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老师也教不好总偷懒请假的孩子!

许多家长为孩子报了培训班、兴趣班和特长班,但是即使同样班级的孩子,其学习效果却有很大的差距。教材相同,教师相同,孩子天资相近,那差距产生的原因何在?家长在其中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好的学生为什么越来越好?差的学生为什么越来越差?有句家长圈的流行语送给你们“娃都是好娃,就看家长是不是好爸妈了。”

如果一个孩子在上课时经常缺席,课下作业从未好好完成,那么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缺了几次课以后跟不上老师所教的内容,就会感到有压力,别的孩子都比自己做得好也会有受挫感,长此以往,自信心受挫,孩子对学习慢慢失去了兴趣,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半途而废。

其实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多半就是家长的态度,家长认真,孩子积极,家长不重视,孩子自然不当回事。

先来一组自家孩子的数据比对。

2017年开始,孩子开始在某机构尖子班学习英语,每节课2小时,一次课要学一个单元的内容:包括六七个新的单词,一篇五六页的课文(带图片插画),老师适当拓展一些语法句型。

作业:朗读一个小绘本,十页左右;配套阅读报告要完成;练习册完成,十页左右,包含听力、句型补充、填空、看图写单词等等;课上的重点句型造句;课文某一段要求背诵,或通读课文打卡;课堂所学单词需要抄写4遍,并会默写。

每次上课前会有课前测,针对上次课学的单词、句型等。

17年一整年对孩子的作业抓的很紧,每次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前测几乎满分,五次课后进行的小测及期末测验也都是近满分的状态,从未低于95分。

今年开始到现在,同样的老师,同样的班级,同样的孩子,我因公司距离原因,每日到家较晚,路途遥远累的我也没有再辅导她的精力,孩子作业一次比一次哄弄,最直接的反馈来了!这次小测,孩子考了70分,错题无数,可以说,这是她学英语以来最差的一次成绩了。。。

你对孩子学习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学习状态,更决定了他们的成绩!

教育圈流行这么一句话:“再好的老师也教不好总偷懒请假的孩子!”

无疑,良好的学习习惯、态度,是“好学生”的标配,正因为他们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缺课,完整习得每节课所教内容,按时预习、复习,紧跟老师的节奏,才能获得良好的收益。

而当他们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自然越来越自信,久而久之把学习变成了他的一种习惯。

而有些孩子一开始都有很高的兴趣,也很积极,但......慢慢到后面却失去了兴趣,而一旦没有内在驱动,就会陷入状态下滑的恶循环。

为什么会失去兴趣呢?

一上幼儿园,很多家长就开始为孩子的小学做准备了,语文、数学、英语、样样都在外面补课,你经常对孩子说:“小时候不吃苦,长大了就要吃一辈子苦。”

然而你不明白的是,你的机械性学习,你的学习苦水正在一步步压榨干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我们太多的家长,一直在给孩子灌输“读书太苦”的理念:

“你天天玩,以后怎么能有出息?”

“你不吃苦,以后怎么能享受到甜?”

“学习就是很苦,但妈妈希望你坚持!”……

刚刚几岁的孩子,就要坚持承受学习的苦,这个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漫长、有点沉重呢?

读书需要持之以恒,读书需要百战不殆,

读书太苦,一直是前辈和后人的暗示。

最近大家都在忙着小学报名,于是耳边总是听到这样的声音:“一上小学你就玩不了了,一上学你就栓上套了,一上学就有老师管着你了,一上学你苦日子就来了!”

亲爱的,你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就算是给人家介绍男朋友也还要先美言几句呢,这孩子还没上学,您先给学校打了20的印象分,把吃苦这种“负担”烙印在孩子心里,他以后上学能快乐吗?

快乐读不好书,读书不会快乐,这是家长心里最大的误区。

秉持这样的说法的成人,他们本身也觉得学习是不快乐的。你应该要让孩子明白,学习从来不是一件苦差事。

再好的老师也教不好总偷懒请假的孩子!

周末月宝和几个学龄前小朋友一起玩,她们用粉笔在地上画画,画着画着,月宝噔噔地跑过来,说:“妈妈,你给我们出数学题吧!”

一位家长吃惊地望着我:“你家孩子居然爱做数学题吗?我家莹莹一提数学就头疼。”

果然,莹莹一听大家要做数学题,就撅着嘴过来拉妈妈的手:“我想回家了……”

我被月宝拉到一群小朋友中间,这么多人怎么出题呢?我说不如玩个游戏吧,你们围成圈,都背对着我,我出一个计算题,你们在地上写出答案。

“好!”大家纷纷围到我身边,转过身去,我一说题,她们就迅速在地上写起答案了。

都做完后,大家一核对,有人全做对了,有人做错了,做错的小朋友拉着我的衣服不停地喊:“再做一个再做一个!”

我又来出题,这次大家都谨慎了,明显放慢速度,确定了答案才给我看。慢慢的,孩子们正确率越来越高。

但是几轮下来,他们有点玩腻了,有小朋友喊:“我想玩跳房子,阿姨你给我们画跳房子吧!”

好啊!我给他们画了一个跳房子,然后在旁边写了一个算式:“这道题的结果,是跳房子过程中不能踩的那个数字。”

刚刚算数算累了的小孩儿们一个个又开始掰起手指头来了,大家一边算,一边跳,玩得不亦乐乎。

这时一个旁观了很久的爸爸走过来说:“这个挺有意思的,又锻炼身体又学数学。”

我说是呀,小孩子就是通过“玩”来学习的。

我看向莹莹妈妈的方向,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她们已经走了。

再好的老师也教不好总偷懒请假的孩子!

当学习中的快乐被枯燥的,日复一日的补习班所占据;当孩子失去了下楼玩耍的时间;当孩子对所有的学习班都已经厌烦至极;当孩子经常性的迟到早退,想之不尽的请假理由出现。

学习失去了连续性,学习习惯越来越差,又如何能出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呢?

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建立都是需要长期的坚持,家长如果真的想让孩子学有所成,那么就应该摒除一切会让孩子分心的事情,在时间安排上为上课“让车”。

学习任何一门科目都需要保持连续性,需要系统地学习和训练,孩子在学习上的进步和平时的习惯密不可分。

习惯就是不假思索就做的事,是人们日常的行为方式,或是经由不断重复而形成的行为模式,人有40%的行为是出于习惯。每个人都知道习惯的重要性,却疏于培养习惯,在面对生活及学习瓶颈时无能为力。

结语:学习要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一旦确定方向,就要想尽办法克服困难,一往直前,而孩子,在多年以后,TA一定会感激此时认真学习的自己和时刻鞭策TA的父母大人,这一刻的痛苦和努力,将成为雕刻在水晶上的生命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