂

趙薇是一個能把生活過成人間天堂的人。

很多人對婚姻有太高的期望、導致婚姻變成愛情的墳墓,但高情商的趙薇和她們不一樣。

在趙薇看來,一段美滿的是婚姻不可強求、甚至不應該抱太大希望的。

做好自己,養成自己的獨立人格,不給另一半添麻煩,靠自己才會擁有真正的安全感,這樣的婚姻之道才能長久。

所以趙薇和她的老公把生活變成了人間天堂,而那些在婚姻中扮演“乞討者”角色的依賴者,就算有房有車也是沒有安全感的,低情商的她們難逃苦海。

可見,是上天堂還是下地獄,往往取決於情商的高低。

不明白這三點, 等於不知道情商!

趙薇

(3)情商高的人,能擁有自己的精神樂園

在《我是歌手》第三季中有兩個很不一樣的歌手,一個是李健,一個是張靚穎。

李健對自我的認知非常清晰,知道什麼歌適合自己,所以每次他的上臺表演都能給觀眾帶來極致的享受。

另外,很多歌手來到《我是歌手》這個舞臺很看重成績,但李健卻認為作品比成績更重要。

很多歌手在參加完《我是歌手》這個節目後並沒有留下什麼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成績也很快被遺忘了,而李健演唱的《貝加爾湖畔》、《袖手旁觀》和《當你老了》等作品卻一直在坊間流傳。

更重要的是,高情商的李健通過他的歌聲,向世人傳達了他心中的精神樂園,就像貝加爾湖畔那樣純粹、如雲般遊走。

最令人羨慕的是李健和她妻子琴瑟和鳴的幸福狀態,如果說一般人過得是日子,他們過得卻是如同處在精神樂園一般的逍遙境界。

不明白這三點, 等於不知道情商!

李健和他的太太

而張靚穎剛好跟李健相反,在參加《我是歌手》時選歌過於任性,有網友稱她毀歌不倦,畢竟像《生如夏花》、《離歌》和《冬天裡的一把火》這些歌曲真的一點都不適合她,最終張靚穎在這個節目裡四次排名墊底並最終被淘汰出局。

如果她情商高,早就能覺察到這些歌曲不適合自己並果斷換歌,而不是一意孤行、完全無視廣大聽眾的反饋。

比選歌更糟糕的是,她在處理自己母親和另一半馮軻的關係這件事上表現出來的低情商,導致二人勢成水火。

同是歌手,李健用他的高情商把生活過成了詩,而張靚穎則因她的低情商讓生活過得如此狼狽,可見要擁有高情商的重要性。

不明白這三點, 等於不知道情商!

張靚穎和馮柯

3、“How”—我們應該如何提高情商:三步曲

既然情商如此重要,那我們要怎樣做才能提高自己的情商呢?

(1)第一步:說話不宜太直

不少人大言不慚的說“我說話直”,於是肆意用語言傷害別人,這種人的情商很容易低到沒朋友。

說話太直,是很多人的硬傷,得罪了人卻渾然不知。

說話是一門藝術,有的時候要委婉,有的時候要直接,這要視場合而定。

(2)第二步:三思而後行

情商領域有一個“6秒鐘情商理論”,指的是“人的大腦在接受到信息後,需要經過至少6秒鐘才能完成信息的梳理、整合和輸出過程”。

也就是說,比如別人在問你一個問題,你在6秒鐘內回覆完全是靠直覺,是非理性的。因為沒有經過大腦系統對語言進行組織,所以回答往往是凌亂的、甚至會答非所問。

古人教我們要“三思而後行”,就是叫我們要多花一些時間反覆思考,想清楚了再去行動,不然結果都不會太好。

(3)第三步:角色互換

情商低的人換位思考的能力都很弱。

如果想提高情商,不妨和你需要接觸的人進行角色互換。

比如你是供應商,他是客戶。把角色互換過來,假裝你是客戶,他是供應商時,你希望他能提供什麼服務給你,這樣做遠勝過你一廂情願的硬銷。

現在很多業務人員就是因為不懂得和客戶進行角色互換,所以沒辦法贏得客戶的認可、更加不用說成交了。

當你能和對方互換角色,設身處地的從他人的角度出發,自然更容易贏得對方的心。

對於“情商”,很多人由於不瞭解,所以對它的認知只停留在表層。

當你深入瞭解了以上關於情商的“What、Why、How”模型、並學以致用後,你的情商一定會變得越來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